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能给中国石油(601857.SH)提供稳定利润来源的天然气业务板块,在2012年成为拖累其净利润增长的“包袱”,不过,该公司连年亏损的炼化业务相比2011年有明显好转。
3月22日,中国石油宣布,2012年进口天然气业务亏损419亿元,导致公司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利润由盈转亏;而炼油业务亏损336.7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64.15亿元。
受进口天然气业务亏损扩大影响,公司去年净利润下降了13.3%,约合一天少赚5000万元。
中国石油高层人士在2012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天然气价格改革有迫切性,而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改革今年内会到位。分析师认为,今年中国石油业绩将有所好转。
此外,中国石油还将继续扩大海外扩张步伐。据透露,中国石油计划在2015年前使海外油气产量达总产量50%。
天然气板块亏损拖累净利
受油气产量增加推动,中国石油2012年收入增长9.6%,至2.2万亿元,但净利润减少13.3%,由2011年的1329.84亿元降至1153.23亿元,原因是天然气和炼油业务出现亏损。粗略计算,中国石油由2011年的日赚3.64亿元变为去年的3.15亿元,少了4838万元。
年报显示,中国石油去年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亏损21亿元,而2011年则实现经营利润155亿元,其中进口天然气亏损419亿元。
银河证券石化行业分析师裘孝锋对记者称,该公司业绩下滑主因是进口气数量大幅增加,但天然气价格倒挂,使得天然气板块从往年200亿元左右的经营利润下滑到2011年的155亿元,2012年则大幅下滑至亏损。
银河证券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和江苏如东LNG接收站接近达产,天然气进口量快速放大,仅上半年进口天然气约128亿立方米(其中中亚气104.5亿立方米、LNG为23.1亿立方米),全年进口接近300亿立方米。“目前,国内天然气定价还没有理顺,进销价格倒挂超过1元/立方米,2012年上半年,原本预期天然气定价新机制未试点地区的天然气可能会上调2~3角/立方米没有实现,去年四季度天然气就大亏30亿元。“裘孝锋说道。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称,中国石油副总裁孙龙德说,推动定价机制改革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国家希望加快完全天然气价格体系,但改革需要实现卖得好与买得起之间的平衡。”
裘孝锋认为,今年,中国石油进口气预计还将增加80亿立方米,该公司天然气板块的经营压力今年仍很大,但天然气价格上调的可能性较大,若天然气调价实现,今年该板块才有望扭亏。
在两广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去年已将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川渝地区。孙龙德说,公司去年在川渝也增加了2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销售,达到149亿立方米,气价改革带来的额外收入为24亿元。
孙龙德认为,天然气板块最具成长性,且是清洁能源,目前全国的天然气利用率仅为5.5%,远逊于全球20%的平均水平,未来仍会加大推进开发天然气的力度,并加大运输管道的建设,预计到2015年,集团的天然气管道将达9万公里,差不多覆盖全国,届时天然气销量将达到1600亿至1700亿立方米。
对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孙龙德说,目前中国非常规开采依然集中致密气开采,去年产能为182亿立方米,而煤层气去年产量仅6亿立方米,页岩气的地质环境与美国有区别,预计“十三五”计划完成后才有快速发展。
成品油新定价机制年内到位?
与天然气板块相反,中国石油持续多年亏损的炼油业务在去年已有好转。年报显示,去年公司炼油业务经营亏损336.72亿元,同比减亏264.15亿元。
去年,国际原油价格受伊朗局势等影响而大幅波动,布伦特油价一季度最高攀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最高128美元/桶,二季度末受供求关系影响又一度下探最低至88美元/桶;
裘孝锋说,去年上半年,中国石油炼油延续2011年二季度以来的大幅亏损,亏损幅度在7美元/桶左右;下半年特别是四季度炼油有明显好转。8月下旬以后炼油减亏显著,三季度炼油亏损收窄至4.2美元/桶,四季度更进一步收窄至2.2美元/桶。
“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出后,该公司炼油有望做到接近盈亏平衡。”裘孝锋说道。
中国石油副总裁刘宏斌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改革虽开始已久,但炼油价与售价差额仍然较大,2012年每桶差价为15美元,现在每桶差价8.7美元,估计成品油价调整今年内会到位。
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4升4降共8次调整,汽油、柴油标准品价格累计分别上调250元/吨和290元/吨。
裘孝锋认为,2012年可能是该公司业绩最困难的一年,2013年炼化将明显改善、天然气还得看调价,总体来看业绩将有所好转。
中石油将继续加快海外扩张
虽然净利下滑,中国石油仍打算加快海外并购、勘探和生产的步伐,希望借此获得更多资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
孙龙德透露,今年公司计划油气产量达13.88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3.3%,炼油加工量至1.43亿吨。
去年,该公司原油总产量91650万桶,同比增长3.4%,创近年以来最好增长水平,可销售天然气产量25588亿立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6.8%,油气当量134310万桶,同比增长4.5%。
孙龙德称,中国石油在海外共有43个项目,分布在19个国家,未来收购会集中在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地区。他透露,今年中国石油资本开支为3550亿元。去年,中国石油资本性支出3525.16亿元,比2011年的2843.91亿元增长23.95%,其中勘探费用239.72亿元,与2011年的239.08亿元基本持平。
孙龙德称,2015年前,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将达2亿吨,天然气达1100亿~1200亿立方米,海外产量占总产量50%,到“十三五”计划完成时,海外产量占比升至六成,而炼化产能在2015年前,炼量可达2亿吨。
