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在封建社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由皇位引发的血腥事件更是不胜其数。
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中国的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乱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魏和刘宋南北对峙地图
北魏王朝是由鲜卑在北方建立的封建王朝。公元386年拓跋珪立国,建都平城,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魏灭亡,共存在148年,有庙号的皇帝共有11位。皇位在北魏是一个高危职位,除去追尊的皇帝和自立者,实际执政的十五位皇帝中共有十一位皇帝被害,未得善终,比例高达73.3%。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幕。
北魏的这些皇帝皆短命,北魏皇帝中太武帝拓跋焘活了44岁,他是活的最为长久的,活过30岁的有第二个皇帝拓跋嗣和孝文帝拓跋宏,其余的九个皇帝,有活了二十多岁的,有活了十几岁的,最短命者是仅仅活了三岁的幼主元钊。不得不说北魏是历代王朝中最为血腥的一个王朝。相比汉族人的王朝,北魏年代真的是愈发的直接,愈发的暴虐,根本不顾及什么亲情。
备注:关于北魏的皇帝的数量,因后期比较混乱,说法不一。主要有拓跋珪、拓拔嗣、拓跋焘、拓跋余、拓跋濬、拓跋弘、元宏、元恪、元诩、元钊、元子攸、元晔、元恭、元修。
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被儿子杀死
拓跋珪是北魏王朝的建立者,他的祖先曾建立代国,后被前秦所灭。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386年拓跋珪趁机纠结部众,重建代国。398年(天兴元年)定国号为魏,建都平城。拓跋珪在位初年,积极对外扩张疆土,对内励精图治,将北魏政权推进封建社会。但他到了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导致刚愎自用、猜忌多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诛杀大臣,搞的朝野人心惶惶。
公元409年11月6日,次子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终为其所杀,享年三十九岁。
统一北方太武帝拓跋焘:被宦官宗爱杀死
423年北魏明元帝病死,423年年仅15岁的拓跋焘即位,他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北魏北击柔然,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整个北方,他还一度饮马长江,北魏国力进入了最为强盛的阶段。
但拓跋焘到了晚年,脾气变得暴躁。他在450-451年对宋的战争中,虽然大胜,但人马死伤近半,又使军民疲惫,怨声不已。末期又刑罚残酷,使国内政治混乱。譬如崔浩修国史详实记载魏先世事迹,可能涉及某些鲜卑习俗和隐私,有伤体面,拓跋焘不惜兴动大狱,将三朝功臣司徒崔浩处死(见国史之狱),连清河崔氏与浩同宗者以及崔浩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遭族灭。事后拓跋焘说“崔司徒可惜”,有后悔之意;再如监国执政的太子,也在父子权力冲突下,被宦官宗爱的谗言害死。正平二年二月甲寅(452年3月11日)拓跋焘被宗爱杀死,享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帝,庙号世祖。
南安王拓跋余:被宦官宗爱杀死
正平二年二月五日(452年3月11日),中常侍宗爱弑太武帝,矫皇太后令,杀东平王拓跋翰,迎立拓跋余,改元承平(或作永平)。拓跋余即位后即厚待群下以取悦众人,但他也彻夜畅饮,夜夜笙歌,很快即令国库空虚,又多次出猎,即使边境有事,亦不加理会,百姓皆愤怒,而他不作改变。
另外,宗爱自拓跋余登位后掌权日久,朝野内外皆忌惮他,而拓跋余则怀疑宗爱另有所图,密谋削夺宗爱权力,宗爱于是于十月一日(10月29日)杀拓跋余。后北魏文成帝以王礼安葬拓跋余,谥为隐王。
拓跋余死后,朝臣拥立拓跋焘的长孙拓跋浚为帝,诛杀宗爱等人,将叔叔拓跋余以王礼下葬,实际上拓跋余在位7个月。
景穆帝拓跋晃:被宦官宗爱谗言所害
公元432年,为太武帝长子的拓跋晃被立为皇太子,在他年长后,太武帝经常让他监国视政。451年,由于宦官宗爱陷害许多太子宫的属官被杀,拓跋晃惊惧而死(一说因惊惧谋杀太武帝,被太武帝诈死诱擒囚禁于铁笼再杀害),追谥景穆太子,次年,其子文成皇帝拓跋濬即位,追尊拓跋晃为景穆皇帝,庙号恭宗。
献文帝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
文成帝死后,他12岁的儿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献文帝崇文重教,颇有作为。
太安二年(456年)正月,立为太子,生母李贵人按子贵母死制度被赐死。和平六年(465年)五月,父亲拓跋濬逝世,随后,拓跋弘登基为帝。
皇兴五年(471年),因不满冯太后长期摄政,原本要禅让给其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被众臣劝阻后作罢,禅让予太子拓跋宏,且因群臣奏称“三皇澹泊无为,所以称皇;西汉高祖之父被尊为太上皇,是不统治天下的,而皇帝年幼,陛下仍然执政”,不称太上皇,而称尊号太上皇帝。
延兴二年(472年)二月,柔然来犯,献文帝以太上皇之姿,御驾亲征,大败柔然,并追至大漠。
