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更是受到全球各国民众的喜爱,世界自然基金会就以大熊猫为标志,大熊猫也成为中国外交中的重要使者,去往世界多个国家的动物园传递友好。他呆萌可爱的气质也很受外国人的喜爱。因此,有许多国家向申请中国租借大熊猫,所以,大熊猫也一直充当着“外交官”的身份。
全世界的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人工圈养也不过两百多只,由于生育率低和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当高,大熊猫始终顶着濒危动物的头衔。稀有、唯一、可爱的外形和不带攻击性的性格使大熊猫天生就具备一名“亲善大使”的特质。
1972年,尼克松总统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首次访华。尼克松的这次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一周”的破冰之旅。在政治家的记忆里,它是《中美联合公报》中的细枝末节,然而,公众对这次意义重大的外交事件的记忆,更多的是作为中国“国礼”回赠给美国的那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关于这段历史,还要从尼克松的访华先遣队说起。
尼克松正式访华之前,美国曾派来几批由政府高级官员带队的先遣小组。令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唐龙彬印象深刻的是,几乎每个先遣组来到中国,北京动物园的熊猫馆都是他们的必到之处,甚至为了看熊猫,修改了本应参观八达岭长城的行程。起初,唐龙彬并没太在意,因为中国的国宝熊猫虽然早已名扬四海,但对于外国人来说,终究还是难得一见,再加上熊猫的憨态可掬,想让人不喜欢都难。
尼克松夫人试探地要大熊猫
尼克松总统夫人与大熊猫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期间携夫人观看大熊猫。
镜头拉近这只大熊猫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偕夫人如约来到中国。这位总统夫人毫不掩饰对大熊猫的兴趣,尽管她的行程一再修改,但是,去动物园看熊猫这一项却始终保留。作为陪同的唐龙彬对尼克松夫人看到熊猫后的兴奋印象深刻,据他回忆,尼克松夫人到达中国后的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北京动物园,虽然有专门的摄影组跟随,但她还是用相机亲自为熊猫拍照,喂它们吃东西,临走时还依依不舍,不断称赞熊猫可爱,并且试探性地提出想要熊猫。
上街购物时,尼克松夫人和她的随从又买了一大堆熊猫玩具。唐龙彬感觉出,这是为了争取熊猫故意而为。事后,他向周总理反映了这一情况,当时总理没有明确表态。
事实上,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就曾先后致信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一对大熊猫”。考虑到当时北京动物园只有3只雌性熊猫,而其中2只已预定送给苏联,再加上当时中美之间还处于冷战阶段以及美国国务院的阻拦,交换计划最终流产。
周总理拍板:送美国两只大熊猫
尼克松总统希望借访华之机,再次争取获得熊猫的机会。访问期间,按照国际惯例,两国要互赠礼物。尼克松赠送的是一组由美国鸣禽硬瓷烧制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亲手烧制的瓷塑天鹅、水晶玻璃花瓶。中国回赠的则是双面苏绣、花瓶等。本以为熊猫计划就此搁浅的尼克松一行人,在临行前的答谢晚宴上,却出乎意料地得知,中国同意向美国赠送一对大熊猫。
这中间还有个有趣的细节。周恩来总理指着摆放在餐桌上的“熊猫”牌香烟对总统夫人说:“我们要送给你们两样东西。”她以为要送给她香烟,连连拒绝:“香烟?我不会抽……”周总理含笑解释:“不是烟,我说的是大熊猫。我们要送给你们两只大熊猫。”她惊喜地拿起一包精制的香烟,指着烟盒上的大熊猫图案,大声对尼克松说:“喂,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送给我们两只大熊猫!真的大熊猫!”
