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关系最铁的六个朋友,其中一个影响了李白一生
唐朝大诗人李白一生共有六位最知心的朋友,第一位是贺知章,是个小老头儿。他对李白有知遇之恩,对于小李老师来说,他是老师,是前辈,是知音,更是精神导师。语文课本里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都是贺知章写的。公元742年,八十三岁的小老头儿贺知章,和四十二岁的李白相遇,贺知章见李白一袭白衣,仙风道骨,亲切称李白为“谪仙人”,并给唐朝皇帝唐玄宗引荐了李白。
李白“谪仙人”的名号就拜贺知章所赐,“谪仙人”啥意思?就是天上下凡的神仙,这广告打得好,而且打完还不收费,由于贺知章,李白才得以进入朝廷,在翰林院名声大噪,才有了跟玉环姐姐一抹柔情。
李白的第二位知己是元丹丘,李白有什么知心话都会跟他说,他去元丹丘家做客时还写过一首著名的《将进酒》,语文课本学过: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老师喝醉了,差点把元丹丘家的家具给当了换酒喝,关系都铁到了这份儿上。
李白的第三位好友是孟浩然,他比李白年长11岁,李白一生没崇拜过谁,只崇拜过他,语文课本里的《春晓》《过故人庄》都是李白的这位好友写的,山水田园派的杰出代表,李白自己都发话说:浩然兄跟我性情相近,无酒不欢,无话不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我为他在黄鹤楼写得离别诗!
都是名人,谁还没几个粉丝呢,李白的粉丝有王孙贵族,有平民百姓,还有重量级名人,比如诗圣杜甫,杜甫曾一口气给李白写了20首诗词。
还有一个叫魏万的粉丝,跋山涉水几千里只为一睹诗仙真容,李白感动得眼泪哗哗的,于是把自己所有诗稿都交给他,魏万为李白编撰了诗集,如今大家才得以一睹诗仙大作。
还有一个叫汪伦的粉丝,说他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请李白喝酒赏桃花,谁知李白去了才发现上当了。所谓“十里桃花”,是有个桃花潭,离他家有十里远;所谓“万家酒店”,就是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都上当受骗了,李白老师还慷慨赋诗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让李白告诉你,为什么好朋友会慢慢变淡?
为什么好朋友会慢慢变淡?
这个问题,我想请李白回答。
李白的一生就是在不停的
跟老朋友说再见,跟新朋友说你好。
2
李白也不是一下告别所有的朋友。
出巴蜀后,李白跟以前的好友吴指南开始在湖南晃悠,看过湘水,攀过苍梧山,在洞庭湖激扬文字。
然后,吴指南死了。
一场暴病,吴指南死在了洞庭湖边。李白伏在吴指南的尸体上哭,流光了眼泪接着流血。
行人路过了,指指点点,悲剧啊。
老虎过来,转转悠悠,晚餐有了。
李白拔剑,怒喝:你丫敢过来,我弄死你。
老虎终于走了,李白挖个坑,将吴指南葬下。
然后,李白走了。
3
这是李白第一个永别的朋友,其间的痛最烈,其间的痛却非最深。
离开洞庭,李白继续前行,他在庐山下仰望,惊叹中写下: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离开庐山,他到了紫气横溢的金陵,写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更多的,李白在跟新朋友喝酒撸串。
他查看体制内的官员,在别人的政体微博下评论。也不管别人看到不过说一声:又那里冒出一个傻X妄议。
他流连天上人间,花大把的钱,看最美的妞,结最潮的少年,差点跻身金陵三环十二少。
他学会了茬架,还特别生瓜蛋子,下手没轻没重,砍完了嫌没有呈堂证供,写到诗里: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李白就不想过了。
一来倦了,二来也过不下去了。
李白没钱了,从老家带出来的千金终于散尽,复是不可能的。最后还病倒了。
没有一个朋友来看。
“黄金散尽交不成”
李白想起了跟吴指南交游的日子。
我这三年都交了什么朋友?我要死了,人家别说替我守尸,不拿去肥田就是仗义了。
李白回到了当初埋吴指南的地方,当年他急于见新的所见,交新的朋友,一切都埋得太潦草了。
李白将吴指南的尸体挖出,用刀将尸骨在江水中刮洗干净,然后背着骨骸来到武昌,借钱把朋友重新埋葬。
葬下吴指南,李白前往云梦玩隐居,在金陵的朋友再没有联系。
有些朋友,渐渐淡去,可能仅仅因为那不过是一些社交关系。
在云梦,李白碰到了出巴蜀后的第一个真正新朋友。
4
十年后,李白突然想起孟浩然,他决定去看看他。
这一年,李白也去长安朝圣过了。
突然对孟浩然当年的霸屏行为有了一些了解。
人在江湖,就得装作很热闹的样子。他的彷徨,我却误解成了炫耀。
于是,他们又坐到了一张桌子前。
他们在一起喝酒,聊诗,聊旅游,聊有趣的人和无趣的官,聊长安那些装腔的贵人。
孟浩然说起那天被李隆基在床下捉出来的事情。
“我说他不会用人,这位大爷当场就翻脸了。脸拉得可以在上面走马。”(不才明主弃)
李白还没有见过李隆基这位江湖一哥,但想来,也是有趣的事情,所以他也大笑。
5
如果重逢,你没变,我也没变,这美好得像蜜。它值得浮一大白,李白写道: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我们前辈子一定就是CP,李白想。
李白必须要喊出声了,他提笔写下: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爱你的风流,爱你的洒脱。
去他的基哥,我们爱花,爱姑娘,爱酒,爱高山,爱流水,爱诗,爱一切。
孟哥,去喝最烈的酒,去看最好的姑娘,你是诗中的中书令,是诗的左仆射。
李白表扬着孟浩然,然后嘲笑着李隆基。
不过,他心里还是想嘀咕,这个阿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6
见到杜甫时,李白已经混过长安,见过大腕,PK过《中国好诗人》,一首《蜀道难》稳坐总冠军。另外,还在长安打过架!
