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 中国正统王朝有哪些?

news.xixik.com   2022-3-6 19:16:05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夏朝-商-周朝-秦朝-西汉-东汉-魏国-西晋-东晋-刘宋-南齐-南梁-陈朝-隋朝(灭陈朝后)-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元朝(灭南宋后)-明朝-清朝。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性的大一统王朝有:秦、两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中国古代王朝的建立正统性从何而来?

俗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统一词,出自儒教圣经《春秋》一书,又称法统、道统、礼仪之统,意思是以宗周为正,尊先王法五帝,为天下一统。

中国历史朝代表

春秋五霸到底是指哪五个人? 战国七雄分别是七国?

《汉书》曰:“《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其中包括血统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周礼和春秋大义是衡量正统的标准,中原王朝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统,还往往标榜本朝皇帝先祖是五帝感生,以获得政治上的统治合法性。对正统的追求称为拨乱反正、尊王攘夷。

正统性这东西很玄,按理说朝代更迭,无论再温和再平静,背后都是丛林法则,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但问题是,任何一个杀伐果断的开国君主都会考虑正统性问题,并想方设法让自己的朝代拥有正统性。

那么,究竟啥是正统性呢?

最初,正统性的标准是五德终始,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邹衍提出来的。他说,五德对应着五行,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周而复始。所以呢,每个朝代都对应五德之一,比如夏朝是木德,商是金德,周是火德,而秦朝统一天下后,为了能拥有正统性,便说自己是水德,于是秦朝就有了统治的合法性。

到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第一次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对当时的人们是一个新的认知,原来当皇帝是不论出身的啊!所以平民出身的刘邦凭借着出色的心理素质和那么一丝运气,成功的击败了贵族出身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这个时候实力强就是正统,当然刘姓也是源自于黄帝的,并且刘邦还表演了个“斩白蛇起义”的话剧,刘邦又不笨,这对刘邦的统治是有一定好处的。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夺位,最终引发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则是绿林军与赤眉军,最早推翻王莽的并不是后来的光武帝刘秀,而是更始皇帝刘玄,但是因为刘玄对刘秀的不信任,最后更是冤杀的刘秀的哥哥,导致刘秀与他决裂,建立自己的势力。

这个时候,刘秀大汉宗亲的身份起了一定的作用,他成功的团结了一部分投机的地方豪强,以最小的流血代价击败了刘玄,并且最后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但是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尾大不掉的地方豪强,最后也正是这个弊端将东汉拖入了深渊。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后魏蜀吴三足鼎立,从法统上来看,魏是受让于汉献帝刘协的,应为正统,但是打着大汉宗亲的刘备延续了炎汉的国祚(蜀的国号仍是汉),后世王朝多以刘备这支为正统,这也多亏孙权的后代不给力,要不然正统还要加上个吴国。

后来三分归晋,西晋自然是正统,到了东晋时衣冠南渡,法统依然在东晋这边,连王猛都不愿意轻易犯险,然后法统一直延续到宋、齐、梁、陈。

与东晋同时的北方最先是十六国并立,后来为北魏统一,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傀儡国家,然后分别被北齐与北周取代,最后北周的关陇军事集团崛起,成功统一北方,隋唐从根本上只是关陇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本质上没有变化。

本来北朝一系是不被认可的,但是关陇集团一系的北周统一了北方,隋朝又是全盘接手北周的衣钵,并且隋朝最终统一全国,所以隋朝认为南北朝皆为正统,李渊则与姨丈、表哥保持一致。

唐朝末年,梁王朱温杀唐哀帝李柷,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梁,定都开封,史称“后梁”。而这时他的一生之敌晋王李克用是不承认后梁的,李克用的养子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并仍以唐为国号,史称“后唐”。后来李存勖因听信伶人,最后引起“兴教门之变”,大将李嗣源继承帝位,继续以唐为国号,没过几年李嗣源病死,儿子与女婿之间互相夺权,先是儿子李从珂抢了另一个儿子李从厚的帝位,后来女婿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并称“儿皇帝”的代价换来契丹人出兵,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

石敬瑭死后,其子石重贵继位,但是这小子是个楞头青,他称孙不称臣,引起了契丹人的不满,耶律德光亲率大军攻入开封灭亡后晋,且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辽”,史称辽太宗,随后辽军军纪败坏,辽军被中原民族赶出中原,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汉朝,史称“后汉”,耶律德光死在撤军途中,随后为了完整带回草原,他被制作成了木乃伊,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制成木乃伊的皇帝。

最后接收后汉衣钵的后周被赵匡胤篡权,赵匡胤指挥大宋军队逐步统一中原,随后在赵光义手中收复了除燕云、大理、西域之外的大部分汉唐故土,在河湟开边后面积达到280万平方公里(因为还要去掉西夏)。

在这个时期,辽国一直都是宋朝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北方防线宋朝始终防御重兵,并且挖了许多水渠防御骑兵南下,开始还是宋朝主动进攻辽国,因为赵匡胤定下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所以统一中原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登上皇位是政治正确的赵光义开始了雍熙北伐,开始倒是节节胜利,可惜好景不长,在高粱河之战一阵败北,连赵光义都是屁股中箭趴在驴车上回来的,从此宋辽攻守易势。

