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北宋政和三年(1113),宰臣蔡京建议,可仿照周代“王姬”的称号,宋廷公主一律改称“帝姬”美名,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多年。这样,宋徽宗有三十四个女儿,也就是有三十四帝姬,柔福帝姬约在其中排位二十。靖康元年(1126年)冬天,金兵第二次围攻汴京(今开封)。靖康二年(1127年),这三十四帝姬,除十四人早夭外,其余二十人都随父亲徽宗、哥哥钦宗及赵氏宗室,大臣约三千余人押送北方,成为离乡背井的亡国奴。这其中,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比较著名的有宋徽宗皇后郑氏、宋钦宗皇后朱氏、宋高宗生母韦氏、宋高宗发妻邢氏,以及柔福帝姬。柔福帝姬被掳北上时才十七岁,为宋徽宗未出阁公主中年纪最大者,金兵因而对她格外重视,打算将这一处女公主进献给金太宗。
在被金兵北掳的成千上万的俘虏中,嫔妃妇女的结局是最悲惨的,不说道途中大批受虐死亡,到达金国后更是倍遭蹂躏。如《靖康稗史笺证》诸书载,金主“宴诸将,令宫嫔等易露台歌女表里衣装,杂坐侑酒,郑、徐、吕三妇抗命,斩以徇”。“烈女张氏、陆氏、曹氏抗二太子意,刺以铁竿,肆帐前,流血三日”。“妇女千人赐禁近,犹肉袒”。大批妇女被送入洗衣院,金酋将官们可随意掠娶洗衣院的女俘,其在某种意义上实为军营妓院。不能忍受肆意糟蹋而自尽者,也不在少数。
据一些野史记载,在北上的途中,柔福帝姬还是难免凌辱的命运,而凌辱她的金将也为擅自动了留给皇帝的女人而被残酷杀死。到达金国后,柔福帝姬被郑重其事地献给金国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做侍妾。或许柔福帝姬并不是十分美貌,或许是她多次被凌辱后身体羸弱不堪,又或许是她不擅长逢迎,得罪了金太宗,总之,金太宗对她没产生任何兴趣,而是直接将她送到了上京浣衣院。浣衣院,是女人从事洗衣等劳役的地方,也供皇族选女人以及收容宫女之用。
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在浣衣院过了好几年后,又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所得。完颜宗贤对柔福帝姬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但也没有太多侮辱她,而是从安置在五国城的汉人中选了一名叫徐还的男人,将柔福帝姬嫁了给他。柔福帝姬大约死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这一年她才三十一岁。根据《宋史·公主列传》中记载:"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这是真实的柔福帝姬留在历史上的痕迹——像所有国破家亡时的女人一样悲惨不幸,是男人们无能的牺牲品。
而柔福帝姬公主人生经历的离奇之处在于,金国那边柔福帝姬三十一岁就死了,可南宋赵构这边却突然冒出个柔福帝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宋官军剿匪之时,俘虏的匪眷中有一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柔福帝姬可是皇帝的妹妹,于是立即被送到临安。该女子自称从金国奔逃回来,其间历尽了风霜雨雪。
赵构确实记得宋徽宗有个公主叫嬛嬛,为懿肃贵妃所生,被封为柔福帝姬。但阔别多年,他已经记不清楚公主面貌身材,于是命老宫女察验。老宫女都感觉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当年的柔福帝姬,用宫中旧事盘问她,也能够回答得圆满。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这女子能够一口叫出宋高宗的乳名,便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可好景不长,十几年后,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高宗生母韦贤妃被金国放归。韦太后回国之后,听到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宋高宗便说了柔福由金逃回的情状。