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1987年11月20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现代化西式快餐品牌,这是肯德基在中国的起点。
那是一个点了炸鸡却问服务员要筷子的年代,很多人以为炸鸡不好拿,就带着锅来装。
也有人觉得吃鸡得论只买呀,于是大家开口就是:给我两只肯德基。
那是一个肯德基还在收外汇的年代,主要接待外宾(一般国人吃不起)。
那个去北京旅游和山德士上校人像合影的年代……
30年后,排队一小时才能买到一块原味鸡的时代一去不再,而肯德基也从泊来品蜕变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肯德基员工全是美女帅哥,吃顿肯德基成为不少人儿时的梦想,生日宴在肯德基举办更是一个奢望,至于把婚礼放在肯德基办那是真土豪,比如进放在五星级酒店办更阔气。
肯德基进入中国后开始大规模拓展,1992年10家,1996年100家,2004年1000家,现在有四百多个城市有了肯德基,有5000多家连锁店店,这个老爷爷有哪个城市里孩子不认识?
让我们回到30年前,听听中国第一家肯德基背后的故事。
1987年10月6日,北京肯德基公司前门餐厅试营业第一天,第一位顾客用此币点下了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份肯德基套餐。套餐里包括2块吮指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小餐包。
1987年10月10日,肯德基餐厅正在试营业。看服务员微笑服务,咱顾客也彬彬有礼,环境真的能改变人。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记者招待会。
美国驻华大使馆和北京市的领导都来了,安排了浓郁的中国陕北秧歌队,可谓土洋结合
时光倒退30年,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中国的第一家餐厅正式落户北京前门西大街正阳市场1号。梁星参与了前期的筹备工作,1987年初就进了筹备组,做立项、可行性分析,包括后来的招聘。
“在快开业的前半年,发布了招聘广告。”梁星说,对于前来应聘的员工,除了基本素质和学历,形象要求男的在175mm以上,女的165mm以上。“当时来应聘的有2000多人,有的大三学生学都不上了要来上班,最后入职的是79人。”毫不夸张地说,前门肯德基店一开业便“颜值担当”,一水儿的帅哥美女,“一进店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落户前门赶上“天时地利人和”
1987年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右下角,用竖版的形式发了一条小简讯:《肯德基家乡鸡快餐店在京开业》,这篇不足200字的报道里,提到了肯德基三家股东:美国肯德基国际公司、北京市牧工商总公司和北京市旅游公司。
梁星说,肯德基落地中国,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80年代改革开放,需要吸引外资。当时,别的行业都有合资企业,但餐饮没有。按照国家政策,合资企业有“两免三减”(两年免税,三年减税)的优惠政策;员工也比一般国企员工的薪酬要高1.5-1.8%。
地利——北京市定位往国际大都市发展,市委市政府就考虑引进“美国风味小吃”,1984年代表团去美国考察了一番,考察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中国人觉得鸡比较贴切,最终敲定了肯德基。
人和——旅游局希望吸引一些“黄头发”进来,畜牧局想卖鸡,而当时美国肯德基也在访华寻求合作。可口可乐进入中国与北京市签了协议,不希望美国其他企业也进来。而肯德基与百事双方是战略联盟合作关系,肯德基进来,那百事可乐也能跟着来。“双方都有需求,这样就有了北京第一家肯德基。”
▲1987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记者招待会上的奇奇。
有人看不起小炸鸡店 有人眼光独到
1987年至1992年,原北京市畜牧局(1983年5月改为牧工商总公司)副局长夏觉任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北京党史》杂志报道披露,夏觉全程参与了谈判。夏觉在访谈中回忆说,“牧工商总公司没投钱,对和肯德基合作不太看好,觉得一个小炸鸡有什么了不起啊。”所以就只同意将以前自己引进的炸鸡设备,作价35万元当投资入股。
问题接踵而至。政策规定,中方合作伙伴需持股50%以上。开店需要外汇购买美国设备,畜牧局拿不到投资的外汇,希望旅游局合伙投资。后来夏觉找到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投了100万元,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的苗立胜心中有些忐忑:虽然旅游局每年都有政府拨放的外汇,但是西式快餐,市场能有多大?为了说服旅游局投资,王大东拍了胸脯:“若将外汇放在银行,每年三四分利(那时候利息真的很高啊)。我包你五分利,赔了算我的,超过五分利,你照拿。”旅游局听了肯德基成功经验,加上稳赚不赔的承诺,终于动了心,决定一试。又找到当时的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贷款150万。加上美国肯德基公司和百事可乐提供的费用,中国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1987年起了家。
夏觉说,开业大概四五个月的时候,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看到肯德基发展红火,就提出把贷款算作投资,最后合作伙伴变成了四家,这样的领导真的是好眼光,好眼光,不知道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这样的人,应该幸福安康。
最后中方最大股东是中国银行,旅游局次之,最早的畜牧局成了最小的股东,三家联合终于凑齐了外汇。经过市外经委的撮合,最后畜牧局成了肯德基的主管单位——没眼光,象征性管下就好了。眼光真的太重要了!