报复很快就来,辽国派大军南下攻宋,宋朝君臣都想迁都以避其锋,最后还是寇准力排众议,主张真宗御驾亲征,最终与辽国签下澶渊之盟,虽说给了点钱,但是好歹结成了兄弟之邦,多年不闻刀兵。

而宋辽时期则是正统之争最厉害的时候,宋朝认为自己取得中原,接替的是五代(梁、唐、晋、汉、周)的衣钵,是名副其实的正统王朝,辽国则认为后晋是自己灭的,当时后晋的政治资源都由自己继承了,当然正统是自己,而且辽国认为不论是国号“契丹”还是“辽”都比“宋”建国早,并且“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应当与宋朝并称“南北朝”。中国正统观:唐宋元明清也可以叫做唐辽金元明清吗?

后来金灭北宋,南宋仍然延续“宋”的国号,以正统自居,赵宋软弱可欺丢人 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而金则认为自己获得了北宋及辽的政治资源及法统,并且是南宋的宗主国,所以理当是正统。

到了元朝修史时,大臣脱脱将宋、辽、金皆视为正统,犹如三国时一般,结果到了明朝人因为华夷大防又被捡了起来,明朝的士大夫皆以宋为正统,认为辽、金为蛮夷,但是自相矛盾的是他们又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元”为正统,因为朱元璋就是自认继承元朝的衣钵的。

到了满清时期,为了政治正确,乾隆又把辽、金捡回来了,并且确定了从《史记》开始、加上《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并称“二十四史”,确立了这些史书所记载的朝代为正统朝代。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民族都融合到了汉族当中,所以所谓的正统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当正统的五德忽悠不了人的时候,于是对于正统性又换了一种界定方式。欧阳修说:“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也就是说,他认为能匡正天下的大一统王朝才具备正统性。

根据这种观点,正统性的标准又出现了一些变化,一般来说有三条:

第一,必须要顺天应人,得到万众拥戴;

第二,必须继承自上一个具备正统性的大一统王朝;

第三,必须也是一个大一统王朝。

乱世时的正统

中国历史不是永恒的和平与统一,统一是少数,分裂是大多数,分裂割据时期诸国林立,怎么办?谁算是拥有正统性呢?

第一个乱世,三国。三国时期曹魏受了东汉的禅让,应该被认为是拥有正统性的。

第二个乱世,两晋南北朝。东晋是西晋南渡的产物,所以拥有正统性。东晋之后,正统性在南朝传承,最后隋灭陈,正统性落入隋朝之手,结束乱世。

第三个乱世,五代十国。五代正统性继承自唐朝,最后正统性落入宋朝。

第四个乱世,宋辽夏金元。宋朝一直有正统性,金灭北宋,占据北方,还开科举,尊儒学,自认为夺取了正统性,但北宋南渡,始终占有着正统性,最后被元朝一网打尽,正统性落入元朝。

哪些王朝最为正统?

在我国古代,王朝的确立始终都讲究一个正统性,所谓正统性,按照现代的观念,就叫做合法性,而王朝一旦不正统,就意味着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那么,正统性从何而来?并且,在古代的王朝中,哪个王朝是最为正统的呢?

一、正统观

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说,人人生而平等,既然如此,为何有人生来是皇帝,有人却生来一无所有?这个问题困扰古代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数千年,时至今日,这个话题也在争议。

其实这个问题,古代的君主也十分头疼,并且为此想出了很多理论,来论证自己的正统,不过,这些论证依据当然也各不相同,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天命

古代的君主往往自称是天子,而天子皇位的来源当然是上天赐予的,很多王朝在建立的时候,都会声称这是天意决定的。

一般来说,这样的理论往往是割据一方的王朝热衷宣传的,比如三国时代的吴国就是典型,孙权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于是命人在吴国境内到处伪造祥瑞,而后声称这是上天让他当皇帝的征兆,不久后孙权宣布称帝。

不过,天命这种说法,其正统性也是最弱的,原因在于,其他野心家也可以宣传自己有天命依托,来取代天命派的王朝,因此古代的封建王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会想到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2、人心

任何一个王朝到了后期,都会出现十分暴虐的君主,以及十分腐朽的朝政,因此,各种反抗力量便会应运而生,而新王朝的开辟者,往往会声称自己取代之前的王朝,是依靠自己的德行,受到了人心支持,所以才能建立新王朝。

这类人心派的王朝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诸侯吞并宗主国,一种是底层社会的反抗,前者比较典型的是先秦时代的汤武革命,商灭夏,汤的理由就是自己有人心,而夏失去了人心;西周灭商也是这样的套路。这些都是诸侯吞并宗主国的情况。

第二种比较典型的,是汉的确立,刘邦建立西汉帝国,其原因在于秦始皇父子和楚霸王都不得人心,而自己是受到人心支持的,所以建立新王朝。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建立的政权并不多,因此这种人心派的王朝也寥寥无几。

3、禅让

说起禅让,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自从夏朝以后,禅让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了,这种认知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在中国古代,禅让这种模式的传承历史十分悠久。

