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个大洲的国家,总面积1709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一。其中绝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俄罗斯的亚洲领土,从乌拉尔山到太平洋沿岸,名字叫做西伯利亚,在世界地理分区上叫做北亚。俄罗斯的欧洲领土位于乌拉尔山以西,虽然占总面积的比例较小,但却是俄罗斯的中心区域。包括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大城市圣彼得堡,都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1.46亿人口,也有约有1.3亿生活在欧洲部分,而辽阔的亚洲部分,只有约1600万人口。亚洲人觉得俄罗斯是欧洲人,欧洲人觉得俄罗斯是亚洲人。
此外俄罗斯人种属于斯拉夫人,详细划分是东斯拉夫人,和波兰,斯洛伐克,以及巴尔干国家,属于同一族群。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欧洲国家。不过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的时代,西欧国家始终和俄罗斯有着很深的隔阂,有些比较激进的欧洲人,甚至不愿承认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有时候他们甚至愿意接纳一个亚洲国家土耳其,也不愿接纳这个传统的欧洲国家俄罗斯。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肯定是俄罗斯实力强,而且扩张欲望强烈,对西欧国家威胁较大所致。历史的俄罗斯帝国,曾被称为欧洲宪兵,沙皇的军队曾经纵横西欧各国,镇压当地人的起义。所以一些西欧人,难免就会对俄罗斯产生敌意。此外他们不承认俄罗斯是欧洲国家,还有一个比较正当的理由,那就是亚欧分界线,原本并不是现在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一线。
根据现在的亚欧分界线,俄罗斯在欧洲拥有大片国土,任何想把俄罗斯开除欧籍的声音,都是没有意义的。但在历史上,亚欧分界线却是另外一条。其实各大洲的分界线,都是人为划分的,亚欧分界线也是如此。亚洲和欧洲处于同一片大陆,最早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分界线,那时的欧洲,相当于西北亚,或者叫做亚洲的西北部,是亚洲向西北方向延伸出去的一个大半岛。
但随着欧洲文明的发展,生活在欧洲东南部的古希腊人,便根据他们的认知,把世界分成了欧罗巴、亚细亚、阿非利加三部分,也就是欧洲,亚洲和非洲。这样我们现代地理学中才把欧洲从亚洲划出来,成为了一个单独的大洲。而根据古希腊人的划分,最早的亚欧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速海,顿河一线。
顿河源起中俄罗斯丘陵东麓,先向东南流,后折向西南,最终注入亚速海。河流的干流,以及北部地理延伸的瓦尔代高低一线,整体位于莫斯科以西。而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莫斯科周边一带,最初叫做莫斯科大公国,所以按照古希腊人的亚欧分界线,俄罗斯最早的基本盘,其实被划入了亚洲。后来随着不断发展,俄罗斯扩张到了顿河以西,但很多西欧国家并不愿意接纳俄罗斯,随即又提出了以俄罗斯西部国界线为欧亚分界线的划分方式,就是要把俄罗斯排除在欧洲以外。
不过无论西欧国家多么排斥俄罗斯,当时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想法是没有改变的,也是非常坚定的。到了彼得一世时代,俄罗斯实力越发强悍,不仅取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在波罗的海沿岸兴建了圣彼得堡,试图以此为窗口融入欧洲。然而亚欧大陆分界线,始终是阻碍俄罗斯融入欧洲的绊脚石,分界线不变,俄罗斯怎么努力,都是徒劳。即使按照原本的顿河分界线,俄罗斯最多也只是欧洲边缘国,在欧洲的国土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有以俄罗斯西部边界为亚欧分界线的说法,那么俄罗斯就不是欧洲国家,所以俄罗斯需要一条新的亚欧分界线。
沙皇彼得一世时代,俄罗斯已经越过乌拉尔山,拥有了广阔的亚洲国土,所以这条亚欧分界线必须足够靠东,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所以到了18世纪初,俄罗斯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瓦西里塔季谢夫,根据研究,提出了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一线的划分方式,改变了亚欧分界线。此后在18世纪时期,俄罗斯的地理学者们不断发表塔季谢夫划界方式的合理性研究论文。沙俄也在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一带树立了亚欧界碑,试图用实际行动,确定这条分界线。经过俄罗斯的不断努力,欧洲地理学界最终在19世纪初基本接受并确定了土耳其海峡,高加索山脉,里海,乌拉尔河,乌拉尔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至此,俄罗斯才踢开了这块融入欧洲的绊脚石。
“ 根据古希腊人确定的亚欧分界线,俄罗斯的领土已经深入欧洲,但国土的主体部分却始终不属于欧洲。不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角度,俄罗斯都希望通过一条新的亚欧分界线来巩固自己的欧洲地位。
界线由我划
校/捕风者 画/一条人文主义狗 图/地缘谷
距今大约1.75亿年前,地球上只有唯一一块大陆——盘古大陆。随着地壳运动和板块漂移,超级大陆不断分裂,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陆及其周边岛屿进一步被分为七大洲。
