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名是学校的招牌,是学校的“名片”,也是承载其历史传统、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品牌形象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名字作为大学的标识,难免会影响人们判断一所学校好坏的直观感受。更有甚者在选择院校时遇到层次差不多的是哪个名字好听就选哪个!这也是近年来院校热衷更名的原因之一吧!
根据现行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高校实行一校一名制,为了有更心仪的“名头”,许多高校争着抢着纷纷更名。根据不完全统计,近20多年来,在2000所公办普通高校中,有近一半都改过名字。
高校更名三大类标准路线
一是逐级升格,中专变成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改为学院,学院再改为大学;
二是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脱钩或更名;
三是地域命名的扩大,原本由城市命名的大学改为省字头,省字头再改为方位命名等。
全国各类高校中,“985工程”高校校名稳定性最高,老校名绝大多数都存活了下来。这主要是因为“985”的校名本身已成为良好品牌,多数高校早已驰名海内外,进入平稳发展期。在“名字就是最好的招牌”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轻易变更校名。
“双一流”高校在历史上都曾叫过什么名字?根据各高校官网公布的校史记录,整理了42所“双一流”高校的简版更名史,一起来了解一下↓↓
42所“双一流”高校更名史
注:其中部分高校更改名称为多所院校合并名称
北京大学
1898 京师大学堂——1912 国立北京大学——193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1911 清华学堂——1912 清华学校——1928 国立清华大学——193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 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
1897 求是书院——1902 求是大学堂——1903 浙江高等学堂——1927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1928.4 中华民国大学院浙江大学——1928.7 国立浙江大学——1950 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1902 三江师范学堂——1906 两江师范学堂——1914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 国立东南大学——1927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2 国立江苏大学——1928.5 国立中央大学——1949 国立南京大学——1950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1905 复旦公学——1917 私立复旦大学——1941 国立复旦大学——1949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1896 南洋公学——1911 南洋大学堂——1929 国立交通大学——1949 交通大学——1959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1895 北洋西学学堂——1896 北洋大学堂——1913 国立北洋大学——1928 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1937 西安临时大学——1938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51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1896 南洋公学——1911 南洋大学堂——1929 国立交通大学——1949 交通大学——1959 西安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1902 三江师范学堂——1905 两江师范学堂——1915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国立东南大学——1927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3 江苏大学——1949 国立南京大学——1952南京工学院——1988.5 东南大学
南开大学
1919 南开大学——1937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 国立南开大学——1949 南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1952 华中工学院——1988 华中理工大学——2000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1946 东北行政学院——1948.5 东北科学院——1948.11 东北行政学院——1950 东北人民大学——1958 吉林大学
武汉大学
1893 自强学堂——1902 方言学堂——1913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 国立武昌大学——1926 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 国立武汉大学——1949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1921 私立厦门大学——1937 国立厦门大学——1949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1901 山东大学堂——1904 山东高等学堂——1911 山东高等学校——1926 省立山东大学——1928 国立山东大学——1929 国立青岛大学——1932 国立山东大学——1945 临沂山东大学——1951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1924 私立青岛大学——1930 国立青岛大学——1959 山东海洋学院——1988 青岛海洋大学——2002 中国海洋大学
中南大学
2000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1924 国立广东大学——1925 中山大学——1926 国立中山大学——1927 国立第一中山大学——1928 国立中山大学——1949 中山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1949 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 大连工学院——1988 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1929 重庆大学——1935 省立重庆大学——1943 国立重庆大学——1949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1956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8 电子科技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1952 华南工学院——1988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1896 四川中西学堂——1902 四川通省大学堂/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16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31 国立四川大学——1950 四川大学——1994 四川联合大学——1998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1909 甘肃法政学堂——1913 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 兰州中山大学——1931 甘肃大学——1931 省立甘肃学院——1944 国立甘肃学院——1946 国立兰州大学——1949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1923 东北大学——1950 东北工学院——1993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1907 德文医学堂——1907 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 同济医工学校——1917 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7 国立同济大学——1949 同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1937 陕北公学——1939 华北联合大学——1948 华北大学——195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1940 延安自然科学院——1946.1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6.11 晋察冀工业交通学院——1947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1948 华北大学工学院——1951 北京工业学院——198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1902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4 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1908 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1927 京师大学校师范部——1928 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1929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9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1941 民族学院——1993 中央民族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95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66 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 长沙工学院——197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20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1922 中俄工业大学校——1928.4 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1928.1 哈尔滨工业大学——1936 国立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1938 国立哈尔滨工业大学——1949 哈尔滨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公元976 岳麓书院——1897 时务学堂——1899 求实书院——1902 省城大学堂——1903 湖南高等学堂——1912 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 省立湖南大学——1927 湖南工科大学——1928 省立湖南大学——1937 国立湖南大学——1949 湖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34 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8 国立西北农学院——1949 西北农学院——1985 西北农业大学——199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52 北京航空学院——198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1905 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14 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 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8 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1937 西安临时大学——1938 西北联大农学院——1938.7 国立西北农学院——1950 北京农业大学——1995 中国农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1938 国立西北工学院——1950 西北工学院——1957 西北工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951 华东师范大学——1972 上海师范大学——1980 华东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
1922 私立东陆大学——1930 省立东陆大学——1934 省立云南大学——1938 国立云南大学——1950 云南大学
新疆大学
1924 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28 新疆省立俄文法政学校——1930 新疆俄文法政学院——1935 新疆学院——1950 新疆民族学院——1960 新疆大学
郑州大学
1956 郑州大学
“双一流”高校里谁最爱更名?
“双一流”高校更名次数
10次
北京师范大学 湖南大学
9次
东南大学
8次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衣业大学
7次
武汉大学 兰州大学
6次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四川大学
5次
中山大学 新疆大学
4次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云南大学
3次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重庆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2次
华中科技大学 厦门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1次
电子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0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大学 郑州大学
“双一流”高校中,校龄超百年的18所,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33所,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有9所。其中,更名次数最多要数北京师范大学和湖南大学,分别改过10次,其次是更名9次的东南大学。
而也有几所高校可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一次都未更名,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和郑州大学。其中,中南大学建校时间较晚为2000年,中国科大和郑州大学分别是1958年和1956年。
“双一流”高校在哪个历史阶段更名次数最多?
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42所“双一流”高校更名次数总和达136次,最集中的是在1928年,更名次数共18次。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70年里,“双一流”高校更名总次数为70次,其中36次集中在1949年至1952年,占总数的一半。
“双一流”高校哪些更名最终又“回归初心”?
回顾历史,高校更名失败的也不少,如南开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百年川大。怎么回事?
1994年4月,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成都科大很多老师反对用四川大学的招牌,才搞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四川联合大学,也许是希望大家脑中想到的是抗战期间的“西南联合大学”吧?没想到适得其反,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所新设立的民办高校。于是,1998年底复名为“四川大学”。
还有南开大学,经历了30年合并、迁移,在1949年恢复了最终的名字。东北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分别在1993年和1980年恢复本名。
校名和学校实力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校名背后,是一所高校的来路和荣光,是历史积淀和民族责任。如今,“双一流”高校又重新站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之前,未来可期,每个校名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估计一定时期内不太可能再去更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