375万投资一年半回本
在进入中国之初,肯德基就已经做好了在全中国推广的打算。所以,经过了反复筛选、多次寻找之后,最后将目光投向了北京的前门大街,当年那里是北京客流量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选址确定后,当时的美国肯德基远东区总裁王大东拍板,拿下前门店的租用权,一次性付清十年租金,共计365万人民币,日均1000元。这在当年,绝对是大手笔。过后这一决定也替肯德基省下了不少钱。前门店1460平方米,三层楼,也成了当时在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快餐厅。一二层对外营业,共505个座,三层作为办公室。1987年4月正式签合同,5月开始装修。中国肯德基之父王大东真的是很有眼光啊。
肯德基在中国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食材、运营、店面装修等各方面条件是否达到国际水平。而在实际筹备的过程中,面对一个尚处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确实遇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
比如最开始盐就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时中国的盐太粗了,搀合在调味粉里面就会产生粗细不等的问题。因此起初肯德基所用的盐都是进口的。受限于供应链,很长时间内只能提供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面包、可乐、七喜、美年达、啤酒等8种产品。两年以后,才有4.5元的汉堡面世。想想那时候房价就几百块一平方,这汉堡可真贵……
▲1989年肯德基前门店第一批内升管理组。
梁星是从北京燕翔饭店到肯德基的。80年代,燕翔饭店可是豪华大酒店。“当时我觉得投资375万的肯德基,和4个亿的豪华饭店没法比,但事实抽了我一个大嘴巴。”
开业前肯德基在《北京晚报》刊登广告
前门快餐厅从一开业,就每天排队。开业3个月,平均日销售额达4万多元人民币,日卖炸鸡1300只,为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连锁店之首。后来顾客越来越多,1988年1月份平均日销售额为2.1万元,6月份日销售额4万多元,7月31日高达7万元,原计划上半年利润为75万元,执行结果达到120万元,实现年计划的80%。1988年全年营业额达1430多万元,在全世界7700家肯德基快餐厅竞赛中获日销量和年销量两个冠军。
夏觉在访谈中回忆说,“就那么一块鸡,要多久才能把本钱捞回来?我们预计是3年,结果一年半就回本了。”
很多人进店就说“给我两只肯德基”
在前门肯德基店的墙上,有一张1987年开业的照片。照片是肯德基吉祥物“奇奇”和三位女员工的合影。其实,最初肯德基的吉祥物并不叫“奇奇”,而是叫“无敌鸡”。
穿着这身行头的员工叫于东兴。“以前哪有这么先进,那个鸡头就是一个摩托车头盔,戴在头上又闷又热,别人一拍脑袋都蒙了。”
于东兴17岁入职。“我是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份招聘启示就去了。”当时在前门肯德基对面的原29中学面试。一试过了,二试是餐厅经理李群生面试,他记得考了三句英语,头两句问姓名和年龄,第三句他没听懂没答上来。然后就让他回家等着“看榜”。
两个星期后,榜单在原29中贴出来了,按姓氏笔划排名,于东兴排在前面,一眼就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他心里特别高兴,“但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肯德基是干嘛的。”
7月19日,首批员工入职,肯德基还在装修,“门前修路,进门过一条大沟,上面搭着木板。”所有的炸锅、保温柜等设备,都是大家一件件抬进来的。
▲1989年肯德基前门店收银台。那时候的人们的笑容是很自然,舒畅的。现在很少看到了……
11月12日正式营业,在1987年的冬天,由于肯德基是中美合资,所以开业当天可谓空前盛况,美国驻华大使和北京市领导都参加了开业仪式。当天上午开业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人。“我记得在《北京晚报》上还登了个广告,写着‘5块钱可以吃一份美式炸鸡’。”结果到了下午五六点钟,突然人就多了,排起了大队。
30年前的肯德基菜单,啤酒配炸鸡
30年前的肯德基卖什么?和现在的菜单大不一样!
