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东南亚速成水博士,“拯救”中国二本大学博士率

news.xixik.com   2022/9/15 15:41:05 资讯来源:网易数读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称为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所有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 以上。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才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 ,让本校教师去国外“镀金”。

上一次互联网集体盯着“博士”,可能还是演员翟天临不知“知网”为何物。

最近的一次则是在前不久,继湖南省邵阳学院花费 1900 万元引进 23 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博士成为大众焦点后,河北省邢台学院又被曝引进 13 位来自韩国又石大学、全州大学和圆光大学的韩国博士 [1]。

中国历史朝代表

虽然这些“洋博士”拿到的并非是“野鸡大学”的文凭,但以邵阳学院为例,其花大价钱引入的“洋博士”,平均读博时间只有两年零四个月,含金量实在不算高。

况且,其中还有 22 名博士是本校教师,人均近百万的引进费,引进国内顶级博士都足够了,邵阳学院却自产自销地引进本校教师。花 1900 万引进“水博士”,图的是什么?

提升含博量,很急

每年深圳中学入职教师的学历都可以喜提一次热搜,公示名单中成堆的博士让人感慨——想进个初中教书,都已经需要博士学历了。

中小学尚且如此,高校教师招聘更是清一色的博士学历要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入职高校,博士已然是标配。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 2021 年最新数据,博士在读人数达到了 50.95 万人次 [2],而一项针对 2015 - 2020 年博士毕业生去向的研究表明,近乎半数的博士毕业后都选择进入高校 [3]。

中国的博士越来越多,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博士占比也随之越来越高。

2000 年,高校教师队伍中只有 2.8 万位博士,占比 6% [4],20 年以后,高校教师中的博士数量达到了 51.4 万,占比 28%。

高校多引进博士,并不只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那么简单。

大学的各种考核指标都紧扣着博士比例,例如,如果某所学校某个学科想要申请硕士点,是需要有足够的博士数量的。

要求较高的专业,如哲学,申请硕士点时就要求专业中 70% 的教师为博士,理论经济学申请博士点时要求 80% 的教师为博士,含博量直接拉满。

相比来说,艺术体育类专业申请硕博点的要求更宽松。以美术学和体育学为例,申请硕士点的博士比例要求分别为 30% 和 20%,要比其他学科友好得多。

而邵阳学院此次大批量引进博士,也主要是为申请硕士点做准备 [5],2023 年是新一轮硕士点的申报期,错过这一次,就要再等三年。

不过申请硕士点、博士点都只是开始,对于一些地方学院而言,如何升格为“大学”才是关键。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称为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所有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 20% 以上 [6]。

从学院到大学,意味着更大的招生规模、更多的经费,甚至连教师的职称数量也可以增加。

教师博士率挂钩学校整体发展,高校引进博士的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

地方普通院校,等不来本土博士

博士毕业后进入高校任职解决就业问题,而大学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博士扩大发展规模,这本来是一件双向奔赴的事情。

但现实情况是,地方普通院校很难等来博士。

邵阳学院多名二级学院院长曾向媒体表示,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才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 ,让本校教师去国外“镀金” [7]。

根据一项对全国高校专任教师博士率的结构特征的研究指出,在 985 高校中,博士比例已经达到了 73.8 %,而普通高校仅仅达到 14 %,学术水平更高的双一流高校,博士比例远高于普通高校。

竞争国内知名院校毕业的博士,对地方院校来说,难度更上一层楼。

虽然大多数博士的第一选择并不是地方院校,但在一些人眼里,地方院校也不失为一个理想去处,不仅不卷,引人力度也不低。

在某些社交平台关于博士入职地方院校问题的回答下面,一些亲历者用自己的经验分析相关优势:

待遇不错,学校引人力度较大。

二本高校科研压力不算很大,升副教授难度系数比一本高校小很多。

看起来钱多事少待遇也还可以,国内博士为啥不去呢?

