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前提,但正确的理念选择,永远以长远眼光和科学规划做事,才是一个国家长期富足的保险杠。
本文约6000字 | 建议阅读25分钟
文 | 周掌柜,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这个“富”字,放在繁华风雅到出名的北宋身上,真是全方位富到亮眼:官员俸禄空前高,补贴也是出了名的丰厚。城市经济热闹,老百姓腰包也鼓,照司马光的说法,唐朝有钱人才穿的丝织品,宋代一线城市里的贩夫走卒都穿。国家花钱更大气,汉唐老百姓白出工的劳役,宋朝全变成政府花钱雇人。精锐禁军的装备成本,照明朝名将们的估算,至少是明代的五倍。朝廷民间各行业,都这么五花八门的富。
如此“富”法,北宋折腾得起?
有个有趣的事情:北宋的财政收入,早年每年1600缗,王安石变法后,更是高速飙升到每年6000万缗。与明末国库见底的惨景相比,北宋这收入水平,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财大气粗的等级。
那么问题来了,北宋凭什么能这么富?
大宋的好运气这样一个可以做经济论文的话题,如果把王朝比作公司的话,讲起来可能就简单明了了。首先,比起其他历代“公司”,北宋“公司”创建时的运气,那是相当的好:别人都是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北宋却是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半路接盘好家当。
这个家当有多好?
被北宋篡了权的后周王朝,放在五代十国里,属于少见的良心一族。前两代皇帝郭威和柴荣,都是牟足了劲发展经济的英主,待到宋太祖波澜不惊夺了权,中原大地已有户口二百多万,曾经的残破江山,早已欣欣向荣。
而等到宋太祖统一南北的战车隆隆开进,好运气也在继续。占据江南的南唐,还有占据四川的后蜀,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安心发展经济。一看宋军打来,更是毫无压力投降,好家业全叫北宋捡了现成。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经济区,北宋开国时,非但没怎么受破坏,反而一片繁华。这就好比一家刚完成兼并重组的公司,内部问题虽多,但家底无比厚实,账户资金充裕。也正是有这好家业,北宋经济从此也“上天”了。
但这事只靠家底就行?
一个公司要上天,好制度很重要,北宋一大不太出名的亮点,正是它强大的财政管理制度。
▲欣欣向荣的宋朝
没便宜占的大宋制度北宋的政治制度,常被吐槽的一件事,就是各个职位都官多,同一个活三五个人干。但有一样工作却是实打实的抓:财政税收。
北宋的财政体制,从上到下都完备到严密,中央最初有三司,王安石变法后又提升户部职权,另外还有专门制定政令的太仆寺。地方有转运路司和提举常平司,州县还有监当官。单是收税这一件事,相关机构就一千多个,不但要管好财政,更是互相监督。
对比明朝,明末好多和官员们交情深的富豪们,家里宅院比王族都奢华,却只需要交丁点税。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末看上去商品经济繁荣,中原却闹得饥民揭竿而起。
正是宋朝这种严密监控,所以宋朝的有钱人,有钱归有钱,却真占不了明朝那种便宜。但和前面的汉唐,乃至后面的元明清比起来,北宋在古代史上,一个最别致的成功经验,却还是四个字:发展理念!
▲宋朝的发展理念非常的好
独特的大宋理念
一个公司要赚钱,必须选好正确的生意。中国其他大一统王朝,选择基本固定,都是从开国起就大力抓农业,挖空心思调整农业税,明清几次重大改革,都是为了谁买单农业税打的鸡飞狗跳。但宋朝却早早超前:土地上能刨出多少钱来?不如抓商业!
其实要说北宋不重视农业,那倒冤枉,相反是重视出技术含量,比如中国农业史上一次重大的农业科技革命,就是宋真宗时代完成,通过国家改良农具和引进印支新型稻种,一下就叫宋朝农业产值甩开盛唐三倍。但要论收税,却是真不重视。宋太祖遗嘱里重要一条,就是不许加田赋。那钱从哪来?商业!