在某种程度上,各大洲大陆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地理惯例决定的。一般来说,大于澳大利亚的陆地之间的连接越短,越容易被分成两个大洲,比如大洋洲与其他大洲的连接为零,再比如南北美洲、非洲和欧洲,它们之间的连接只有数百公里,在世界地图上看起来细长而又短小,即使相连,人们也不惜挖凿运河使它们分离。但亚欧洲的分界,却与这个原则相反,其长度足足绵延六千多公里(陆地)。它的的产生与共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缘博弈。
南北美洲之间的狭长地峡,很难让人在分界上不形成共识
巴拿马运河
l 亚欧大陆分界线
一般来讲,亚欧大陆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然而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分界线,就会发现它们并不是一条实际存在的“界线”,而是一个个区域,比如一座山,一个湖泊。
雄伟的乌拉尔山
乌拉尔山脉是亚欧大陆最重要的分界线。该山脉始于北冰洋正南方的内陆地区,这一山脉向南延伸,穿过俄罗斯广阔平原。这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屏障,将俄罗斯东欧部分和西伯利亚分隔开来。山脉南部与乌拉尔河相连,河水向南奔流注入里海。
俯瞰乌拉尔河
里海西部的大高加索山脉是另一个横跨多国的分界线。自西向东,这一复杂的分界线起始于格鲁吉亚境内,穿过亚美尼亚,纳赫奇瓦(阿塞拜疆的独立领土),回到亚美尼亚,再到阿塞拜疆本土。高加索山脉的西部,就是巨大的内陆海——黑海。
大高加索山头的终年冰雪
黑海以西,便是由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以及达达尼尔海峡构成的土耳其海峡。土耳其海峡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这条连接爱琴海和黑海的海峡,在冷战时期就是美苏的“必争之地”,至今仍被北约视为亚欧大陆的战略要点之一。
航渡繁忙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三海(黑海、地中海、马尔马拉海)交汇之地
那么,这些地理元素如何被选为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从古至今,这条分界线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l 古代欧洲文明的尽头
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水手就将亚欧大陆的东西两部分分别命名为欧罗巴和亚细亚,两者被一条从爱琴海流向黑海的复杂水道隔开。那时黑海又称“死海”,恶劣的航行条件,让无数希腊航海家望而却步,因此黑海成了欧洲文明向东传播的阻碍。
黑海当地恶劣的航渡条件,极低的生还率甚至让古希腊人认为是当地特色的海怪在吞噬来往的商船
黑海北部是亚速海,亚速海又与南北向的顿河相连,宽阔的顿河,将大陆一分为二。在古希腊人看来,这里是文明世界的尽头,居住着危险的异族。久而久之,人们便放弃了对黑海以及顿河以东地区的探索,而“黑海-亚速海-顿河”一线,就成为了亚欧的分界线。
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就发生在这古人看起来神秘莫测的流域
后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他的三重体系中,将旧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欧洲、非洲和亚洲。希罗多德根据其最初居住的地方来定义欧罗巴大陆,亚细亚是大陆上超出爱琴海的部分,而非洲则是地中海以南的地区。
古希腊地理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
再后来,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再次将亚欧大陆分界线改写为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速海和顿河。土耳其海峡有“天下咽喉”的美称,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拥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托勒密地图
13世纪,源于西突厥乌古斯人游牧联盟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了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奥斯曼军事帝国,而此时,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大规模崛起。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让东西方文明有了明显的区别。
土耳其在历史的宣传上也会强调自己来源于西突厥,但实际上多数土耳其人血统更靠近欧洲的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
公元14世纪,奥斯曼帝国渡过土耳其海峡,占领伊斯坦布尔,侵入巴尔干,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自此,奥斯曼帝国便位于东西文明交汇处。他们依靠强大的海军,从意大利和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重要的航海路线,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直至大英帝国在18世纪通过直布罗舵海峡打通地中海航线,开启大航海时代为止。
奥斯曼帝国阻挡了欧洲人与东方文明的联系,也使得土耳其海峡成为了欧洲人可以到达的“世界尽头”。
地处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的蓝色清真寺让西方感受到了文化和宗教的巨大差异
从中世纪到18世纪的漫长时间内,“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速海-顿河”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亚欧分界线。