首先,这钱想拿到手没那么容易。

为应对人才争夺战,一些地方院校开出了诸多优厚待遇,包括数万元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 但也会想方设法在合同上层层加码。

比如规定聘期达到一定年限,才能离职,未达到年限离职的博士需退还所有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甚至支付违约金。

除了拿到全额引进费不容易,入职地方院校后续的科研工作,劣势也比较明显:

二本高校科研平台比较差,经费申请也比较难,如果有科研理想,还是想办法进好点的高校。

就是科研真的不行。首先平台低,拨款少,特别理工科,有些研究没法做。

更低的平台,更少的经费,都桎梏着未来学术生涯的发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1 年“211”及省部共建高等学校每所学校的科研事业经费在 0.6 亿元左右,其他本科高等学校能得到的校均科研事业经费仅为 0.07 亿左右。

尤其在很多理工科领域,课题所涉及内容需要专业的实验器材和先进实验设备,造价不菲。

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在着手建设的智能感知方向光学仪器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经费就高达 3.57 亿元 [8]。

对比之下,不少地方院校的博士则因为实验室太过贫穷而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用的好多仪器都是问别的组借的。

20 个人公用 5 个实验台。

这种横向对比过于惨烈,打消了不少博士入职的念头:没有经费和条件支撑,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成果呢?

本土博士没有,海外水博士硬凑

既然竞争不到国内博士,那么鼓励本校教师读博,也不失为另一种提高博士比例的方式。

但让原先教师队伍中的老教师去读个国内的博士恐怕没那么容易。

首先,中国高校基本上不再招收在职博士 [9],而一项基于 2015 - 2020 年博士毕业研究生数据的分析也显示,超过八成的在读博士都是脱产的,仅有 2.8% 在不脱产的情况下读博。

脱产读博意味着 3 - 5 年可能只有博士奖助学金,没有其他收入;有些到了年纪的教师,已经需要负担家庭的支出,每个月几千的助学金很难支撑整个家庭的开支。

不脱产读博,工作、学习两手抓,精力也是个问题。无论是脱产读博还是不脱产读博,博士的毕业要求没有区别,该肝的毕业论文还是逃不过。

以电子科技大学法学学科博士生为例,毕业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

在 SSCI 收录期刊和 JCR 分区表 1 区或 2 区的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 1 篇;在 SCI、EI 收录期刊和本学院推选的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已录用)论文 3 篇 [10]。

基于教育部公开的博士相关数据计算,我们发现,2018 - 2020 年,中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大概在 63% 左右。十个人读博,大概有六个人无法正常毕业,也难怪业内流传着“没有按期毕业的博士”这个说法。

于是一些院校就把目光转移到海外那些对博士毕业要求相对更低的高校身上,这类学校往往“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而且所授学位能获中国教育部认可。

和它们合作,通过所谓的“中外联合培养”,把原先教师队伍中的硕士教师,送出去镀个金,博士比例不就提上来了?

除了菲律宾亚当森大学,韩国部分高校,例如韩国又石大学也曾被报道为“学历工厂” [11]。前者在亚洲 QS 中排名 651+,后者甚至没有上榜 [12]。

在学制上,相比于国内一般四年的博士学制,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和韩国又石大学只要求 2 - 3 年。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只要求在当地呆满一年,而韩国又石大学也只需要在寒暑假赴韩学习两个月。

它们的入学条件也更为宽松,例如入学不需要语言成绩,专业课程学习甚至还配有同步中文翻译,让读博的你好像出国了,但又没完全出。

相比欧美高校动辄 6.5 分雅思、90 往上的托福成绩,这两所大学几乎是零门槛了。毕业也只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和答辩,并没有硬性的论文数量要求。

反观国内,有无数的博士不能按时毕业,还有人坚持不下去主动退学,博士们读到头秃,熬夜做实验、写论文,想要毕业,背后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清楚。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很多人对这段曾经刷屏过的论文致谢并不陌生。这样的博士才更能得到我们的尊重。

而“水”博士容易,头衔看起来也体面,但是终究难被认可。

[1] 澎湃新闻. (2022).又一起!邢台学院被曝引进韩国博士,起底“速成博士”产业链. Retrieved 7 September 2022, from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Retrieved 8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3] 罗洪川, 向体燕, 高玉建, & 马永红. (2022). 我国博士毕业生去向及就业特征分析——基于 2015—2020 年博士毕业生数据的分析.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Retrieved 1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moe_566/moe_589/201002/t20100226_7880.html.

[5] 南方周末.(2022).邵阳学院花19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背水一战”的申硕之路. Retrieved 2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mp.weixin.qq.com/s/u_wevML8RaBMpZ_xl9hdmQ.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通知. Retrieved 1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s78/A03/ghs_left/s181/201006/t20100602_88612.html.

