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这些令人愤怒的无耻黑幕,正真实地发生在耶鲁、斯坦福、南加州等美国名校,包括耶鲁这样的常春藤亦有涉及。当常春藤、白人、金钱、贿赂、富二代……这些词汇组合,它们如同火药般迅速点燃了国内外的社交网络。
联邦检察官Andrew Lelling表示:
这是对美国大学录取系统的玩弄
图片来源:CNN
眼下,美国司法部正在指控一场迄今为止最大的招生舞弊案(当地时间3月12日),贿赂总额高达2500万美金,参与其中的33名家长,从私人和上市公司的CEO、投资人、女演员,到服装设计师、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席…无不是美国上流社会的富豪名流。
这场将富二代子女送入名校的黑幕,正惊心动魄地被曝光于世,而家长们滥用财富,通过SAT考试作弊、贿赂大学体育教练的手段,为子女购买“成功”的方式,也一一被拆穿。
如果说SAT作弊、包装假体育生,是美国富豪送孩子进入名校的新把戏,那么通过家族势力和庞大的金钱捐赠而进入名校,就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招生潜规则。
美国司法部已在互联网公开了204页的指控书
为了帮助家长客户实现梦想,辛格长袖善舞地游走于各种顶级名校与社会名流之间疏通关系,通过伪造档案冒充体育特长生、请枪手代考SAT和ACT等方式,提供“定制化”的入学服务。
在被起诉的33位家长中,最先受到媒体关注的是两位好莱坞女演员:依靠美剧《欢乐满屋》走红的Lori Loughlin,以及《绝望主妇》主演Felicity Huffman。
图片来源:Google
以女星Loughlin为例,在以辛格为中介向南加州大学的相关人员支付五十万美元之后,她的两个从未划过船的女儿,摇身一变成为帆船体育特招生,成功被南加州大学录取。
但实际上,这对姐妹既没有划船特长,也没有在入学后参加过任何相关训练。
Loughlin和两位女儿
图片来源:Elle
不仅如此,Loughlin的小女儿Olivia更是在网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久前,Olivia刚因为一番“我对上大学没有一毛兴趣啊!开学? 开学又怎么样? 耽误我去斐济岛拍视频!到了南加大以后我才不要上课呢,我就想24/7拍直播”的言论而遭到网友的抨击。
OLIVIA JADE的YOUTUBE首页截图
而Huffman的女儿则在辛格的帮助下,在标准化考试SAT/ACT上贿赂监考官,以学习障碍为理由延长考试时间,直接购买答案,甚至还在交卷后请专人修改答案至指定分数。最终,她的女儿在SAT考试上提高了400分,达到了1420分的成绩,足以进入美国的精英大学。
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包括纳帕谷的酒庄老板、帕萨迪纳的地产大亨等富豪和名人的子女,迈入了包括耶鲁、斯坦福、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高校。
图片来源:ABC
在一次有FBI监听的通话中,辛格对打电话来咨询的家长说:“我们所做的,就是保证美国最富有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好大学。”
图片来源:旧金山湾区消费指南
神秘的Z list,名校拼爹更严重
如果说SAT作弊、包装假体育生,是美国富豪送孩子进入名校的新把戏,那么通过家族势力和庞大的金钱捐赠而进入名校,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招生潜规则。
在美国,包括常春藤在内的精英名校,几乎清一色都是私立大学。表面上看,这些精英名校通过各项综合指标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但实际所隐含的“公平”问题仍然存在。
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就是被媒体广泛诟病的代表。
贾里德·库什纳和他的父亲查尔斯·库什纳
1998年之前,贾里德·库什纳一直是美国新泽西一位资历平平的普通男孩。在他的高中老师眼里,贾里德既没有很出色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给简历增添光彩。
然而作为新泽西房产商查尔斯·库什纳的儿子,他的老爸在1998年花250 万美金把两个儿子贾里德和约书亚都送进了哈佛。
而贾里德的妻子、特朗普最心爱的女儿伊万卡,则是通过“传承录取Legacy admission" ( 对校友和与学校有关系家庭的特殊照顾录取)的方式,入读沃顿商学院。
除此以外奥巴马的大女儿玛利亚•奥巴马,也被媒体广泛认为是通过哈佛“ Z-List”的方式得到录取的例子。
奥巴马父女
2017年,当媒体报道玛利亚•奥巴马即将追随父母的步伐进入哈佛大学就读的新闻时,玛利亚随即宣布,将在Gap一年参加实习后再入读哈佛大学。
就当人们夸赞“总统的女儿就是不一样”时,却少有人知道,这和进入 Z-List 得到录取的方式如出一辙。
纽约时报对“Z-List”名单的报道
几十年来,哈佛大学的Z名单一直鲜为人知,直到大学生公平录取(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s)和哈佛大学的诉讼材料被媒体公开,其中显示:
