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日本投降后,为何要在芷江和南京举行两次受降仪式?

news.xixik.com   2021-8-21 19:03:4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停战。而后,在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9月9日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并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华民族河山再造,日月重光。为何要在中国芷江和南京两地,举行两次受降仪式?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从此开始了侵略中华的序幕,一时间,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紧接着,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武汉大轰炸、重庆大轰炸、细菌战、“三光”扫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一系列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罪恶超过人类文明史所能忍受的极限。千万中国军民被残害致死,大半个中国沦为一片废墟,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灾难。

那些兢兢业业的工人,那些勤劳淳朴的农民,还有那些风华正茂的学生,本该和常人一样,幸福、美满、平静的过完一生,然而现实却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为了守住固有的家园,为了保护身边的亲人,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为了国家未来的希望,终于,他们拿起武器同那群日本强盗浴血奋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后,在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9月9日日本正式向中国投降,并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华民族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14年抗战期间,中国付出巨大代价:一半国土被日寇践踏,930余座城市被侵占,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山河日新,国力日强,但曾经的血与泪不能忘、不敢忘!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终战诏书》(停战诏书)

这是日本天皇1945年8月15日,向日本军民宣布停战的诏书,要求军人停止战斗。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向同盟国表示停火。但这并不是最终的投降书。

《终战诏书》译文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眷眷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 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朕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激,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裕仁

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

芷江投降

1945年8月21日,在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通告》无条件投降之后,日本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下令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芷江举行。于是在8月21日,一架日本的MC型运输机,从杭州出发经汉口前往芷江,飞机上坐着冈村宁次的代表——侵华日军参谋次长今井武夫,以及几名参谋人员。然而会谈期间,蒋介石又将签字仪式放在南京。

那么为何中国举行两次受降仪式?蒋介石将签字仪式放在南京有何用意?今天我们来聊聊从芷江洽降到南京受降的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战区不单指中国,还包括泰国、越南、缅甸)最高统帅蒋介石

蒋介石下令芷江洽降,今井武夫代表冈村前往

对老一辈的湘西人来说,没有到过芷江会成为终生的遗憾。

▲ 抗战胜利的芷江街头

▲ 美国人镜头下的芷江

▲ 美国人镜头下的芷江

芷江在1945年8月21日,成为中国境内首先接受日军投降的领土。长沙陷落后,芷江这座不足两万人的小城,成为不少湘西人的避难地。抗战后期,芷江作为滇黔门户,国民党军政机关、学校报社迁往此地,人口最多之时达到十万,成为抗战后期的战略要地。

1945年8月15号,盟国在“密苏里”号接受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早在日本签字投降之前,中、美、英、苏四大国已经对日本投降区域进行划分,其中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区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香港均属中国政府受降范围。

日本宣布投降当天上午,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向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所属日军停止一些军事行动,接受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安排,进行投降事宜。1945年8月17日,冈村宁次回复蒋介石,派遣代表前往杭州等候中国政府命令。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冈村宁次向蒋介石建议,受降地点为江西玉山,但当地机场受损,蒋介石认为玉山受降不安全,考虑到芷江机场可以使用,决定受降地点定在芷江。芷江地处雪峰山山洼中,为了修建机场国民政府曾征调3.5万民工,在芷江城东修建了一座机场。后经过两次扩建,芷江机场成为中国大陆为数不多,能够起升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的机场。

1945年以芷江机场为中心的湘西会战,中国军队奋勇杀敌挫败日军攻势,直接导致日军湘西大溃败。当时的《纽约时报》评价道:“此一佳音,可视为中日战争转折点之暗示。”这句话一语成谶,仅仅三个月后,日本不得不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8日,蒋介石电令冈村宁次派遣代表前往芷江洽降。次日,蒋介石得到冈村宁次“遵照办理”的回复,任命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前往芷江同日方洽谈投降事宜。何应钦领命后,带领陆军参谋部三十余人,从重庆出发前往芷江。

1945年8月21日,冈村宁次的代表今井武夫一行人,乘坐MC型运输机,在中国政府无线电提醒之下,按照约定的时间,朝着芷江飞去。今井武夫在日军内号称“中国通”,抗战爆发前,今井武夫一直从事特务活动,受到日本军部高层重视。卢沟桥事变前后,今井武夫身为驻华武官,参与了卢沟桥事变的策划及之后的发展。

当日军向中国守军发动攻击不久,今井武夫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详细向记者介绍“一名士兵下落不明”的经过。随后今井武夫向记者宣告:“今夜卢沟桥枪声响起,中日两国全面战争即将开始!”