[7] 新京报. (2022). 巨资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校方:权宜之计,对升级为大学有帮助. Retrieved 8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bjnews.com.cn/detail/165815260214029.html.

[8]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2). Retrieved 1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moi-lab.zju.edu.cn/index/page.html?id=4.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 Retrieved 8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310/t20131010_168306.html.

[10] 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2022). 规章制度. Retrieved 8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gr.uestc.edu.cn/xuewei/96/7361.

[11] 中国新闻周刊. (2022). 全日制博士速成,最快12天修完一学期课程,韩国沦为中国“学历工厂”. Retrieved 8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mp.weixin.qq.com/s/8oanMVqlQETOvspsPNGnOw.

[12]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 (2022). Retrieved 8 September 2022, from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ian-university-rankings/2022.

组团去东南亚读博,不是内涵式发展之路

花费18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高校博士?湖南邵阳学院发布的一则公示引发了热议。公示显示,这23名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该校工作人员,职称包括讲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等,备注均为“毕业返校”。

23名教师组团赴一所高校完成博士学历,而且专业还均为哲学(教育学),然后一起作为博士学历人才返校,每个人获得的引进费用高达84.4万元,令人匪夷所思。如果是国外名校,或许也还能接受,但亚当森大学在菲律宾就不是名校,2021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亚当森大学排名在600名以外,而且该校哲学专业也很一般。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咨询反馈,该校在疫情期间针对中国市场开设低质在线课程,并建议慎重考虑申报该校。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从求学的角度来讲,亚当森大学绝不是一个理想的留学选择,网友称其为“水博士”,也就不奇怪。

而亚当森大学之所以会成为组团求学的目的地,更直接的原因或许在于其学制短,虽然不是求学的理想目的地,但确实是一个拿学历的理想目的地,把学校教师送过去读博能够更快速提高学校博士学历教师比例。

从高校的角度来讲,湖南邵阳学院学校升格时间晚、举办本科教育时间短、具有博士学历教师比例低,学校又地处中部地区,引进国内博士人才有难度。按常理来说,一所湘中地区的二本高校一年引进20多名博士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组团送到东南亚读博却让它成了现实。当下,很多同类高校都把申请硕士点、升格为“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博士学历比例达标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这正是高校采取“速成”办法,组团送教师去国外读博的背景,它反映的是一些高校办学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心态。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比例,目的就在于为升级为大学、申请为硕士点,为通过上级评估做准备。

近年来,国际生的问题也引发不小的争议,一些高校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生,降低录取标准并给予高额奖学金。这背后就是一些高校围绕大学排行榜指标办学,提高国际生比例以实现大学排行榜排名的上升。送在校教师出国读博并高金“引进”与为了提高国际生比例滥招留学生,其实都是高等教育领域一些急功近利做法的一体两面,所反映的是在现有评价体系下,一些高校走捷径的选择。

按该校一位二级学院院长的说法,“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说难听一点儿,就是凑人数。”虽然有了数字、有了面子,但这是违背办学规律和育人规律的,对于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对于提升办学实力、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有多大的意义?花这么多钱送去东南亚组团读博,然后再引进,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同样是一个问题。事实上,这种组团出国拿博士学历的做法,在邵阳学院内部也存在争议。

这不仅提醒地方普通高校不能一味追求升格为“大学”、一味追求提高办学层次,要保持办学定力,立足地区、实现特色办学,真正把资源用在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上,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教育评价体系提了个醒,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打破“唯学历”的顽瘴痼疾,不以博士学历论英雄。

“水博”坑了3类人,一招直接戳穿

本文原刊于《中国科学报》2022年9月13日第3版,原题为《遏制“水博”,把发展机会留给奋斗者》作者为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雷生: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张雷生(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近期,国内一些地方高校从东南亚批量引进“速成”博士的新闻被频频曝出。这些学校组织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报考东南亚某些高校的博士学位项目,学员经过两年左右的学习后便能获得博士文凭。

