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基本没有”教育部
中国的教育部不需撤销,也许可以和科技部、文化部等合并。
国人大多认为美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值得学习。个别人在言论上否定其成功,但实际上已经或正在把自己的孩子送过去。我以为,美国教育比较成功,首先是学校微观的活力与政府宏观的服务之间有比较好的融合。政府的宏观服务,不是对学校的干涉与控制,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之一是美国“基本没有”教育部。
里根提议取消刚设立的美国教育部
据美国教育部网站资料,18世纪80年代建国后,在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没有联邦的教育机构。其实,不仅教育部,建国后也一直未设农业部,直到1862年才建立农业部的前身——联邦政府农业司,1889年才设立农业部。这是由美国的联邦性质决定的。美国直到1867年才有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从1867年到1980年这一百多年,这一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只是一个隶属于其他部门的二级机构,不是内阁的组成部门。
从1980年开始,虽然这一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成为联邦政府的内阁部门,但其权力非常有限。美国宪法只授予地方政府管理教育的权力,没有规定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权力;联邦政府即使制定教育法规政策,也没有强制性,只有指导性;大多数的教育政策不是由联邦政府而是由州政府及州以下地方政府制定,具体由各州教育部门及各地方约15000个学区(School District)中的教育董事会(Board of Education)来负责实施。
教育部于1980年5月4日正式开始工作,存在不到1年,当选总统也是美国社会公认最优秀总统之一的里根,作为共和党人,秉持“强化个人主义与自由市场经济,主张缩减政府规模和权力,弱化强势劳工,减少税收,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削减社会福利”的里根主义,认为在美国联邦政府中没有必要设教育部,他向国会提议取消教育部,计划将教育部当时的7700名雇员减少至 1000人,其任务转交给其他部承办。里根的这一提议虽然没有被国会接受,但教育部的工作还是受到相当影响:雇员削减了1/3多,项目和经费也相对减少。
在美国教育体系中,州和地方的主导作用,从教育经费支出的结构上最能体现。2000/2001年度,全国教育总经费为65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7.3%),其中91%以上来自州、地方及私人捐赠,联邦政府拨款仅占9%,大约600亿美元。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分由教育部、卫生部以及农业部掌握,其中教育部掌握经费约为420亿美元,仅为教育总经费的6%。
分权的教育体系
为什么美国基本没有教育部?当然是宪法规定使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度,中央与地方各级高度分权,中央不能任命州长、县长,国有国法,但州有州法、县有县规。
与国防、外交不同,教育是一个受教育者高度个性化、高度区域特色化的领域,全国统一的规则是不合适的。以课程为例,美国教育部无权制定全国性的课程大纲,只能给出粗线条的教育指导。不存在全国性的统一课程标准,各州也不存在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州只是向各个学区颁布指导性纲领,具体的课程标准是各学区自己制定。各学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同一学区的不同学校,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
作为大国的美国的不同社区,其价值观、教育理念、经济发展程度、传统文化等都有相当差异,这些都对课程设置有直接影响。在具体教学中,任课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很大发言权,可以自行决定选用的教材。既然联邦政府不负那么多责任,也就没必要有那么多权力。可谓百校竞舟、万师争鸣。
急救知识的教育:政府有限引导、因势利导
当然,基本没有教育部不等于没有教育部,不等于联邦政府完全不管教育。只是这样的管理是引导、劝导、诱导、利导,但绝不是强制。
1991年乔治·布什总统签署了具有法令效应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4年政府以法令的形式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2001年小布什总统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2002年美国教育部公布《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教育战略规划》,等等。
这些法规均没有强制性,但联邦政府会拿出资金,资助愿意实施这些法规的地方政府。一项没有强制性的规则,如果在引导之下被几乎所有地方采纳,是否比强制性规定有更好的性价比呢?美国教育的以分权分散模式为本再辅之以联邦政府的有限引导,应该是成功的,美国人始终对政府过多的集权保持高度警惕。
比如,美国要求,任何一个国民在18岁之前,必须掌握基本的健康与卫生知识,例如急救知识。这样的规则并不是强制执行,但在政府与非政府的联合努力下,已经被几乎所有中小学校与幼儿园采纳。庞大的美国红十字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癌症协会、美国高等健康教育协会、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美国学校健康协会以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为中小学提供急救培训与其他各种健康知识的传播。企业、政府机关等机构也会定期开展急救等生命知识培训。
据钟家润先生介绍,美国的急救课程从幼儿园就开始。在2—6岁,让孩子明确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这是急救知识普及的前提。比如,电线插座、煤气开关、热水器、刀具及所有锋利的物品等。在幼儿园,老师们会用各种材料制作出电线插座等模型,然后用洋娃娃做示范,演示出洋娃娃接触电线插座后,被电击而倒地的一幕,让孩子于游戏中感知什么是危险。这样的课程占到整体幼儿教学总课程的1/3。
小学阶段的急救教育,主要是普及打急救电话、求救以及一些简单的外伤包扎等。除了要牢记急救电话号码911外,还要学会在呼救电话中讲什么话。比如,首先要说清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如果在自己的家里,拨打电话时要打开房门;如果是在夜晚,首先要打开房间里所有的灯;其次要尽可能说清目前的危急程度及发病多长时间;再次要说清病人家庭或发病地点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号码,及等候救护车的确切地点。
到了初中,就要接触真正的急救方法。比如,如何对刀伤、烧伤、烫伤等实施急救。每次讲课,老师们都要精心准备幻灯、图片等各种音像资料,还有绷带、药水、纱布等道具,台上台下师生之间频繁互动。