卢沟桥事变

此时日本战败投降,冈村宁次派他前来代表日军投降,在中华大地品尝屈膝投降的滋味,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从一定程度上说,抗日战争开始于卢沟桥,结束于芷江七里桥,今井武夫算是一个关键性人物。

8月21日上午10时,今井武夫在机舱里发现一挺歪把子,这让他惊出一身冷汗,要是让中国军队发现带着机枪去投降,真不知道会惹出怎样的麻烦。今井武夫立即命人将机枪扔了,据说这把机枪仍在洞庭湖中。

当日军飞机抵达常德上空后,在三架野马战斗机的带领下,前往芷江接受投降。上午11时10分,今井武夫一行人的飞机抵达芷江上空,只见飞机上系着四米长的红带,按照中国政府的规定,围着芷江上空飞行三圈,以示对中国人民的道歉谢罪。此时,今井武夫在飞机上看着一百多架飞虎队战机,不禁又惊又惧。

萧毅肃代表何应钦洽降,蒋介石改变签字地点

机场内外,中国军队戒备森严。11时20分,中方接应军官陈应庄打开舱门,命令士兵登机搜查。一会儿,士兵搜查完毕,陈应庄准备令日方洽降代表下机。此时飞机机舱出现一个日本军人,头戴硬壳帽,身穿草绿色军服,脚踏军靴,佩戴军刀,但失去了往日跋扈的神采,惴惴不安向陈应庄询问是否可以下机,陈应庄答:“现在可以下机了!”

得到中方允许后,今井武夫一行人以惊惧、屈辱的心情走下飞机,一行人排好队,恭敬地向中国国旗鞠躬。这时,事先安排的记者纷纷前来拍照,今井武夫已经表情黯淡,杵在那里任人拍照,这群昔日的皇军失去了以往的气焰。紧接着,陈应庄向今井武夫寻要恰降代表名单,经过一一核实,确认无误后,于30分陈应庄将他们押上汽车。

▲ 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押送日军洽降专机飞抵芷江

▲ 日军降使今井武夫一行走下飞机

在机场,中方已经安排了4辆军用吉普车,前面和后面的一辆负责引路和安全,中间的两辆供日方洽降代表乘坐,日方代表乘坐的车辆,都插着象征投降意义的白旗。而机场内外早已经有无数的群众,目击了历史性的一刻,除了记者们扣动相机产生声响外,在场的所有人庄严肃穆。之后在陈应庄的带领下,日方洽降代表被送到位于机场2公里,空军总站合作社后面的一个灰色平房内,周边有大量的士兵把守,不许老百姓靠近,不许新闻记者采访。

今井武夫被押送至暂歇点,国府陆军副参谋长冷欣以残茶冷水招待今井等人,并大致通告其洽降程序。

▲ 从左至右依次为:外交部人员舒适存、邵毓麟、中国陆军副参谋长冷欣、日军今井武夫及日本降使今井武夫。

受蒋介石所命,何应钦已于前日抵达芷江,受降地点设置在芷江城内万寿宫大厅。中国作为战胜国,何应钦认为自己军衔、职务都要比今井武夫高太多,按照国际交往对等原则,他不适合在这种场合露面,于是何应钦命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为代表。

▲ 今井武夫等乘车前往芷江洽降地点。

时间: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 地点: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 ,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

▲ 中国陆军总参谋长萧毅肃(中)、副总参谋长冷欣(右)、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左)在芷江洽降会场。