业内人士心知肚明,这种读博项目的特点就是学习“宽松”,学制短、门槛低、通过率高是其招生“亮点”,坊间将此称为“水博”。

应该说,个人“混”国外文凭现象国内外一直都有,但这种以集体、公开方式“批量速成”博士的现象却不常见。对此,国家管理部门需要高度重视。

一方面,“批量速成”博士让高校充斥“水博士”,“真博士”的发展空间却严重受阻。这无疑会打乱学校师资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批量速成”博士把教职工的读博目的异化为“一纸文凭”,这无疑违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学员的专业发展无甚帮助,还会耗费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某些高校会把“批量速成”博士当成一种内部“福利”。因为读的是“水博”,所以不会看重教职工的实际才能和努力付出,而这份“福利”发放给谁,很可能取决于领导对员工的满意程度。如此,自然会在教职工中形成“得到领导喜欢”比“受到学生喜欢”重要得多的认识。在这种校园氛围里,“以学生为中心”“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恐怕也只是口号。

最后,“批量速成”博士的巨额学费中有丰厚的经济利益,容易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乐此不疲、不务正业,其中还可能存在假公济私、收受回扣等问题。

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也损害了其他学术同行的正当学术权利。

因“批量速成”博士而直接利益受损的学术同行主要有三部分人。

一是真正认真攻读东南亚大学博士学位的国内学者,他们中的许多人要花费多年时间才能获得相应的博士文凭。事实上,不少东南亚国家大学的教育质量很不错,要拿到其博士文凭也并非易事。但这批“真博士”的学术名誉和待遇均受到 “水博士”的影响。

二是国内“批量速成”博士高校内的其他未获得读博机会的教师。众所周知,有无博士文凭会给高校教师的学术发展和收入待遇带来较大差距。“批量速成”博士学员一旦拿到博士文凭,学校就会以引进人才的名义提高他们的各种待遇,这显然对其他教师不公平。

三是对这类学校有求职意向的博士毕业生。本来学校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博士毕业生,但如今,相关职位被批量速成的“水博”占据,那些求职的博士毕业生就没有机会获得职位了。

笔者留意到,在相关高校“批量速成”博士的问题被曝光后,许多国内高校理应在官网上公开并接受社会问责的重要办学信息已大大缩减,甚至干脆见不到了。这也更凸显国家对相关问题加强监管不可或缺的意义。

事实上,我国驻外使馆教育处对海外教育文凭的监管工作一直在进行,并已经多次向国内教育机构公开涉嫌问题的东南亚高校名单,还为此向我国使馆所驻国提出抗议,但这些警示工作还是挡不住国内某些高校与东南亚高校联手“批量速成”博士问题。

为此,建议国家完善对海外高校博士文凭的认证制度,增设相关博士学位论文的盲审系统。对于那些国家驻外使馆教育处预警、国内高校人员就读或办学情况出现“异常”的海外高校博士项目,可以对其博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检。如果发现其存在质量问题,便可对相关论文逐一盲审。

由此,对这类没有博士论文或者博士论文盲审不通过的海外文凭,国内可不予认可。无疑,从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入手,可能是鉴定“水博”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出现“批量速成”博士问题的高校领导大多强调,学校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学校要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等,都需要博士人才,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而招不到博士。对于此种说法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就国家的相关标准看,对高校师资的博士占比要求相对合理。比如,《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2020年)》规定,除艺术体育类院校外,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的基本条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25%。根据2006年颁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个人认为,这样的博士比例要求不能算太高。毕竟高校向上发展的确需要提高年轻教师的高学历比例,同时也为国内外博士毕业生求职就业提供机会。

事实上,不少“批量速成”博士的高校也前后投入了几千万元的经费,这笔巨资足够使校内教员出国学到专业对口的学科知识,并获得名副其实的博士学位。因此,即使学校内部选拔相关教员前往国外读博,也应该科学选拔、公平竞争,让发愤图强的有志者学有所成。

在相关学校领导表达引进博士难的同时,也有不少国内名校博士毕业生自证曾多次到这些高校应聘,却没有得到初步的接洽机会。看来学校如何广开门路、吸引优秀人才依然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重要工作。

总之,学校要创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让本校的优秀教员脱颖而出;也吸引外校的有志博士毕业生前来施展才华,把发展空间留给积极向上的奋斗者。《中国科学报》 (2022-09-13 第3版 大学观察 原标题为《遏制“水博”,把发展机会留给奋斗者》)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不是个案

邵阳学院在菲律宾斥巨资“培养”水博士之后,邢台学院也被曝光疑似批量引进韩国“速成博士”,成为了各大平台的热搜对象。这真是有点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信此时的全国范围内,还有许多五六七八线城市的地方院校,看到邢台学院、邵阳学院被推到聚光灯下“被晒”,自己也是会莫名一阵紧张。为啥?因为自己也有类似情况呗!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域的地方院校,这样做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这里必须区分一下,邢台学院、邵阳学院培养的“速成博士”、“水博士”,但在现行政策下,并不是“假博士”!