北宋商品经济出名发达,但相对不出名的,却是北宋对商品经济收益的极度重视。比如前面说的严格财政监管,基本都是盯商业,保证所有赚钱行当,国家该拿的钱都跑不了。
▲北宋的外贸交易繁荣
比起后面一些王朝,对海外贸易严防死守的态度,北宋恰恰相反,常年热情洋溢。宋太祖刚统一南方,就先把市舶司建好。然后宋太祖和宋太宗哥俩,都曾大拨往国外派使团,到处诚恳发请帖:大宋欢迎你。慕名来大宋的外商们,更是受到热情接待,甚至每年十月,北宋各大港口都有隆重祈风大典,专门外商祈福。只要你给大宋带来钱,大宋就给你春天般的温暖。
当然,这“春天般的温暖”,也有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守大宋的贸易规矩,才能享受大宋的温暖。
而这一条,恰是北宋经济最被忽略的亮点:和北宋严密的财税体制一样,北宋的外贸制度,更是一套严格的系统,最赚钱的行业,早年都是国家垄断贸易,进出口定价权,更是大宋一口价。王安石变法后,更有了人类首部外贸法律《元丰法》,不但包括了打击走私商税管理等内容,甚至对中国东南沿海的外贸区,都实现了合理规划。强大的北宋外贸,从此更像一台稳定的吸金机器,有条不紊运转。
运转的成果,就是北宋制造业,彻底在全世界井喷,丝绸畅销当时海外二十七个国家,瓷器更是出名奢侈品,在宋朝同时期的西亚北非国家,几乎是有钱人家必备。等于是大宋以独家技术优势,以海上贸易为通道,疯狂从全世界吸钱!
于是,北宋从宋真宗年间起,商业税就占到国家税收的百分之五十二,到了王安石变法后,商业税更占到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老观念里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放在宋朝却是标准的商业帝国。只要看看后面沿海看似资本主义萌芽红火,却走私泛滥乱成一片,朝廷更火火穷死的明末,就知道北宋这理念,不单超越前朝,比后面王朝,也堪称领先一个身位。
前言
敏锐的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察觉到,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黄宗羲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王夫之说:“二汉、唐之亡,皆自亡也。宋亡,则举黄帝、尧、舜以来道法相传之天下而亡之也。”宋朝之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超越了一般性改朝换代的历史性巨大变故。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大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今天就从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分别“意淫”一下最强盛的故国--宋朝吧。
宋朝经济 · 咱们祖上曾经阔过
都说烈商、礼周、暴秦、强汉、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奴清。
那么宋朝到底有多富呢?宋朝的工商业极度发达,其GDP水平远超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当时占世界的60%!连后来人口数倍于宋朝的清朝都不到其三分之二。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宋代铜钱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这在其他朝代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
我们普通大众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积贫积弱,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如果说那些描述还不够具体的话,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下面这些事实:
宋朝时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纸币(交子)和银行信用。 市场出现了广告、娱乐场所(瓦子);
宋朝是第一个同时开建“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朝代。海上贸易兴盛,泉州、广州等港口更是设立了外贸管理场所——市舶司;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泉州湾宋代古船 · 700多岁的大型古船
宋朝文化 · 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至宋徽宗时期,全国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州县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这种情况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官办学校而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闻名全国的有所谓四大书院,即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据史书记载,至南宋时期,很多州都建有书院,如绍兴、徽州、苏州、桂州、合州, 等等。教育的普及既是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宋代文化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宋画 · 《千里江山图》(局部)
宋代文化成果不胜枚举,其中有两项重要成就有必要单独提一下:其一,宋代的绘画艺术。赵佶虽然做皇帝不行,但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巨大贡献却不可否认。首先,他是一位天赋极深的绘画爱好者,又是造诣很深的画家。其次,他又是宋代绘画领域的组织者和主要资助者。
宋徽宗
由于这一渊源,在宋代宫庭之内,集中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黄筌的花卉,李公麟的人物,米芾及子友仁的山水,徽宗本人的花鸟,皆卓绝于世。即使以现在的眼光审视他们的艺术水平,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二,宋代还有一最辉煌的美术工艺,为历朝所不及者,就是磁器。功底深厚的宋代文化,统治者的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价值取向,使凝聚在宋瓷上的文化艺术更是空前绝后的。以宋官窑代表典型的供御用瓷,其釉色平淡含蓄,素雅之中表现着内心的意蕴。从美学角度,它的艺术格调是高雅的,特别受到西方人的倾赖。细密的冰片,隐约间闪烁着钻石的光芒,仿佛是宋代艺人无意间冰镐敲击的严冰穿过时空来到了我们面前、温润而细腻。后世把宋代五大明窑称为“千古绝唱”。
宋代政治 · 真正的士大夫时代
宋代是真正的士大夫时代,也即是文人口中称道而身行之的时代。
宋朝的文人政治最彻底。据史载,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刻下祖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宋太祖“不杀士”的国策是中国古代史上最为开明的政策,且得到了切实的执行,达三百年之久,可以说这是有宋一朝三百多年的大宪章。
