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蟋蟀皇帝”明宣宗好色残暴?康熙亲自为其正名

news.xixik.com   2019-11-26 19:19:29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长得不仅帅还文韬武略,基本可以与朱太祖相比了。这个一身艺术才华的朱瞻基不光给世人留下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同时也在历史上展现着独一无二的大明英姿。将帝王有才华不会亡国还能兴国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在大明的那段历史让人看到了光彩夺目煜煜生辉的历史画面。

导读:魏征曾对中国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作过一句总结:“古人有言,亡国之君,多有才艺,考之梁、陈及隋,信非虚论。”从隋炀帝、陈后主、宋徽宗来看,的确非常有道理,然而在明代有一位皇帝论才华和文艺均不低于以上三位有才华的帝王,但却成功避免了这个陷阱。作为皇帝;他开创了明朝的一段盛世繁荣,作为艺术家;他的作品至今还是无法逾越的明代宫廷画作高峰,这人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画像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一) 明朝艺术成就最高的文武全才皇帝

永乐九年(1411),朱棣决定立孙子朱瞻基为皇太孙,1424年朱棣去世,皇位由太子朱高炽继承,不到一年时间,二十六岁的朱瞻基便执掌了大明王朝的浮沉。此前他正在南京,朝中大臣夏元吉、太监杨英秘不发丧为等其继位创造时间。紧要时刻,形势十分危急,皇太子朱瞻基的臣僚劝他率大量护卫回京以保障安全。朱瞻基却说:“我刚到南京,立即返回北京,谁能料得到?君父在上,天下归心,谁会有二心呢?况且,父皇招我回京,我又怎能拖延呢?”《明实录》。最后他放弃兵马护卫,沿着驿道飞驰。由于朱瞻基在关键时刻果断迅速,躲过了汉王朱高煦准备在山东伏击谋害。六月十二日朱瞻基正式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宣德。虽然在位只有十年,却成为了明朝颇有作为的皇帝。任用“三杨”、蹇义、夏元吉等贤臣辅佐,明朝经济和内外环境得到空前发展,创造了“仁宣之治”,甚至可以将其与所有盛世相提并论“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明末纪事本末》。

 

“仁宣之治”

他从小便得到了祖父朱棣的高度重视,认为这个孩子“英气溢面”。并明确未将来成为大明王朝的皇帝,为此朱棣给他安排了极好的教育班底,加之性格豁达,善于纳谏,对国家治理有着清晰的判断。“他的艺术天才与宋朝的赵佶相比,尚可能比赵佶更优秀。他的作品至今还收藏在美国麻省剑桥的福格博物馆,堪萨斯城的勒尔生美术馆和纽约之大都会美术博物馆等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朱瞻基画作

朱瞻基很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才华天赋,他写文章才思敏捷,诗歌水平更是独树一帜。尤其在绘画方面,晚明学者黄景昉评价说:“宣庙(朱瞻基)诗画皆入神。诗长篇绝句,滚滚不穷。画善花鸟。”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执政期间,他有力推动和了宫廷画的发展。“尤精于绘事,凡山水、人物、花竹、翎毛、无不臻妙。”《无声诗史》。

明代中后期注明鉴赏家、画评家何良俊以非常客观专业的眼光对其一生艺术创作给予了评介,认为朱瞻基的画作在整个历史画坛上不一定是第一流的,但是在帝王画作中确是毫无疑问的一流作品。

朱瞻基画作

除了艺术上的高超成就,他个人在骑射上也颇为出彩。永乐十一年五月,朱瞻基在北京东苑“观毬射柳”的比赛中,“击射连发皆中”。12岁的时候,他就在大臣夏元吉的协助下留守北京。16岁时他跟着祖父朱棣出征,朱棣每入驻营帐,朱瞻基就会派出自己的“幼军”到营帐外瞭望放哨。从永乐十五年(1417)他陪着父亲朱高炽留守南京,深得其父的喜爱。在其父朱高炽继位后,命“中外启事,悉归太子裁决”,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命运似乎对他格外眷顾,只是短短一年,朱高炽就去世,而他瞬间便成了大明王朝的掌舵者。

行乐图

(二)康熙亲自为他正名

即位之初,他就表现出相当的魄力,面对内忧外患,首先平定了皇叔汉王朱高煦的反叛。在此关键时刻他显示出强势的应对能力,在做好周密的防守之外,他决定亲自出征山东说:“汉王敢于反叛,一则欺我年少,再则料我不敢亲征。我若遣将前往征讨,汉王就能以危言厚利,诱他们投降,侥幸成事。”于是在朱瞻基的迅速出击下,汉王叛军不久便土崩瓦解。这个年轻的皇帝的意志力瞬间成了帝国的主心骨。此外他的一个决定更是表现出惊人的政治魄力,,停止从1406年以来明朝在交趾的用兵,将明朝整体战略向恢复生产转变。

朱瞻基书法

“公元1430年,苏州府一府即欠税达八百万石,是为此地三年应缴的额数。所以朱瞻基登极之日,并没有继承到一个舒适的皇位。”“他经常与农民展开对话,调查收税纳税之程序,研究拖欠付税的远近原因,同时将过程中各项罅隙填实,将零星的错误纠正,并建议新辟一些商业税,所收全用纸币,以缓和通货膨胀。”《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朱瞻基是明代少有的贤君,文治武功均有建树。他治理期间,没有压倒一切的外忧内患,没有党派之争,没有政策纷扰,当时的百姓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如大明王朝的暖风,他的作为瞬间吹遍了整个帝国子民的发髻。虽然朱瞻基的个人品行绝非如“白玉无瑕”,其个人生活上传出与官员争妓女而争风吃醋等民间小道消息,甚至对太医说:“汝贱男人惺惺,朕欲用房中药,可制与我。”太医竟然拒绝说不会,朱瞻基大怒,骂道“你江南人怎么这么 ”,最后将其送入大狱。如此低级编造的“段子”,对于稍有历史常识辨识眼光的人来说,这些都是故意恶搞他。作为一个顶级政治家和艺术家,怎么会有如此低级作为?