禅让其实是一种形式,即:前朝末代皇帝将自己的政权让给新王朝,至于前朝的皇帝是不是心甘情愿禅让,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最起码从新王朝的开创者眼里来说,新王朝的正统来自禅让,而对于前朝的帝王来说,这种情况的别名叫谋朝篡位。

其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禅让而来的王朝是最多的,当然,这种说法可能让很多人都感觉出乎意料,但历史事实确实是这样。

比如新莽的建立,来自西汉太子将天下禅让给了王莽,而曹丕建立曹魏帝国,是因为汉献帝把天下禅让给了曹丕。当然,司马炎建立的西晋,也是因为曹奂皇帝将曹魏的政权,禅让给了西晋,甚至到了北宋北宋的天下也是后周的小孩子给北宋的。

当然,这种禅让虽然可以理解成刺刀下的禅让,但是,这的的确确是古代王朝最常见的套路,并且,从法理角度来说,这种情况法理是最强的,毕竟,不论前朝皇帝是否出自真心,禅让的诏书和仪式却是实实在在的。

4、传承

当然,很多王朝会出现残存的情况,比如北宋覆灭以后,宋朝残余势力建立了南宋王朝,这些残存王朝的正统性,来自传承的角度,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正统性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三国时代,三国时代的三大政权,其正统依据恰好是三种正统理论的典型。

比如曹魏,前文说过,其正统性来自禅让,而曹丕当皇帝第二年,割据巴蜀的刘备就声称自己是根正苗红的汉朝皇族,有必要复兴前朝。因此,刘备以复兴汉朝为名建立蜀汉,孙权则无奈选择天命说,来论证自己正统。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政权是传承派的,不过,这些政权大多以失败告终,甚至在清末,还有刘姓的人建立农民军,准备复辟汉朝

5、收拾天下与实力派

此外,还有一种正统观认为,自己的正统来自天下大乱,通过战功收复天下,这便是正统性,比如说清朝。其实清朝不承认明朝是被自己所灭,按照清朝的话术,明朝被李自成灭亡以后天下大乱,是清朝及时入关,平定了动乱的天下。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正统依据是元朝失去人心,自己得人心而称帝,但随着坐稳江山,朱元璋唯恐有人继续用这个理由谋夺明朝天下,于是朱元璋声称:元顺帝治国无能,因此自己来收拾天下,重整山河。

当然,还有一种是实力派正统,依靠武力强大获得的正统,比如秦始皇横扫天下,这样的实力建朝,他不是正统,谁是正统?

二、哪个最正统?

那么,这些五花八门的正统学说,哪一种最正统呢?这个分为古代标准和现代标准。

1、古代标准

按照古代人的标准,最为正统的其实是汉朝明朝汉朝是反抗秦的暴政建立的王朝,而明朝驱逐了元朝的暴政,其余的王朝的正统性,都不足以和这两个相提并论。

当然,古人反对元朝,并非只是因为元朝的蒙古人坐天下,而是元朝不待见儒生,但古代史官都是儒生,因此元朝口碑不会好到哪去。

2、现代标准

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来说,西汉的正统性相对最强,理由是:西汉刘邦称帝,是在于诸侯的共同推举,这种推举,其实更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中国古代正统王朝的传承路线:法统和道统的传承

宋、辽、金并立,辽金到底算不算正统王朝?

有观点认为,辽、金和宋一样,都是正统王朝。理由就是:第一,宋和辽、金版图对立,宋曾经向辽、金纳岁币,宋向金称臣。宋能为正统王朝,辽、金更有资格;第二,《二十四史》里面有《辽史》和《金史》,以国号命名史书的朝代都算正统。

宋辽金版图

那么,如果正统只能有一个,就是宋。然后就是我们来来回回的辩证。

首先,什么是正统。正统一词,最早源于儒教圣经《春秋》一书,指一系相承,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后来又解释为符合华夏礼仪,落实春秋大义,一统中国的封建王朝。

正统又分为法统,道统和礼仪之统的传承。

法统就是比如禅让,上个朝代末代皇帝让位于下个朝代开国皇帝,比如汉献帝禅让帝位给魏文帝曹丕,魏元帝曹奂禅让帝位给晋武帝司马炎。又或者下个朝代武力推翻上个朝代,比如明朝灭了元朝,这就是法统。

帝王禅让

道统和礼仪之统可以合起来说,通常指儒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比如周公传孔子,孔子传孟子,是对上一代文化、礼仪、价值观的认可与传承。说白了,正统的定义,是来自汉文化的定义。

文化道统传承

比如清朝,统治者是关外异族入主中原,而明朝的直接推翻者是李自成,法统上来讲,清朝不是那么正。但是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的制度,而且在文化上尊孔孟,兴儒学。清朝皇帝承认自己是中华正统和炎黄子孙,历代清朝统治者都是以华夏帝王自居。虽然说是异族统治,但是汉文化已经融入到这个异族的骨子里了,从道统上来说,清朝也算是正统王朝。

这就是正统以及法统和道统的解释。带着这个释义,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古代正统王朝的传承路线!