承明元年(476年),太上皇拓跋弘离奇死于永安殿,年仅23岁,人们纷纷传言他是被嫡母冯太后毒死。由于杀了冯太后宠爱的大臣。
孝明帝元诩:被郑俨毒死
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宣武帝在式乾殿病死,其子孝明帝元诩即位,由于皇帝年幼,朝政由其母胡太后掌握,由太傅、侍中元怿辅政。胡太后胡作非为,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逐渐长大的元诩对母亲胡氏专权非常不满,母子矛盾骤然升级。
胡太后和元怿相爱,常招元怿夜宿宫中。领军元乂和长秋卿刘腾等人密谋,将元怿杀害,又把胡太后幽禁在北宫的宣光殿。胡太后又结识郑俨、李神轨、徐纥诸情人。郑俨和徐纥把持内外,时称“徐郑”。
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妃潘外怜生一女,胡太后宣称生男孩,大赦天下。二月二十五日郑俨率御林军来到显阳殿,将孝明帝毒死。
528年2月,年仅19岁的元诩竟然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毒死。
少帝元钊:被尔朱荣沉入黄河
胡太后毒死孝明帝元诩后,先是将孝明帝幼女,伪称皇子拥立为帝,后拥立年仅3岁的元钊为帝。
胡太后希望长久的独揽大权,所以贪图元钊年幼而册立他为皇帝。
建义元年四月庚子(528年5月17日),尔朱荣派遣骑兵逮捕胡太后和元钊,送到河阴,胡太后对尔朱荣多方辩解自己的行为,尔朱荣拂袖起身,胡太后和元钊都被沉入黄河。
此后尔朱荣扶立北魏皇室元子攸为帝。
孝庄帝元子攸:被尔朱兆绞杀
孝庄帝,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亲为王妃李媛华。孝庄帝是尔朱荣拥立的傀儡皇帝,最终被尔朱兆绞杀。
元子攸虽然是由尔朱荣拥戴为帝的,但他并不甘心做傀儡,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先发制人。
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铸永安五铢钱。九月二十五日(530年11月1日、永安三年),孝庄帝伏兵明光殿,声称皇后大尔朱氏生下了太子,派元徽向尔朱荣报喜。尔朱荣跟元天穆一起入朝,元子攸脸色紧张,连忙索酒来喝,光禄少卿鲁安、典御李侃晞从东厢门闯入行刺,尔朱荣扑向元子攸,元子攸用刀将之劈倒,鲁安等挥刀乱砍,杀尔朱荣与元天穆等人。
公元530年,尔朱兆另立元晔为帝。十二月三日(531年1月6日),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攻入洛阳,杀死孝庄帝在襁褓中的儿子,孝庄帝被俘囚于永宁寺、后解送囚于晋阳三级寺。一年之后,尔朱兆绞杀孝庄帝于晋阳城(今太原市晋源区境)三级寺,年仅24岁。
废帝元晔
尔朱兆杀死孝庄帝元子攸后,元晔被尔朱兆拥立登上了帝位。但没过多长时间,尔朱氏就逼迫元晔禅位于广陵王元恭。元晔只做了三个月左右的傀儡皇帝。退位后,他也没能逃过被杀的下场。
节闵帝元恭:被元修毒死
建明二年二月廿九日(531年4月1日),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废元晔,立元恭为帝。532年6月(农历四月)被高欢所废。6月21日(农历五月三日),被孝武帝毒死。
孝武帝元修:被宇文泰杀死
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氏,欲立元悦为帝,因无法服众,只得退而选择元修。斛斯椿从元修的心腹好友王思政辗转寻到元修,元修道:“这该不是把我出卖了吧?”高欢遂亲自前来陈诚,泣下沾襟。元修方才入京,四月廿五日(6月13日)即位。
元修即位后与高欢的长女结婚,夫妻彼此都没有感情。元修与三个堂姐妹姘居,将她们都封为公主。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时,元修于七月廿八日(8月22日)率一部分兵众,偕同情妇元明月及元明月的哥哥元宝炬等入关中投奔其妹妹的未婚夫宇文泰。
同年十月十七日(11月8日),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十日后迁都邺。闰十二月十五日(535年2月3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从姊妹有伤风化为由,把元明月和元修都给杀死,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
北魏胡太后的简介
宣武灵皇后(?-528年),胡氏,名失考(《北史演义》称胡仙真,一说名胡承华,史书多称之灵太后),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的长女,母亲是秦太上君皇甫氏。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孝明帝即位。尊胡氏为皇太后。因孝明帝年幼,由胡太后临朝听政。胡太后为太后之后,曾下令造申讼车,以接受投诉冤情。又在朝堂亲自策试孝廉、秀才、州郡上计簿的官吏。
公元528年,孝明帝去世,胡太后立孝明帝之女元姑娘为帝,对外谎称是皇子即位。几天后废黜元姑娘,立临洮王元宝晖之子元钊为帝,史称幼主。同年四月,胡太后及幼主被尔朱荣沉河而死。胡太后之妹将她收殓埋葬在寺庙。孝武帝时,才以皇后礼仪安葬胡太后,追加谥号为灵皇后。
北魏胡太后的生平
