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将在7月7日-8日举行

news.xixik.com   2020/3/31 13:22:07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2020年3月的最后一天,在距离原计划中的高考时间还有67天的时候,教育部宣布:今年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将在7月7日-8日举行。

教育部3月31日上午通过“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中国历史朝代表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对于1000万高三学子来说,距离高考时间将还有97天。

这是17年来,我国首次调整高考时间。也是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时间首次推迟一个月。

组织专家综合研判的结果

今年以来,教育部曾多次回应高考安排,但并未给出具体时间。

2月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说,针对疫情对2020年高考安排可能产生的影响,教育部目前正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变化的情况,综合研判各方面因素对考试组织工作的影响。

她说,今年高考考生人数预计过一千万,考生的出行情况是否有可行的方案有待评估;此外,命题制卷也需要考虑将命题老师集聚在一起的防疫措施安排等各方面因素;无论出台什么样的方案,都必须要全力保障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天公布的高考时间推迟方案,正是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疫情对考试组织、考场防疫、交通出行的影响等各方面综合研判的结果。

呼吁推迟与反对延期的声音并存

此前曾有学校老师呼吁推迟高考时间。

呼吁推迟的原因主要有:一,复习时间不足。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大部分省份高三开学比原计划晚了两个月左右,近日相继开学。尽管在家上网课,但是学习效果普遍较差。二,部分省份高三开学仍然遥遥无期。国外疫情形势严峻,一些与境外往来密切城市的高三学生仍无法开学,复习时间大打折扣。三,有些农村孩子条件有限无法配合网课学习。如果高考不延期,他们可能会因为环境局限而落后。

不过,也有很多家长反对高考延期。

记者所在的北京某高三家长群,反对延期的家长占绝大多数。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时间是一样的,大家其实在同一起跑线上。延期与不延期,无非就是“都考得更好和都考得更不好”的区别,实际意义并不大。“又要多煎熬一个月”,这是多位家长得知时间推迟后第一时间发出的感想。

北京四中语文特级老师李家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高考推延是国家根据疫情、学情所做的全局统筹性调整,应理解、顺应和适应。

“推延一个月,有利于缓解考生因疫情停课造成的备考的紧张心理,有利于学校、老师、家长从容调整、安排备考学习活动,弥补疫情停课带来的缺失。”李家声说,高考是全社会的大事,时间推延,需全社会协调一致,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等,使考生顺利备考、入考。

自恢复高考以来首次推迟一个月

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时间在最初两年并不固定,1977年为11月-12月,1978年为7月20日-23日。但1979年至2002年,除了1983年曾改至7月15-17日,高考时间一直固定在7月7日-9日。

到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不少学校都推迟了开学,但当年的高考不但没有因为“非典”推迟,反而提前了一个月。

事实上,当年的高考时间提前并非临时决定。而是早在之前,教育部经过调研,为了解决高温天气和自然灾害对高考的影响,在2001年的时候就决定2003年的高考设在6月7日-8日进行。此后,高考时间就稳定在了6月,直至此次调整。

从恢复高考后的考试时间来看,高考都没有推迟一个月的记录,即便是在2003年和2008年,高考也没有因为疫情或者自然灾害而推迟一个月。唯一一次例外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部分四川考生高考推迟到7月3日、4日、5日。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还是继上海、浙江首批新高考改革试点之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的首届新高考

关于2020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的公告

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教 育 部

2020年3月31日

以不变应万变

疫情影响下,各地开学时间纷纷推迟,学习节奏的影响对高三考生来说尤其显著。

虽然各地响应“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走入大众视野,不过热闹一阵后,网课究竟能否代替课堂教学,仍然充满未知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线教育的劣势是在学习深度上很难跟课堂教学相比,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就很难学得那么深。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非合格性考试,学习的深度决定竞争的程度。

除了学习受到影响,这届高三情况也比较特殊,本身就处在高考改革的过渡阶段。

2020年是北京市迎来新高考的第一年,高考时间由3天改为4天,考试压力增加成为不少人的担忧。至此,在浙江、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的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都已经确定新高考的考试时间为连考4天。

而从2018年正式开始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八个省份(辽宁、广东、江苏、湖南、湖北、重庆、福建、河北),均采用“3+1+2”新高考选科模式。对这8省份的考生来说,今年是高考文理分科最后一届,如果复读会面临诸多困难。

此外,从2019年开始,高考考试大纲被取消,没有了考试大纲,哪些是考试重点就只能靠蒙。通俗点说,不敲黑板后整本书都成了重点。

不过,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所有人身处同样的境地,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有效的应对之策。

