近年来,“学院”升格为“大学”的高校越来越多。作为一所高校最为显著的标志,寥寥数字的校名里,或是承载着一座高等学府的历史传承,或是体现着学校的发展定位。每一次校名变更的背后,也许都藏着几代师生和校友的共同努力。
按照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大学和学院都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学和学院到底有什么区别:
办学规模
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
这也就是意味着,大学的办学规模会比较大一些。
艺术、体育及其他特殊科类或有特殊需要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办学规模可以不受此限。
学科专业
大学与学院在主要学科及其覆盖专业的设置、学科门类在校生人数的配置、硕士学位授予点数量、普通本科专业总数上有不同的要求。
1.在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学院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而大学应有3个以上。
2.学院的主要学科门类中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专业;大学每个主要学科门类中的普通本科专业应能覆盖该学科门类3个以上的一级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且至少有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普通本科专业总数至少在20个以上。
师资队伍
大学与学院在师资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专任教师数量,研究生、博士生学历教师比例,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正教授职务教师数量等。
学院在建校初期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28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低于30%,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应不少于10人。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1人;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人。
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教学与科研水平
大学与学院都应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在教育部组织的教学水平评估中,评估结论应达到“良好”以上。
而大学还需达到以下标准:
1.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
2.科研水平达到以下标准:
(1)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000万元;
(2)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
(3)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
(4)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
基础设施
大学与学院在校园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称为学院的学校,建校初期其总建筑面积应不低于15万平方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生均适用图书数量,实习、实训场所等方面有着大致同样的要求。因此,无论是大学还是学院,都能为学生提供满足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设施。
学费上的差距
学费也是同学们及家长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学校的办学标准上有些差异,所学在学费上的区别也是比较大的。
一般情况下,大学的学费并没有学院的学费高,一般的学院,基本上都是属于二本或者是三本,学费自然是比较高的。
教育部对于大学和学院在学科、师资、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硬性规定,可作为学生及家长在选择院校时的重要参考, 但不能仅凭此来简单判定具体的大学与学院的水平高低。在一些专业学科上,一些“学院”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许多高于某些“大学”的同一专业。 当一所学院达到大学的标准后,可申请升格为大学。
这所高校改名学院,却挤进顶尖985
但是在我国有一所与众不同的高校,·因为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都是从学院向大学转变升级,但是这所高校却从大学转为学院,却挤进顶尖985,那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
该校是一所985重点高校,前身是美英基督教教会共同创办的协和医学堂,同时也是我国最早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学校,同时改名为北京协和医院,后又改名北京协和医学院。
该校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以及护理学家等,并且还将自己的声誉推向国外,也是家喻户晓。
而且该校只有两个专业在招本科生,一个是临床医学专业,而另一个则是护理学专业,同时也都是国家特色专业。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不到90人,而且在招生的过程中,要和清华大学共同完成招生,不能独立完成,而且在八年的学习时间内,同学们学习成绩优秀,可以直接获得优秀博士的学位。
而护理学专业的学制是四年,每年的招生数量大概在150人左右,同学们毕业的时候,授予的理学学士学位,不过该校的护理学专业专科并没有纳入到和清华大学合作的范畴。
选择一所优质的学校,能为同学们带来什么?
一所优质的学校,能够为同学们带来较多的优质,首先就是浓厚的学习氛围,优质的学校对于同学们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也就是意味着学生生源比较好,同学们更加有自制能力。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更能够接受到教育的熏陶,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同学们比较关注的一点,还有就是较高的就业率,一般优质的高校都比较注重自身的升学率,再加上学校自身的办学实力,就业率自然会比较高。
这会关系到同学们未来的发展空间,毕竟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同学们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还需要有较强的自身能力才行。
那么在优质的学校中,同学们还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交友质量,大学期间,同学们所认识的人,可能会对你未来发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而且优质的学校里,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近两年,四十所高校正在谋求“更名”
2020年,两名网友分别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留言, “建议河南科技学院、信阳师范学院两所以学院命名的省属本科高校更名为大学。 ”
河南省教育厅对此回复称,对于河南科技学院,待条件符合,将积极申请;对于信阳师范学院,待教育部启动本科更名工作后,将积极向教育部申请更名。
“大学”二字,依然具有相当高的含金量。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高校对于更名大学的热忱与执着了。据不完全统计,从2016年至今,全国至少已经有37所高校由“学院”,成功更名为“大学”。
转设背景下的“更名潮”
2020年5月,教育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 原则上,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
《实施方案》提出了转为 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等三种基本路径。并鼓励各地积极创新,可探索统筹省内高职高专教育资源合并转设;同时,着重强调了无社会举办方的独立学院转让举办权的禁止性规定。
在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中,拟同意33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其中河南2所, 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转设为中原科技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转设为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不过,也许为了争取招生优势和资源倾斜,抑或是出于学校学科布局灵活性的需要,在选取新校名时,许多高校会表现出两个主要倾向: 一是去地方化,二是向综合性/多科性的名称靠拢。
部分高校在更改校名时,会争取以更大区域作为前缀。如原本以市级行政区冠名的高校,会谋求以省份命名,而原本以省份命名的高校,则会在新校名中冠以“中国”“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大区名称, 在校名中追求更高、更大的定位。
而许多行业特色型院校, 在更名时追逐综合性/多科性的校名,如“XX师范大学”更名为“XX大学”,或是更名为“XX理工大学”、“XX科技大学”、“XX财经大学”等。
规范高校更名
2020年9月份,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对于高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学科或行业字段、英文译名等提出了明确规范。
其中明确了“不得冠以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和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等多项细则,对高校“更名热”进行降温, 引导高校更名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延伸阅读
近日,为全面清理整顿“大学”“学院”名称使用乱象,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大学”“学院”名称登记使用的意见》。
《意见》明确“大学”“学院”名称经审批方可使用。大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学院根据办学层次、类型、法人性质等,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审批。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