对于这些学生,入读唯一的约束条件是,必须保证推迟一年入学。
不仅是哈佛大学,在长久的学校招生史中,美国大多的私立名校都渐渐展现出类似的偏好。比如哈佛大学喜欢录取有大额捐赠的校友的子女,布朗大学偏爱录取名人和名人子女,杜克大学则喜爱录取大额捐款的非校友子女,圣母大学非常注重校友子女等等。
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扮演者艾玛·沃森就读于布朗大学
通过名人效应,刺激更多的人申请该所学校,帮助学校占领杂志和媒体的封面
连小布什自己都曾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演讲上,半自嘲半打趣地说:“拿了C的同学们,你也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
《纽约客》曾爆料小布什当年的SAT语文成绩为566,数学为640,比耶鲁学生的平均分低了180分,即使进入耶鲁就读后,成绩也并不好,大部分成绩为C,据说最好的成绩为B+。
他能够进入耶鲁上学、主修历史的原因,就是因为父亲是美国总统以及耶鲁校友。连耶鲁也以承认录取小布什是因为“Legacy admission”的方式,对此表示了承认。
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Daniel Golden曾在《大学潜规则:谁能优先进入美国顶尖大学》中,以一本书的篇幅讲述了美国富豪是如何“走后门”,把子女送入名校。
以哈佛为例,学校的大学资源委员会(Harvard’s Committee on University Resources, COUR)为了对成员的付出表达谢意,会将要给予关照的、来自大额捐赠者家庭的子女或者校友子弟放到一个单独的名单上,俗称 Z名单(Z-list)。
这样的录取方式,与其说是“舞弊”,不如说是权、钱、教育的公开交易。精英阶层动用地位和财力为子女保证接受顶级教育的机会,而学校则通过提供这样的机会,保证持续的社会名望和未来源源不断的捐款。
如果说昂贵的课外补习班和花样繁多的课余生活,是中产阶级后代利用家庭资源“秒杀”相对低收入人群后代的竞争优势;高额捐赠、家族关系则可以说是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之间磨合了几十、上百年后,一条默认的边界线。
在这条边界线上,大学既保留了给普通人的机会,又暗藏着一条不那么统一和公平的标准,从而录取能给自己带来更多资金、更多声望、更加符合政治正确意见的学生。
绝对的教育公平并不存在,但当边界一旦被打破,高校几百年维护的声望必将面临巨大危机。这也是为什么此次“高校舞弊案”曝光,联邦政府立即采取严厉调查措施,所有涉案大学也都立刻发表声明,表示自己对这种恶劣的暗箱操作并不知情,并积极配合调查的重要原因。
正如联邦检察官Andrew Lelling所言:“这不是简单的富豪子女捐楼入学,而是对美国大学录取系统的玩弄。” 无论是倒向特权和精英阶层,或是偏向少数和弱势人群,势必会造成另一端被丢入不公的山谷。
如何正确使用百万美金送女儿进哈佛呢?
早春的一个夜晚,数百位灰发灰色西服的男士、戴着丝巾穿着修身黑色长裤的女士,一起安静地走过哈佛大学的小径,从一扇没有标识的门进入安尼伯格礼堂。
这场会议没有校园通告,没有媒体参与,虽然这里聚集着各种企业家、高管、律师、石油大亨……学生乐队演奏了经常用在校间体育赛事的“战歌”《哈佛万人》(Ten Thousand Men of Havard),之后校长开始发表讲话。
他时不时停顿,以供听众鼓掌,直到他提出一个计划,希望扩招来自年收入不到四万美元家庭的优秀学生。
他没有等来掌声。
这尴尬的死寂可以被解读为——“糟糕的主意,如果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挤占了我们孩子的位置,你不会再收到我们每人的几百万美元了。”
以上,选编自《录取的价格》(The Price of Admission)中某一章节的开头。
这本2005年出版的著作,揭露的问题在当今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它也有一个更为直接的副标题:“美国统治阶层如何买下通往精英高校之路”(How America's Ruling Class Buys Its Way into Elite Colleges)——钱可以让你离名校很近,一只脚跨进门的那种近。
● 《录取的价格:美国的统治阶层如何买下通往精英高校之路,以及谁被拒之门外》/ Amazon
这里谈的,并不是家庭优渥到可以供孩子上课外兴趣班、打马球、去非洲与小朋友合影,这里谈的是捐钱这一行为,在招生决定当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赵姓家长支付650万美金给中介,通过买通学校帆船队教练送女儿进斯坦福大学,事发后孩子被开除,走偏门欺诈学校的中介也面临牢狱之灾。
这钱显然花得不值,因为只有50万美元真正用来贿赂体育教练,而另外600万都进了中介腰包。
● 斯坦福大学的标志建筑“胡佛塔”
涉事家长辩称,他们以为这钱是直接捐给学校的。
真实与否不谈,我们以哈佛为例,谈谈如何才是优雅、正确、并保证你孩子以后不被开除的捐款姿势。