会场是一个黑色鱼鳞板双层木结构西式平房,坐西朝东,悬挂着巨幅孙中山挂像和“天下为公”的条幅。会场上下布置庄严简朴。会场上坐着的是萧毅肃中将,左边是美军代表和翻译,右边是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两旁坐着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和新闻界记者。当天有不少没有座位的人,只好站在门外,从走廊到会场外面。

下午3时40分,日方代表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国雄及翻译走到门前,萧毅肃示意今井武夫一行人进来。今井武夫一行人表情肃穆地走了进来,然后摘掉帽子,立正、鞠躬之后,朝着指定的位子坐下。

下午4时,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中方代表发言,先翻译成日文后翻译成英文,日方代表发言,先翻译成中文后翻译成英文。日方代表就座后,萧毅肃庄严说道:“本官是中国陆军参谋长萧毅肃中将,现正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见贵官……”萧毅肃对今井武夫宣布:“现在请贵官说明身份,并递交身份证明书!”

今井武夫立即站起答道:“本人是日本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参谋次长今井武夫少将,奉命晋谒中国统帅接洽投降的全权代表。”随后递交了冈村宁次的委任状。萧毅肃审阅证件后,令今井武夫上交日军海陆空军在中国的战斗序列和兵力位置及各种文件。

▲ 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右二)与随员前川冈雄、桥岛芳雄(左二)、翻译木村辰男(左一)在洽降现场,面露忧戚之色。

洽降开始,今井武夫解释尚未接到东京大本营(参谋本部)的正式命令,尚无正式文件,但带来了岗村宁次的洽降的命令副本及中国战区、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区日军兵力配置图和第一线战斗序列的详细表册。在中国洽降使的点头下,桥岛连忙将此文件呈到萧毅肃的面前。

▲ 萧毅肃将军(左二)检视今井武夫呈交的日军在华兵力配备图。

随后,在文件验明无误后,萧将军取出“中字第一号备忘录”,由协助人员以中、日、英三种语言高声朗读:

在中国战区内,计中国大陆(东北三省受雅尔塔条约之限由苏军控制)、台湾、澎湖以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日本陆海空三军应接受命令,向中方指定之受降主官投降。

随后,中方协助人员将毛笔送到了今井的桌上。今井低头看了几眼,随后画押签字:

▲ 今井武夫在中字第一号备忘录上签字

▲ 今井武夫签署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受领证

中国政府先进行芷江洽降,沉重打击了日军气焰。紧接着南京20分钟的签降仪式,让那些曾经在南京犯下暴行的日军,在南京低下头颅,告慰了三十万遇难的同胞。

至此,历经20分钟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正式完成,中国战区的日军全部卸甲,成为中国军队的战俘。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最大规模反侵略斗争取得了胜利。

随后萧毅肃向今井武夫宣读何应钦对冈村宁次的第一号备忘录,并用三种语种宣读。今井武夫拿到备忘录之后,只得低下头在受领证上签字,加盖图章,双手送还萧毅肃。下午5时30分,受降仪式结束。今井武夫一行人随即起立、鞠躬,在陈应庄的引导下离开,受降仪式结束。

何应钦听取了萧毅肃的汇报后,查验了日军投降的地图文件。走出屋外,众人纷纷走向前去祝贺。

▲ 会场外

当晚何应钦将洽谈情况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回复洽谈地点在芷江,签字地点设在南京。就这样原本计划在芷江的签字仪式,最后放到了南京。8月23日下午4时,今井武夫一行人由芷江飞回南京复命。

当晚,今井向南京的冈村宁次发电报告芷江洽降经过,并转达了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即将飞往南京成立前进指挥所。

22日上午,冷欣将军与美国柏德纳将军、王武上校就接下来的军需物质装备接收以及战俘现状、待遇以及设立南京前进指挥所等问题,对今井武夫进行了训示通知。

23日上午,陆军总部再召今井,告知了其日本投降正式签字仪式将在南京举行的决定,并要求冈村宁次在冷欣、何应钦等人抵达南京时做好安全接待工作。

▲ 1945年8月23日,何应钦接见今井武夫的谈话要点。

在一切交待清楚之后,何应钦淡淡的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当日2时15分,在中国空军的P-51战斗机的押送注视下,搭载今井等人的日本运输机孤零零的返回南京……