这两所高校干这种扯虎皮做大旗、有名无实、引人争议的勾当,也是在钻政策的“空子”,也是在当前高校评价体系之下的无奈之举!

这里并非要为两校开脱,而是站在像邢台学院、邵阳学院一样的地方院校的立场上看,可以辗转腾挪的余地并不大。

地市级学院高校要发展,在现实大环境下,一般有两条路:

一是独辟蹊径,找到应用型技术性发展的路子,靠应用型的技术和专业不断迭代升级,带来跨越式发展与进步;

二是走常规发展路线,如提升教师队伍博士及以上学历等指标,然后申请硕士点、博士点,然后由“学院”变身为“大学”;

第一条路看似新鲜,但实则艰辛,并且试错成本太高,也并不是太能得到“普罗大众”们的认可;

而第二条路虽然貌似有些平庸,但确实比较稳妥;虽然在许多环节方面,确实里面有不少“水”;

但无论如何,从结果的角度说,“邢台大学”“邵阳大学”听起来,也会比邢台学院、邵阳学院更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全国有许多成功的高校例子,在那里摆着嘛!你不去这样做,但全国各地级市的学院级大学,都在一窝蜂一样,争着这样做呢!毕竟,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比例,要高于25%这一硬性标准,在那里摆着呢!比如江浙地区,就有南通大学、常州大学、温州大学等,现在就已经成功升级为地级市的“大学”级高校;再如邢台学院临近的山东省,也有烟台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等地级市的“大学”级高校!

这是方向错了吗?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的无奈选择

当然方向是根本没有错,上面成功的例子在那里摆着,错的是太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方式和手段!

不过,对于像邢台学院、邵阳学院这样经济欠发达地域的地方高校,本身拥有的资源就少;如果确实都实打实地去做,也是相当不易!

这其中的种种,今日各大媒体、平台已经分析的比较透彻了,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这里,我想补充两点:

一是像邢台学院、邵阳学院这样的地方院校,缺乏更方面的资源和“光环”,但不可否认,它们都为各自省份尤其各所在地区,作出了长期而持续的突出贡献;

二是被“推到曝光灯下”的邢台学院、邵阳学院,实际上代表着一个全国数量庞大的高校群体,但长期以来,它们缺乏吸引人们目光的光鲜亮点,长时间少有人问津;

这里忽然想起来,广东省金融学院教师黄灯曾写的《我的二本学生》,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轰动——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里面,不都是这些“我的二本学生”吗?

甚至邢台学院、邵阳学院里面的学生,还不如这些“二本学生”,因为“人家”毕竟是在发达省份,是省会城市里面的“专业热门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毕业的呀!

所以,邢台学院、邵阳学院里面的学生,可以勉强称之为“我们的次等二本学生”……

看,扯得有点远了!不仅离题,似乎还有些莫名的伤感……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真实水平如何?

好啦,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我们回到题目上来!

那么,邢台学院、邵阳学院究竟是2所怎样的高校呢?它们的办学层次、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呢?它们又有哪些优势学科呢?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邢台学院、邵阳学院这2所高校,也以此认识一下一个全国数量庞大的高校群体——各省地市级的学院级别的高校群体!

邢台学院,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是一所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2020年,该校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邢窑白瓷)建设单位;

同年,获批河北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开头就这点儿介绍?没了?

真没了!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平时看985、211所谓的名校介绍有点儿多,总觉得邢台学院的总体介绍,缺乏一点重量级的“点缀”,全国性的“头衔”“荣誉”来2个,不是更好看?扯什么邢窑白瓷?!

什么?没有?那么省部级的“头衔”“荣誉”来2个,总可以吧?

什么,还是没有?!那么好吧,还是扯那个没人知道的邢窑白瓷吧!

其实,这也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域的学院级高校的普遍情况,只能是默默地为本地区多做贡献,至于说那些省部级以上的“头衔”“荣誉”等,可能也只有眼巴巴地看着的份!