胡氏,安定临泾(甘肃镇原)人,司徒胡国珍之女,母亲皇甫氏。胡氏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讲解佛理。宣武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进入宫廷讲授。过了几年,她暗示左右的人称说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当时的北魏政权,奉行“子贵母死”制度 ,儿子立为太子,母亲就要处死。而在宫廷之中,妃嫔们相互祈求祝祷,都希望生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仅胡氏常对夫人等说:“天子怎可独独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养育嫡长子呢?”等到胡氏怀上身孕,与她同列的妃嫔们还因旧例为她恐惧,劝她想办法打掉。胡氏拿定主意不动摇,半夜一个人发誓说:“但愿所怀的是男孩,按次序将成为长子,儿子生下我被处死,我也在所不辞。”公元510年(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胡氏宣光殿生下皇子元诩,被升为充华。在这之前,宣武帝频繁地夭折皇子,自认为年纪已大,特别加以谨慎照料。为元诩选乳母保姆,都选取良家善养男孩的妇女。在另外的宫室中抚养,胡氏和充华嫔都不能抚育看护。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十月十八日,元诩被立为皇太子 ,胡氏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公元515年(延昌四年),宣武帝去世,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到瑶光寺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由于元诩年幼即位,所以由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还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诏,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胡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亲自祭祀,想依照《周礼》中夫人与君主交相奉献的义理,代孝明帝进行祭礼,寻访过去的样板。门下省召集礼官、博士商议,认为不可以。而胡太后想用缯帛遮住自己,观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据东汉太后邓绥进献祭品的旧例赞同,胡太后大喜,于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二月,刘腾去世。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的防范松懈。胡太后和孝明帝以及高阳王元雍定下计策,解除元叉的领军职务。胡太后又再度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孝昌。从此朝政荒废,威信恩德不能树立,天下的州牧郡守,处处贪婪。胡太后宠臣郑俨在宫廷淫乱,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都被亲近侍奉。一二年之间,位居宫禁要职,手中握着王爵,大小事出自心中,淫乱传遍朝廷,为四方的人所厌恶鄙视。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的土崩瓦解,源起于此。胡僧敬又利用聚集亲属的机会,哭泣规劝说:“陛下为海内母亲的仪表,哪应如此轻佻呢?”胡太后大怒,从此不再召见胡僧敬。
胡太后再度临朝后,自以为行为不检点,畏惧被宗室所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是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胡太后多借故谋害。有位蜜多道人。能说胡人语言,孝明帝把他安置在身边。胡太后担心他传递消息,三月三日在城南的大巷中杀了他。正要悬赏募取杀人犯,胡太后又在宫中杀死领左右、鸿胪少卿谷会、绍达,都是孝明帝所亲近的人。母子之间,猜疑屡次发生。郑俨担心祸患,就和胡太后定计,利用孝明帝妃子潘充华所生之女元氏(史称元姑娘),让胡太后诈称是男孩,立她为皇帝。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帝去世 ,因事情突然,当时人议论都说是郑俨、徐纥的主意。于是朝野愤怒感叹。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于是拥立元姑娘说是太子即位。经过几天,见人心已经安定,才说元姑娘本是潘充华所生的女儿,现在应另选择接位的君主。于是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钊时年刚三岁,史称北魏幼主,天下人对此事惊讶不已。
四月十一日,尔朱荣起兵渡过黄河 ,胡太后召集孝明帝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胡太后自己也剃光头发。四月十三日,尔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以及幼主到河阴。胡太后对尔朱荣多方辩解自己的行为,尔朱荣拂袖起身。胡太后和幼主都被沉入黄河。 胡太后的妹妹冯翊君胡氏将她收殓埋葬在双灵佛寺(一作双灵寺)。孝武帝(一作出帝)元修在位时,才以皇后的礼仪安葬了胡太后,并追加谥号为“灵皇后”。
北魏胡太后的趣闻
胡太后降生的时候,她的母亲看见卧房内红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京兆山北县有个叫赵胡的人,善于卜卦相面,胡国珍就拿此事询问赵胡,赵胡立即说:“这是个吉兆,令爱有大贵的相貌,将要成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但此事不要让超过三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