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后,开始柏林的行程。
街头,冷清的很,车子不多,行人也少,没有中国街头的热闹,也没有人车的争抢,二战后驶入和平轨道的德国,像黑格尔、爱因斯坦的头脑,睿智,清醒,冷静,还有坚定。
真正意义上的柏林,都被原先的东德占领,所以,西德的首都选在波恩。车子行驶在大街,其实一直是在原东德的境内。道路左边,一溜水泥墙扑面而来,是柏林墙。
上世纪,华沙集团与北约在柏林墙对峙,柏林墙成了全球注目的焦点。1989年,柏林墙倒塌,犹如一场风暴,转眼之间,乾坤颠倒,山河变色,改写人类历史,柏林墙成为起点,《窃听风暴》终止,自由之光重新照耀。
柏林墙没有了阴冷的灰色,满墙鲜亮,色彩浓艳,表达着人类的思索。一幅画,铁窗前伸出两只手,打出V字的左手扣着铁链,窗外,蓝天下一只白鸽,翅膀托起另一头铁链。红色黑色代表着牢笼,蓝色白色象征着自由,画风坚硬,寓意明白。
离开帝国大厦,车子停在施普雷河的奥勃鲍姆桥旁,这里保留着最长的一段柏林墙。
1961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座水泥墙拔地而起,将柏林分为两段,两大阵营的冷战从此开始。据统计,从1949-1961年,有250万人从东德出逃西德。为阻止大批技术工人外逃,东德不得不用水泥墙作为屏障,阻止外逃。
1962年夏天的夜晚,一个东德青年,18岁的泥瓦匠学徒皮特-费特,不顾危险,攀越围墙,他的身体重心还未越过围墙中线,东德哨兵一声枪响,皮特中弹,殒命柏林墙。
子弹的射杀没能阻止追求自由的梦想。1979年,科幻一般,一个巨型气球从东德一家院子升起,气球下吊着四个大人四个孩子,东德哨兵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惊惧之间,眼看着气球自高空飞过柏林墙,降落西德一侧。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东德人,以惊天骇地的勇气验证了匈牙利诗人斐多菲的价值观。
东德人将聪明和勇敢发挥到极致。柏林墙附近,东德人不惜用跳楼的方法飞越围墙,有的摔断腿摔断腰,甚至丢了性命;离围墙远的,制造弹射器,把自己像炮弹一样发射到西德;或经年累月挖掘地道,或异想天开设计潜艇,从地下从水下穿越封锁。有多少人历经九死一生尚不知身在何处,听天由命之际,终于听到了西德军人的声音:你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
美国总统里根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你打开这道大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
柏林墙西侧涂鸦和是施普雷河
柏林墙东侧画廊
自柏林墙建立,东德, 5000人成功飞越,3000人被捕,200人死亡,200人受伤。
1989年,柏林墙倒塌,成为社会主义在欧洲失败的标志,苏联的解体,更是将这一失败演绎到淋漓尽致。
怀着对柏林墙的愤怒,德国人将其尽数推倒,幸存者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段,奥勃鲍姆桥附近的围墙,是保存最长的一段。
1990年9月28日,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柏林墙东侧创作绘画,成就了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这段墙随后被列为保护建筑。
画廊紧临马路。墙根下,有标志牌,上书“柏林墙东侧画廊”。沿柏林墙前行,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绘画映入眼睑。
一幅绘画,色调温暖,伊甸园里,男男女女身体赤裸,享受自由的生活;一幅画,30米长,人的脸重重叠叠,人的眼开开合合,分明是人的腿骨,细看,又是人脸的鼻子,再看,又是人的两条腿,像是毕加索的画风,构成立体的人像组合。更多的画,明显带着本国的文化,在某个局部显现出来。
画廊前,时而空旷寂静,时而人群汇集,成群结队的,是中学生、小学生,学生随人流而动,表情认真平静,无人嬉戏打闹。
游客中,除了中国人,还有其他东亚民族,日本人和韩国人。
沿画廊前行,中有缺口,二十米宽,缺口对面,就是当年的西德。但见草坪漫坡,施普雷河滚滚流淌,不远处,奥勃鲍姆桥横跨河上,桥身红色砂岩建造,两座尖顶塔楼耸立桥上,是柏林城中难得见到的历史痕迹。
柏林墙西侧,墙壁白色,涂鸦七零八落,是早年的率性之做。距柏林墙10米,还有一堵墙,仅剩30米,是当年旧迹的仅存硕果。
河对岸,房屋陈旧,其中一处,战前,德共领导人李卜克内西还是卢森堡住过,记不清了。
难以理解,柏林墙东侧,车水马龙,生机勃勃,西侧却是满目萧索,一片冷清。柏林电视塔耸立市中心,在原东德区域,德国总理府、总统府、议会大厦却依旧在原西德的地盘。
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想法也就不一样。据调查,东德人怀念原来的民主德国生活,东、西德人希望两个德国并存,这样的人依然占有并不很低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