那么像邢台学院这类高校,在全国高校中,大体处于什么位置和排名呢?

下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下2022年软科和校友会全国高校排名中,邢台学院的情况:

邢台学院2022年全国排名:软科排名517位,校友会排名465位;

全国排名的具体数字意义不大,也可以争议,但是我想说的是,全国400名以后的本科院校,基本情况也大致如此——

全国高校共 3000余所,其中本科院校1200余所;而排名500名左右,并不能说这所高校太差;

但是这类高校,确实是缺乏关注,缺乏资源,当然也缺乏正面的“光环”!

那么,邵阳学院的情况怎样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它在软科和校友会全国高校排名中的具体排名情况吧

邵阳学院2022年排名:软科排名507位,校友会排名343位;

邵阳学院的软科排名,与邢台学院相似,都是500名左右;而校友会排名,却比邢台学院在全国提升了120个名次!

那么,邵阳学院的办学层次情况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邵阳学院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属于湖南省高水平应用特色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

是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看看!人家邵阳学院全国排名高了100多个名次,看来也不是平白无故的哟!你看看这些词汇:“省高水平特色”“全国首批”“国家试点”“全国典型”——

是不是觉得,有了这些“头衔”“荣誉”,邵阳学院比邢台学院要显得“高大上”?

哈哈!其实,教师的“博士学历”也是一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两校的办学规模对比:

邢台学院设有21个二级学院(系部),52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

邵阳学院设有21个教学学院,开设53个本科专业;该校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点2个,全日制在校学生共26900余人。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校在二级院部数量、本科专业数量上,区别不大;在校生数量方面,邵阳学院比邢台学院规模更大一些;

更为重要的是,两校当然没有名牌院校常见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等,甚至邢台学院连个硕士点也没有;

而邵阳学院虽然有2个硕士点,但也是什么“特殊需求项目”,可见并不是什么“正宗”的硕士点!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也真是一对“难兄难弟”!这也是这两所高校急切切地提升本校教师博士学历占比的一大原因吧!——

毕竟大多数时候,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老师,应该是博士学历才对吧?

说来也是哈,如果没有“招聘”“引进”这些“水博士”“速成博士”事件,也不太容易把邢台学院和邵阳学院扯到一起,你说是吧?哈哈!

邢台学院、邵阳学院的历史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两校曾经的办学历史、发展流变与渊源吧:

邢台学院始建于1910年,初名为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称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河北省第四师范学校、邢台师范学校、河北省立邢台师范学校等;

1984年,该校升格为邢台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该校与原邢台教育学院、邢台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合并,成立邢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该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邢台学院。2016年,学校成为河北省省级硕士学位授予点立项建设单位。

而邵阳学院与邢台学院的办学历史情况有所不同,它有两个历史前身——

邵阳学院前身之一,是创建于1958年的邵阳师范专科学校;该校是中国首批8所师专之一;至1993年,发展更名为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邵阳学院的另一源头,是1975年,创办湖南农学院邵阳分院;1981年,湖南农学院邵阳分院并入湖南大学邵阳分校;

1991年,湖南大学邵阳分校与邵阳工业专科学校合并,校名为湖南省邵阳工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邵阳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层次院校,并更名为——邵阳学院。

2011年,该校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学位招生权;2017年,学校新增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我们比较一下邢台学院与邵阳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看到——

首先,邢台学院比邵阳学院拥有更为深厚的历史积淀,邵阳学院解放后才建校,而邢台学院,毕竟源于1910年的“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堂”;

你看!源于“1910年”,这是110多年以前!“直隶第四”这个头衔,看着也不简单!

不过,似乎邢台学院并没有很好地继承和利用这份“历史遗产”……

其二,邵阳学院比邢台学院发展更为多元,毕竟邵阳学院是两所专科院校合并发展而来,要比单纯的邢台学院由单一的师范学校发展而来,学科上要更为齐全多元;

三是两校在层次升级方面,基本是时间一致的:邢台学院和邵阳学院分别是在1996年和1993年,都升级成为了“高等专科学校”;邵阳学院虽稍早,但也属于同一批次;

两校也都是在2002年,升级为了“学院级”本科高校;并且又分别在2016年、2017年,成为了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这就更能理解邢台学院、邵阳学院为什么几乎在同一时期,都急切切地“招聘”或“培养”“速成博士”或“水博士”了吧?