什么叫士大夫?坐而论道,躬身行之。从此无论寒门士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者,均可以出入庙堂。庙堂之上,君臣争论不已;江湖之中,书生指点江山。试问哪朝哪代,文人有这等身份和地位?朝堂之上,包拯吐沫横飞,仁宗皇帝不得不以绢试脸,而老包却只当不见,仍然在慷慨陈词;江湖之上,范仲淹妙笔生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唐宋八大家 · 欧阳修
不否认宋代有政治斗争,但政治斗争往往只是政见的不同,虽然有党同伐异,但没有肉体消灭,最多是贬谪。
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虽然政见上不同,但私谊却还不算差。欧阳修死后,给予欧阳修评价最高的,是政敌王安石,可见那是一个君子时代。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名人都出现仁宗朝(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在同时出现),绝非偶然,是适宜的政治政治环境孕育的果实。
中国历史上的比较成熟的政党政治,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政治现象。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党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党轮流执政近百年,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提出的是政党,而不是历史上人们常常批评的朋党。中国历史有很多朝代,都存在大臣之间拉帮结伙,互相倾扎,为祸国家社稷的情况。
宋代军事 · 农耕文明不敌草原群狼
很多人不喜欢宋朝的原因无外乎觉得宋朝太弱,太无能,连皇帝都被掳走,连京都都被攻陷,只能一味的躲在江南。
可是宋朝的军事力量并非与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反而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非常强悍的一个时期,宋朝有着当时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军事制度——募兵制。
募兵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传统的兵制。它在宋朝时期得到了非常完善的发展,为宋朝的军队源源不断的输送了身强力壮的士兵,保证了宋朝军队的质量。并且,从宋朝的数量来说,它的常备军数量也是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时期。
军事力量这么强,但它为什么还是灭亡了呢?
它碰到的时代,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建国,不断发展和不断强盛的时代,更是遇到了蒙古帝国,那个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那个屠杀了2亿人的蒙古帝国。
其实,在与辽、金和蒙古对战的时候,宋朝还是赢了很多次的。
只是,打完了辽,还有金,打完了金,又来了大杀天下的蒙古帝国……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蒙古帝国扩张过程中,总共屠杀了2亿多军民(中国被杀害军民约6700万)。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
成吉思汗雕塑
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当时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这些当时全球范围内的顶级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要知道南宋是蒙古人在欧亚大陆上攻占的最后一个堡垒。
如果宋朝军事实力不强的话,试问中国古代又有哪个朝代的军队能经得住蒙古帝国的铁蹄呢?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宋朝科技 · 自然科学的黄金年代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过,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宋朝科技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
在天文领域,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北宋中期,杨忠辅制定《统天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数字与西方1582年颁布公历时的数据完全相同,比现代天文学所测数值只差26秒。由此可见,宋代天文学发展水平之高。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宋代也是成就卓著。在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宋朝政府十分重视与广大民众卫生健康息息相关的医学事业,不仅政府出面编辑刻印了很多医学典籍,而且要求各州县加以推广应用。其中《太平圣惠方》100卷,收录中药处方16834个,《圣济录》200卷,是医学上的一部百科全书,收集了诊断、处方、审脉、用药、针灸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政和本草》共介绍各种药材1558种,其中新增加628种新药,可以说是一部完备的药物学著作。
南宋时期的宋慈收录并总结了前人的法医知识,创作出《洗冤集录》一书,其中涉及验伤、验尸、血型鉴定、死伤鉴别、检骨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同时对毒药和医治服毒的方法也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上述仅仅是介绍了宋代医学领域很小部分的成就而已,于此亦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之一斑了。
大众主流比较乐于回忆强汉时代、盛唐时代,甚至鼓吹大明时代、大清时代。然而在欧洲、在日本、在美洲,学术界对宋代的评价要比其他朝代高很多。宋代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医学、工艺可谓是百花齐放,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朝代,它的成就、它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本来足以让今天的中国人倍感自豪。
延伸阅读:
多少年来,历史书上学到的知识和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所描述的宋朝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一个偶然的时间里,本人由于考试需要去查看一些历史文献时发现,宋朝,这个朝代被我们严重的误解了很多很多年。真实的宋朝是怎么样的呢? 宋朝,绝对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而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综合国力最强盛的朝代!
