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45年前的今天 一份震惊世界的文件在杭州草签

news.xixik.com   2017-2-26 9:40:11 资讯来源:浙江在线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1972年2月26日是尼克松第一次来到杭州,尽管此次只停留了21个小时,可震惊世界的《中美联合公报》正是在这21个小时里草签的。

45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2年2月26日中午12点30分,随着一架“伊尔18”飞机在隆隆轰鸣声中平安降落,杭州笕桥机场同时迎来两位世界级的“大人物”,一位是周恩来总理,另一位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

这是尼克松第一次来到杭州,尽管此次只停留了21个小时,可震惊世界的《中美联合公报》正是在这21个小时里草签的。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运筹帷幄、慎重周密地作出了转变中国外交战略、启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大决策,中国外交随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中国历史朝代表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经历了漫长的对抗和斗争,跨越了巨大的政治文化差异,中国与美国两双世界巨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促成这次尼克松访华的,还有个重要的事件——“乒乓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我国采取了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的政策,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也完全隔绝。1969年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为了摆脱越南战争泥淖的困境,改变当时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积极谋求发展对华关系。从1969年下半年起,尼克松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表达改善关系的意愿:尼克松要同中国进行“重大的具体的会谈”、尼克松“准备开辟一条白宫通向北京的直接渠道”……毛泽东主席在1970年12月18日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中国,以中美人民之间的交往作为打开两国官方关系的序幕,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小球转动大球”。1971年4月12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巴基斯坦向美方发出访华邀请;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18日,尼克松启程来华,21日到达北京,成为第一个来华访问的美国在任总统。

21小时的接待安排

尼克松在杭州的逗留时间,按计划只有21个小时。但这短短的21小时,对于陆和森、王锦顺来说,却是平生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

为了做好尼克松来杭州的接待工作,浙江省和杭州市于1971年11月联合成立接待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礼宾联络组、宣传教育组、新闻组、安全保卫组、电讯通信组等工作小组。

当时在省外事办公室接待组工作的陆和森,被抽调到礼宾联络组,负责各种计划、方案的起草和编写简报,为各种会议作记录,并负责与外交部和上海等外地有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中央提出的接待方针是‘不亢不卑,以礼相待’。”1972年的春节,陆和森没有回家,他和小组成员里的10余人,在杭州饭店接受了培训。2月20日,尼克松抵达北京的前一天,陆和森又随三名来自公安、宣传和外办系统的领导到北京“打前站”。

很快,《关于接待尼克松访杭的实施方案》也出炉了。

西湖游览时,什么时间哪只游船应该在什么位置,从哪个码头上岸、哪个码头下岸,由哪位同志负责;记者游览和采访应该怎么分批;如遇雨天,由谁负责准备雨具……个中细节面面俱到。

菜单设计也极其考究。为体现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经多位专家学者讨论决定,邀请浙江美术学院(即如今的中国美术学院)几位著名国画家绘制江南风情国画,再裱到菜单上作为封面。每份菜单封面各不相同,配上鲜艳的缎带,成了精美的工艺品。晚宴的菜肴则是体现地方特色,有油焖冬笋、金华火腿、川干贝、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绍兴蛋包、菊花酥、冰糖莲子等。

“我们的工作很谨慎、很细致,不能有任何疏忽,要确保万无一失。”尼克松访问杭州时,王锦顺在杭州植物园分管保卫工作。他回忆:“为了做好保卫工作,植物园共抽调了30多名治安保卫人员,并做了详细分工,甚至连周围居民情况都要探寻清楚,不能简单地口头汇报这里没有问题,而是要做正式的书面汇报。”

2月26日上午,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一行抵达杭州笕桥机场。

据《浙江日报》报道,在此之后的1982年9月,当尼克松第二次来到杭州时,曾回忆说“具有历史性的文件上海公报是在杭州诞生和在上海向全世界宣布的”。他希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要像红杉树那样永远茁壮、久存。”

今天,让我们翻开尘封已久的档案,去重温这段故事。

尼克松和夫人游览西湖。

乘船游西湖、拜访灵隐寺

花港观鱼旁还有一段“小插曲”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抵达杭州后,一起游览了著名景点“花港观鱼”,还乘船游西湖。而尼克松的夫人还单独拜访了灵隐寺。

在去“花港观鱼”游览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周恩来和尼克松各自从住地出发——周总理当时住在花家山宾馆,相约下午3点半在花港西门(即后门)会合;由于工作人员没有事先做好联络,客观上那时也没有手机等便捷的通讯工具,尼克松比周恩来早一两分钟到达,直接就走进了公园;等到周恩来赶到,一下子找不到尼克松。