韦太后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假货,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宋高宗听了母亲的话,勃然大怒,立即拘捕了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审问,严刑拷问之下,假柔福公主无可抵赖,只得一一供招。宋高宗知道柔福帝姬确实为假后,下令将假公主斩首于东市。最倒霉的是高士荣,先是奉旨娶了柔福帝姬,又因为柔福帝姬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还因此被人们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可南宋这边的柔福帝姬一死,民间便流言四起,为其抱屈者大有人在。当时就有史学家认为被杀的柔福帝姬其实是真正的公主,之所以被揭穿是因为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自北方回来后,担心柔福帝姬说出自己在北方被凌辱被糟蹋的各种丑事,于是威胁宋高宗将柔福帝姬杀死灭口。宋高宗对柔福帝姬并无什么感情,奉了母亲严命,便牺牲了柔福帝姬。《四朝闻见录》《随国随笔》等笔记,都记载了这样的说法。而有力的佐证则是:当初柔福帝姬初来投奔之时,许多旧日宫人和太监冯益都断定公主是真的,即使假公主相貌长得再像,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这些人决不敢乱说。而这些人后来相继改口,以及公主自认是假,则是因为严刑拷打的缘故。
由此可见,柔福帝姬的身份虽然是高贵的公主,可在国破之后,终究逃不脱厄运的折磨,即使费劲千难万险逃回半壁家园,也不能为庶母、亲兄所容,最后悲惨地落得个冒认皇亲的罪名,何其悲哉!所以,柔福帝姬死于庶母之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历史记载
《鹤林玉露》载,南宋建炎四年(1130),有一女子来到宫廷,自称是柔福帝姬,经千辛万苦终于从金国逃了回来。宋高宗下诏,遣老宫人去察验,觉得这女子的相貌确实颇像柔福帝姬,便再问以宫禁旧事,也能答出个大概。惟一值得怀疑的是这女子的一双脚似乎长大了许多,这女子不胜悲苦地解释道:“金人驱逐我们就像赶牛羊一样,曾光脚走了万里路,哪里还能保持原样呢?”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该女子还能直呼高宗的小名,便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不久,又让她下嫁永州防御使高世荣,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高宗仍对她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近四十八万缗财物。
《四朝闻见录》载,绍兴十二年(1142),高宗生母显仁韦太后被金国放归,见到儿子悲喜交加,拉着高宗的衣袖垂泪不止。突然,她停止哭泣,对高宗说:“你被金人笑话呢,说你错买了颜子,柔福早已死了。”当年东京有条颜家巷,制作和买卖的器物都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极不坚实不耐用,所以人们称假货为“颜子”。《鹤林玉露》也载,韦太后回来说,“柔福死沙漠久矣”。高宗闻言大惊,便下令将柔福帝姬交诏狱审讯。审理的结果,帝姬原来是一女巫。该女巫曾经遇到一个流落民间的宫女,宫女说她的容貌与柔福帝姬十分相像,便告诉她许多北宋宫中的秘事,教她如何冒名顶替。于是她假称柔福,来宫中享受了十几年的荣华富贵。此案以柔福认罪伏诛告终。
《宋史·公主传》是说,有名开封尼姑叫李静善,有人说她容貌像柔福帝姬,她便自称帝姬,由蕲州兵马铃辖韩世清送至宫中。最后被韦太后识破,送法寺惩治后处死。另有一名宦官从金国北还,又说柔福帝姬在五国城,曾嫁给徐还,死于绍兴十一年(1141)。后其骨灰南还,朝廷以礼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
辛弃疾《窃愤续录》记载:绍兴年间,宋钦宗被拘押在上京一寺中,一天,他偶然“在墙壁的缝隙中,看见远去的韦妃和一个金国的官长一起走,身旁还有一个奴婢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大人、小孩都穿着胡服,孩子喊韦妃为阿母,于是宋钦宗知道韦妃已成为盖天大王的老婆了”。这则记载并非空穴来风,胡乱编造虚构,只因赵构当了皇帝,堂堂天子之母曾经失身再嫁,未免贻笑天下,因此官史、私史都讳莫如深。