朝代更迭表

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是秦朝。始皇帝是第一个皇帝,不仅统一了版图,还统一了文化制度,所谓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后世称其为“祖龙”, 足见他千秋功绩是多么的伟大。

秦朝统一文化、制度、货币

传承秦朝正统的是汉。汉朝第一次让我们这个民族有了自信心、向心力和认同感,现在说的汉文化、汉民族都是汉朝强大时,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和来自周边国家对我们的认同。

汉民族汉文化的认同感

东汉末年分三国,这里就有说头了。汉献帝禅让帝位给魏文帝曹丕,当然了这个“禅让”肯定要加引号。等于说曹魏直接传承于汉,而且占据中原,所以曹魏是正统。

当然也有人说蜀汉是正统,毕竟名义上蜀汉是对汉朝的延续,而且刘备和汉朝血缘上能扯上点关系,但那也只是情感上的认同。首先你不是当时唯一的政权,其次你也不是直接传承于东汉,最后血缘到底有没有关系还两说呢!东吴那边就更和正统不沾边了。

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

后面的西晋传承于曹魏,依然是正统。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北方陆陆续续建立起来很多个政权。不过呢,东晋传承自西晋自家血脉,衣冠南渡也继承了汉文化。不管是法统还是道统,都是正统。

后面南北朝,不管法统还是道统的传承,正统传承都在南朝,宋、齐、梁、陈传承有序。(下文详细讲北朝的正统性)但是在结束南北朝隋朝这里出现了问题。隋朝不是来自于南朝,而是来自于北朝的北周。隋唐统治者都是来自于鲜卑人的关陇集团,甚至有人说隋唐帝王有胡人血统。

隋唐统治者来自关陇集团:八柱国

但是大家注意一下,隋灭掉了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文化制度上面也是进一步发展。尤其开创科举制,文化制度繁荣发展,甚至影响了周边国家,妥妥的正统王朝。

隋朝来自北朝北周

后来的唐朝等于一脉相承了隋朝。而且唐朝是继汉朝之后,又一次繁荣强大的大一统王朝,其建筑、服饰、饮食、文化、制度等等对周边国家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比如隔壁的小日,白江口一战后,就以唐为师,其对唐朝深入的学习影响至今。

白江口之战后小日以唐为师,真诚学习唐文化

虽然隋唐的统治者来自鲜卑人的关陇集团,但是他们都是汉族出身,而且他们对华夏文明是继承并进一步发扬,正统王朝没有任何问题。

隋唐时期,汉文化进一步发展

隋唐的正统王朝确定了,后面就是五代十国,五代是正统,都是一个传承一个,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十国只能算是割据的小政权。

有人说后晋是契丹灭掉的,契丹应该是正统继承者。首先,后晋存在前,契丹就已经存在,而且当时正统不在契丹;其次,灭了后晋之后,契丹并没有入主中原,还是抢点东西就跑的思维格局。再者,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版图、国都、文化、官制、服饰、礼制等等,都是完全继承后晋,等于说是一脉相承。也因此,虽然后汉政权只有3年时间,但是地位仍然比十国高。

还有人说,后唐、后晋、后汉是沙陀人建立的,不能称之为正统王朝。实际上,沙陀人高度汉化,并迅速融入汉族,可以对比北朝北魏。还有就是汉族人也没有把这三个沙陀人政权当成外人,承认他们一脉相承的正统地位。事实上,他们的方方面面也确实是一脉相承的。

再后面,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直接传承于后周。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赵构是宋徽宗儿子,两宋比东西汉的传承还紧密。最后南宋被灭于元,传承有序。两宋存在时间长,影响深远,虽然被称为文宋,军事实力不行,但经济文化也是相当发达。不管法统还是道统都是正统。

陈桥兵变,北宋传承自后周

后面明朝推翻元朝,清朝继承明朝,都是大一统王朝,正统也没有问题。

自唐之后,“正统”就成了笑话

帝王也怕世人议论,所以即使是篡位也得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合理的说法。比如朱棣在篡夺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时,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以此来求一个正统的名声。和帝王皇位的性质一样,王朝也同样如此。

历史上定位的正统王朝便是我们熟悉的“唐宋元明清”,王朝更迭之后,按照一般的规律,后一个王朝都会将前朝视作正统王朝,并加以推崇,毕竟无论是哪一个王朝都不想被历史评判为乱臣贼子。

自大唐之后,王朝的更迭早已经失去了法理性,本应是有血脉关系或是盟约关系的人继承江山,可后代已经逐渐乱了套,以至于到了北宋时昭告天下皇位乃是继承李唐王朝纯属无稽之谈。

基于这一点,朱元璋在选择正统王朝时,直接越过了被历史上认可的两宋,转头选择元朝。

王朝注重“君权神授”,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老百姓是认定帝王是天选之子。帝王被打上这样的标签,就是上乘天意下安民心,身上是不允许有任何污点存在的。所以为了不被世人攻讦、不背负上“僭主政治”的名声,在选择上一个正统王朝时会谨慎再谨慎。

五代十国之中,后唐是最具备法理性。后唐的传承自是李克用,此人虽不是唐朝的直系子孙,可也因功绩被赐予国姓,又因坐拥福泽之地,接过大唐王朝的江山就是理所当然。当然唐朝江山破败后,地方藩镇坐拥兵权顺势起义。除了后唐,其他藩镇势力同样具有继承大唐江山的权力。