南京受降,中国受降官高调抵达

8月27日,冷欣率领新6军150余名官兵,乘坐7架美军运输机前往南京。下午2时,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三圈,降落在光华门外的大校机场。蒋介石希望用新6军这支精锐部队,向投降的日军展示中国军威。机场附近的居民看见中国军队来临,挥舞着草帽向致敬,一些农民越过壕沟将饭菜和新摘的玉米,送给中国官兵。双方不顾身上的泥巴,紧紧抱在了一起。

随后,南京城降下日本旗,升起中国国旗。随后新6军第14师师长率领特务团和“陆总”先后到达,中国陆军总指挥部在黄浦路营房成立。

日本向同盟国家投降的降书

日本向同盟国家投降的降书签署于1945年9月2日,投降书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并切实履行《波茨坦公告》之条款,无条件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其中规定:

余等兹为天皇、日本国政府、及其继续者,承约切实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条款,发布为实施宣言之联合国最高司令官,及其他特派联合国代表要求之一切命令,且实施一切措置。

日本向盟国投降书全文(译文)

余等兹对合众国、中华民国、及大不列颠帝国,各国政府首脑,于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于波茨坦宣而尔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之参加宣言条款,并根据日本政府,天皇,及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令代表受诺之。右述四国以后称之为联合国。

余等兹布告,无论日本帝国大本营,及任何地方所有之日本国军队,与夫日本国所支配下一切军队,悉对联合国无条件投降。

余等兹命令任何地方之一切日本国军队,及日本国臣民,即刻停止敌对行动,保存所有船舶及军用财产,且防止损毁,并服从联合国最高司令官及其指示,对日本国政府之各机关所课之一切要求,应于以应诺。

余等兹命令日本帝国大本营,对于任何地方之一切日本国军队,及由日本国支配下一切军队指挥官,速即发布其本身或其支配下之一切军队无条件投降之命令。余等兹命令所有官厅、陆军及海军之职员,命令其遵守其施行联合国最高司令官为实施此投降文件,认为适当而其自己发出,或根据其委任发出之一切布告其指示,且命令右开职员,除由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或根据其事务委任,与解除其任务以外,均须留于各自原有地位,且仍继续行使各个之非战斗任务。

余等兹为天皇、日本国政府、及其继续者,承约切实履行波茨坦宣言之条款,发布为实施宣言之联合国最高司令官,及其他特派联合国代表要求之一切命令,且实施一切措置。

余等兹对日本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令,即速解放现由日本国支配下所有联合国俘虏,及被拘留者,且执行对彼等之保护、津贴、给养,及对指定地点之迅速运输等措置。

天皇及日本国政府统治国家之权限,置于为实施投降条款采用认为适当措置之联合国最高司令官之限制下。

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二日午前九时四分,于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签字之,并根据大日本帝国天皇陛下及日本国政府之命令且以其名义。

重光葵

根据日本帝国大本营之命令且以下名义。

梅津美治郎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二日午前九时四分,于东京湾为美利坚合众国、中华民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及与日本国存在战争状态之其他联合国之利益受诺之。

联合国最高司令官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元帅

美利坚合众国代表 尼米兹元帅

中华民国代表 徐永昌上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代表

狄里夫杨柯中将

澳大利亚联邦代表 浦列米

加拿大国代表 柯司克列失

法兰西国代表 克列克

荷兰国代表 赫尔佛尼兹

新西兰代表 依西特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方登上了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密苏里号”战舰签字投降(1945.9.2:光荣的“密苏里号”受降珍贵镜头),中国代表徐永昌排在美国之后第二位签字接受日本投降(以讹传讹的麦克阿瑟5支金笔签署日本投降书),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的标志,而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则定在了一周之后的9月9日。

