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9月8日下午15点10分在苏格兰的巴尔莫勒尔城堡死于,终年96岁。伊丽莎白二世的死亡证明由其女儿安妮公主签署。当时只有两个孩子——安妮公主和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陪伴在女王身边。女王逝世后,王储威尔斯亲王查尔斯随即登基,并以“英王查尔斯三世”的君王尊号,在举国哀悼与“天佑吾王”的歌声中,同英国正式走入了下一个时代。伊丽莎白二世安葬于前代英王乔治六世与已故王夫菲利普亲王身旁。
在9月6日公布的官方照片中,女王虽然更显消瘦,仍能独自拄着拐杖站立,笑容可掬地与新任首相面谈,整体的精神与健康状况看来良好、并无重病或不能理事的迹象。
不料翌日,王室突然取消女王的所有预定行程,白金汉宫9月8日中午12点30分更突发“女王健康抱恙”的特别声明,6小时后就公布了女王的死讯。
尽管已经高龄96岁,但女王逝世的消息仍让英国倍感错愕与冲击,因为48小时之前,女王才在9月6日下午精神奕奕地接见并任命新任英国首相特拉斯──而她也是女王在位70年任命的第15位英国首相。
自从2021年4月,王夫菲利普亲王以99岁之龄去世后,女王的体能与精神状况就明显下滑,原本就苦于衰老的膝关节与下背部退化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今年2月女王更染上了新冠而让体能进一步衰退,这都迫使女王大幅减少公众活动,甚至连2022年5月份的国会开议女王演说仪式,都首度由王储查尔斯单独出席,代为致词。
不过登基正好70周年的女王,2022年6月也动员全英国一同放假欢庆“白金禧年庆”。尽管受限于体力无法全程参与,但在公众面前女王仍颇为健康,接着也都还持续公开活动,一直到7月21日女王例行性地前往苏格兰的王室庄园──女王个人最喜爱的度假地,巴尔莫勒尔堡──展开“年度暑休”而全面停止公开活动为止。
按照王室的季节传统,每年7月~10月之间,女王都会前往此地避暑休假。这一方面是要避开夏季伦敦与英格兰南方的大量观光客,二方面也趁着苏格兰难得的夏季天气,放松、并享受女王本人最喜欢的自然风光。过节传统如此,王室与政府之间也没有异常动态,因此直到8日中午白金汉宫突然无预警发出“女王健康公告”时,英国上下才突感措手不及。
9月8日中午12点30分,白金汉宫突然无预警突发公告,指王室医疗团队对“女王的健康状况感到忧心”,因此建议她持续接受“医疗观察”。尽管该公告强调女王目前还在巴尔莫勒尔堡“状况自在”,但除非状况严重,否则白金汉宫一般不会刻意针对一级王室成员、特别是女王本人的健康状况发出临时公告,因此以英国《BBC》为首的各级媒体与政府机关也随即因为这份异常的公告,马上进入“紧急应变状态”。
白金汉宫的公告虽然没有任何具体细节,但国家级电视台《BBC》却马上切掉第一频道的既定节目,并派出王牌主播休.爱德华兹以一袭黑色西装坐镇,展开全球紧急直播。直播时《BBC》切掉所有广告,也没有任何“女王之外”的新闻报道──种种应变,都符合“重大社会变动”与“紧急事件”的程序,明确预告着女王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
除了《BBC》与白金汉宫的高度准备外,英国一级王室成员──以王储查尔斯在内的女王4名子女,以及王孙、同时也是王位继承第二顺位的威廉王子,也都收到白金汉宫的紧急通知,全员火速从英国各地赶往女王身边。
之中,最先赶到巴尔莫勒尔堡的,是人也同时在苏格兰代表女王执行王室勤务的安妮长公主,接着赶到的是王位第一继承人查尔斯王子。英国皇家空军也出动了行政专机,紧急载着王室嫡长孙威廉,以及女王的次子安德鲁与三子爱德华,从伦敦飞往苏格兰亚伯丁机场。
该班专机的降落也由《BBC》全球直播,一下飞机威廉王子就亲自开着车,载着两位叔叔火速赶路,傍晚5点左右抵达巴尔莫勒尔堡。但王位的第三继承人,威廉的儿子乔治王子与夫人凯特王妃则没有同时北上,而留在温莎待命。
与此同时,与王室关系紧张的第二王孙──萨塞克斯公爵夫妇,哈里与梅根──目前正好也在从美国加州返回伦敦参加慈善活动。原本哈里尚没有安排与女王见面,但却因状况紧急而同时北上。只不过在慌乱的行程交涉下,哈里没能搭上兄长威廉与叔叔们的空军专机,赶到巴尔莫勒尔堡已是当晚8点、女王死讯发布的1个半小时以后。
2022年9月8日英国晚间6点30分,白金汉宫正式发出女王逝世的全国讣告:“今日下午,女王平静地在巴尔莫勒尔堡逝世。国王(查尔斯三世)与王后(卡米拉)今夜将留在巴尔莫勒尔堡,并在明日返回伦敦。”
根据程序,在女王确定死亡后,查尔斯即刻就以王储身份自动登基。而在巴尔莫勒尔堡的所有王室成员,都必须第一时间亲吻新王的手,并当面效忠致意。而作为新任君主的第一份国王诏令,查尔斯也确认、并正式宣布自己的国王称号将是:查尔斯三世。