只不过相比于后唐的法理性,其他藩镇的权威性要稍弱一些。可相比于朱温和石敬瑭来说,哪怕是与大唐有过盟约的外族势力也更具有正统性。

朱温是篡位者,石敬瑭与他是一丘之貉。石敬瑭不过是后唐内部的一名大将,充其量只属于大唐的朝臣,所以石敬瑭的上位就是“僭主政治”,并不具备所谓的“君权神授”。自后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创建者皆是与石敬瑭相似,与大唐并无关联,都是朝廷中的大将或是地方上争夺兵权而来的人。

不过中间出现了一个南唐,因为得到过后唐的认可,所以也间接继承了大唐的天下。虽然法理性相较于吴越国、后唐较弱,可在一大堆“僭主政治”的国家面前,南唐明显多了不少底气。与此同时,曾经受过大唐王朝册封的辽国也参与到正统王朝的角逐之中,而这直接将两宋摆在尴尬的位置!

处于尴尬位置的两宋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从孤儿寡母中抢走了皇位。可后周也并非是正统王朝,而赵匡胤只是后周的大将,“僭主政治”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北宋认为自己是从大唐手中继承了江山,所以在昭告天下上自然是推崇大唐王朝。可这一举动在辽国人面前多少有些讽刺,且不说北宋的法理性站不住脚,北宋的江山也并非是中原地带,将自己类比为正统王朝,岂非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所以在辽国内部,即使是对北宋俯首称臣,也仍然将其称之为“南朝”。要知道这个称呼首次是出现在“后汉”上,可没有想到自认为是中原王朝的北宋也会担此名声,着实有些讽刺!

北宋不过是后周的一个武将建立的,就连继承后周的权力都没有,又何谈继承大唐的天下?可辽国却是早先一步获得了大唐的认可,相比于北宋,辽国更具有继承大唐天下的资格!其实哪怕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在法理性上也强于大唐几百倍。

可北宋不傻,虽是明面上表明江山是从大唐手中继承下来的,可天下人却知晓暗地里的勾当。既然不是君权神授,那么北宋统治江山,自然会有许多人奋起反抗。一旦有了这个名目,自然是有多人可以名正言顺地造反,北宋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理由在这件事情上立得住脚。而北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选择的正是善待文人。

这个天下是文人的天下,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皇帝善纳谏大度不发怒。能够以一己之力撼动整个天下的都是一些儒学士能,若是北宋皇权得到文人的拥护,自然是可以高枕无忧!北宋的这一做法,很快被金国全数搬走,也同样倚仗着文人打出自己正统性王朝的旗帜!

可到了蒙古这里就犯了难,若按情理来说,中原王朝一般都是汉人继承,所以承认两宋为正统王朝是理所当然;可辽和金也有着正统的名义,这该如何是好!元朝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三家谁也不得罪,都尊称为正统王朝!毕竟自己也是少数民族,怎么可以歧视少数民族?

朱元璋为何要视元朝为正统?

公元1368年秋,朱元璋的军队在徐达指挥威逼下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元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元朝在关内的统治结束。

在这一年的正月,朱元璋早已在应天府即皇帝位,建国大明,年号洪武。经过多年的征战,朱元璋最终成了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全新的王朝。

元朝统治中国大地近百年,其统治手段难说温和,这从元朝完成统一后仅仅七十余年(从南宋灭亡到红巾军发动起义),就出现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就能看出端倪。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同时也做了一个在后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行为——那就是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在农民起义军宣扬的口号中,元朝是“暴元”,朱元璋自己也是农民起义军之一,其家族在元朝时的生活也是穷困无比,父母是活活饿死的,他也被迫去当和尚和乞丐。

按理说,朱元璋应该跟元朝势不两立才对,可事实上,灭元时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的朱元璋多次对元朝的正统地位予以肯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元朝的统治歌功颂德。

朱元璋在其登基的诏书中这样说道“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雄于左右

他明明白白地宣告,以往的宋朝早在南宋灭亡后就没了,此后元朝才是天下之主,这里的天命真人很明显就是指元世祖,朱元璋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承认元朝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王朝,只不过元朝“运亦终”,气运没了,我朱元璋从元朝手里接过正统,就是下一个天子。

一直以来,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形象是号召天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什么一统天下之后却马上遵奉元朝为正统呢?朱元璋为何要如此做?就对朱元璋承认元朝正统的政治意图略作分析。

老朱乞丐曾经奉宋朝为正统

否定红巾军建立的“宋朝”,使得明朝更具合法性

实际上朱元璋并不是一开始就遵奉元朝的正统,起兵之初他是以赵宋皇朝为正统的。

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这个时期,朱元璋是依附在小明王麾下的,而小明王这一脉义军是打着赵宋旗号的。他们起事的时候,宣称韩山童(韩林儿之父)是宋徽宗八世孙,遵赵宋为正统,把元朝当做伪朝来看待。朱元璋看着小明王势力大,便暂时依附小明王,采用小明王的龙凤纪年。

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率领10万大军攻下婺州后设立了中书浙东行省。在衙门立了两面黄旗,上面写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同时还立了两个木牌写着“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很明显,在这一个时期,朱元璋跟着小明王一道,打着恢复宋朝的旗号和元军作战。自然朱元璋在表面上是承认宋朝为正统,而非是元朝。

朱元璋也开始滑头 为了统治要改认元朝当爹为正统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后,抛弃了曾经坚持的赵宋正统,反而承认元朝为正统呢?