开业菜单上有7.3元/份的套餐:2块吮指原味鸡+鸡汁土豆泥+菜丝沙拉+小餐包。
考虑到中国的酒文化,当时甚至还供应听装的北京五星啤酒。炸鸡配啤酒!你这下知道了,为什么你们吃韩式风味的炸鸡啤酒时父母露出不屑的表情了吧?因为他们在三十年前就已经这么吃了。
1989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肯德基吃什么?》这绝非软文,那时候肯德基的一切就是新闻。而在媒体上,关于洋快餐该不该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争议也不绝于耳。但是,花几十块钱就可领略一下我们以为的“西方生活方式”,这样的有意无意的商业噱头或自我暗示,对于长期与消费主义绝缘的中国人显然是十分有效的吸引力。就像莫斯科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时,宣传部门告诫大家这是贡献美军射向苏联的子弹?结果……
在圣代杯里放上一球冰激凌,淋上草莓酱,撒上花生碎,再放一块罐头的菠萝或山楂、樱桃。
80年代罐头和冰激凌都是不得了的稀罕货,这成为餐厅第一批员工赵莉现在最怀念的味道。
到此一尝,西式好滋味的启蒙
想当年,动辄五块八块一份的肯德基是小奢一把的消费。
起初,肯德基的主要顾客是外宾,餐厅支持外汇、侨汇支付,甚至设有专门的窗口服务用外汇劵支付的顾客。
随着当时的明星王景瑜、体操王子李宁的经常光顾,加上报纸打出的一拨拨广告,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对新事物的热情,很快前门肯德基变成了北京城里的“网红店”。
上肯德基吃西餐变成了一件时髦的事,甚至成为北京旅游的一大景点。很多来到北京的人,必定要去肯德基尝一下,然后与门口的山德士上校人像留影纪念,比去北京八达岭天安门还火。
肯德基是当时很多人的西餐启蒙:点了吮[shǔn]指原味鸡,却问服务员要筷子;不习惯自助取餐,拿着餐盘在座位上傻等的客人都不在少数。
一个漂亮的肯德基店员在第一家肯德基门前留影纪念,记忆里肯德基姐姐都是很漂亮的。
“门都关不上”的“网红店”
开业那天,是异常忙碌的一天,1460平方米,三层楼高的店面,顾客几乎需要2小时才能等到一个座位。
眼看着门口排队的人群快要挤爆,工作人员不得不“夸张”地求助,警察蜀黍来帮忙维持秩序。
当时的店员张庆红至今回忆起来仍感骄傲,她记得那会只要到周末,光餐厅外的排队就有400多米,必须分段分时放人进来。
每天一开门就排队,餐厅都要派专人在外面维持排队秩序,10点下班有时候门都关不上。即便在开业后很久以后,吃上一顿肯德基还是要排队40分钟到1小时。
中国人民排队吃肯德基也是整整齐齐,我说的是衣服整整齐齐。因为能吃得起的是那时候“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幕后故事,集装箱式的“原装进口”
孙志军参与了开店前的筹备工作,为了带给国人更正宗的西式好滋味,餐厅95%以上都是原装进口的设备。两个3米高40米长的集装箱,从当时的亚太总部新加坡运来了开店所需的全套装备。
全套装备是什么概念?陈列柜、电冰箱、炸锅自不用说,店里的勺子、桌椅甚至墙上的装饰画都是进口货,这在80年代对顾客的视觉冲击力是巨大的。
集装箱就停在天安门跟前的店门口,卸货陆陆续续持续了一个星期。集装箱卸货开店,引来了不少群众围观。“搁在现在肯定天天有人拍照发朋友圈了”,孙志军调侃。
排排坐削土豆唠嗑,开店前的美好俩小时
当时肯德基只有一家餐厅,每天有大量切配活儿需要大家一起做。炸鸡用的肉鸡、土豆泥用的土豆、沙拉用的圆白菜和胡萝卜……都要自个儿切。
赵莉回想起来,当时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开店前的两个小时。上早班的同事们围在一起削土豆,这时候年轻的女孩子们会聊天,从昨天晚上播的电视剧到今天下班一起去哪儿买衣服,然后切圆白菜、胡萝卜、打扫卫生,9点半吃饭,10点正式开店。
恐怖的白手套检查
第一家店,意味着一切都是开始。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健全的管理体系,但当时店里已经有“恐怖的白手套检查”。
检查人员会戴上一双白手套在店内各处摸,手套上有灰都会扣分。不忙的时候,每个人都养成随手清理的习惯,会自觉地把设备移开,清理地板、桌子腿、踢脚线等,每天下班都会刷一遍门口的台阶。
肯德基前门餐厅六一儿童节聚会 那时候能够在肯德基办生日宴不亚于现在在米其林餐厅办
严苛的第一批肯德基员工 真正的百里挑一
30年前的老员工想起了30年前开业的头一天晚上,他们所有员工坐在三楼,大家一起唱着《明天会更好》,那个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
肯德基首批员工梁星说,他还有个“特殊”身份,是筹备组的招聘负责人,第一批员工都是通过他招进来的。“一转眼30年了,当时我加入肯德基的时候二十多岁,风华正茂,今年快六十了。”