后来,尼克松一行从西门进,经红鱼池、牡丹亭,由东门出,登船游览西湖。游了小瀛洲、穿过九曲桥;游船沿南山路、湖滨路、白堤一带。

当天晚宴,地点放在杭州饭店礼堂三楼大厅,因为当时的刘庄(现西湖国宾馆)没有那么大的地方,能摆40桌、容纳近400人。其中美方全体人员达250多人。主菜是杭州地方菜——叫化童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由于菜单设计得很漂亮,最后被老外们“一抢而空”。

宴会结束后,美方赠送给浙江地方领导礼品,其中有一支派克笔,上面镶嵌着一块阿波罗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中方在杭州送了一箱龙井茶给尼克松夫妇,后来尼克松回国向参众两院报告访华情况时,就用龙井茶招待到会人士。

尼克松带来的红杉子孙满堂 中美友谊能千秋万代吗?

作为国礼,尼克松赠送给中国的是来自他家乡加利福尼亚的4棵红杉树苗,周恩来决定全部种在杭州。红杉由圆形木桶装运,高约两米,提前从美国原封不动地空运而来。

其中一棵种在花港公园湖边的游步道旁,以便于尼克松看到;后来在周总理的建议下移种在宽阔的公园大草坪中间。另外3株种在杭州植物园。

“红杉由一个圆形木桶装运,长约3米,从美国原封不动地运达这里,是种植时现场开封的,里面还附带着一份关于种植和养护这棵树的资料。”王锦顺介绍,北美红杉原生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温暖湿润的海岸边,杭州夏天高温干旱不适合红杉生长,因此,植物园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给它搭了荫棚,给它喷水,还在旁边造了一所小房子,派人日夜值班守护。

后来,园林科研所和园艺工人又试着把红杉的枝条剪下来扦插,发现成活率很高,于是便将它移种。

如今,这棵红衫已长成参天大树,它的“儿孙”也遍布天下。以它为母本,国内18多个省市进行了引种栽植,已繁殖出幼苗4万多棵。尼克松曾于1982年和1993年先后两次前去参观它。

刘庄八角亭。

西湖刘庄八角亭

震惊世界的文件在这里草签   

西湖的西边,有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占尽了西湖绝美的风光,既可以眺望整个西湖,又可躲开熙攘的人群。很多老杭州知道这里历史上的风云际会,却从未接近。这里,就是西湖边茂林深处的刘庄。

1972年2月26日,由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携尼克松总统、国务卿基辛格一行,在刘庄(西湖国宾馆)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举世瞩目的最后商定。

这一夜,刘庄和北京开通了热线。中美双方会议地点被安排在今日西湖国宾馆的八角亭——这个以旧刘庄“湖山春晓”水榭为原型、建在宾馆一号楼里的八角亭,面积很小,仅约15平方米,只能容下6张单人沙发。

八角亭内景。

时过午夜,清凉的西子湖夜空,月明星稀,整个杭城都已沉睡。但在刘庄,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与乔冠华进行了通宵谈判。直至第二天凌晨2时,经过双方反复讨论,公报终于在杭州达成了。

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浙江省外事志》中,那场发生在刘庄八角亭里短兵相接,被简洁地用一句话就概括了:“宴会后直到次日凌晨,乔冠华副部长和基辛格继续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最后商定。”

次日上午,周恩来与尼克松来到八角亭,在这里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当天下午,尼克松一行离杭赴上海。故该《联合公报》又称“上海《联合公报》”。

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世界震惊。这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联合公报》中,双方以坦率和现实的态度列举各自对重大国际问题的不同观点,肯定了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

《联合公报》强调,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关于台湾问题,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并指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美方则表示: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联合公报》还规定,双方将为逐步开展中美贸易以及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便利;并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不仅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所体现的求同存异的精神和双方在讨论中展示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为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留下了有益的历史启示,但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还相差甚远。

杭州,原本并不在美方最初的中国之行计划中。增加杭州一站,是中方主动建议的。

对于中方这一安排,一种最为合理的推断是,中方对于这次中美谈判做了充分预估,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发生的谈判必然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放大,而杭州作为一处微妙的回旋地,可以用其温婉冲淡谈判的火药味。

事实确实如此。

“后来帕特和我一致认为,我们在杭州的逗留是这次旅行中最愉快的一段时间。”尼克松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帕特是尼克松的夫人)。

事实上,还是有“意外”发生过。

在来杭州之前,中美双方就经过谈判,确定了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底稿。然而就在2月26日来杭州的专机上,《公报》底稿被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象征性”地给美方代表团二号人物、国务卿罗杰斯过目后,他竟提出了十几处的修改,其中许多措辞已涉及根本立场的变更。许多史料也曾指出,当时尼克松和罗杰斯在部分政治立场、意见上都有相当的不同,所以“常有矛盾”。“我们刚到杭州,罗杰斯国务卿就交出了他的工作人员准备的修改意见,内容十分繁琐。”基辛格在回忆中称。