然而,民间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如《随园随笔》引《琐碎录》言:“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事,故亟命诛之。”就是说,柔福帝姬知道一些韦太后在金国受辱之事,如她被金将完颜宗贤所占有,并生有二子等,这些事确实非常令太后难堪,怕人泄露,便强指帝姬为伪。就连高宗也煞费苦心地把母亲被俘时年龄从三十八岁增高到四十八岁,就是为了让世人相信:年已五旬的老妇绝不可能会有那号事的。同时,高宗实奉母命杀人,容不得柔福辩解,终使柔福死于非命。当然,这一说法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且死无对证,所以柔福帝姬的真伪,只能是个历史迷题了。
当然也有支持帝姬是假冒的,理由是帝姬从小生活在帝王之家,缺乏野外逃生的能力。直到静善/柔福帝姬被诛杀,没有帝姬从金国成功逃回的先例。静善/柔福帝姬若为真,则是帝姬中唯一的特例。
韦太后是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靖康年间当了金兵的俘虏,作为战利品押到北方,充当了金人的慰安妇,还给赵构生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后来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金人为了羞辱他,还特地编写了韦太后的“秽书”就是黄色小说在中原流布。
为迎回了自己的生母韦氏,高宗快速完成“绍兴和议”全部手续:重划宋、金两国的边界,宋奉表称臣于金,金册宋主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宋每年向金国缴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韦氏返回南宋后,被宋高宗封为太后。
靖康之役作为金朝的俘虏,被押解至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洗衣院充作奴婢,被迫嫁给了盖天大王为妾,并且生了二个孩子。盖天大王赛里本名叫完颜宗贤,与海陵王同为丞相。
金人可恭的《宋俘记》就记载韦氏曾入“洗衣院”。所谓“洗衣院”其实就是变相的妓院,北宋的帝姬、王妃、皇妃都曾受到金人的凌辱。而且据《靖康稗史》记载:金朝官方出了一个告示,说:“允许宫奴赵构的母亲韦氏、妻子邢氏和姜氏从良。并且金人还说,韦氏已经再嫁给金国的首领。
徽宗之女柔福帝姬亦嫁盖天大王,与韦太后同事一夫,后乘隙逃回南宋,韦太后返朝后,马上指证这柔福帝姬是假冒。母命难违,经过主审官严刑逼供和捏造,把“真情”上禀:此柔福帝姬乃开封女尼李静善,因相貌酷似,便假冒帝姬。
很快,从北方逃回的一个名叫李楑的宦者又称自己在五国城见过柔福,说她嫁给一名叫徐还的金军将领后不久就死掉。人证物证如此,可怜的柔福帝姬便被高宗赵构下令处决。
高宗赵构的母亲韦氏与柔福帝姬在“洗衣院”难免会赤身裸体在多种场合经受非人的蹂躏。由于柔福帝姬不是重要的男性帝室人员,很容易逃出,后被南宋的蕲州地区将官送回行在(杭州)。
韦氏又过数年,方才为其子宋高宗花大价钱赎回,当上了太后,韦氏自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五国城难以启齿的娼妓生涯,杀人灭口是理所当然的事。
靖康之耻:宋高宗生母遭金人掳掠生子
嫁给完颜宗贤期间,韦氏生有一子(一说二子)。韦氏在金国生活了十六年,其遭遇不可能不外传。为了掩饰宫廷丑闻,宋高宗便在韦氏的年龄上做文章,将其虚增十岁。
靖康二年(1127)春,金人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破巢之下,焉有完卵?接下来,便是一场对汉人、汉文化的摧残和洗劫。除了疯狂抢掠金银,野蛮的金人还大肆搜捕帝后、帝妃、王后、王妃、帝姬、郡主以及大臣妻妾子女,并“依照去目,逐名补送,目详封号,以免混淆”(《开封府状》),将所有被俘人员的姓名、年龄、户口、职官、封号详细登记,分类造册,然后分批押赴北地,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在其中。