安旭阳和张庆红都是第一批入职的员工,他们都是看了当时报纸上的大幅招聘广告。他们在餐厅附近的北京29中参加了招聘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入职,从2000多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第一批79名员工之一,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第一批肯德基员工,说出去都是荣耀啊——在外资工作
8月的培训是真正的挑战,员工们乌压压坐在餐厅三楼的地砖上,从品牌历史到服务员工作流程,从日常用语到8小时微笑,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大家看着9寸小电视放培训录像,听新加坡来的营运经理讲课。
苦虽苦,但80年代,在这样的餐厅工作,是相当有范儿的。92年升职做餐厅经理的赵莉记得,那时候他们就有漂亮的制服,女孩子都是1米68以上,男生都是1米72以上,全是模样端正的18、19岁的青葱少年,往店门口一站都是一道风景!因为薪水不看涨,现在多是大妈了。
高薪嫉妒到父亲哭一个晚上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正式营业,当天上午开业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人(跟莫斯科人排队吃麦当劳差远了)。“我记得在《北京晚报》上还登了个广告,写着‘5块钱可以吃一份美式炸鸡’。”结果到了下午五六点钟,突然人就多了,排起了大队。
上世纪80年代顾客在肯德基就餐的照片。
“从那天开始,就没有一天不排队。”于东兴年轻,又练过武术,就被分配到门前维持秩序,用两根柱子拉一根绳儿,维持门口这十几米的队伍,防止有人加塞。于东兴说,“那会儿队都得排到正阳楼再往东,人们都好奇肯德基卖的炸鸡是什么样子,很多人觉得既然是买炸鸡,那一定要拿着锅来装呀,于是排队的人手里有了做饭用的锅;也有人觉得吃鸡得论只买呀,于是大家的口头禅是’给我两只肯德基’。”
他记得每天进店第一件事儿是削一桶土豆,现在他们这批老员工,个个都是削土豆高手。印象最深的是“破世界纪录”,从他在肯德基的1988年到1992年,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还记得第一次破世界纪录,前门店一天营业额达到了16万元,第二天就每个人发了200元奖金。这在当时,机关单位的“铁饭碗”一个月工资才几十元钱。
他们的工资收入也比普通企业员工要高好几倍。记得他工作第一个月拿了260元工资,回家交给爸妈200元,自己留了60元,“结果我妈说,‘你爸气得一宿没睡’。”原来老两口工资加起来一个月才90元。辛苦了一辈子,赶不上他一刚上班的“服务员”。
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也羡慕他在肯德基工作,说“炸鸡想吃就吃。”但他却没有这个“福气”,“天天闻着炸鸡味,根本就吃不下去,我回家就愿意喝点粥。”
老顾客回忆:每次一生病爸妈就带我去吃肯德基
1987年,王先生才上一年级。“记得爸妈第一次带我去前门吃肯德基,是因为我生病了。那天赶去尝鲜的人,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龙。扑鼻而来的炸鸡香气,让排队的我不停地咽口水。”
先生说,还没有肯德基的时候,北京人吃西餐只能去马克西姆餐厅,或者是新侨,在很多人看来是简直就是“高不可攀”,突然出来一个十几块钱就能吃饱的“美式炸鸡”,所以他也很幸福地被爸妈带去吃了一顿“西餐”,吃完后还与门口的肯德基上校合了影。
“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北京孩子都有钱吃肯德基。”王先生说,就此,他总是要时不时地“生回病”,而且“去完肯德基,病就好了。”每次去,他都能吃到两块原味鸡、一个面包、一个土豆泥。
30年前的肯德基是全北京颜值集散地
1990年,姜琨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来到北京,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入职前的暑假,他到肯德基前门店打工。这也是他人生第一份实习工作。
在他的印象里,这家店就跟一家豪华大饭店一样,在前门一带气场强大,气质不凡。餐厅外墙挂着大大的红牌子“美国肯德基家乡鸡”。旁边还另外挂一块小牌子,同样是吸睛的红色,提醒客人这里是“美式快餐”,可是,那时候人们并没有把这里当成快餐,而是真真正正的“大餐。
1989年肯德基前门店第一批内升管理组。
肯德基新式管理,制度严谨,实习生绝对不允许进入厨房重地,“我每天8小时工作要么是前门迎宾,要么是清理卫生。有时跟正式员工朋友们聊天,听他们说,肯德基的厨房曾发现过全北京最大的耗子,可见这里的伙食有多好。”