也许有人会讲:大唐帝国才是中国国力最强盛的朝代。唐宋两个朝代相比较一下:
唐朝主要是军事、外交表面上比宋强;但就经济、生产力水平上讲宋朝比唐朝强;尤其是经济上 ,宋朝可以说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富有的时代。宋代整体上科技也比唐代强。
唐朝人口最盛时有五千多万人口(唐朝100年后才恢复并超过隋朝极盛时的水平),宋朝人口最盛时突破一亿。即使是南宋时的人口也比盛唐多一千多万。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2的差距。
唐朝最盛之时人口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过10万以上的城市竟发展到52座。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7与52的差距。
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宋史》载,“东京居民有20万户。”按每户8人计算(前文“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一说可证,当时没有计划生育,人均寿命较高,中等户一般都有子女10人左右,大户“可达30-40人),大约有人口150万左右。再加上数十万禁军(水浒中称“80万禁军”),几万皇亲国戚、政府官员及其家眷、佣仆,流动商贩、游民和外国侨民,东京人口应当不下200万。这一数字不但超越了唐代的长安、洛阳,即便放在今天,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特大城市。
唐朝的城市在夜里宁静漆黑,宋朝的城市在黑夜喧闹灿烂。宋朝已出现了最早的夜市。宋城在黑夜里是的光明之城。宋朝的城市是昼夜不息的商业涌动的城市。始终坚持着“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所以宋朝的商业洪流、经济的繁荣进步增长即使在黑夜也不曾停息中断。唐宋差距有多大?是每天12小时与24小时的差距,是昏黑宁静与光明喧闹的差距。
唐朝从贞观到天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宋朝从开宝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垦田面积的增加了二百多万顷。从农业耕地面积发展效率上说宋朝是唐朝的2. 5倍。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5的差距。
唐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620万顷,宋朝耕地面积最高约为524万顷。唐尺比宋尺小,唐代一亩约合今0.783亩,宋代一亩约合今0.974亩。换算成今亩算唐朝耕地面积为485万多顷,宋朝耕地面积为511万多顷。唐朝、宋朝都有隐田现象,而宋朝更严重。唐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6亿亩,宋朝耕地面积最高估算折合市亩为8亿亩。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6与8的差距。
唐朝平均每亩约1.5石,宋朝平均每亩约为2石。宋朝平均每亩比唐朝提高30%。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5与2的差距。唐朝耕地一年一种,最高亩产2石。宋朝耕地一年两种,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种、四种。最高亩产达6至7石。唐朝因耗粮之故而屡有禁酿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励酿酒。这正说明宋朝农业的强盛与发达。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与7的差距。
唐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显著效果的有九十一项,宋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显著效果的至少有四百九十六项。宋朝对领土的开发利用程度远大于唐朝。用宋人的话说:“昔人足迹所未尝者,今皆为膏腴之壤。”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91与496的差距。
唐朝是小农经济社会,宋朝是商品经济社会。唐朝以“农业立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农税是国家税收的根本。宋朝以“工商惠国”,是以商业为主的商业经济,商税是国家税收的根本。所以宋人说:“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小农经济社会与商品经济的差距。唐政府绢帛收入最高额为740万匹,宋政府细绢收入则高达2445万匹。这只是税收,如果按产量算差距更大,而且唐朝的绢帛在质量也和宋朝相距甚远。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的32万7千贯。宋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宋神宗时铜币506万贯,铁币为 88万贯。两者相差的近20倍。唐朝与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与500的差距。这还不包括宋朝政府发行流通的纸币。而且宋朝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也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量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与实力。铜钱是足值货币,它本身的价值就超过它的面值。如果一年相差10多倍,十年、百年相差多少倍?唐宋差距有多大?唐朝与宋朝的经济总量差距有多大?是足值货币总量千倍以上的差距。