朱瞻基打猎图

宣德朝是明代的黄金时期,整个帝国从最初的动荡逐渐趋于平稳发展。对于清代评介朱瞻基多有负面之辞,就连康熙也看不下去了。康熙二十九年(1790),对于明代野史和清代舆论将其塑造成“蟋蟀皇帝”甚至是“好色残暴”,康熙对当时舆和历史评价朱瞻基非常不满,特意叫来大学士下发谕旨:“朕思洪武系开基之主,功德隆盛,宣德乃守成贤辟。虽运会不同,事迹攸殊,然皆励精著于一时,幕烈垂绪奕世,为君事业,各克殚尽。……若表扬洪武、宣德,著为论赞,朕尚可指示臣工,撰文称美。偿深求刻论,非朕意所忍为也。”

在康熙亲自定调下发最高指示后,《明史》对朱瞻基不再有訾议,评价越来越公正客观,说他“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对此评价担心康熙还不满意,于是又给了一句高度总结颂扬“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长得不仅帅还文韬武略,基本可以与朱太祖相比了。

这个一身艺术才华的朱瞻基不光给世人留下了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同时也在历史上展现着独一无二的大明英姿。将帝王有才华不会亡国还能兴国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而在大明的那段历史让人看到了光彩夺目煜煜生辉的历史画面,让人为之神往。

明宣宗朱瞻基给明朝埋下的隐患

明宣宗朱瞻基其在明朝历史上是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仁政治国,任用贤德之人,重视农业生产,出征蒙古大漠,综合国力得到很大增强。 后世所修的《明史》高度评价明宣宗: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强藩猝起,旋即削平,扫荡边尘,狡寇震慑,帝之英姿睿略,庶几克绳祖武者欤。

其与父亲仁宗开创出“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新气象,史称“仁宣之治”。不逊色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然而宣宗皇帝也为后世埋下一些隐患,其中最大的隐患,首当其冲便是扶植宦官势力。在洪武朝,太祖朱元璋曾立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铁牌,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到了永乐时期,宦官多次在宫中刺探消息,“助攻”成祖朱棣夺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地位得以提升,开在崭露头角。

《明史》:在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到了宣德时期,宣宗延续祖父的做法,进一步提升宦官的地位,为更好服务政事,设立内书堂作为配套,专门的宦官教育机构,师资力量雄厚,以翰林学士教授四书五经,值得注意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据说是最受欢迎的课外读物,从此培养出一大批知识型宦官:

01

辅政中央

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一职,独揽大权。到了儿子成祖朱棣,精力有所不及,选拔解缙等人进入内阁,担任皇帝的私人秘书,作为政务方面的顾问。

至宣宗时期,确立下了内阁——司礼监联合辅政的制度。具体流程:由内阁提出适当的政务处理建议供皇帝参考,称“票拟”;之后皇帝决策定夺,称“批红”。宣宗皇帝被称为“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为了对得起这个称号,减轻政务上的负担,授予宦官代行”批红” 权,行使这一权力的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其之上是掌印太监。可以看出代表皇帝的司礼监权力在内阁之上,内阁需要司礼监配合才能发挥,以此保证皇帝的大权独揽,这一确立下的制度一直得以延续。

宣宗在世时,宦官危害不太,一切在皇帝掌控之中;但宣宗去世后,大权落到了宦官之手,王振权力熏天,怂恿御驾亲征,导致英宗被俘,差点灭国。明朝之后的宦官也是“人才辈出”,刘谨、魏忠贤等人皆是把持朝政一时之人物,魏忠贤,人称“九千岁”。

02

监督地方

为了更好起到控制地方,宣宗皇帝在即位之初,便派出宦官作为眼目,镇守云南,主要起“监督百姓、监军、弹劾地方官”的作用。以此作为试点,逐步在全国展开。如派内管谭顺协助平江伯镇守淮安;派刘宁驻守镇江。

至宣德十年,即1435年宣宗去世时,全国撤销十三布政使,由派出宦官代替,有些还兼着皇帝采办之职。这些宦官所到之处,为祸一方,不仅压制地方官,且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出现当地官吏殴打宦官的例子,欺压程度,可见一斑。在监军方面,存在宦官严重干扰了军政,时任副总兵方政便上奏说,宦官作威作福,对于边务诸多阻挠,还擅自调神机营出镜。

03

出使外国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比较熟悉的是郑和下西洋,被传是寻找建文帝下落,这个是比较正面的形象。更多的宦官借着天朝的威望出使他国,行“奖劳赏赐”事之余,打着皇帝的旗号,索要贡物,但不知适可而止,贪得无厌。引起了朝鲜国王的职责:

皆宦寺无识之徒,嗜欲无穷,其所经过,侵渔万端,取人之物不厌于心。

可以说宣宗宠幸的宦官,引起了国际间的争端,丢脸都丢到国外去了,严重损害了明朝的国际形象,违背了成祖朱棣派出郑和“七下西洋”的初衷。

结语

夺取政权后的朱元璋,采取了不信任文人的姿态,取消了丞相一职。至宣宗皇帝,选择了近水楼台的宦官,着力培养,为其左右驱使。出于私利,于己方便,又开创了内阁+司礼监的辅政模式。就以宦官这一族群而论,身体上的残缺只会更执着于权力的追求,宣宗给了他们机会,在以后的岁月。使得明朝成为宦官专权严重的又一个朝代,始于宣宗的1425。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