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着。
一天,地主召集自己的所有孙子,对他们说: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我的房子,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我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不过,以前你们代我收取的租金,我不知道是该取消还是该怎么办?一个孙子说:我们可以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行了,赚了好多钱,也不用孙子们上交租金了。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地主又召集孙子们,说: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你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卖了好些房子,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地主又召集孙子们,说: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孙子们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地主说:咱给他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你们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孙子们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地主说:从咱家的钱庄借钱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了,长工们拿到钱,经济适用房过了几年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等不急的长工只好购买孙子们修建的房子,孙子们挣了好多钱,也变成大款了。
地主坐不住了,召集孙子们,说:你们以后建房子,必须定期从我手上购买土地,你们卖房子的钱我就不管了。孙子们高兴的答应了。等到地主卖地的日子,孙子们都到齐了,才发现地主一次只卖一块地,众孙子只好竞相出高价,土地涨价了;建出来的房子少,没地方住的长工多,房子也涨价了。长工们买不起房子,开始埋怨孙子们。孙子们聚齐了商量对策,都说:爷爷是惹不得的,这几年咱们也挣了不少,就把这个黑锅给扛下来吧,谁叫咱是孙子呢。
房价还在涨,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孙子们有点慌,忙问地主怎么办?地主说:赶紧通知长工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90后可能是房地产最后一批接盘侠了,
1990年32岁,2391 万
1995年27岁,2063 万
2000年22岁,1771 万
2005年17岁,1617 万
2010年12岁,1588 万
2015年7岁 ,1655 万
2020年2岁 ,1003 万
这是近3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数据显示1990年出生人口2391万,是2020年的一倍还要多。
从数据上显示,生育率一直在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错综复杂。
90后是目前集中结婚的年龄段,也是刚需最后一批人口。如果房地产不抓住最后这波人(1990-2000的人口),那真的是没有接盘了。
再后面出生的人压根就不缺房,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80后,80后都已经买了房,加上80后的父母都是60后都有房,老年人去世后又会留出一大批房产。
那么结局就是90之后再无人买房。
竭泽而渔的渔夫最后都饿死了。
中国新生人口如果持续走低,房地产就会持续爆雷,直到只剩下几个央企大头。
想要自己能生存下去就必须降低房价。
给人口增长留一些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一条活路,不然就是地产商自己扼喉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