这中间的转变又隐藏着朱元璋哪些考量和目的呢?

我们分析朱元璋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行为,主要是基于以下3个原因:

首先,承认元朝的正统是要和韩山童韩林儿父子切割。

我们在前文已经说到,朱元璋在势力不强的时候,是依附在小明王大旗之下的,还受封为韩宋吴王。

而在元末义军之中,最先提出“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恰恰就是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不过是跟在他后面,借助他们阻隔了元军,自己在后面积蓄力量。

而最后小明王死在谁手上呢?不是元军,恰恰就是自己所封的吴王朱元璋。

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派部将廖永忠迎接韩林儿和刘福通。廖永忠借机将韩林儿和刘福通的座船凿沉,溺死了韩林儿和刘福通,于是韩宋朝廷也就此灭亡。

从此之后,朱元璋就不再提龙凤年号,《明太祖实录》里也绝口不提朱元璋曾经和韩林儿的臣属关系。

而真实的历史上,朱元璋还曾经在韩宋和元之间摇摆不定。

假设朱元璋称帝之后以赵宋为正统,那么就无法摆脱和韩林儿的牵连;朱元璋就会被扣上杀主的罪名。——这让朱元璋何其尴尬?

宋朝正统性竟不如辽!惹得朱元璋弃之不用 奉蒙元为正宗!

所以明朝不直接从赵宋而是从元朝继承正统,就让朱元璋和曾经的韩宋朝廷完美切割。

其次,承认元的正统是要更好地接受整个元帝国的地盘。

朱元璋起兵是为了什么?

最初是为了混口饭吃,到了后来野心和实力一起增长,自然是要一统天下,占据更多的地盘更多的人口,去逐鹿中原。

大家都知道,两宋的疆域是比较小的。

即使在北宋王朝全盛时期,赵宋皇室也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西南地区的大理国更是独立一国,而西北地区则有西夏党项族势力盘踞,和中原时战时和;整个疆域更无法和汉唐时期的版图相比。北宋之后,南宋更是偏安一隅。

而元朝的疆域则要大得多了,东北、大理、西夏、吐蕃等地全数被纳入大元的版图,漠南漠北也包括在内。我们即使不算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和旭烈兀汗国这四个汗国的地盘,元朝所管辖的地盘是远远超过两宋。

那么等到朱元璋攻克元大都之后,如果还是以两宋为正统,那么其对于接管元朝领土和人口的合法性基础就打了折扣。

而如果以元朝为正统,东北、西北、西南等地朱元璋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主张对这些地盘的主权,因为我是继承元朝的,元朝的地盘自然就是我继承的。这样一来,朱元璋出兵上述地方就师出有名了。

其实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驴元璋做这个皇帝,为了更有利接收元朝的遗产,都会毫不犹豫地宣传他们是继承元朝的正统。

最后,承认元朝正统有利于更好收服北方人心

众所周知,由于两宋的孱弱,实际上从北宋灭亡之后南北进入一个分治的时期。

中国北方地区被金国所统治,在这一时期女真族统治者强迫当时北方的人民改变原本的服装服饰和风俗,强迫北方人民胡化。

金国统治北方百余年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蒙古政权,经历金、元两朝的统治,北方地区在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方面继续和元朝统治者融合,加上元朝统治者有意识地进行南北分治,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对于两宋王朝的认同感要低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朱元璋否认了元朝的正统地位,反而直接继承宋朝的正统——那么对于北方的士族和人民就无法起到拉拢稳定的作用。

朱元璋能从弱小慢慢变得强大,能从那么多分散作战的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最后摘取了最大的胜利果实,其核心要点就是,朱元璋最先,也最充分地跟士绅阶级合流。、

我们经常看到,在评论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农民起义军失败的理由时,有“被地主阶级窃取了胜利果实”的言语。朱元璋的成功就是如此,他不跟代表地主阶级的士绅们合流,就无法获得最后的胜利果实。

建立了明朝,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就不是农民了,而是自动成为了士绅阶级的最大代言人。

既然得到了士绅阶级的帮助,就要给人家筹功,成为了士绅阶级的代言人,就必须要考虑士绅阶级的部分政治需求。

而跟朱元璋合作的士绅阶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曾经元朝的臣子,比如,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就曾是元朝的进士和官员。

如果不承认元朝的正统性,把元朝视为“伪朝”,那么,以刘伯温为代表的众多为元朝效力过的士绅、官员们该如何定义他们曾经的行为和资历?

元朝不合法,那刘伯温们曾经的行为就不合法,就是“汉奸”行为,要不要对他们予以清算?

即使不对他们予以清算,将来史书上该如何给他们定义?他们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定位成乱臣贼子?

因此,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曾经为元朝效力的士绅、官员们,也是促使朱元璋承认元朝是正统的主要推手。

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士绅,将来明朝的治理,也离不开这些士绅,不给他们的历史予以肯定,让他们背上历史包袱,谁能专心为明朝效力?