赴美大熊猫“选美”标准
中国开始紧锣密鼓地开始赴美大熊猫的甄选工作。年龄3岁左右、身体健康、体型适中、外观漂亮是挑选的4个基本标准。其余3项都好把握,唯独“外观漂亮”一条让人拿不准。一只“漂亮”的熊猫,眼睛黑区不能太大,并且呈两个短八字,耳朵的黑区也不能太大,黑白界限要明显,圆头圆脑,嘴巴长短适中,体型要壮硕。
在比较了北京动物园现有的和四川卧龙、宝兴等地的大熊猫后,在北京动物园生活了不到一年的两只雌性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被选中。临行前,两只熊猫得到了特殊待遇,它们吃的都是当时在中国,普通人都很难享用得到的牛奶、鸡蛋和维生素。
1972年成为美国“熊猫年”
1972年4月20日,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尼克松的夫人欢迎大熊猫入住新居。
尼克松访华两个月后,“玲玲”和“兴兴”便到达华盛顿动物园,8000多名美国民众冒雨迎接,尼克松夫人也亲自出席了动物园熊猫馆的揭幕式。两只熊猫公开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万人排队参观,以致造成交通堵塞。
美国人对“玲玲”和“兴兴”着迷不已,一股“熊猫热”迅速席卷美国,“玲玲”和“兴兴”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的焦点,关于大熊猫的啤酒瓶和画册等周边产品层出不穷。就连运送它们赴美的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绿色柳条箱,都被拿来展览。1972年因而被美国民众称为“熊猫年”。
动物园登广告征集新鲜竹子
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在华盛顿动物园
然而,华盛顿动物园很快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满足“玲玲”和“兴兴”对竹子的大量需求。熊猫的饮食中,99%都是竹子,没有竹子就无法生存。这两只熊猫对竹子的品质又格外挑剔,不新鲜的竹子碰都不会碰。动物园只好刊登广告,向人们征集新鲜竹子。
一个叫南茜·塔夫斯的女孩看到广告后,拨通了动物园的电话。她的父母都是中国迷,自家的院子里就种有超过2英亩的竹林。动物园工作人员考察了塔夫斯家的竹林后喜出望外,他们发现这正是他们寻找的竹子类型,是熊猫最喜欢的品种。塔夫斯家就成了华盛顿动物园的竹子供应商,每周,动物园都会从她家砍伐数百磅竹子,专门供给“玲玲”和“兴兴”。
大熊猫特使经历了5任美国总统
“玲玲”曾四次产下幼仔,但都夭折了。期间,华盛顿动物园想尽了一切办法帮助玲玲产仔,甚至从伦敦动物园借来一只雄性大熊猫与“玲玲”交配,也没有成功。1992年,“玲玲”因心脏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在了笼子里,此时它已经23岁。熊猫进入20岁,就意味着已经步入了老年,这个年龄相当于人类的80至90岁。1997年,美国国家动物园专门为“玲玲”立碑:“本国的大熊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礼物,为几百万游客带来欢乐。”
1976年2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桂时赠送给桂林人民的礼品“瓷熊猫”。该礼品为瓷质,长20厘米,高16厘米,底座下附有英文款,意为“送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谨向为辉煌的陶瓷艺术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致以崇高的友谊和敬意”,落款是“1974年12月美国Edward MarshellBoehm公司全体设计师及工匠”。“瓷熊猫”是模仿中国政府1972年赠送给美国的一对熊猫“兴兴”和“玲玲”制作出来的。
7年后,28岁的“兴兴”也因年老引发器官衰竭,动物园不忍看它受罪,为它实施了安乐死,据说,“兴兴”去世前,胃口还不错,吃了甜土豆、竹子嫩芽、米粥和它最喜欢的星巴克蓝莓松饼。至此,“玲玲”和“兴兴”完成了它们20多年的特殊使命,它们共经历了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和老布什5任美国总统,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和卢克·A·尼奇特在《尼克松录音带:1971-1972》整理了尼克松的谈话内容。1972年3月13日尼克松关于大熊猫的谈话文字实录:
尼克松:我来告诉你一件有趣的事。大熊猫交配很有意思。这两只大熊猫是一雌一雄。
诺伊斯:嗯。
尼克松:但问题是,大熊猫不知道怎么交配。它们学习交配的唯一方式是看其他大熊猫交配。