“伦敦桥行动”启动,丘吉尔之后首次国葬
继位为王的查尔斯三世9月9日将先行返回伦敦,他预计会先召唤首相特拉斯确认政府状况与仪式安排,接着在周五对英国与英联邦,发表身为身任国王的首次演说。而在女王国葬、入土、追思礼拜结束之后,查尔斯三世、白金汉宫与英国内阁就将开始就“国王加冕大典”进行规划,预计仪式会在2023年下半年、也就是女王逝世一年后才会举行。
英国国歌与王室呼号,在女王逝世的第一时间,就从“天佑女王”转为“天佑国王”。同时英国政府也正式启动代号“伦敦桥行动”的女王国葬应变计划。
伦敦桥行动是从1960年代开始,白金汉宫与英国政府针对女王驾崩提前规划的跨部会应变方案。内容主要是针对国家丧仪的内容、政府在外交与内政的公告程序、女王本人对于丧礼的规划遗愿、白金汉宫幕僚交接、以及协助新任国王应对巨变的各种方案。而在“伦敦桥行动”中,英国政府又会针对不同逝世地点,采取对应的调整──像是女王在巴尔莫勒尔堡逝世,就得启动苏格兰方案的“独角兽行动”。
根据独角兽行动的安排,女王在苏格兰逝世后的翌日,将移灵往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接着会短暂绕行爱丁堡市区并在圣吉尔斯大教堂停留。之后,灵柩将被运上专用火车,从爱丁堡市中心的威瓦利火车站出发,沿着英格兰东线铁路一路南下伦敦,直到移灵白金汉宫的王座厅。
根据基本规划,灵柩在返回白金汉宫后,将至少停棺4日,以供王室成员的私人仪式与告别。之后,灵柩将被移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并开放一定时间供社会大众凭吊。伊丽莎白二世的国葬仪式,预计将在女王死后10~14天于西敏寺举行,但因为攸关王权且国葬仪俗事关重大,也必定有国际各方元首亲自前来参与,因此确切的时间安排与规划还会需要由首相特拉斯与新王查尔斯三世反复确认,才会正式公布。
在白金汉宫准备丧礼的同时,查尔斯三世也必须在国丧举行之前,亲自在英格兰、 苏格兰、北爱尔兰与威尔斯的首府进行“联合王国巡回”。传统意义上是要各地贵族、官员与民众对新王起誓效忠,但现代的政治意义是要安抚社会民心、接受各地对女王与王室的悼念,并以此表示四国平等、对于新王都同样重要。
丧仪安排之外,以《BBC》为首的英国各大媒体也必须启动“国殇模式”,主频道的新闻将集中轮播女王生平的回顾与王室国葬的进度,一般节目则以温馨庄严的内容为原则,避免过分戏谑的喜剧、特别是讽刺时政的嘲讽内容。
1952年继位,英国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
1926年4月21日出生于伦敦的伊丽莎白,是乔治六世的长女。一开始,她并不在王位继承的优先名单,但因伯父──英王爱德华八世不满被政府干预婚配而于1936年退位,进而让乔治六世接任国王后,年仅15岁的伊丽莎白才成为王位继承的第一顺位。
乔治六世登基不久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欧洲爆发。战争初期,英军不仅在欧陆溃败,纳粹德国也展开攻略英国的英伦大轰炸。此时的伊丽莎白也开始履行自己的王室职务,除了透过广播、王室宣传活动鼓舞英国国士气外,她更加入了国土防卫的预备部队,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军用卡车驾驶兵。
据说这段军车训练,让伊丽莎白自此喜欢上了自驾开车,直到90多岁都还时常在苏格兰高地驾驶越野车独自兜风。
二次大战结束后,伊丽莎白与初恋对象、来自希腊王室的流亡王子菲利普结婚,并短暂地随服役于皇家海军的丈夫派驻地中海的马耳他基地。但随着英王乔治六世罹患癌症、健康状况不断恶化,王室才召回身为王储的伊丽莎白,代表国王访问大英帝国的各州领地、代履王室任务。
1952年2月6日清晨,久病缠身的乔治六世突然病逝,人正在非洲殖民地肯尼亚的伊丽莎白,随即在海外以“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名继承王位,自此展开长达70年又214天──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久的王权统治。
身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王权风格虽然相当保守,但却处事应对却非常稳定、自制。尽管英国在二战之后急剧衰退,海外的帝国版图与日骤减、国内也因漫长而沉重的战后重建而感到巨大的财政与社会压力,但伊丽莎白二世却始终如一,其一方面恪守王室的政治中立原则,二方面也积极透过电视、网络……等科技传播媒体来与国民互动,并在各种社会挑战与重大危机时,扮演安定民心的温柔力量。