这是朱元璋跟士绅阶级合流后,必须要给他们的政治交代和政治妥协。

朱明王朝是少数几个从南方开始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朱元璋核心骨干都是南方人,尤其江淮一带居多,如果稍有不慎,忽视对北方地区的拉拢,那么其在北方统治基础就不稳固,北方不稳,全国统治就难以稳固。

对于北方人心的稳定,朱元璋一直都非常关注。比如明初有名的南北榜案里,北方士族的考生全部落榜,朱元璋为了稳定北方士族,将主考官刘三吾凌迟处死。

所以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并以直接继承者自居,能够帮助朱元璋的王朝较快地收服北方士族的人心和认同,稳定北方的统治基础。

消除明军北伐的阻力,让北方各个阶层都接受明朝。

另外,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元朝还没有彻底完蛋,长江以北大片领土有待收复,大批士绅、百姓有待明朝安抚。

北方的士绅和百姓,接受元朝的统治时间最长,如果追溯的话,可以追溯到公元1217年,蒙古大将木华黎被成吉思汗铁木真任命为国王开始。

从那时起,在成吉思汗的授意下,木华黎就开始陆续攻占及经营被金朝占据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了,当地的士绅、百姓,都是木华黎拉拢合作的对象。

而在蒙古铁骑的威慑下,北方的汉人士绅和百姓,在木华黎统治时期,就开始为蒙元效力,算到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时间长达一百五十年。

所以,北方的士绅、百姓,相比起南方来,跟元朝的纠葛最深厚,其中不少还做过一些不堪的事情。

如果不承认元朝的正统合法性,顺带承认他们帮助元朝效力的行为,他们会不会担心被清算?并因此产生帮助元朝抵抗的动机,加大明朝军队完成统一的难度?

在明朝取代元朝的统治后,他们会不会担心明朝以北方的士绅、百姓曾经为没有正统合法性的元朝效力为由,剥夺他们的部分权力及财产?

如果这样的话,明朝即使收复了北方,也不能安安稳稳的治理,没准会经常有各种起义爆发。

而且,在北方,还大量居住着蒙古人、色目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已经被融合,不会跟着元朝撤到关外,会继续在明朝的统治下生活。

这些人在元朝统治期间,因为元朝特有的四等划分政策,大多是占据着上层地位的贵族和中产,他们会不会担心被明朝清算?

在朱元璋发布的北伐檄文中,最后就有专门对这部分人的表态:“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所以,为了顺利收复北方,也为了北方士绅、百姓、蒙古人、色目人等所有阶层都认可明朝,打消他们的疑虑,方便将来的统治,朱元璋有必要承认元朝的正统合法性。

果然此诏令一出,各地的元朝遗民、蒙元的残余势力和推崇元朝的文人士大夫才闻讯赶来拥护。朱元璋的这一做法,直接解决元朝留下的潜在隐患,不用再担心日后蒙元老百姓的起义与抨击!

对于朱元璋而言,以宋还是元为正统,其实要看哪个对于稳固自己的统治,获得更多地盘和人口更有利,他就会以哪个为自己的旗号。

在那个时代之下,以元朝为正统能够为朱元璋带来更大的利益,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朱明王朝在克复元大都之后下诏称“一海内以安人心,正国统而君天下。理势所在,今古皆然”。

综上所述,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是基于明朝的政治合法性,士绅阶级的历史行为合法性,以及北方元朝核心统治区的各个阶层的政治需要,而作出的决定。

即使朱元璋的父母是饿死在元朝统治时期,他跟元朝实际上有一定的深仇大恨。

承认元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对朱元璋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朱元璋承认元是正统 地位决定立场屁股决定脑袋

模糊红巾军“宋朝”还可以算是政治私利,为士绅阶级及北方各个阶层消除顾虑,就是非常明智的政治妥协和政治交代了。

一切为了新生的大明朝的统治和长治久安。

当然,以后人的眼光来看,无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将自己称之为正统王朝,还是汉人主宰的天下,都是中国历史的更迭,并无区别!只不过在当时看来,若拿不出王朝“君权神授”证据,那便会被天下人诟病,失民心者失天下,即使是一击即垮的言论,也要编造一个出来,或者是学习北宋,以文人的笔或者是嘴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

中国历史朝代 中国正统朝代

前21世纪—前16世纪,大禹建立的夏朝,被商朝灭亡。

前16世纪—前11世纪,成汤建立的商朝,被周朝灭亡。

前1046—前256年,姬发建立的周朝,被秦国灭亡。

前1046—前771年,西周时代

前770—前256年,东周时代

前770—前403年,春秋时代

 

春秋地图

 

前403—前221年,战国时代

 

战国地图

 

前221—前206年,嬴政建立的秦朝

 

秦朝地图

 

前202—220年,两汉。

 

西汉地图

 

前202—8年,刘邦建立的西汉,被王莽取代。

8—23年,王莽建立的新朝,被绿林军灭亡。

23—25年,刘玄建立的汉朝,被赤眉军灭亡。

25—220年,刘秀建立的东汉,被曹魏取代。

220—280年,三国

 

三国地图

 