关于韦氏被俘时的年龄,《开封府状》称当时“乔贵妃四十二岁。……韦贤妃三十八岁。”也就是说,韦氏生于元祐五年(1090),靖康二年(1127)时只有三十八岁。然而,《宋史·韦贤妃传》却称“绍兴……十九年,太后年七十,……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九月,得疾,……俄崩于慈宁宫,谥曰显仁。”照此推算,韦氏生于元丰三年(1080),靖康二年(1127)时已经四十八岁。两份史料中,韦氏的年龄竟相差了十岁之多。
作为北宋亡国的见证,《开封府状》是当时金元帅府与开封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具有政府案牍性质,它所记载的内容也可以在其他史料中得到验证,其史料价值可与国史等相侔,具有很强的真实性。而作为正史之一,《宋史》是记载两宋大人物、大事件的官方硬性文献,在史学界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韦氏年龄问题上,《开封府状》和《宋史》孰对孰错?带着这份疑惑,笔者查阅了与韦氏有关的两位后妃的史料,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宋史·乔贵妃传》载,“乔贵妃,初与高宗母韦妃俱侍郑皇后,结为姊妹。”史料中提到的郑皇后,初为向太后的押班侍女(按:领班侍女),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及即位,遂……赐之。……政和元年,立为皇后”(《宋史·郑皇后传》)。从以上史料中,笔者发现两处疑点:其一,郑氏担任押班侍女期间,不应该有自己的侍女;其二,郑氏嫁给宋徽宗时,韦氏已经二十一岁,这么大的年龄没有嫁人却被选入宫当侍女,于理不通。
此外,《宋史·韦贤妃传》还称,“绍兴……十二年,……太后年已六十”,这与同一传记中“十九年,太后年七十,……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的记载前后明显矛盾。可见,在韦氏的年龄问题上,《宋史》有所藏掖;或者干脆说,宋高宗故意把生母年龄虚增了十岁。《宋史》欲盖弥彰,恰恰反衬《开封府状》记载韦氏被俘时三十八岁并非杜撰。那么,宋高宗为何要刻意掩盖生母的真实年龄呢?个中缘由,还应该从“靖康之难”说起。
韦氏被俘后,与成千上万的北宋男女受尽了折磨和蹂躏。对于男人来说,被殴打,被杀戮,咬咬牙,闭闭眼,也就过去了;而对于女人来说,面临的却是禽兽般的奸淫和侮辱。《燕人麈》载,“天会时掠致宋国男、妇不下二十万,……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邻居铁工,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一般女俘如此境遇,皇帝后妃的屈辱遭遇可想而知。
三十八岁的女人只要保养得当,韵味依然十足;而对于在后宫养尊处优的韦氏来说,这个年龄必定风情万种,何况她能成为宋徽宗的女人,貌美指数自然不低。韦氏被俘后,“二起北行,入洗衣院”(《宋俘记》)。洗衣院字面上像是洗衣机构,但从与韦氏一同被遣送到洗衣院的朱、赵二女子次日“并蒙幸御”(《青宫译语》)来看,洗衣院实际上是金国贵族淫乐的场所,类似妓院。韦氏在洗衣院,不可能冰操独守。
天会八年(1130)六月,金太宗下令将“宫奴赵(构)母韦氏、妻邢氏、姜氏凡十九人,并抬为良家子(按:妓女从良)”(《呻吟语》)。从洗衣院出来后,韦氏嫁给金国盖天大王完颜宗贤为妾。关于韦氏改嫁一事,辛弃疾《窃愤录》记载,“良久,屏后呼一人出,帝(按:宋钦宗)视之,乃韦妃也。太上(按:宋徽宗)俯首,韦妃亦俯首,不敢视。良久,盖天大王命左右赐酒二帝及太后,曰:‘吾看此个妇面。’盖韦妃为彼妻也。”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也讲述了韦氏改嫁:“一日,……郎主遂大怒,就将后赐死于外罗院,累及赵后族属为燕京官妻的十余人,一并赐死,……韦夫人险乎也被株连赐死,亏得盖天大王爱护,向郎主力争说:‘废后赵氏,吾妻韦氏,并非族属,何得连坐?……缘何概不追究,偏偏罪及韦氏?……臣弟不敢闻命,务请收回成命。’郎主不得已,就把牌使召回。”演义这东西,七实三虚,完颜宗贤称韦氏为“吾妻”,决非空穴来风。