根据芷江洽降协议,国民政府接受中国战区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和越南北纬16度以北所有日军投降。签字仪式选在了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旧址、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

“三九良辰” 日本于9月9日上午9时向中国投降图集

9月8日,何应钦乘坐“美玲”号专机抵达南京故宫机场。已经先行一步抵达南京的盟军代表和国民党高级官员,前往欢迎何应钦。走下飞机后,何应钦一一答谢,在第一战区空军司令孙桐岗的引领下,前往黄浦路的陆军总指挥部。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黄浦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举行。

受降仪式现场布置极为庄重肃穆。入口处,松柏彩坊迎面高耸,缀上一个又大又红、光彩夺目的英文“V”字。红色金字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条幅与中、美、英、苏四强国旗交相辉映。二门处,“和平永奠”“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等牌匾清晰可见。再往里走,是一百公尺绿草油油的广场,旗杆林立,旌旗飞扬,联合国52个会员国国旗迎风飘扬,这一特殊布置在当时可谓盛况空前,这些旗帜是从外交部“借”来的,仪式结束后,将赠给各国使馆永久保存。大礼堂门口,又是一座彩碑,上书“和平胜利”四个大金字,雄踞其后的是红蓝白三色彩布缠绕的四大柱石,其巅是一面巨幅国旗,钟楼上也是“V”字。进入礼堂内,即为日本投降签字场所,除了布满空间全局的各国国旗和“V”字标志外,环绕全厅布置了红蓝白三色巨旗,用于签字的两条长桌被绿色绸缎围了起来,四周楼厢也用红蓝白三色装点。正中台上为交叉的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及孙中山遗像,并有“和平”二字;正对面则为斯大林、丘吉尔、罗斯福、蒋介石的画像,中间是一只挂钟,用于铭记这一历史时刻。整个大厅可容纳三百人,厅内外仪仗队和警卫部队由空运到南京的宪兵和新六军担任,将近千人,受降现场威武森严、庄严隆重。

在受降现场,表次席座次如下:中方受降人员为何应钦居中,这是是何应钦生命中最光荣的时刻,他以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的身份,代表蒋介石接受日本投降。他的左侧是陈绍宽(海军总司令、上将)、张廷孟(空军上校),右侧为顾祝同(陆军上将)、萧毅肃。中方5人包括了陆海空三军代表,军衔较低的张廷孟是一线军人代表,也是极少数中国军队最高荣誉“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日军投降人员为:与何应钦正对而坐的冈村宁次,他右手边依次为福田良三(海军中将)、谏山春树(陆军中将)、三泽昌雄(大佐),左手边依次为小林浅三郎(陆军中将)、今井武夫、小笠原清(中佐),共7人组成。

这一天举国同庆,南京城上下一片欢乐的景象,市民们都十分高兴,流露出对胜利和平的欣喜。日军冈村宁次、今井武夫等将官,按照中方的要求,自行站为一排。

受降仪式于上午9时准时开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何应钦将两份中文版日军降书交给冈村宁次,要求其签字盖章后再交回。

二、何应钦在日军降书上签字盖章后,再将其中一份交给冈村宁次。

三、何应钦将蒋介石的第一号命令及命令受领证交给冈村宁次,要求他在受领证上签字盖章后再交还何应钦。

四、何应钦宣布日本代表退席。

五、何应钦发表广播演说。在这篇演讲词中,他宣告抗战胜利是中国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将从此开辟历史新纪元。

六、与会人员依次退席。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礼堂举行的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军总参谋长小林漫三郎向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的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总长兼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递降书。日本正式投降,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大一幕,永远定格。

这是受降仪式的油画,显然有点失实

1945年9月9日8时56分,在南京黄埔路上中央军校的礼堂内,日方总参谋长陆军中将,代表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呈递了由冈村宁次授权投降的证明书,他隔着宽大的条桌,躬身用双手捧上。

上午9时,在中央军校礼堂接受冈村宁次的签字投降。蒋介石为何选择9月9日9时这个时间呢?原来中国古代哲学以一为始,以九为终,此次遇到三个九,可谓是“三九良辰”,十分吉利。

