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李渊为什么是高祖而不是太祖?

news.xixik.com   2021/3/9 18:29:2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同样是开国之君,为何杨坚、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刘邦的庙号、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辽国耶律阿保机、金国完颜阿骨打、元朝成吉思汗、朱元璋的庙号也是太祖。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也是太祖?高祖和太祖究竟什么差别?哪个更尊贵?

谈到中国历史,皇帝的“庙号”是绕不开的问题,包括“谥号”、“年号”都是干的不能再干的历史干货,介绍一下古代帝王庙号

庙号一般是后世皇帝给去世的皇帝供奉庙号祭祀时的称号,最先起源于商朝,因为在那个时候礼乐盛行,注重对先人的祭奠。每当一个君王死后,君王的继承人就会为他立一座庙,以供后人来祭祀,而且庙中会写有死去君王的称呼,这个称呼就是庙号。最初其只有四种叫法: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也就是一开始,“太”就比“高”要高。

商朝被灭之后,后续的周朝并没有延用商朝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谥号制度。(所谓的谥号,是指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周朝的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

中国历史朝代表

再到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之后,把庙号谥号制度都废止掉,原因是“庙号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

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恢复商朝时的庙号制度。而庙号的称呼慢慢的也就多了,比如英,仁,孝,神,穆,显,成等等。而且庙号不像谥号,可长可短,短的有一两个字,长的甚至十几二十字都可以,其一般就一个字。

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够被后人给予庙号,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对国家贡献大的,用来激励后人的才会有庙号。所以,庙号的门槛很高,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两汉28位皇帝,为何只有四分之一皇帝拥有庙号,西汉仅仅四位皇帝拥有庙号,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以及中兴之主中宗孝宣刘询。早期庙号的严谨 说说汉朝皇帝庙号的追加和删减

皇帝庙号是很有讲究的:“有功称祖,有德称宗。开疆拓土,创下一片家业的为祖;守业有功,将家业发扬光大的为宗。”

一般开国皇帝为祖,比如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

公元618年,李渊受隋恭帝杨侑禅让为帝为帝,改国号为“唐”。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后加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追封自己的父亲李炳为“世祖”,自己的祖父李虎为“太祖”。

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去世,庙号高祖,葬于泰陵。追封自己的父亲杨忠为“太祖”。

隋朝和唐朝两位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高祖”,追封自己的父亲都是“太祖”。与此相对应的是后世的赵匡胤、完颜阿骨打、元朝成吉思汗、朱元璋等开国皇帝庙号都是“太祖”。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什么刘邦叫汉太祖,朱元璋叫明太祖,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也是太祖?而杨坚、李渊却叫唐高祖呢?

其实“高祖”也好,“太祖”也罢,这两个庙号都是被用在第一个创建王朝的皇帝身上的,它们两个之间只是有细微的差别罢了。高祖和太祖究竟什么差别?哪个更尊贵?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一般来说,这位能够被追赠太祖庙号的祖先,因为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由此,在这位开国皇帝去世后,后来的皇帝便不能再追封他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在此基础上,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其庙号是高祖,而不是太祖。这是因为李渊即位后,追封自己的祖父李虎为皇帝,庙号太祖,也即唐太祖。

由此,相对于朱元璋、刘邦等开国皇帝,李渊能够建立唐朝,不仅依赖于自己的知人善用,比如任用李世民四处打江山等,也跟其祖先建立的基业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史料的记载,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与此相对应的是,七岁时的朱元璋则放牛为生。对于李渊来说,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

李渊一生的顺风顺水,离不开其祖先李虎的基业。唐太祖李虎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人,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封爵陇西郡公、北周时期代西魏追封唐国公。并且,李虎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一作李皓)五世孙。正是因为李虎建立的基业,促使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时期成为一方重臣,拥有自己的势力,进而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同样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而李渊的庙号则是"高祖"。

简单地说一个依靠自己的努力打下了基业,并没有任何基础,祖辈对他没帮助的人为太祖,靠着祖辈荫庇的人为高祖。

刘邦为何又叫“汉高祖”?