延伸阅读:消息称下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刚刚走马上任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今年两会以后,首要完成的是对上一任制定的能源改革方案付诸实施。记者3月24日从有关方面获悉: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
气改方案综合实施
今年两会前,对国内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早已制定完成并按照国家行政审批程序,报请国务院批准。
与其它传统能源相比,天然气价格在国内一直偏低。"事实上,上届政府也很清楚这一市场发展问题,只是出于一些因素的考量,一直压着天然气不涨。"两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曾对记者说。
据了解,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对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进行了规定,其中北京增量气为3.14元、黑龙江增量气为2.9元、江苏增量气为3.3元、上海增量气为3.32元、广东增量气为3.32元、陕西增量气为2.58元、新疆增量气为2.29元。
目前,国内天然气的定价体系由井口价、城市门站价和终端用户价三部分组成。此次气改,各地门站价格按增量气定价,已有15个城市门站价达到或超过3.1元,若再加上终端用户价,3.5元的天然气价位已成大势。
在此次气改方案中,发改委将天然气分为工业存量气和工业增量气两部分,各省份门站价格按存量气和增量气区别定价,存量气为该省市上一年实际使用量,而增量气为用户使用的超出存量气部分的气量。
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此次气改方案实施后,其平均提价幅度在0.6元-0.8元/立方米。而若将中亚进口天然气价格偏高因素考虑其中,新增的天然气价格涨幅甚至可能达到1元/立方米。
国是研究首席分析师常睿指出,此次气改,根据管输距离长短、消费承受差异等因素,拟设一省一价,这符合市场规则,使气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能源结构向好调整
来自一项调查揭示,近五年来,我国天然气上游价格上涨了50%,而国内天然气终端均价涨幅只有24%。此次天然气提价及气改方案启动,无疑给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最直接与最大的利好。
事实上,长久以来,在油改气的大背景下,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远远高于产量增长,尤其是在冬季用气旺季时节,在很多城市常出现"气荒"。
不仅如此,为解决国内天然气资源匮乏,从近年天然气进口一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而在2010-2012年间,我国进口气价格上涨了68.6%,从而导致进口气国内销价和进口成本倒挂日益严重。
"逐步理顺偏低的天然气价格,客观反应天然气市场供求变化,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此乃发改委启动气改方案的最大动力所在。"常睿强调。
当下,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仅4.03%,远低于全球天然气23.8%的消费比例;作为非清洁能源,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竟高达70.45%,远高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占比水平。
根据权威部门所作出的市场远景预测,到2015年,国内天然气需求达到2500亿立方米。这其中,居民用气和天然气汽车用气复合增速将分别高于8%和29%。
业界普遍看好此次气改。因为天然气价格逐步接近市场均衡价格,这将有益于促进非常规气的开发,形成一个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的有力的开发态势,并最终"反哺"于绿色能源产业的提升。
毋庸置疑,此次天然气涨价,无论涉及生产还是生活两大成本都将增高,对制造企业、对广大民众影响无疑亦是最大的。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去年10月,国家先后颁布了《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把天然气价改列入"十二五"期间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前年年末,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气荒"之后,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终于破茧而出。国家发改委于广东、广西试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主攻方向是天然气价格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
此次气改试点,采用"市场净回值"方法,制定出门站价,并与进口液化气和燃料油进行价格联动,再由门站价倒退回上游的气田出厂价,且下游的终端价与门站价进行联动,由此形成天然气上下游价格。
"可不能不讲,现存顽疾难以彻底破除。"常睿分析称,"不少地区虽已改为政府指导定价,但在涉及定价各环节仍未松手。即便在价改先期试点的两广,气田出厂价仍由国家发话。"
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天然气产业链具有较强的垄断特征,手握资源的上游生产企业处于强势地位,缺少话语权的中下游然气公司处于弱势地位。而上游尤其是出厂价与管输环节缺乏竞争,这将导致天然气产业链整体活力不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曾对媒体明确表示,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放开天然气出厂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政府只对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进行管理。
对即将出炉的气改方案,业界有这样一个直观的评判:3.5元的天然气价位是一个标志点,高于此点意味着真正改革的到来,低于此点意味着以往调价的延续。
未来十年,我国天然气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伴随而来的是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40%,被誉为市场化改革仍在路上的天然气行业,怎样审时度势并提速前行,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拿出睿智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