开头提到的会议,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有钱的咨询小组“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COUR)”的年度会议,这个组织成就了哈佛世界第一规模的捐赠基金——392亿美金(截止2018财年)。
加入的门槛至少是一百万美金的捐赠或是即将捐赠,极个别成员没有达到这个金额,但是也能够联系其他校友捐款。
650万美金,则已经达到了委员会管理层的平均捐赠额,着实没有必要再通过中介被割一把韭菜。
捐款为了孩子,是一个不需遮掩的目的。委员会成员可以在子女人生的不同阶段——包括录取结果出来的前几个月——向哈佛捐款。
据戈登的统计,2005年的424名委员会成员里,218人至少有一个子女进入了哈佛读书,另外至少有80位成员没有孩子或者孩子还没到上大学的年龄:
也就是说,育有适龄子女的捐款者中,约三分之二成功将子女送进入哈佛,大多数是本科,也有商法学院。
纵然成为委员会成员不能保证子女被录取,但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哈佛大学2018年4.59%的录取率。
不可否认,委员会的子女许多都很优秀,大多数还有父母校友身份的“加成”。但是足够多的案例证明,“本人优秀”与“校友子女”都并非必要条件。
一个典型实例,是如今美国总统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在他之前,库什纳家庭成员没有一个是哈佛校友,也没有任何其他紧密联系,他家有的是很多很多的地产。
在小库什纳开始他的申请季的时候,老库什纳向哈佛承诺了250万美元的捐款,而且精明到分十年支付。他同时通过给予经济支持多年的政客们,比如当时的新泽西参议员,借助校友网络和设立奖学金等方式试图构建与哈佛的更多联系。
成绩平平的小库什纳申请哈佛的决定,令他的高中老师感到惊讶,知道他被录取后,则变得震惊:
“教师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认为他足够进哈佛。他的GPA不不够格,SAT分数不够格。我有点失望,因为学校里有别的孩子足够优秀,但没有被录取。我觉得贾里德很长一段时间不想提起这件事,因为他觉得有点难过和愧疚,他大概占了别人的位置。”
对校友子女的偏好,已经远远超出了哈佛大学资源委员会的子女,开始囊括成员们的孙辈、旁系亲属、朋友、邻居、客户。这是一个不明码标价,但似乎有无限回报的哈佛官方“中介”。
就算来自中国土豪的650万美元,不比商政皆通的老库什纳250万分期十年小礼包来的有吸引力,哈佛还有一条没有写在招生网页上的途径:Z名单制度。
Z名单是哈佛的一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特殊录取制度,名单上的学生不能在当下学年入学,但可以在第二学年入学。
这项在宣传中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入学前更成熟稳重”的录取途径,据《哈佛深红报》(The Harvard Crimson)对过去五年数据的统计,Z名单上半数为校友子女,且各方面成绩显著低于常规录取。
●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些应该在Gap Year “完善自我”的Z名单成员,不少选择了航海或是奢华旅行。
招生办称Z名单是申请季尾声名额不够时的无奈之举,但戈登采访到的一位委员会子女,海登·加克,在高中最后一年前的暑假接受了哈佛招生办主任的面试时,就已经被问到是否接收延迟一年入学。
在高中都不属于优等生(Cum Laude)的海登最后在哥斯达黎加和西班牙旅游了一年后进入哈佛。
从日后收到捐赠数额的角度来说,哈佛校友的“质量”并没有因为对委员会关系户降低录取标准而下降。
不如其他人优秀的二代们进入哈佛之后,也不会有学渣不小心进了清北的那种痛苦。
因为这样的例子多到校友子女、或是委员会子女,在哈佛完全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社群。
学业成绩偏弱的劣势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完全可以用来自家庭、哈佛校友、各种俱乐部的人脉来弥补。
另外一位在书中被写到的学生戈尔登,他的父亲是哈佛最慷慨的捐款人之一。他在采访中承认自己是个“差劲的学生”。
小戈尔登在高中有过期末考作弊记录,大学的学习生涯过得异常艰难,但这不影响他毕业后加入一家他父亲老戈尔登在大萧条时期拯救的公司,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银行家。
2005年,104岁的老戈尔登向哈佛捐赠3000万美金,之后小戈尔登又补了350万美元,他的女儿,三个兄弟姐妹,四个侄子侄女,都被哈佛录取。
如果这650万美金使用妥当,不光一个孩子的录取机会大大增加,以后还能荫庇子孙。
根据哈佛校友之间的高结婚率,如果孩子在哈佛找到了另一半,有父母双方的校友身份,适时再捐一笔,基本就可以锁定下一代家庭的入学资格。
当然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650万美金不能全撒给哈佛或斯坦福。老库什纳当年还给康奈尔、普林斯顿、纽约大学捐了款,作为B计划和为其他子女的考虑。虽然没有都用上,但就像买了多重保险,还可以孙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