上午9时签字仪式正式开始,9时4分,冈村宁次递上签降证明文件。冈村宁次命小林浅三郎将有关文件呈上,肃立鞠躬,何应钦接下后一一检查,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受降证交给萧毅肃,萧毅肃代表何应钦将投降书交给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接下投降书后,低头观看一番,提起毛笔签上姓名,冈村宁次拿出一枚水晶图章,盖上名字,小林浅三郎将投降书呈给何应钦,何应钦接过投降书,签名盖章。有些文章对不是冈村宁次亲自递交投降书而耿耿于怀,其实根据《<中央日报>对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经过报道(1945年9月10日)》,按照当时的协定,日本方面是由冈村宁次签字,再由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投交给何应钦,何应钦验视无误后,在一式二份的投降书上签字,由中方萧参谋长递给冈村宁次,冈村宁次需起立,双手接受。从这方面来说,日方派出参谋长递交投降书倒没有什么问题。

中日双方签字仪式后,何应钦将军检视受降降书,并指着受降书上日军将领冈村宁次签字盖章的地方。

9时15分,何应钦命令冈村宁次离席。冈村宁次一行人,在中方人员的带领下,退到指定位置,一起向何应钦鞠躬。9点20分,中方代表进行广播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日子,这是8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这对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以新的纪元。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

日本投降书正本(中国)

投降书规定:

一、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已向联合国最高统帅无条件投降

二、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蒋委员长投降

三、吾等在上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及辅助部队之将领愿率领所属部队向蒋委员长无条件投降

四、本官当立即命令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各级指挥官及其所属部队与所控制之部队向蒋委员长特派受降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及何应钦上将指定之各地区受降主官投降。

五、投降之全部日本陆、海、空军立即停止敌对行为,暂留原地待命,所有武器、弹药、装具、器材、补给品、情报、资料、地图、文献档案及其他一切资产等当暂时保管,所有航空器及飞行场一切设备,舰艇、船舶、车辆在码头工厂仓库及一切建筑物以及现在上第二款所述地区内日本陆、海、空军或其控制之部队,所有或所控制之军用或民用财产,亦均保持完整,全部待缴于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指定之部队及政府机关代表接收。

六、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日本陆、海、空军所俘联合国战俘及拘留之人民立予释放,并保护送至指定地点。

七、自此以后,所有上第二款所述区域内之日本陆、海、空军,当即服从蒋委员长之节制,并接受蒋委员长及其代表何应钦上将所颁发之命令。

八、本官对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以后对投降日军所颁发之命令,当立即对各级军官及士兵转达遵照。上第二款所述地区之所有日本官佐士兵均须负有完全履行此类命令之责。

九、投降之日本陆、海、空军中任何人员,对于本降书所列各款及蒋委员长与其代表何应钦上将嗣后所授之命令,倘有未能履行或迟延情事,各级负责官长及违犯命令者愿受惩罚。奉日本帝国政府及日本帝国大本营命,签字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陆军大将冈村宁次。

昭和20年(公历1945年)9月9日午前9时0分,签字于中华民国南京。

代表中华民国、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并为对日本作战之其他联合国之利益,接受本降书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历1945年)九月九日午前9时0分,在中华民国南京。

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

中方在日方代表投降书签字那一刻,宣告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无数的国人脸上浸润着泪水,彻夜狂欢的身影定格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