很多人总以为刘邦的庙号是“高祖”,其实刘邦他的庙号是“太祖”,他的谥号是“高”——高皇帝。

在《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中,司马迁把刘邦的本纪称为“高祖本纪”,称呼刘邦为“高祖”。《汉书·高帝纪上》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刘邦死后,群臣给讨论刘邦庙号谥号时,提出:“刘邦的庙号是汉太祖,因为功劳特别高,上尊号(谥号)为高皇帝”。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载:“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

司马迁把“太祖”和“高皇帝”合起来,简称为“高祖”。“汉高祖”不是庙号也非谥号 刘邦正确庙号“汉太祖”

唐初经学家、史学家颜师古在《谥法》中引注说,“《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也就是说,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高”是特别首创的。

班固和司马迁一样,也把刘邦的本纪称为“高帝纪”,直接称呼刘邦为“高祖”。

开创基业的为“太祖”,那么打下天下的为“高祖”

庙号为“高祖”是因为他某一个先人的庙号为“太祖”,因此后人功绩再高庙号也只能为“高祖”。就像李渊他的功绩很高了吧,但是庙号也只能是“高祖”,就是因为他的祖父李虎的庙号为“太祖”。

当年李渊登基为帝后追尊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追尊父亲李昞为元皇帝庙号世祖,这样一来,李渊死后庙号就不能是太祖,于是庙号定为高祖。

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太”的意思是创立基业,建立王朝。赵匡胤作为宋朝的第一创立人,理所当然得被称为“太祖”。

庙号为“太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皇帝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没有靠先人的基业,而他近几代的祖先也没有什么显赫的功绩,他创立了王朝,他的庙号也是“太祖”。就像,明太祖朱元璋,他的庙号就是这样得来的。有了庙号后,不是一直能保存下来的,如果后人觉得他的功绩并不是那么高的话,这个皇帝庙号就会被废除,像刘弗陵,刘骜。

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会有庙号的,其实在商朝三国之间有庙号皇帝是很少的,只有少数的皇帝才会有资格有庙号庙号的盛行是在唐朝之后,除了一些亡国之君,或者是因为政变被推翻的皇帝外,基本上其他的皇帝都有庙号

总的来说,这种庙号谥号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无非是一种皇室对自家姓氏宗族的威风炫耀。但也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国礼仪制度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无有好坏之分,仅是一种地位名节的称号。

杨坚、李渊和他们不同,在起兵之前,是陇西集团的核心人物,祖上是隋朝的八大柱国之一。这份雄厚的家底,是他祖上积攒下来的。所以,杨坚和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基本上也是这种情况,庙号定的是隋高祖。杨坚的皇位是由北周的静帝禅让的,这也是沾了他父亲杨忠的光。所以,杨坚登基后,就追封自己的父亲杨忠为隋太祖。他死后,自然只能被为高祖。

李渊在登基后,追封自己的爷爷李虎为大唐的太祖皇帝,他死后,自然只能被为高祖。

太祖一般是针对开国之君的庙号,如汉太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太祖的庙号一般用作开国之君身上,而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但他却并不是唐国的开国之君,李渊的唐国是从祖父李虎那里继承来的,所以李虎才是唐国的开国之君。类似的有三国时曹魏,曹操被封为魏王就是封邦建国了,是魏国的开国之君,所以曹丕称帝建立魏朝时因为他的道统是从曹操这里来的,所以会追谥曹操为武帝,庙号太祖。曹丕自己的庙号是高祖。隋朝也一样,杨忠受封为隋国公,隋文帝追父亲杨忠为太祖,自己是高祖。武则天这里也是一样,他的父亲先封为应国公后改封周国公,所以武则天称帝后的国号是周,就是从他父亲的郡国的名称来的,代表武则天的法统是从这里来的,而不是从李唐那里来的,她称帝后也追封她父亲为太祖皇帝。晋朝有点特别,但也是遵循这个原则。而自己是是皇帝死后又称太祖的,基本上江山都是在自己手上打下来的。