诺伊斯:(笑声)
尼克松:所以大熊猫得停留在那儿一段时间,这两只年龄比较小……
诺伊斯:我明白了。
尼克松:它们要学习,怎么做。
诺伊斯:是的,学习诀窍。
尼克松:如果它们不学,那么就什么都不会发生,所以我在想,你应该让你们最好的记者去看看这些大熊猫是否……
诺伊斯:当然,我们肯定会……
尼克松:……是否学会了。好吧,大熊猫的故事说完了。下面我们回到更严肃的问题。
角色一:和平特使
近现代以政治名义赠送大熊猫的案例,是1941年,蒋介石、宋氏姐妹和国民党诸多高官正式向美国联合救济中国难民协会捐献的一对熊猫。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熊猫外交”,以政府和人民的名义将大熊猫作为国礼赠与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和中国希望与之建立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及墨西哥9个国家接受过来自中国的23只熊猫。其中,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获赠熊猫,使“熊猫外交”达到高峰。
这些熊猫大使在获赠国获得的是“国家元首的待遇”,旅美大熊猫玲玲的一只幼仔夭折后,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总部甚至第一次下半旗致哀。1982年,为响应保护濒危动物的全球号召,中国停止了向外国无偿赠送大熊猫的做法,大熊猫作为“国礼”的时代结束了。富有政治意味的赠送仅限于国内。
星移斗转,中国当初送给8个国家的大熊猫均已相继去世。每失掉一只熊猫,都给该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悲痛。
角色二:商务参赞
不过,大熊猫的出国之路并没有因此中断。198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大熊猫租借方案,从前想得到大熊猫的国家可以采用短期借展的方式,花钱请大熊猫到当地的动物园进行巡展,大熊猫从“和平特使”变身为“商务参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中国曾租借北京动物园的一对大熊猫“永永”和“迎新”到美国巡展3个月,美国动物园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获得了千万美元的门票收益。此后,大熊猫又相继赴加拿大、爱尔兰、瑞典、比利时等多国巡展。
但是,每天大宗接待游客,延误了大熊猫的繁殖。为了吸引游客,一些动物园甚至训练大熊猫演起了杂技。上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团体对大熊猫租借采取抵制态度。大熊猫巡展因此告一段落。根据1975年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外国动物园只能以租借的方式,以科学研究交换的名义获得熊猫。
于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动物园协会与国际动物保护机构经过两年磋商,达成了一项与国外开展合作研究的协议。外国动物园可以从中国租借大熊猫进行合作研究,一对亚成体大熊猫的租借期通常为10年,承租的动物园每年支付100万美元的租借费,如果熊猫在出借期间生下幼仔,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万美元,两年后熊猫幼仔也要交还中国。倘若熊猫死亡,尸体也要归还中方。中方可轮流派出技术人员与外方共同对大熊猫进行研究,国外动物园需按每年100万美元支付合作10年的费用。
199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熊猫首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动物园。此后,日本和歌山、韩国首尔以及美国亚特兰大、华盛顿、孟菲斯等不少动物园也都开始与中国进行长期的合作研究。这样的合作方式,人力、物力更加充足,利于对大熊猫进行更为全面的研究。鉴于大熊猫在国内外的特殊地位,今天大熊猫在政治和外交上的作用依然存在,比如进行一些短期的出国活动。
大熊猫留洋记
1975年9月,“贝贝”和“迎迎”落户在墨西哥城最大的动物园——查普特佩克动物园。1988年“贝贝”患癌症去世。“迎迎”也于次年1月死去。
为纪念“贝贝”和“迎迎”,查普特佩克动物园将它们制成标本,陈列在熊猫馆。“贝贝”和“迎迎”来到墨西哥后共孕育了7子,4只雌性3只雄性。查普特佩克动物园为了永远记载这对夫妇的伟大功绩,还专门建立了一座纪念碑。
“绍绍”和“强强”在西班牙生下龙凤胎