受降仪式一结束,冷欣即按照何应钦指示,带上降书,飞往重庆,向蒋介石当面报告。当日下午4时,何应钦率领军官和记者们,奔赴中山陵拜谒,告慰先总理孙中山的在天之灵。

在南京受降前后,还有一些历史细节令人印象深刻。何应钦和冈村宁次同为日本士官学校老同学,两人交情颇深、关系匪浅。因此当冈村宁次得知何应钦是中方受降主官时,竟然有一种幸运感。据他后来回忆,尽管面临投降感到不安,但想到要向何应钦投降,就颇有安全感。而何应钦在受降仪式上的表现也被普遍诟病,认为对于日军过于“客气”。尽管要求冈村宁次将降书、命令受领证签字后交回,但所有手续都是由小林浅三郎转呈,而并非冈村宁次本人亲为。根据当时的现场照片,当小林浅三郎向何应钦鞠躬递呈降书时,何应钦并没有站直接受,而是起身去取,其幅度竟然比小林浅三郎还要大,看起来好像也在“鞠躬”还礼。这就冤枉人家了,因为那张受降桌太大了,所以何应钦要接这个降书的时候,因为何应钦长得比较矮,所以他只好身体要往前倾,才能拿到那张降书,所以无形当中就会出现所谓的何将军向敌人弯腰的镜头。而当签字仪式结束后,日方在场7人同时起身,再次向中方代表鞠躬时,中方其他代表只是点了点头,而何应钦又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还礼。

何应钦,字敬之,1889年生于贵州兴义。曾留学日本,与蒋介石同学。从北伐时期,他就是"黄埔系"的二把手,此后的岁月里,一直作为蒋介石副手的身份活跃在国民党军政舞台。当然,两人的明争暗斗也一直没有断过。来到台湾后,何应钦见蒋介石有意扶持陈诚,他自知已不可能重掌权柄,为了保住余生的荣华,他公开陈词,吁请蒋介石复职。蒋介石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在生活上给予何应钦优厚的待遇,让他得以安然度过了后半生。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结束了自己98年的生命旅程。

在谈到具体投降细节时,冈村宁次向何应钦提出了一些要求,但除了允许日军军官携带指挥刀返回日本这一条款被拒绝外,包括允许携带武器到乘船地区、尽量向联合国多借船只运送日军及家眷、保留日军现存粮食作为停留期间生活之用都得到了同意。

之所以拒绝日军携带刀剑回国,是因为日军指挥刀并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所谓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为此,时任远东盟军统帅的麦克阿瑟也要求日军不准佩戴指挥刀投降。日本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在投降交出军刀时当场落泪,在他看来交出他的祖传佩刀,他们家族的武士道精神也就没有了。最大规模的“献刀”发生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的北平受降仪式上,参加受降的日军20余名军官携带指挥刀入场,鞠躬行礼、签署降书之后,逐次解下指挥刀呈递到受降桌上再退场,场面宏大、令人振奋,超过了10万人现场观看了这一“献刀”盛况。

1945年10月10日10时 故宫太和殿广场中国华北受降仪式

1945年10月20日,北平《生活画报》第四期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的对日受降仪式。这是极为难得的珍贵史料,具有官方史料及个人忆述史料都无可比拟的“现场感”与“生动性”。该报道原文如下:

光荣灿烂的双十节

第十一战区受降典礼在平举行

这是从武昌起义北伐成功以后,第一个光荣灿烂的双十节,北平的一百五十多万市民,能在这一天亲眼看到曾经蹂躏过我们的日军,低头降伏在我军的面前,欣快、兴奋,当然会涌起在每个市民的心头。

典礼的仪式,虽然仅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然而留给我们的印象是深长的,较这八年来的痛苦尤深的刻划在我们的脑里。这十几分钟的动态,会与世纪传留到无限远的时候。

天安门的门洞吞进了满脸微笑数不清的市民,刚刚是八点钟,广阔的太和殿前已经摩肩接踵排列得无有空隙,大家尽兴的欢呼,结成一个充满民族精神的巨大声浪,这声浪,已足令敌人胆寒了。

会场的布置是严肃而简洁的,白石栏杆上满飘着四国的国旗,在那座大“凯”字的彩屏前面,设了受降时签字的长案和文具,孙长官第一号命令就列在这桌案的中央。

参加的长官,除了孙连仲长官和我方高级将校外,还有平津市长和盟军代表。

受降仪式是简单而隆重的,在乐声中全体向孙长官敬礼,然后由初光中校引导着二十一名降将代表入场,由敌方善后联络部代表陆军中将根本博代表签字于领收证上。

最精彩的节目,是献刀的一幕,当日军降伏代表由根本博领导一一解下他们的佩刀双手献上的时候,全场的欢呼和兴奋达到最高潮,敌人的手在颤抖着,从此全市的市民正式逃出了他们的屠杀和凌辱。

