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来临,已入深秋。东汉王充的《论衡》说:“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霜是由地面水汽遇到冷空气凝结而成,并非从天而降。
霜降之后,冷空气活动愈加频繁,气温变化加剧,昼夜温差增加。因此,霜降指“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气。
我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野外豺狼在霜降后开始大量捕猎,以储备过冬;二候草木黄落,此时树叶开始变黄、枯落;三候蛰虫咸伏,霜降后蛇虫一类动物躲进地下洞穴,不动不食,开始进入冬眠状态。
民俗
■ 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霜降时节,许多南方地区有吃柿子的习俗。柿子富含碘、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有润肺生津、降低血压等功效。
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是这个季节最受欢迎的时令水果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柿子性寒,不宜空腹食用。
■ 赏菊花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又被称作“早霜”或“菊花霜”。所谓“霜打菊花开”,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之时,此时赏菊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大雅事。我国很多地方会在这时举办菊花会。
■ 收获季
农谚有“霜降到了拔萝卜”的说法,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到了霜降,白萝卜味道也会变甜。民间还有“霜降橘甜”一说,橘子、苹果、葡萄等水果在打霜后,味道更甜更好吃。
为什么蔬菜水果在打霜后会变甜呢?因为这些蔬果含有淀粉。淀粉本身并不甜,但在霜降后,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因此蔬菜和水果就变甜了。当淀粉变成葡萄糖溶解在水里后,植物体内的水不容易冻结,也就不易被冻坏了,因此“变甜”也是蔬果的自我保护。
养生
■ 昼夜温差大,注意保暖
霜降时节,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或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由于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老年人容易患上“老寒腿”,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这个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霜降的养生重点在于“ 外御寒、内清热”。
■ 天干物燥,注意补水
霜降时分,大部分人感觉皮肤干燥,易发生过敏反应。首先,应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每天6~8杯为宜。其次,多吃些芝麻、银耳、雪梨、苹果、萝卜等生津润燥、润肺止咳的食物。此外,可以用汤水滋补,煲汤时可以加入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阴润肺,也可化解秋燥。
■ 注意休息防秋乏,多吃碱性食物
所谓“春困秋乏”,不少人天冷后有赖床的习惯。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早睡一个小时左右,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在饮食调理方面,日常应吃得清淡些,油腻的食物会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加深倦意。另外,可以多吃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雪梨等,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助于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