因为都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立项建设单位呀!五六年前,这个项目已经立项了,现在快要到项目考核和评定时期了呀!

再不抓紧,黄花菜都就也凉啦!

我们说到这里,也算是真正站在了邢台学院、邵阳学院的立场上,明白了两校下大力气、“培养”“引进”“速成博士”“水博士”“出口转内销博士“的原因了吧!

那么,最后我们一起来一趟不容易,就一起来看看邢台学院、邵阳学院这两所地市级高校各自的优势学科吧!

什么?它们还有优势学科?不会吧,你说的是“双一流”吗?

当然,在这里,优势学科是相对而言的,就不要谈什么“双一流”啦,只要有国家级、省级“头衔”“荣誉”“名堂”的,就算是优势学科!如:

邢台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际经济与贸易;

此外,还有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际经济与贸易;

该校的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3个:美术学、国际贸易学、会计学;

邢台学院不是说好的是由“直隶第四”师范学校,经过110多年发展而来的吗?

怎么变了画风、改了方向,优势学科成了国家经济与贸易?

这可能是该校发展的“盲目跟风”的战略失误,更可能是我等愚钝,没有能够理解该校发展的具体状况、决策方向!哈哈!

下面我们再来看邵阳学院的优势学科吧:

邵阳学院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工程硕士(含食品工程、机械工程2个领域);

该校还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热能与动力工程、体育教育、管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

该校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共有5个:

动力机械及工程、区域经济学、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英语语言文学;

该校还有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

热能与动力工程、体育教育、管理科学、机械设计制造机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历史学、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看看!人家邵阳学院相对的优势学科,就比邢台学院多多啦!

而且,邵阳学院的优势学科,也充分表现了对本校历史优势的继承与发展——

毕竟该校是邵阳高等专科学校与邵阳师范师范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嘛,要工科与师范类专业齐发展嘛!!

这一点,邢台学院就要好好学习邵阳学院啦!

个人认为,邢台学院处于经济欠发达区域,却丢了师范类专业,发展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经济类学科,真是“丢了西瓜去拣芝麻”!

评价这种省属的普通“学院级”高校的优势学科,还想起来了一个标准,就是——“双万计划”!

“双万计划”,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计划的简称,即2019-2021年3年内,建设1万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万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那么,从“双万计划”的角度,我们再看看邢台学院和邵阳学院这两所高校的优势学科吧:

邢台学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表演专业;

还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

体育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生物科学、英语、舞蹈学、表演、小学教育、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而邵阳学院的以上2项的数量,基本上是邢台学院的2倍:

邵阳学院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

而邵阳学院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竟多达25个:

有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历史学、物理学、生物;

有工科英语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学、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商务英语、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园林;

竟然还有医学类——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学;此外,还有——法学;

此时此刻这样看,邵阳学院也是真得挺厉害哟!你看是不是呢?

最后,我们一起看看这两所高校在2022年的高考的招生录取情况吧,以供部分学生参考:

在2022年高考中,邢台学院在河北省内物理类考生招生,最高分数为506分(全省位次84421名),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最低分为467分(全省位次130969名),专业为材料物理;

在2022年高考中,邵阳学院在湖南省内物理类考生招生,最高分为481分(全省位次90905名),专业为第14专业组——地理科学(师范);

该校招生2022年物理类招生中,最低分为451分(全省位次123593名),专业为专业组11组——化学化工、药学制药、医学技术类;

(以上统计为正常批次录取统计,不包括国家专项等政策优惠专业及中外合作等专业数据)

通过邢台学院和邵阳学院在2022年的招生情况,可以看到,邢台学院招生的最高分数及全省最高位次,比邵阳学院更高;而邢台学院的的最低分数及全省最低位次,却比邵阳学院更低;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也就是说,邢台学院的招生分数跨度更大——这最大的原因,是河北高考人数更多、高校更少,而导致考生更“卷”罢了!

好啦!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就到这里喽!

在这里,我们也祝愿邢台学院、邵阳学院这2所“地级市”学院级别的大学,越来办的越好!

当然啦,罗马不可能一天建成的!你看南通大学、常州大学、温州大学等,当地政府都持续投入发展了40年,现在不是还是“四非”一般省属高校?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哟!这一点也要给它们一点儿时间,也要有些耐心哟!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