在这之前,提起基哥,提起官爵,李白虽然也打哈哈:那些玩意有啥?
但终究还是有些底气不足,毕竟人家一句就KO他了:你当过官么。
现在,他“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繁华,我见过了,金马,我已经抛弃,客人都跑了,酒倒是喝光了,但又怎么样,我依然是这世上的雄才。
李白的大牌范从这一刻开始丰满了。
杜甫还只是一个小渣渣。
他最有名的诗还在苦酿,他也没有去过长安朝圣,也没跟基哥座过谈,更不像李白这样,有无数的大咖推荐过。
他碰到的第一个大咖就是李白嘛。
杜甫毫不犹豫递上了名片:我是小杜,我能跟你们玩吗?
好啊,那就跟我走吧。
就这样,老李领着小杜行走江湖,写山水绘的诗,喝江湖酿的酒。李白指点江山,杜甫描绘李白。
“诗成泣鬼神”
“白也思无敌,飘然思不群”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杜甫不惜余力地点赞,尽到了一个粉丝的本分。
但李白跟杜甫注定要渐行渐远的。
杜甫看到李白的第一眼,闻一多激动得要死:“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杜甫同意,李白不同意。
李白只把杜甫当做一个好的游伴,谁不喜欢与自己的崇拜者同行?
这一段时光,是李白最热闹的时光,因为除了杜甫,后面还跑来一个高适。
我们三人行吧。
好啊。李白点头。
好啊好啊!杜甫冲上去,背起高适的行李。
他们骑着马在孟诸的大泽里乱窜,把草丛里的兔子惊得四处逃窜。杜甫一边指点,李哥,那有只大的。
高大哥,那里,那里,不要让它跑了。
到了傍晚,他们回到城里,将猎物扔到酒店的厨房,然后蹭蹭上楼看最红的姑娘唱歌。
再陌生的人,如果走同一段路,见同样的风景,爬同一座山,喝同一壶酒,尿一个坑,也会成为最热闹的朋友。
但这,好像一个旅行团啊。
杜甫望着两位大神,脸上泛着激动的红光。
要是一辈子都这样就好了,是《霸王别姬》里说的那种,少一分少一秒都不能算一生一世的一辈子。
可是,一辈子往往就是一段旅程。
旅行团解散之时,就是大家渐行渐远的时候。
杜甫去了长安,高适去了边疆,李白继续流浪。
8
天下乱了,原本是一家人,突然分了好几拨。
在四川的李隆基是一拨,太子李亨是一拨,永王李璘是一拨,当然,还是反叛军这一拨。
大家一看势头不对,马上找队伍站。
高适相信老干部,站到了李隆基的身后,杜甫站到了太子一边,王维竟然加入了伪军。
这给了李白又一个不鸟王维的理由。
李白自己站到了永王李璘的旁边。
李白也没多想,都是打外来侵略者嘛,大家枪口一致对外,太子永王分什么彼此?
诗人毕竟是诗人啊。
诗的江湖,用黑的墨写成,却是一汪清池。
权力的庙堂,用红的绢装点,却比墨还要黑。
这世界上最大的矛盾不是国仇家恨,而是路线错误。犯了这种错,一个运动就能打倒。
外敌还没打跑呢,李白就被宣布是反革命,打入狱中。
谁能救救李白?
掐指算了算这么多年交的朋友,好像就高适最有把握了。
高适已经混开了,他抓住了安史之乱的机会,成为了地方军区司令,攻打宁王的兵马里,有一路就是高适领导的。
给不给李白平反,不就是高适一句话的事?
高适保持了沉默。他不想因为一句话惹上事。
最后是郭子仪用自己的职务担保放出了李白。
曾经最熟的朋友成了最陌生的人,泛泛之交的人却伸出了援手。
再温馨的友情也经不起世故的炎凉。
李白没有骂高适,他只是承认,那段飞鹰逐兔,烈酒红尘的友情结束了。
高适却跟杜甫继续打得火热。许多年后,杜甫流落成都,高适第一时间送来了温暖的大米。
9
有多少原因走到一起,就有多少原因渐行渐远。
也许,对待渐行渐远的友情,用高适的这一首唐诗最为合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去吧,去认识新的朋友,他会代我跟你喝那一壶浊酒。
相聚畅饮,分别祝福。
这就是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