西班牙国王1978年首次访华时,中国政府向西班牙赠送了一对大熊猫,落户马德里动物园。它们后来生下一对龙凤胎。雄性叫“竹琳”,雌性的一只在出生3天后就死去了。
“竹琳”是当时欧洲第一只圈养环境下通过人工授精出生的大熊猫,1996年5月,“竹琳“死后,直到2007年,马德里动物园一直没有出现过大熊猫的身影。
日本人“等了一整夜” 但每人只能看30秒
1972年11月5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民众庆祝大熊猫落户。
1972年9月29日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作为友好的象征,中国人民送给日本人民的礼物是两只大熊猫。日本报纸在报道这一盛况时,用了“等了一整夜,见面一分钟”的标题,计算出平均每人只能看30秒。“兰兰”和“康康”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死亡。
1979年日本开始向中国政府提供政府开发援助,大熊猫“欢欢”和“飞飞”也相继“出使”日本,先后生下了“秋秋”、“童童”、“悠悠”。为避免近亲繁殖以及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1992年,出生在北京动物园的“陵陵”与“悠悠”交换,来到上野动物园。“童童”2000年病故。“陵陵”于2008年4月死于心脏病。“陵陵”去世时的年龄相当于人类的70岁,在世界最年长大熊猫中排名第五。
“黎黎”和“燕燕”令蓬皮杜总统威望倍增
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出访中国,在告别宴会上向中国请求要一只熊猫。中国后来送了法国一对,“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熊猫热席卷法国,蓬皮杜总统威望倍增。
英国获赠“佳佳”和“晶晶”
大熊猫佳佳和晶晶
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斯1974年获赠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晶晶”曾到美国与“玲玲”交配,但没有成功。“晶晶”1980年死于细菌感染。“佳佳”1988年赴墨西哥交配,此后一直留在墨西哥直到1991年故去。
前苏联获赠“平平”“安安”
1957年,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问中国,提请中国政府送他一对大熊猫。中国政府答应,以国礼形式,将“平平”送给莫斯科国家动物园。1959年又赠一只“安安”,是给“平平”的配偶。
朝鲜得到“一号”“二号”等五只熊猫
看到莫斯科得国礼,平壤也多次要求得到大熊猫。1957年到1979年,平壤的3次请求都得到了满足。熊猫“一号”、“二号”、“凌凌”、“三星”和“丹丹”相继前往朝鲜。
以商务参赞身份
《功夫熊猫》的原型名叫“美兰”
“伦伦”1999年和雄性大熊猫“洋洋”一同飞赴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开始为期10年的旅美生活。2006年9月7日“伦伦”顺利产下了一只雄性幼崽“美兰”。2008年8月,这对熊猫再次产下第二只雄性“喜兰”。“美兰”据说是《功夫熊猫》的原型。
“旅美”大熊猫中最多产的一对
高高和白云旅居圣迭戈动物园。曾在1999年和2003年分别产下“华美”和“美生”两只幼崽,姐姐“华美”已于2004年被送回中国,弟弟“美生”也在2007年10月回国。2005年,高高和白云又通过自然交配生下雌性大熊猫“素林”。2007年8月,它们又生下第四崽“珍珍”,成为“旅美”大熊猫中最多产的一对。
日本首次成功
人工繁殖大熊猫
2000年7月,四岁雄性的“锦竹”和五岁雌性的“爽爽”根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神户市政府签署的协议,来到神户市王子动物园。该动物园内的另外一对熊猫“兴兴”和“旦旦”则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由中国引进日本。去年,“旦旦”和“兴兴”运用人工授精技术诞下一只大熊猫宝宝,成为日本20年来首次成功人工繁殖大熊猫。
泰国的大熊猫
至今仍未繁育后代
“林惠”和“创创”2003年由中国租借给清迈动物园,迄今没有繁育后代。根据中泰协议,“林惠”和“创创”将在泰国居住10年。
特使之最
出访最早的特使“白熊”
熊猫作为“大使”出使国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据日本史料记载,早在公元685年,武则天就曾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据有关专家考证,所谓“白熊”应该指的就是大熊猫,因为当时长安皇苑内就有大熊猫。这是迄今为止史书记载的第一次大熊猫出使记。