宋朝时期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贫穷落后的野蛮与黑暗中摸索——欧洲也不例外。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城里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近年来更有人通过黄金价格折算,计算出北宋的人均GDP达2280美元。这一数据即便是放在今天来衡量也是了不起的成就。虽然这样的计算并不科学,但是史学界公认的看法是,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的50%以上,最高达80%! (2013年我国的GDP才占世界GDP总量的8%)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宋朝的时候中国很富裕,比世界其他地方最好水平至少富裕一倍。宋朝的富裕首先表现在朝廷的岁入(年财政收入)上。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宋朝经过100年的发展,岁入为1.1613亿贯,神宗变法后最高达1.6亿贯,大约为盛唐的7倍,按照银钱的一般兑换率1贯折合一两白银计算,约合白银1.6亿两(考虑到有宋代铜钱一直紧俏短缺的因素,这一数值可能被大大低估)。即便是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亿贯。
相比之下,唐朝最鼎盛的时期财政收入不过3500万两。
唐朝首都有140多个行业,宋朝首都有440多个行业。宋神宗时开封就有六千四百多家大中型工商业者,有八九千家小商小贩。而且宋朝的产业结构的多样化、精细化与系统化远远超过唐朝城市。每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都说明宋朝的蓬勃发展。每一个新兴行业创造的价值也是难以估计的强大。如宋朝新兴产业私人印刷业,把书籍大量翻印买到辽国、高丽、日本等国。宋商人用知识科技给宋朝换来大批利润。唐朝没有私人印刷业,更谈不到出口创汇了。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40与440的差距。是0与300的差距。
唐朝的奴婢“律比畜产”,宋朝的奴婢是“雇佣良民”。唐朝的佃农、奴婢是奴,宋朝的佃农、奴婢是人。唐朝的农奴像狗一样在市场和驴一起被买卖,他们没有人的自由只是主子的私有财产。而宋朝的佃农有人身的自由,他们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地主、商人、将军、官员。唐宋差距有多大,是畜产与良民,奴与人的差距。
唐与宋更大的差距是人与人的差距,唐朝的印刷术只用于印制佛经而未用于印刷书籍传播文化知识。所以唐朝文盲多,没有多少读书人。宋朝的印刷术广泛用于传播知识,推广文化。所以宋时的中国人读书更容易,文盲相对少。宋时的中国人比唐时的中国人更有文化、更有教养、更有内涵、更有情趣。更幽雅、更浪漫、更幽默、更爱国。
唐与宋最大的差距是文明的差距、文明力量的差距。盛唐虽大,却保持着“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政略。”南宋虽小,却奠定了“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
唐把中国逐渐变成蛮夷,宋把蛮夷逐渐变成中国。唐朝还没到一半就已经让西域、河北、陇右、山东等等这些本是中国传统文明固有的领土统统的蛮夷化。宋朝始终以强大的文明力量君临天下,以经济、文化、政治、科技、艺术、工艺等综合国力,侵略着周遍蛮夷。辽国、女真、西夏、吐蕃、回鹘、大理、高丽、日本等无不被宋朝文明所征服。蒙古人留给中国的广大疆域就是被宋朝文明所征服的代价。
宋朝最遭人诟病的是军事的羸弱,不仅未能像汉唐一样在草原上大展雄风,而且连本属于汉地的幽云十六州都未收回,北宋时和契丹签订“澶渊之盟”,最后被金国所灭;南宋则更加屈辱,先是向金称臣,后被蒙古所灭。所以,宋朝历来被认为是积贫积弱的一个朝代,丧权辱国的一个朝代,因而也被人认为是令人感到屈辱的一个朝代。
▲宋朝看似羸弱的军事
从表面现象来看确实如此。但如果深入分析当时的实际情况,则会发现:其实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朝代。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役制度,宋军可以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常备雇佣军,且待遇极为优厚(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今日的美军)。当时也只有宋朝有实力实行募兵制。其中最具独创性的举措就是“荒年募兵”,每当一地闹灾荒百姓生存不下去时,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一人当兵,则全家温饱无虞。宋代农民起义较少且规模都不大,荒年募兵功不可没。
宋朝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虽然因为承平日久,不免文恬武嬉,但在外患的压力下,宋朝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南宋初年,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宋军愈战愈强,打得不可一世的金军节节败退,并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胆寒之声。宋史专家朱瑞熙先生在新修订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宋朝”条目中,修正了以往强调宋朝对辽金等国处于劣势地位的说法,认为北宋与辽朝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尤其是“澶渊之盟”以后。南宋与金朝,除宋高宗统治的前15年外,在“绍兴和议”之后的长时期内,双方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南宋后期,蒙古军南下攻宋,南宋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对蒙元这一劲敌虽处于劣势地位,但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而蒙古的崛起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异数”,对当时所有的国家来说,蒙古都是“千年未有之强敌”,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然而,蒙古军征服世界遇到的最强劲对手就是南宋!