嫁给完颜宗贤期间,韦氏生有一子(一说二子)。为此,金太宗还曾两次“奖励”宋徽宗和宋高宗。天会八年(1130)七月,金太宗诏曰:“(韦氏邢氏)用邀宠注,比并有身(按:怀孕),叛奴赵(佶),曲加荫庇,免为庶人”;天会九年(1131)四月,金太宗诏曰:“(韦氏邢氏)本月二十三日、二十六日各举男子(按:生子)一人。眷念产孕之劳,宜酬衽席之费,可各赐白金十锭。赵(佶)赵(构)让美不居,推恩锡类,可并赐时衣各两袭。”
此外,托名辛弃疾所著《窃愤续录》记载,“或日,有单马若贵家人,寺僧令监者与阿计替入室,反锁其门而去。且曰:‘盖天大王并韦夫人来此作斋。’移时,帝(按:宋钦宗)于壁隙中遥见韦妃同一官长潜行,从傍有一人抱三四岁小儿,皆胡服,每呼韦妃为阿母,于是帝知韦妃已为盖天大王妻也。”观此情形,这个“三四岁小儿”应为韦氏所生。这个儿子是不是韦氏所生另一子,笔者不敢断言,但韦氏曾为完颜宗贤生子,是毋庸置疑的。
韦氏在金国生活了十六年,其遭遇不可能不外传。为了掩饰宫廷丑闻,宋高宗便在韦氏的年龄上做文章,将其虚增十岁,从绍兴十年(1140)开始,每逢韦氏“生辰、至、朔,皆遥行贺礼”(《宋史·韦贤妃传》),并将典礼载入史册,依此表明“韦后北狩,年近五十,再嫁虏酋,宁有此理?虏酋舍少年帝姬,取五旬老妇,亦宁出此”,强调韦氏早已失去了生育能力,改嫁、生子的有关传闻不过是金人“编造秽书,以辱宋康”(《呻吟语》)而已,不足为信。
为了让韦氏被俘时已经“四十八岁”既成事实,宋高宗还把韦氏与乔贵妃的“姊妹”关系换了个,让韦氏当了比自己年长四岁的乔贵妃的姐姐,“二帝北迁,贵妃与韦氏俱。至是,韦妃将还,贵妃以金五十两赠高居安,曰:‘薄物不足为礼,愿好护送姊还江南。’复举酒酌韦氏曰:‘姊善重保护,归即为皇太后;妹无还期,终死于朔漠矣!’遂大恸以别”(《宋史·乔贵妃传》)。同时,虚构了韦氏曾为郑皇后的侍女,以进一步掩盖韦氏的真实年龄。
随着宋高宗议和路线的确定,绍兴十二年(1142)八月,韦氏带着宋徽宗的梓宫回到江南。归国后,韦氏非但没有提及自己在金国的遭遇,反而叮嘱宋高宗“两宫给使,宜令通用;不然,则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间言易以入也”(《宋史·韦贤妃传》),意思是说,我们母子之间要多联系,多通气,不然,小人会恶语中伤,从中离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韦氏这番话很奇怪,如同“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也恰恰印证了她心里有鬼。
为了掩盖真相,宋高宗还害死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柔福帝姬。北宋灭亡后,柔福与韦氏一起入洗衣院,后“归盖天大王赛里,名完颜宗贤”(《呻吟语》),说明柔福与韦氏一起当过妓女,还曾一度同侍一夫。后来,柔福伺机逃回南宋,经宋高宗及宫内老人辨认,确认无疑。然而,韦氏归国后却称“柔福死沙漠久矣”(《鹤林玉露》),将其活活打死。对此,《随园随笔》也称“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事,故诛之”,以杀人灭口,死无对证。
同时,凡是了解韦氏底细的人,大都没有好果子吃。如,身陷金国十五载的洪浩归国后,被宋高宗称赞为“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的忠烈之臣,后来却成了一个“造为不根之言,簧鼓众听,几以动摇国是”(《系年要录》)的罪臣,被流放岭南,两个助手张邵、朱弁也遭殃。再如,跟随韦氏归来的官员白谔,也因“有燮理乖谬语,刺配万安军”(《廿二史劄记》);作为“报谢使”赴金与完颜宗贤有过接触的王次翁,也被钳制口舌。
此外,宋高宗还下诏“禁私作野史,许人告”(《宋史·秦桧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野史之禁,严禁士大夫私自修史,提倡官员相互举报,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防止韦氏在金国的丑闻被泄露和传播,用高压措施保全韦氏的名声,保住自己的颜面。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面对辱母之仇,丧国之恨,宋高宗不致力于收复失地、直捣黄龙,而是关起门来耍威风、饰太平,无不反映了他的昏庸和软弱。有仇不报,有苦说不出,而是煞有其事地为受辱的生母改年龄,混淆视听,掩耳盗铃,正是宋高宗缺少民族气节、一贯屈膝投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