桃花运最差的特使“宝宝”
德国柏林动物园的大熊猫“宝宝”可以算得上所有熊猫使节中最年长的一只,今年它已经31岁了,相当于人类的90岁高龄。“宝宝”1980年被赠送给联邦德国时,受到了元首一般的红地毯接待,30年来,它一直是柏林动物园的“镇园之宝”。它每天吃的竹子都是定期派专机从法国空运来,经过冷藏和消毒的,从而保证它每天的伙食都是新鲜的。
“宝宝”也被认为是“桃花运”最差的熊猫。当初,和它一起来到德国的雌性大熊猫“天天”早早夭折。为了给“宝宝”寻觅佳偶,柏林动物园费尽了心思,甚至不惜“千里联姻”,把“宝宝”送到英国伦敦动物园,与雌性熊猫“明明”相亲,但两只熊猫见面就大打出手,好事没成,还几乎酿成“命案”。
1997年,德国以每年6万美元的价格从中国租来了比“宝宝”小5岁的雌性大熊猫“艳艳”,希望它们能共结“连理”。为了帮助“艳艳”受孕,动物园连续8年尝试人工授精,但均告失败。2007年,“艳艳”死于急性肠道堵塞,剩下形单影只的“宝宝”孤独的安享晚年。
最贪吃的特使夫人“艳艳”
和“宝宝”是“半路夫妻”的“艳艳”在柏林动物园生活了12年。据德国媒体报道,“艳艳”爱喝酒,爱吃甜食,尤其是巧克力。2007年,“艳艳”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死去,经解剖认定为急性肠道堵塞。在它故去当天,还有来参观的德国小朋友带来了它最爱喝的小瓶装德国产烈性酒。
早在1997年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回访“艳艳”时,就发现它的食物里有大量白糖,并在配膳室发现一大桶糖,柏林动物园工作人员解释说是掺在饲料中喂给“艳艳”的,因为它喜欢甜食。
最棘手的特使
“佳佳”和“晶晶”
1974年,英国首相争取来一对大熊猫“佳佳”和“晶晶”,但这对熊猫的到来却让当时的伦敦动物园犯了难。
一是熊猫所吃的竹子需要进口,价格很贵,已经濒临破产的动物园负担不起。再加上盖熊猫笼舍需要约7万英镑和其他费用,对于动物园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动物园只能尽其所能,将大熊猫照顾到最好。“晶晶”故去后,“佳佳”被租借给墨西哥查普特佩克动物园直到终老。
最有范儿的特使
“兰兰”和“康康”
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率日本政府代表团到北京同中国举行两国建交谈判。两国签署共同声明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答应将宝兴大熊猫“兰兰”和“康康”赠送给日本人民。
10月8日,当“兰兰”和“康康”乘坐的专机飞入日本领空时,几架日本空军战斗机立刻升空,护航到东京。内阁大臣二阶堂进官房长官亲自带队迎接中国的“和平使者”。在严密的警戒中,这对大熊猫由先导车开道直达上野动物园。经过一周的身体检查并适应了东京的秋风之后,才正式露面。
最著名的特使“姬姬”
要说全球最具知名度的熊猫大使,无论是美国的“玲玲”和“兴兴”,还是日本的“兰兰”和“康康”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这只熊猫的名字叫“姬姬”,是奥地利动物商海尼·德默于1958年以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以及河马、斑马等,与北京动物园换得的一只雌性大熊猫,后来生活在伦敦动物园。它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会徽上那只大熊猫的原型,这个标识在全世界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大熊猫回国记——出生在国外的大熊猫要回国
在美国出生的大熊猫双胞胎美轮和美奂在亚特兰大动物园两岁生日时赏玩生日礼物。
2015年7月15日出生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一对大熊猫双胞胎美轮和美奂于2016年11月3日被送回中国成都一个大熊猫研究中心。
亚特兰大动物园的两名工作人员陪同前往。他们带上了375磅竹子、8加仑水以及包括甘蔗、香蕉和饼干在内的25磅零食,让两只毛茸茸的家伙在途中享用。
美轮和美奂是第一对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双胞胎,它们的母亲伦伦在2016年9年又诞下了一对双胞胎。
美国还有三家动物园有大熊猫,这些大熊猫都是向中国租借的。根据中美之间的协议,这些大熊猫的后代虽然生在美国,但拿不到美国“国籍”,仍然是中国“户口”,长大后要被送回中国。
史上第一只被“退货”的大熊猫 养不起