220—265年,曹丕建立的曹魏,被西晋取代。

221—263年,刘备建立的蜀汉,被曹魏灭亡。

229—280年,孙权建立的东吴,被西晋灭亡。

265—420年,两晋。

 

西晋地图

 

265—316年,司马炎建立的西晋,被赵汉灭亡。

317—420年,司马睿建立的东晋,被刘宋取代。

 

东晋地图

 

285—663年,吐谷浑建立的吐谷浑,被唐朝灭亡。

301—376年,张轨建立的前凉,被前秦灭亡。

304~347年,李雄建立的成汉,被东晋灭亡。

304~329年,刘渊建立的赵汉,被后赵灭亡。

319~351年,石勒建立的后赵,被冉魏灭亡。

337~370年,慕容皝建立的前燕,被前秦灭亡。

350~352年,冉闵建立的魏国,被前燕灭亡。

350~394年,苻健建立的前秦,被西秦灭亡。

384~407年,慕容垂建立的后燕,被北燕灭亡。

384~394年,慕容泓建立的西燕,被后燕灭亡。

384~417年,姚苌建立的后秦,被东晋灭亡。

385~431年,乞伏国仁建立的西秦,被胡夏灭亡。

385~403年,吕光建立的后凉,被后秦灭亡。

397~414年,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被西秦灭亡。

397~439年,段业建立的北凉,被北魏灭亡。

398~410年,慕容德建立的南燕, 被东晋灭亡。

400~421年,李暠建立的西凉,被北凉灭亡。

405~413年,谯纵建立的蜀国,被东晋灭亡。

407~436年,高云建立的北燕,被北魏灭亡。

407~431年,刘勃勃建立的夏国,被北魏灭亡。

420—589年,南北朝

 

南北朝初期:北魏、刘宋

 

420—479年,刘裕建立的南宋,被南齐取代。

479—502年,萧道成建立的南齐,被南梁取代。

502—557年,萧衍建立的南梁,被南陈取代。

555—587年,萧詧建立的西梁,被隋朝灭亡。

557—589年,陈霸先建立的南陈,被隋朝灭亡。

 

南北朝后期:北周、北齐、南陈

 

385—534年,拓拔珪建立的北魏,分裂为东西。

534—550年,元善见建立的东魏,被北齐取代。

550—577年,高洋建立的北齐,被北周灭亡。

535—557年,元宝炬建立的西魏,被北周取代。

557—581年,宇文觉建立的北周,被隋朝取代。

552—583年,阿史那土门的突厥,分裂为东西。

581—907年,隋唐。

 

隋朝地图

 

581—618年,杨坚建立的隋朝,被唐朝取代。

618—907年,李渊建立的唐朝,被后梁取代。

 

唐朝地图

 

583—630年,沙钵略可汗建立的东突厥汗国,被唐朝灭亡。

583—657年,达头可汗建立的西突厥汗国,被唐朝灭亡。

620—842年,囊日论赞建立的吐蕃国,内部崩溃瓦解。

682—745年,颉跌利施可汗建立的后突厥汗国,被回纥灭亡。

698—926年,大祚荣建立的渤海国,被辽朝灭亡。

738—937年,皮罗阁建立的南诏国,被大理灭亡。

744—848年,骨力裴罗建立的回纥/回鹘汗国,被黠戛斯灭亡。

907—960年,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907—923年,朱全忠建立的后梁,被后唐灭亡。

923—936年,李存勖建立的后唐,被后晋灭亡。

936—947年,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被辽朝灭亡。

947—951年,刘知远建立的后汉,被后周灭亡。

951—960年,郭威建立的后周,被北宋取代。

902—937年,杨渥建立的吴国,被南唐取代。

907—925年,王建建立的前蜀,被后唐灭亡。

907—951年,马殷建立的楚国,被南唐灭亡。

907—978年,钱镠建立的吴越,被北宋灭亡。

909—945年,王审知建立的闽国,被南唐灭亡。

917—971年,刘䶮建立的南汉,被北宋灭亡。

924—963年,高季兴建立的南平,被北宋灭亡。

934—966年,孟知祥建立的后蜀,被北宋灭亡。

937—975年,李昪建立的南唐,被北宋灭亡。

951—979年,刘崇建立的北汉,被北宋灭亡。

937—1253年,段思平建立的大理国,被蒙古灭亡。

960—1279年,两宋。

 

北宋地图

 

960—1127年,赵匡胤建立的北宋,被金朝灭亡。

1127—1279年,赵构建立的南宋,被元朝灭亡。

 

南宋地图

 

916—1125年,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朝,被金朝灭亡。

1038—1227年,李元昊建立的西夏,被蒙古灭亡。

1115—1234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被蒙古灭亡。

1124—1218年,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被蒙古灭亡。

1206—1260年,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内部崩溃瓦解。

1271—1368年,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被明朝灭亡。

 

元朝地图

 

1368—1644年,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被大顺灭亡。

 

明朝地图

 

1636—1912年,皇太极建立的清朝。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清朝地图

 

1644—1645年,李自成建立的大顺,被清朝灭亡。

1644—1646年,张献忠建立的大西,被清朝灭亡。

1644—1661年,朱由崧建立的南明,被清朝灭亡。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正统王朝正统 朝代 在百度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