当敌军代表由太和殿右门退出以后,全体向国旗敬礼,就用国歌合唱与掌声欢呼声来结束了这历史上动人的一幕。

时间是十月十日上午十点十七分,温和的晨光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象征着和平后的光明。

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第十一战区对日受降的简要情况。据载,以第十一战区孙连仲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天津、北平、保定、石家庄,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北平;以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为济南、青岛、德州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青岛、济南,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济南。也即是说,第十一战区对日受降实际上分为两次,而这次在北京故宫里的对日受降,意味着平津地区驻扎的日军共计12万余人被彻底解除武装,无条件向中国军队投降,象征着平津地区抗战终获胜利。

可以看到,该篇报道虽只有600余字,但却配发了6幅现场照片,每幅皆加有详细图注,图文并茂的配置为整版报道。6幅照片分别为:前奏、向光辉的国旗致礼、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长官签字时的姿态、(日军)献上屠刀、一纸降书、(日军)惶悚的签字。为了铭记这历史性的一刻,这样的整版图文报道,当然是极具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的。

北京故宫里的中国第十一战区对日受降仪式,正式开始时间为1945年10月10日上午10时,按照《生活画报》的报道,我们可知,仪式进行时间只有短短的17分钟。但这短短的17分钟,注定将载入史册,而这篇图文并茂的报道,也将成为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辅证与旁注。

其他地区的受降情况

在南京受降仪式结束后,为了尽快接受日军投降,国民政府在全国划定了16个受降区域,并任命了16位高级将领担任受降主官,同时正告规定辖区内的日军必须无条件投降,根据《龚德柏回忆录》《冈村宁次回忆录》及当时的报刊资料,汇总了当时16个受降区域的基本情况,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序号

受降区域

受降主官/职务

日军投降将领/职务

1

越南北部地区

卢汉/第一方面军司令官

土桥勇逸/日军第38军司令官

2

海南地区

张发奎/第二方面军司令官

田中久一/日军第23军司令官

3

潮汕地区

余汉谋/第七战区司令长官

田中久一(兼)/日军第23军司令官

4

长衡地区

王耀武/第四方面军司令官

坂西一郎/日军第20军司令官

5

南浔地区

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笠原幸雄/日军第11军司令官

6

杭州、厦门地区

顾祝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松井太久郎/日军第13军司令官

7

京沪地区

汤恩伯/第三方面军司令官

十川次郎/日军第6军司令官

8

武汉地区

孙蔚如/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冈部直三郎/日军第6方面军司令官

9

徐海地区

李品仙/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十川次郎(兼)/日军第6军司令官

10

平津地区

孙连仲/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

根本博/驻蒙军司令官

11

山西地区

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澄田徕四郎/日军第1军司令官

12

新汴地区

胡宗南/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鹰森孝/日军第12军司令

13

郾城地区

刘峙/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鹰森孝(兼)/日军第12军司令

14

青岛、济南地区

李延年/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

细川忠康/日军第43军司令

15

包绥地区

傅作义/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

根本博(兼)/驻蒙军司令官

16

台湾地区

陈仪/台湾行政长官

安藤利吉/日军第10方面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

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受降区和第十六受降区。第一受降区是在越南北部,也就是“跨国受降”,这一受降区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是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作为战胜国,跨国接受战败国投降,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第十六受降区的设立标志着抗战取得最终胜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收回也洗雪了自甲午战争以来半个世纪的国耻。

一寸山河一寸血啊,今天的我们当然不会再目睹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硝烟漫天、战火肆虐的战争场景,更无法直接深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家仇国恨,然而虽然我们对日本始终采取“以德抱怨”的政策,但是这样一段惨痛的历史,我们必定要铭记,以此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给自己一个警醒。用中国大法官梅汝璈的话说:“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只有牢记侵略必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能拥有美好明天。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