然而女王本人的保守与自制,却因晚年儿孙辈的一系列王室纠纷与公众丑闻──包括长子查尔斯与戴安娜王妃的婚姻破裂与舆论冲突,以及次子安德鲁王子近年涉入美国富豪爱泼斯坦案的性侵丑闻──而屡陷危机。
不过女王任内从丘吉尔开始,到特拉斯结束,前后70年一共任命过15任英国首相。除了最一开始的父王驾崩外,伊丽莎白二世也见证了苏伊士运河危机、古巴导弹危机、肯尼迪总统遇刺、英格兰世界杯夺冠、北爱尔兰流血星期天、福克兰岛战争、洛克比空难、海湾战争、苏联解体、戴安娜王妃车祸逝世、911恐怖攻击、入侵伊拉克、伦敦七七爆炸案、苏格兰独立公投、英国脱欧、全球疫情等等重大的国家级危机。但每逢大难,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总能在英国国民面前沉着安抚民心,并温柔坚强地让国民冷静团结。
因此,女王的逝世,不仅给英国社会带来强烈的哀悼情绪,对于世界来讲也是历史翻过的漫长一页。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与『昔日伟大』的最后一道连接。”在2017年一份深度讨论伦敦桥行动的报道里,《卫报》记者奈特认为经历、参与并见证着二次大战胜利的女王,仍是这个国家自我认同、甚至有时显得过于怀旧傲慢的代表符号,“但英国自诩为『强权』的意识想像,将随着女王的离世,真正划上休止符。”
女王逝世后,白金汉宫、特拉法加广场、温莎城堡、巴尔莫勒尔堡门外,也各自聚满了成千上万的悼念民众。而在伦敦下了一整夜的雨中,超过50辆黑头出租车也在午夜前自发性集结在白金汉宫门外向女王致意。
“我们要来送她最后一程,女王可是我们土生土长的伦敦女孩。”一名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在悼念车队中对《BBC》的直播表示:“女王是大家的一份子,也是我们不变的伙伴。”
9月9日凌晨,彻夜不眠的英国媒体也发出了以女王讣告为主的头版头条。像是英国《每日电讯报》就以全版封面向女王致意,并配上一句伊丽莎白二世在911事件后,为了安慰各国死难者遗族所说出的名言:“悲伤是我们为爱付出的代价。
根据苏格兰国家档案局9月29日公布的死因,伊丽莎白二世死于died of "old age"(死于高龄),没有任何其他的细节。死亡证明是女王的药剂师 Douglas Glass 出具的。
伊丽莎白二世在父亲乔治六世去世后于1952年2月6日即位,后于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国迄今最长寿、在位最久的君主。
自1952年登基以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70年,与15位不同的英国首相共事过,其中自1955年至今的历任15位英国首相全部由其任命。一般而言,对于内阁重大人事决定、特别是首相的任命,女王都坚持会在伦敦的白金汉宫官邸正式进行。但任命特拉斯首相却因体能特殊状况──根据白金汉宫的说法,女王正苦于“某些移动困难的问题”──才由首相赶赴苏格兰配合女王。
特拉斯是第一位被邀请前往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堡接受女王任命的首相。
此外,1951年上任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是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即位后共事的第一位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则先后于1964 - 1970年、1974 - 1976年担任首相。有些首相在位时间超过了11年,有些首相在位时间则不到一年,甚至就几周。
在英国政坛,正所谓是“铁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国女王统治的70年时间里的15位前首相吧。
这15位首相分别是:温斯顿·丘吉尔、罗伯特·安东尼·艾登、哈罗德·麦克米伦、道格拉斯·霍姆、哈罗德·威尔逊、爱德华·希斯、詹姆斯·卡拉汉、玛格丽特·撒切尔、约翰·梅杰、托尼·布莱尔、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利兹·特拉斯。
1、温斯顿·丘吉尔 (1951-1955——首相任期,下同)
▲1955年4月4日,丘吉尔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图片来源:AP)
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去世后,25岁的伊丽莎白登上王位时,丘吉尔已经是第二次担任英国首相了。