按理说,我们国家会对租用大熊猫的国家进行全面的考察,确定不会有什么问题之后才会将大熊猫租出去,所以不到租用期其它国家是不会把大熊猫送回来的,但是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却是例外。
它向我国租用大熊猫四年,却提前两年把大熊猫送回来了,让它成了世上唯一被退回来的大熊猫,而被退回来的理由竟是因为大熊猫嘴太挑,马来西亚养不起。
2017年8月2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大熊猫“靓靓”(左)与“暖暖”享用生日餐。
2017年8月2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大熊猫“暖暖”享用生日餐。
2017暖8月2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大熊猫“暖暖”(左)偎依在母亲“靓靓”身上。
2017年8月23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大熊猫“暖暖”单人照。
这只被马来西亚退回来的大熊猫叫暖暖,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它有暖绒绒的毛和可爱的外表,受到很多马来西亚人的喜爱,到动物园看它的人络绎不绝。
暖暖是不应该被“退货”的,让人想不到的是,暖暖的嘴太挑了,动物园要从暖暖的故乡进购最新鲜的竹子,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长此以往,对动物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暖暖2015年8月18日出生在马来西亚,它的父母是我们国家租给马来西亚的一对大熊猫(父亲是福娃“兴兴”,母亲是凤仪“靓靓”)。在它刚出生的时候,它的饭量还没有那么大,母亲的奶水就足以养活它。
随着它日渐成长,它的口粮由母亲的奶水变成竹叶和胡萝卜,但是它对入口的竹叶有很大的要求,必须是中国的竹叶,而且竹叶的新鲜程度必须在两天之内,这就让马来西亚处于很被动的位置,如果不进购中国的竹叶并在两天之内运到动物园,那暖暖就要饿着;如果进购竹叶的话,就需要很大一笔开支,总的经费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委屈”其它动物,权衡之后,马来西亚只能把暖暖送回来。
可能会有人疑惑,暖暖不是可以吃胡萝卜吗?话虽如此,但是暖暖吃的胡萝卜也要最好的,要知道,一只熊猫的饭量超乎你的想象,再加上后来暖暖又多了一个妹妹,动物园的开销更大了,所以在四年租期未到的情况下,暖暖就被送回到了原来的家乡。
幸运的是,被送回来以后,暖暖就回到了大熊猫基地--四川,在这里,它不必担心吃不到新鲜的竹子,这里的竹子最合它的胃口;也不必担心再次被送走,因为就算它的嘴再挑也不会出现“养不起”的情况。
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虽然暖暖被退回来,但是这对它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从此以后它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大熊猫出国的凄惨往事
不过,你知道吗,第一只活着抵达西方的大熊猫,竟然是以哈巴狗的名义,被偷偷带出海关的。
1869年,一位名叫戴维(David)的传教士从中国四川带回来一张大熊猫的兽皮,轰动了西方世界。其后不断有探险家、猎人前往中国,试图带回一只活的大熊猫,但都没有成功。
1936年,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的新婚丈夫病死在上海,为实现其带回活大熊猫的遗愿,露丝前往中国,在一名华裔美国人帮助下,找到了一只大熊猫幼崽,并取名为苏琳。经一番折腾,露丝拿着哈巴狗的许可证,通过贿赂海关人员,最终将苏琳带到了美国。
抵达美国后,苏琳一时间成为了纽约最受瞩目的贵宾,露丝也被称为“熊猫夫人”。
苏琳到美国的前三个月,有325,000人来参观它,各大媒体也纷纷报道,连海伦·凯勒(Helen Keller)都跑来摸摸苏琳,露丝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幼崽苏琳仰面躺在地上的毯子上,爪子张开,看着天花板。
据了解,苏琳在西方掀起了一股“熊猫热”,追捕者争先恐后来到中国,在西南山区展开了疯狂的大熊猫捕猎行动,给大熊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此后,露丝其后又先后从中国带走了三只熊猫,但捕猎过程中,露丝目睹了大熊猫的一些凄惨遭遇,又加上苏琳的离世,她患上了抑郁症,最后于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