从初三开始一直到高中,要重点普及心肺复苏术。学生们要准确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每一道程序,并熟练掌握家用心脏除颤器的使用方法。高中毕业时,学生要参加相关考试,通过者可取得资格证书。有些州已经将家用心脏除颤器的普及工作提前至小学高年级或初一阶段来完成。美国有关机构规定:凡是万人规模以上的公共场合,都需要配备家用心脏除颤器。
中国教育更应分权
想一想,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地区差异如此巨大,主要靠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央部门来管理极具地方特性的教育,是否管理半径太长了?有权管理的不了解情况,而了解情况的无权管理。中国的教育管理必须由中央集中走向省域分散,以省为主,省县共抓,中央微调。越有中国性,越有世界性;越有省域性、县域性,越有中国性。所谓国际性城市可以休矣。
中国的教育部不需撤销,也许可以和科技部、文化部等合并,但教育部的功能要重新定位。原则是:基本取消教育部的审批职能,更多的行使资助、监督、引导、平衡等职能,由省级教育部门担当教育立法主体,县级教育部门承担教育具体管理,但教育部门与学校绝不是上下级的行政领导关系,而是法人之间的民事平等关系,学校绝无官级,学校必须要民主办学、教师治校、人民代表与社会质询监督,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当然,与此相适应,财政体制、人事体制等需要做同步改革,这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
没有“实权”的美国教育部
我对美国联邦政府15个部的公务员人数列了一个清单,其中人数最少的是教育部,只有四千人,不及排名第一的国防部六十五万人的一个零头(国防部的公务员人数,包括在陆海空以及其他军种中服务的文职人员),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就对教育部的功能作了一番调查,现在将调查结果报告给大家。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并不是管理学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教育部都没有任何领导权,包括人事管理权。类似其他许多国家大学校长由教育部任命的做法,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美国教育部长的“权力”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可以说是“最小的”,教育部长除了可以管教育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也就是说可以管教育部四千多雇员外,管不到其他任何人。美国没有所谓的国立大学,勉强要说有的话,也许完全靠联邦资金运作的各军事院校可以算是国立大学。
美国的学校,无论大学还是中小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立学校,一种是私立学校,此外还有少量特许学校。私立学校不必说,学校的一切由自己决定;而公立学校则靠地方政府经费运作,所以也根本不受联邦政府教育部的管辖。
那么,教育部究竟有什么功能、管那些事呢?教育部的主要作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促进优质教育,确保人人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这句话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二是保证每个人的学习机会与其他人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保证每个人的平等学习权利是教育部最主要的任务。
根据教育部的介绍,为了达到“促进优质教育,确保人人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教育部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建立相关的联邦教育经费补助政策、负责资金的分配和监督使用;
2):收集各种教育数据以及负责相关研究;
3):指出教育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引导全民关注这些问题;
4):防止接受联邦基金的各种项目以及活动出现任何对学生的歧视,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获得教育的权利。
教育部编制的联邦补助方案,适合于大、中、小学各阶段教育,其中有适合所有学生的补助方案,也有以残障学生、贫困学生、土著印第安学生、移民学生以及英语能力有限的学生为主的特别补助方案。例如,根据《残障人教育法》(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教育部根据每个州上报的残障学生人数,将联邦补助经费经过合理分配,划拨给不同的州,帮助各州为残障学生提供免费的公共教育,因为残障学生的教育需要特殊的器材以及师资,所以教育经费的开销比一般学生要大得多。
以校车为例,由于残障学生往往不能与正常学生同坐一辆校车,所以有时为了一位残障学生的上学,就必须派出一辆经过特别改装的校车接送,这样校车的经费就成倍增加。学校据此可以向学区以及州政府申请资助,州政府则可以据此向教育部申请资助,而教育部要做的事,就是根据当年国会的相关拨款,制定适当的补助金额。
教育部下属的全国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是权威的教育数据收集、统计、分析机构,这家机构的为民众提供了全国性的教育数据,他们编制的《全国教育发展评估》(NAEP)对人们了解美国的总体教育情况很有帮助。
在促进优质教育方面,教育部的职能并不是从设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制教科书等方面着手,因为对于教育部来说,国会有关建立教育部的法案曾特别规定教育部没有任何权力干涉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科书的采用。因此,教育部只能从其他方面,例如组织、协助教师进修、交流;推荐好的图书、教科书;协助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帮助各地政府改善教育条件等来推动、提高教学质量。
1979年国会通过法案,经卡特总统签字生效,在联邦政府内设立了教育部。国会的法案,除了禁止教育部干涉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教科书的编写、采用外,还规定教育部不得建立学校、不得对学校的入学率以及毕业水准提出要求、不能确立统一的国家教育标准、也不得制定或实施考试来衡量各州是否达到了自己制定的教育水平。当然,小布什总统任内提出、国会2001年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则对接受联邦经费资助的地方公立学校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质量要求,不过各州对教学质量要求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总而一句话,美国的教育部是一个没有“实权”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