丘吉尔曾两次在乔治六世国王的手下任职,第一次是在1940年至1945年间,当时丘吉尔领导英国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多年后,当女王被问及她最喜欢的首相是谁时,女王回答说,“当然喜欢温斯顿,因为他总是那么有趣。”
2、安东尼·伊登(1955-1957)
▲英女王认为东尼·伊登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
在每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首相的例会上,伊登显得要比丘吉尔紧张很多,但英女王还是认为他是一位很好的倾听者。
伊登的任期非常短,他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处理一直饱受批评,甚至因此事被评为20世纪英国最糟糕的领导人之一。
苏伊士运河危机直接导致了伊登的下台,在下令结束这场注定失败的苏伊士运河运营仅两个月后,他就以健康不佳为由辞职了。
3、哈罗德·麦克米伦(1957 - 1963)
▲哈罗德·麦克米伦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治下的第三任首相
在听从了丘吉尔的建议后,麦克米伦被推选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代的英国第三任首相。
不过,苏伊士运河事件的影响过大,麦克米伦也曾向女王表示自己不能保证他所建立的政府能不能维持6周。
可喜的是,麦克米伦不仅改善了因苏伊士危机而紧张的英美关系,还继续担任了6年英国首相。
麦克米伦和英国女王的相处非常融洽,他一直称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一位很好的君主,是一位很好的交谈人选。
▲1985年12月11日,伦敦唐宁街10号,在该建筑作为首相官邸250年庆祝会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见了当时的一批前任和现任英国首相(从左至右):詹姆斯·卡拉汉、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玛格丽特·撒切尔、哈罗德·麦克米伦、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哈罗德·威尔逊、爱德华·希思(图片来源:Hulton Archive)
4、亚历克·道格拉斯-霍姆(1963-1964)
道格拉斯-霍姆是女王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的童年朋友,所以女王对他非常熟悉。
但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为普罗富莫事件(一件发生于1963年的英国政治丑闻)之后,公众已经对保守党失去了信心,道格拉斯-霍姆唯有以生病为由辞去了首相职务。
5、哈罗德·威尔逊(1964-1970和1974-1976)
▲1969年6月,哈罗德·威尔逊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图片来源:Hulton Archive)
威尔逊曾在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统治时期担任过两任英国首相,是她任内上台的第一位工党领袖。
据说威尔逊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威尔逊形容自己去拜访女王时就像是去看妈妈,甚至在皇家烧烤之后威尔逊还会帮忙洗碗。
威尔逊也是除了丘吉尔之外,唯一一个英国女王亲自前往唐宁街参加辞职晚宴的首相。
6、爱德华·希思(1970-1974)
希思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间的关系曾一度非常紧张,因为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他们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关于希思,有一件出了名的事不得不提,多年后在时任首相约翰·梅杰主持的唐宁街晚宴上,希思居然在会餐时在英女王面前睡着了。
7、詹姆斯·卡拉汉(1976-1979)
当地时间1977年12月12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英国首相詹姆斯·卡拉汉。