首先,总的来说,高祖和太祖这两个庙号,通常都用在开国皇帝身上。不过,这两个庙号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一方面,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开国皇帝庙号是“太祖”,那么这位皇帝差不多就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努力打下了天下。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清太祖努尔哈赤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刘邦被称为汉高祖,但是,其庙号实际上是“太祖”。刘邦之所以被叫做汉高祖,是因为他谥号皇帝,也即谥号庙号的混用。

另一方面,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一般来说,这位能够被追赠太祖庙号的祖先,因为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由此,在这位开国皇帝去世后,后来的皇帝便不能再追封他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在此基础上,李渊虽然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其庙号是高祖,而不是太祖。这是因为李渊即位后,追封自己的祖父李虎为皇帝庙号太祖,也即唐太祖。追封自己父亲李昞为皇帝,庙号世祖。

明朝的基业是由朱元璋所建立,其称明太祖,而由于朱棣推翻其侄的政权,等同于创立基业,其庙号初为明太宗,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明成祖。

清朝起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落,清朝建立时追封为清太祖,而清朝所统治的地区基本是顺治帝在位时所占领,故顺治帝也被视为开创之君,是为清世祖,此后康熙帝由于平三藩、征准噶尔等军事成就,被群臣认为“名为守成,实乃开创”,故成为清朝第三个称祖的皇帝,庙号圣祖。一般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为何满清鞑子一朝三祖

由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朱元璋、刘邦等开国皇帝,李渊能够建立唐朝,不仅依赖于自己的知人善用,比如任用李世民四处打江山等,也跟其祖先建立的基业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史料的记载,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作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北周的贵族家庭,爷爷李虎(?—551年),赢姓李氏,名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人,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上柱国,北周取代西魏后,北周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虎的儿子李昞承袭了唐国公爵位,成为第二代唐国公。李渊也同样在父亲李昞去世后袭封承袭了唐国公这个爵位。李渊之所以用“唐”作为国号,还是来自于爷爷的唐国公爵位,所以李虎为唐太祖(开国),李渊为唐高祖(称帝)。与此相对应的是,七岁时的朱元璋则放牛为生。对于李渊来说,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也有开国皇帝不是太祖也不是高祖的,例如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他的庙号是世祖而不是太祖和高祖,因为他承袭的是父亲司马昭“晋王”的爵位,所以他称帝后追封父亲司马昭为太祖,祖父司马懿因不是晋公和晋王追封高祖,伯父司马师追封世宗。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最后,当然,李渊一生的顺风顺水,离不开其祖先李虎的基业。唐太祖李虎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人,西魏八柱国之一,官至太尉,封爵陇西郡公、北周时期代西魏追封唐国公。并且,李虎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一作李皓)五世孙。正是因为李虎建立的基业,促使唐高祖李渊在隋朝时期成为一方重臣,拥有自己的势力,进而为唐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和基础。所以,同样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而李渊的庙号则是“高祖”。

至于庙号这事么,其实是这么个问题,唐朝以前皇帝的谥号都很短,一般只有一两个字,比如汉武帝的武,光武帝的光武,但到唐太宗死后,大臣们实在太能拍马屁了,直接给太宗取了一个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的超长谥号,你让人家怎么拿这谥号称呼唐太宗?总不成叫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吧。最后只能用庙号来称呼了。

从唐太宗以后,皇帝的谥号就一个比一个长,最长的一个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你说这玩意怎么称呼?后来以庙号称呼皇帝就成了习惯,再后来到明清朝干脆连庙号都懒的称呼,直接上年号称呼了。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庙号 李渊 高祖 太祖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