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Papi酱于2020年3月产下儿子正式升级成妈妈,她曾多次分享带娃的辛苦日常。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Papi酱的孩子随了爸爸的姓,此事引起了许多网友的讨论,Papi酱的独立女性人设也遭到了质疑。周所周知,papi是个新时代女性。她的走红不光是靠那些搞笑的视频,还有一些她关于人生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的另类解读。每一次公开的言论,都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有趣又智慧的女性。
不少网友们表示此前Papi酱在《拜托了冰箱》节目中一直表示自己和老公很独立,过年也各回各家,结婚好几年都不怎么去婆家,也表示自己不想生孩子,但是转眼不仅生了孩子,而且孩子还随爸爸的姓,这样的反转令许多网友感到失望。
首先说一下papi酱的孩子现在还没公布名字,有人说叫胡汉三,其实都是一种调侃。
papi酱给很多人的形象就是那种女权癌的感觉,言语之间也有那个意思,所以这次网友群嘲也是正常的,对于女权的她们来说,给男人生孩子就是驴。这种观念确实太疯狂了。
papi酱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并解释:“首先,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之后的这一生,我是和我的伴侣一起过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的。”papi酱又一次打破了传统观念,但也又一次得到了更多网友的支持。
就这样,网友在papi酱身上贴上了“独立女性”的标签,很多女权主义的网友也都以papi酱为榜样。但现在却爆出她让孩子随父姓,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甚至出言讽刺:papi酱辛苦经营的人设崩塌,活该被网友嘲。
1、PAPI酱生娃过后,变得好疲惫啊,但是孩子还是随父姓。好心疼她……明明这么一个独立优秀的女性,走上了驴的道路。
2、况且她家的“鼎”,长得也一言难尽——我算是看出来了,事业有成再成功的女性,只要有个驴脑,照样逃不出当驴的命运。
3、想不通怎么会有人放着好好的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姜”不姓?
4、随父姓就是为“南拳社会”添砖加瓦,冠姓权是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不知道这个?
5、有人问我怎么看papi孩子随父姓?强奴劲驴,有啥疑问吗?除非他老公也给了她两千万
其实,在此前,知名棋手柯洁最近因与“女权主义者”论战,还受到了记者贺晓龙的批评呢。柯洁虽才23岁,但他敢于对各种社会问题发声,最初,是因发生了英国移民死亡事件,可嫁入豪门的娱乐明星奚梦瑶生子,却上了当天的热搜,柯洁于是愤怒称:是生蛋吗?蛋破了吗……云云。从此,柯洁被“女拳主义者”贴上了反女权、男权主义代表的“标签”,因而遭到女权者们的穷追猛打。
此后,柯洁又与一位同在清华的博士后学姐隔空炮战——这位女博士后称:其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因要求夺回儿子的冠姓权,于是离婚,而不顾儿子会生活在单亲家庭,且她称不要冠姓权的女性为“婚驴”,这些观点也让她与柯洁成了互相炮轰的对手。当时,贺晓龙曾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评论柯洁说:“在有关女人的话题上,柯洁是非常不温和不淡定的。我们姑且不评论观点对错,柯洁显然失去了边界感,在围棋界,你是当今第一人,怎么评论都不为过,但在离开了围棋领域,柯洁真的要学会谨言慎行”。
视频中papi酱表示:“网上和身边永远有一群'挑刺狂魔',别人说什么他们都能挑出刺,别人做什么他们都觉得有问题,真不知道是能冒犯到他们的点太多,还是挑出别人的'毛病'能让他们有优越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边界,只是多数人都不会被别人指责为无知,只有那些不知道敬畏、明明不懂却偏要自以为是时,才会被攻击无知”。不过,现在,批评柯洁越过认知边界的贺晓龙,显然也走上了柯洁之路——开始批评起了这些辱骂不要“冠姓权”的女性为“婚驴”的“极端女权主义者”了。当然,如果回顾“冠姓权”的历史,确实,这与人类社会大多处于男权至上的现实有关——如今,女性独立思想之下,追求女权的觉醒与平等,也是正确的方向,只是,“冠姓权是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之观点,却有些舍本逐末了吧?
如果说“冠姓权”是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那么,所有男人放弃冠姓权,就代表男女平等了吗?或就是重女轻男的社会观念到来了吗?——到那时,反过来,男性如果也像现在的女权主义者一样,再度要追回冠姓权怎么办?其实,为了一个表面象征的“冠姓权”而争,则女权主义者何如实质上改“男娶女嫁”,变革为“女娶男嫁”?——亦将“倒插门”,不就自然而然可以实现“女性冠姓权”了?其实,如果男与女互相这样争下去,永远都会有不平衡感,都会有或男或女要争夺自己的权力——这样看来,何必要追求女权或男权?何如就是去追求“平权”呢?
如何解决papi酱因为孩子随父姓被某些网友辱骂?
随父性确实太过分了,但是我们女拳也不是不讲道理,随妈性那不就反过来成了我们不讲道理了吗?
所以我建议父母的性都带上,比如父亲姓张,母亲性李,那就叫张李XX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凭什么是“张李XX”不是“李张XX”呢?
我觉得有道理,所以我们要打破思维的束缚,不能仅停留在线性思维,所以我发明了姓名的这种“上下姓”写法
又有人可能会问了,那凭什么是“张”在上面不是“李”在上面呢?
我觉得有道理,所以我们要再次打破思维的舒服。这些质疑都来自于两个姓写在了不同的位置,如果我们采用“叠字写法”岂不解决了这个矛盾?
没错,把“张”和“李”写在一起不就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设计最妙的地方在于,等两个人离婚的时候,孩子判给了哪一方,就留下哪个姓。简单明了~
又有人说了,就算离婚了没有抚养权,还可以探望孩子啊,毕竟还是亲生的啊。
所有我又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书写方式。假如判给了女方,那“李”就保存下来,把“张”变成“李”的角标:
这还不算完,考虑问题要严谨,假如这个母亲后面又再婚了,继父姓王,那就再叠上去。
不仅把“王”和“李”放在了一起,还突出表现了“张”的孤零零境地,岂不是完美?
这还还不算完,考虑问题要严谨假如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后面找了个老公结婚生子,老公姓:
这里非常细心地注意到了,在这种姓氏体制下,遇见的老公也是这样命名的。那么孩子应该怎么命名呢?
是不是非常的公平细心呢?
这样,我们就发展出了一门非常详细的命名学,用不了多少代,就会重新救活给孩子起名这个行业,不仅解决了矛盾,又创造了就业。
最后,有同学提出了终极问题,那用不了多长时间,岂不都变成黑块块了?
这就实现了我们的最终目的,反正也看不清,姓啥都不重要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天下大同,岂不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