卡拉汉和女王之间的相处一直都非常温馨,卡拉汉称每周的会谈使他在国家陷入停顿的多次罢工中得到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有一次,两人在白金汉宫附近散步时,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曾不顾王室礼节,在卡拉汉的纽扣孔里插了一朵花。
不过卡拉汉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他曾说过,“我得到的是一个人的友谊,但又不仅仅是友谊。”
8、玛格丽特·撒切尔(1979-1990)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大了6个月,她和女王的相处时间最长久,但据说也是最冷淡的,似乎是因为女王觉得撒切尔夫人的演讲能力有点令人生厌。
撒切尔夫人对此表示,“两个有权势的女人之间发生的冲突故事是很好编的。”
2013年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参加了撒切尔夫人的葬礼,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前首相的葬礼。1965年,她出席了丘吉尔的国葬。
9、约翰·梅杰(1990 - 1997)
▲英国女王与梅杰
尽管梅杰的内阁曾卷入一系列性丑闻,政治动荡也十分厉害,据称梅杰和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两人一直相互支持,关系不错。
梅杰在后来谈到和女王每周的会面时表示,“当我们坐下来谈论相关问题的时候,没有其他人在场,唯一的就是女王的柯基犬,它们通常会趴在椅子的周围。”
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后,梅杰被任命为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的特别监护人,负责法律和行政事务。
10、托尼·布莱尔(1997-2007)
▲英国女王与布莱尔会面
布莱尔一直想要实现英国的现代化,并且没有花足够的精力在皇室礼仪上,这导致了他和英女王之间的关系很冷淡。
据说,因为认为布莱尔在有些问题上考虑不周,英女王将与他的每周会面时间提前了一天——布莱尔也是唯一一个让女王更改会面时间的首相。
并且,在英国女王50周年结婚纪念日的宴会上,布莱尔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竟然向公众透露了女王在秘密会议上对他说的话。
11、戈登·布朗(2007-2010)
与布莱尔相比,谨慎的布朗从来不对外透露他和英女王的私人谈话细节,并一直跟女王保持了有礼貌的工作关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不时还会调侃一下布朗的苏格兰口音。
据说在布朗辞职后,在与英女王的最后一次会面上,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还邀请了他的家人一起参加。
▲英国女王会见她任内的前首相大卫·卡梅伦(左一)、约翰·梅杰(左二)、托尼·布莱尔(右二)和戈登·布朗
12、大卫·卡梅伦(2010 - 2016)
当地时间2010年5月1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卡梅伦是目前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最年轻的首相,女王登基时,卡梅伦还没有出生。
卡梅伦也是唯一一位与女王有血缘关系的首相,他是威廉四世国王的直接后裔。
卡梅伦第一次见到女王时只有8岁,他和爱德华王子都在伊顿公学上学,那天他们在学校有演出。
13、特雷莎·梅(2016-2019)
当地时间2016年7月13日,英国伦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见特蕾莎·梅,并任命其为新首相。
当地时间2019年7月24日,英国伦敦,新任保守党领袖鲍里斯·约翰逊抵达白金汉宫,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接见,并被任命为新任英国首相。
当地时间2022年9月6日,英国苏格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迎接特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