l 现代亚欧分界线的形成
亚欧分界线的东移,离不开俄罗斯的扩张与欧洲主流社会对俄罗斯文化的认同。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公元9世纪,来自北欧的瓦良格人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国家,并与拜占庭帝国来往密切。10世纪,基辅罗斯正式接纳东正教,此后,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今天的俄罗斯文化与习俗。
俄罗斯不愧是“第三罗马”的代言人
也就是说,早期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俄罗斯人,与传统意义上的欧洲人,有很大的差别。基辅罗斯覆灭之后,蒙古帝国还曾长期统治这一地区,俄罗斯与西欧的文化差异越来越大。直到中世纪后期,俄罗斯人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国,然后开启了欧洲化的进程。
伊凡雷帝以罗斯大公国取蒙古的金帐汗国而代之
沙皇俄国期间,彼得一世对农奴制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欧洲化改革,为俄罗斯富国强兵打下重要基础。他还鼓励欧洲人在俄国办厂,引进技术,鼓励年轻的俄国人去欧洲学习,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俄罗斯国力大增,他们与土耳其发动战争,并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打开了欧洲的大门。
进驻亚速港的俄国民众和士兵
根据古希腊人确定的亚欧分界线,俄罗斯的领土已经深入欧洲,但国土的主体部分却始终不属于欧洲。不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角度,俄罗斯都希望通过一条新的亚欧分界线来巩固自己的欧洲地位。
这个想法的雏形,首先由探险家兼瑞典陆军军官菲利普·约翰·冯·斯特拉伦伯格(Philip Johan Von Strahlenberg)在1725年提出。当年,他的军事领地,就在乌拉尔西侧山脉,里海北岸恩巴河,以及黑海之上的库马河与曼尼奇河形成的一片山谷洼地,于是他便沿着伏尔加河、萨马拉弯和乌拉尔山脉划出了一条边界线。
探险家菲利普亲自绘制的地图,尽管还不甚精确(如库页岛位置奇怪),但却事实提供了俄国亚欧大陆分界线的理论基础
斯特拉伦伯格在曾在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当过10年战俘,他在那里研究了乌拉尔山上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1730年,他出版了一本书,里面详细阐述了“欧洲和亚洲的北部和东部”,定义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边界。
与此同时,俄罗斯历史学家、著名地理学家及国务活动家瓦西里·塔季谢夫(Vasily Tatishchev)提出,亚欧分界线应是沿着乌拉尔河流丘索瓦亚河和伊塞特河延伸的部分。他曾仔细对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流域进行了科学考察,发现该区域东西两侧的动植物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确认该山脉与河流,已经构成了一条自然边界。
瓦西里·塔季谢夫(Vasily Tatishchev)的理论直到今天还被俄罗斯中学生课本沿用
这一界线又被称为“塔季谢夫分界原则”。1846年,为了纪念俄罗斯皇储、未来的亚历山大二世沙皇到访边界线,人们在乌拉尔山脉的支脉,别列佐娃娅山上,树起了第一座界碑。如今,在距离莫斯科1600公里的叶卡捷琳堡,还有一座尖形金属塔状的亚欧两大洲界碑。
由此,现代意义上的亚欧分界线基本被确定下来。
l 欧洲还是亚洲?
欧亚两大洲的官方分界线,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一直都在变动。根据欧盟建立的地理原则,欧洲的定义,应是文化和地理元素相互交织的结果,也因此受到政治的约束。而这样的界线,的确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举例来说,位于大高加索山区的格鲁吉亚,曾是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横跨亚欧边境的格鲁吉亚,虽然在文化上深受欧洲的影响,且在政治上偏向欧盟,却被欧盟判定为“在地理意义上属于亚洲”,从而失去了加入欧盟的机会,并且丧失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
光从建筑来看,确实和亚洲文化似乎一点都不搭边
同样,居住在俄罗斯境内,乌拉尔山脉区域的居民普遍认为,关于欧亚边界的辩论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在他们看来,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乌拉尔文明也一直属于独特的俄罗斯文明,而非亚欧文化的“结合体”。为了政治意义而将土地分为欧亚两个部分,这种做法毫无意义。
总而言之,欧洲与亚洲的分离是欧洲地理学家和学者努力分离和划分世界范围的结果。实际上,除了研究20世纪之后的历史,大部分历史学家都选择将亚欧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划分欧洲和亚洲,历史和文化意义要远大于自然地理意义。
参考资料
How was the borderbetween Europe and Asia defined? . Franois Chevallier
兴废与进退:思古论今集 . 王三义
Vasily NikitichTatishchev . The Editors of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Philip Johan vonStrahlenberg . Wikipedia
Ptolemy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