1993年肯德基前门店开业六周年聚会。
刚到店里实习,姜琨很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在我看来,这里的员工几乎集中了全北京城区的美女帅哥,店里不招远郊区的员工。”那时肯德基太火了,一共三层的营业厅几乎天天灯火通明,外面排的队伍和长龙一样。出入这里的顾客以成功人士居多,男的大都西装革履,女的都穿着小礼服。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个公司老板要请客户吃饭,专门找他要求安排一个“安静的地方”,方便谈生意。
每天,姜琨都是自己带饭,但看着别人吃,自己也馋,于是掏钱吃了一顿,花了他十几块钱,让他非常肉疼。“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一个月工资才40多块钱,在单位食堂吃饭,肉包子才一毛钱一个。”在肯德基实习1个月,上了20多天的班,他挣了72元。“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工资,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桶金’。”
儿时的肯德基玩具更用心
在肯德基前门店举办的重温活动中,媒体人徐天爽被邀请来拍摄资料。她在店内展示的玩具柜前,看到很多熟悉的玩具,伴随了她度过快乐的童年,其中有两件1997年推出的“FM压力锅收音机”和“奇奇音乐小银行”储钱罐,让她最为喜欢,一直保留至今。
徐天爽1985年出生,她记得那个玩具是自己上小学的时候,爸妈带她去吃肯德基套餐赠送的礼物。“那时候吃顿肯德基是一件‘奢侈品’。”一般在生日或是考了好成绩后,爸妈才会以此来“奖励”。
“小时候我对肯德基的食物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欲望,每次去肯德基,就是想得到随套餐赠送的礼物,那个时候觉得肯德基的礼物特别珍贵。”徐天爽说,童年的玩具中有很多是肯德基送的,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储钱罐和压力锅收音机,储钱罐塞进一个硬币后,就会放一段音乐。“这么多年,我倒觉得那个时候肯德基的玩具更加用心,除了玩,还有用途,更像是一个物件。相比之下,现在的礼品,只是一个玩具或者小挂件。”
肯德基的老制服,第一批员工工作服
你还记得你和肯德基的第一次吗?一顿肯德基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只是一餐饭。你的青春里,是否也有肯德基的相伴?
“吃不够的吮指原味鸡、下课后的美味自习室、第一次约会的定情地……”每个人心中,或许对肯德基都有不同的定义。
第一口肯德基的滋味?
第一次与小伙伴在一起的生日聚餐?
第一次和TA美滋滋的约会?
来吧,转发朋友圈一起分享吧,那带着时代滋味的回忆!
肯德基中国第一家门店今何在?
32年前第一家肯德基漂洋过海开在前门的时候,整个这一栋三层楼房都是一家店,营业面积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如今肯德基在全国已经开出了近5000家店,这第一家却不复昔日荣光,这里不仅没有拥挤的人流,反而显得像是前门大街附近一个比较幽静、安逸的地方。三层楼的房子被分成了几部分,缩减成了只有一层楼的小店,加入了其他几个品牌店经营,二楼是必胜客,第三层变成了宾馆——据称这是可以直接看到前门大街和天安门广场的地区。而今店内生意平静地跟普通的店没什么两样,不得不让人感叹岁月的变迁……
现在的肯德基北京前门店——这就是现在第一家进入北京、进入中国的洋快餐连锁店,都可以当个旅游景点啦。请不要忘记,是那时候改革的心态,包容的作风才迎来了第一家洋快餐。而谁又会想到几十年后会有“抵制肯德基”这种倒退呢?
肯德基北京前门餐厅,中国最早的肯德基餐厅在迎接30周年时重装开业
肯德基北京前门店门口的白胡子老头
肯德基北京前门店虽然目前已经繁华不再,但是里面关于肯德基三十多年的“辉煌历史”已然随处可见。
肯德基北京前门店中关于中国第一家
肯德基北京前门店内部景象
肯德基北京前门店内部景象
中国第一家肯德基的标志,显然是只有肯德基北京前门店才具有的,这也是她毕生的辉煌。
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肯德基北京前门店作为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已经退化成了一家普通的店铺,这里没有当年的繁华,也仅剩之前的面积的三分之一,这里剩下的只有当年纪念。感谢肯德基,这是中国连锁餐饮的黄埔军校啊,完整成熟的培育体系走出去的很多人成就了中国餐饮行业。
当然了,吃肯德基,别忘了用肯德基优惠券呀。现在肯德基优惠券无需打印,手机打开展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