即便分数可能受影响,但招录形势并没有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最终高考录取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全省名次,考生按照既定复习计划专心学习即可。

高考也是一场综合能力的竞技,面对疫情平常心也是实力。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高考成功=实力+心态+状态。高考备考中,平时靠实力,模考拼心态,高考看状态。

高考虽然只有几天,但汇聚了平时积累的点点滴滴。在最后冲刺的100天里,奔跑吧少年们。

截至目前,高考仍然是中国公信力最高的国家考试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发展历史,也是高考不断改革和实践探索的历史。从1952年的首次全国统一高考,到1977年恢复高考、1999年高校扩招,再到2014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作为中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一直在顺应经济社会的需要,积极调整,承担起科学选拔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任。

1949-2020年中国高考变迁历史回顾

●194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50年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

●1951年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

●1952年全国统一招生:

1952年6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规定所有高等学校实行统一招生考试。1952年7月17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编印了《升学指导》一书,其中《全国高等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统一招生简章》明确报名日期暂定8月6、7、8日三天,各大行政区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延后办理。

志愿填报

首次高考规定凡应届毕业生应尽可能采取集体报名方式。投考志愿分系科志愿和学校志愿两种。填报志愿的办法是先系科后院校,系科志愿可填报3个,每个系科志愿可填报院校志愿5个。3个系科志愿应全部填写,每个系科志愿后的5个学校志愿应尽量填写。学校志愿可填本区或外区学校,但所填外区学校不得超过所填学校志愿总数的1/3。此外,还有“指导志愿”栏,是当3个系科志愿均不能录取时,由招生委员会酌情分配至适当系科的候补。

考试科目和时间

1952年8月15、16、17日三天,举行了首次全国统一高考。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小时40分钟,每半天考两科,上午考试时间为7:30-9:10和9:30-11:10,下午是2:00-3:40和4:00-5:40。15日上午考国文和数学,下午考化学和中外史地;16日上午考物理和政治常识,下午考生物和外国语(俄、英);17日安排加试笔试和术科。每个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报考文法财经等院校(系),政、国、外、史四科分数之和占60%,数、理、化、生四科分数占40%;报考理工农医等院校(系)采计分数的科目及比例正好相反。艺术、体育等院校(系),前四科分数之和占总分的40%,后四科分数之和占总分的30%,加试术科成绩占总分的30%。

具体考试内容

首次高考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录取工作在北京,由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主持进行。此次高考的命题原则为:“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测验投考者有无入有关系科的准备条件,绝不应出奇僻及超出中学范围的试题。”“试题要顾及全国高中毕业生的一般程度……”高考作文题为《记一件新人新事》、《我投入祖国怀抱》,两题择一,文体为记叙文,国文总分100分,作文占50分。英语总分也是100分,其中阅读测验占40%,汉译英占60%。汉译英为10个句子,如“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伟大啊!”“封建制度已经被消灭。”中外历史科总分为50分,同样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如名词解释包含“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遵义会议”等,填充题、改错题也往往涉及农民起义、马恩著作、苏维埃政权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

●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初中毕业即可,但须 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由此出现。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当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确定高考招生办法。具体包括:1、劳动知识青年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1977年11月3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出《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的通知》。“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中断的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从此开始恢复。1979年,高等学校单独招生。

●1978年恢复后的第一场高考,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当年全国就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27万人,录取比例为27:1。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向减少高考科目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方案。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后续几年中,高校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并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教育部开始推行“3+X”科目考试方案。广东省率先开始在高考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目前全国大多省区市均实行了“3+X方案。”

●2000年,北京、上海、安徽进行了春季招生的改革。2001年,北京、上海、安徽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进行了此项改革。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1年,江苏省3所高校率先实行了“自主招生”的试点工作。截至2007年,已有53所高等院校开始自主招生。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历史性的第一次全面实现了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了85%。

●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2006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扩大到了53所。同年,教育部允许香港高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实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终于迎来变革,高考时间提前1个月,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的7、8日(个别省份会有所延长,如江苏、广东),高考告别酷暑。

●2007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区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即将迎来课程改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免费教育重返大学校园。

●2008年四川大地震,四川地震重灾区的高考向后推迟约一个月,并且取消外语科听力考试。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012年,全国共有16个省市试行自主命题,其余15个省区市采用国家统一命题。

●2014年,上海、浙江两地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将文理科变为选考3门科目,同时考试次数由1次变成1+2(选考),选考实行赋分制度。

●2016年,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市外,其余26个省份均选择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陆续出台新的高考改革时间表。

●2017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新高考在浙江、上海两地展开,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进入关键时刻。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概括起来就是“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

●2020年,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