不信各位可以比较这样一组数据;
蒙古征服西辽用了1年;
蒙古征服花刺子模用了1年半;
蒙古征服罗斯联盟(今俄罗斯)用了5年;
蒙古征服波斯和阿拔斯王朝用了8年;
蒙古征服西夏用了10年;
蒙古征服金朝用了22年;
而蒙古彻底打败人们印象中所谓文弱的南宋居然用了45年。“积弱”之说,难以成立。
说到《澶渊之盟》,大家感觉就跟提《南京条约》差不多,内容大体上有这么两条:
1.辽宋为兄弟之国,以后,谁家的皇帝年纪大,谁家皇帝就是哥哥。
2.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
首先,从今天来看,这不但不是不平等,甚至是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其次,今天大家骂条约不平等,主要原因应该是第二条。但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十万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大宋的岁入,是一亿两,打宋辽战争,每年军费是五千万两。
关键在于第二条的第二款,两国开始自由贸易。
这“岁币+自由贸易”可太厉害了。
辽国除了卖羊卖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开始辽还卖一些马,后来发现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就不敢再卖马了,萧太后下令谁出口马,杀谁全家,结果,边境贸易从一开始就变成一边倒的对宋贸易巨额逆差。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全被大宋赚的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岁币更像今天中央支援边疆建设的财政补贴。
大辽不懂经济,后来就干脆不发行货币了,反正发行出来,也没老百姓认,即使大辽皇帝本人也觉得只有大宋的钱才是真正的钱。
要了大辽老命的货币战争,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结果是,一百年双方无战事,大辽的财富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大宋的先进文化传播渗透进了大辽的每一个毛孔。
金灭辽,大宋跟金打了一下,发现也打不过金,就跑到南方继续与金玩货币战争,大金不知是计,接受了“岁币+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也放弃了货币发行权,全国继续使用大宋的货币,结果一百年后,大金也虚得不行了。
今天的古代钱币收藏界,很难找到辽和金的铜钱,反倒是宋的铜钱既质量好,又款式多,数量多的比清代的还便宜,就是这场旷日持久三百年的货币战争的遗迹。蒙古灭金后南侵,大宋的群臣拒绝议和,非要PK蒙古,结果,汉族的历史从此走入黑暗。
其实历史上蒙古人最初是想跟大宋继续“岁币+贸易”游戏的,只不过价码要的比金高了,价码再高,它也是要用大宋铸的币,可惜啊。
宋朝通过铸币,实际掌握了北方的财政权。北方的原材料与劳动剩余价值,通过自由贸易和使用南方的铸币,源源不断的输入南方,换回南方的商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壮观的南北货币战争,持续了整个辽、金与宋对峙的三百年历史。
宋亡的自身原因是什么?症结在于“家天下”的政体本身。尽管赵匡胤以其超人的智慧设计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但他却无法保证自己的子孙能和自己一样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能够和自己—样勤国是,励精图治。综观两宋惊人相似的灭亡,无不与他的不肖子孙道德沦丧和战略失误有关。
这就是大宋,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也最令人痛心的充满枯涩记忆与回味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