一场不在既定日程内的艰难磋商由此引发。

2月26日晚,时过午夜,西湖的夜空清凉,刘庄难寐。在宾馆一号楼、仅约15平方米的八角亭里,乔冠华和基辛格正在进行激烈的谈判。

那一晚,无眠的不止乔冠华和基辛格。周恩来和尼克松也在等待着最终谈判的结果。周恩来开通了直达中南海的专线电话,电话那头,毛主席也在等待。

那一晚,在后来出版的《浙江省外事志》中,被简洁地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宴会后直到次日凌晨,乔冠华副部长和基辛格继续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文本作最后商定。”

那一晚究竟谈了些什么?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相关史料去佐证。不过这些年,对于刘庄的这个不眠之夜,很多媒体也曾爆出“猛料”——

在谈判几次陷入僵局后,基辛格望向窗外,只见八角亭外,湖水连天,在东方欲晓的朦胧中,一条长堤将西湖一分为二。

基辛格问乔冠华:“这条长堤叫什么名字?”

乔冠华答:“叫苏堤,它由六座桥组成。是由中国宋朝时的杭州市长苏轼修的(苏轼的被贬人生:给杭州带来苏堤春晓三潭印月),1000多年了。”

基辛格略有所思:“请问,苏堤的东边就是西湖了吧?那么西边呢?”

乔冠华说:“是的,西边也是西湖。”

基辛格激动地说:“苏堤两边都是西湖呀,就是说海峡两边都是中国人好了!怎么样?”

乔冠华站了起来说:“好!基辛格先生你说得好啊,我立刻去报告总理,你也去向尼克松总统报告。”

这也被称为《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措辞的由来。公报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当年和尼克松“偶遇”的杭州小女孩,2017年已经56岁了。

当年和尼克松“偶遇”的杭州小女孩

今年已经56岁了

“照片里扎麻花辫、穿橘红色外套的小女孩就是我,周总理紧紧握着我的手,尼克松低下头来看着我,当时的我10岁,很紧张很紧张。” 杭州市民胡宁芳说,10岁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这个时刻是印刻在脑海里的。当天是1972年的2月26日,正是胡宁芳生日的前一天,刚刚下过雨,她们一家被汽车接着去了花港观鱼。

“我们是上午被带到公园的,在牡丹亭那个地方,有许多外国记者也等着。我爸爸还问我,‘要是看到周总理,你会怎么办?’我当时回答,‘我会拿下红领巾,帮他戴上。’”

下午3时左右,胡宁芳一家远远就看见穿着大衣的周恩来来了,身边是尼克松。周恩来看到她,还没走近就对她伸出了手,惊喜之中,周恩来已经握住了她的小手,“当时周总理问我几岁,我回答他10岁,因为声音太小,他又问了一遍,妈妈提醒我大声一点,我就大声回答‘10岁’。”周恩来听出了她的杭州话,亲切地说:“哦,杭州人。”

周恩来与她交谈了两三句话,尼克松则听着身边翻译的话,“当时很少看到外国人,真的很紧张。”第二天,《参考消息》上刊登了尼克松在杭州与穿红衣服、扎小辫子的小姑娘愉快交谈的新闻,但并没有刊登照片。

“这件事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影响,只是我的同学、同事有时会开个玩笑,说我是名人。”胡宁芳说。

尼克松一生3次到访杭州

回忆录:杭州是环绕着大湖和花园建筑起来的

关于此次杭州之行,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里是这么描述的:2月26日星期六,我们和周一起坐他的飞机去杭州。

杭州是环绕着大湖和花园建筑起来的。过去的皇帝把杭州当作避暑的地方,它当时就以中国最美丽的城市著称。我知道毛(指毛泽东)喜欢在杭州度假,住在一座由精美的古代宫殿改建的政府宾馆里。

虽然我们去杭州的时候不是游览季节,天气阴沉,但还是容易看出毛为什么被这座城市所吸引。远处有烟雾笼罩的高山,湖里长满了荷花。宾馆像一座宝塔,有很陡的绿瓦屋顶,它坐落在名为“三潭印月”的湖中小岛上。

此次访问之后,尼克松还曾于1982年9月、1993年4月两次来杭州参观访问,每次到来都会受到杭州和浙江人民的欢迎。

《浙江日报》对尼克松三次到访杭州的新闻报道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尼克松首次来到杭州。

1982年9月,尼克松第二次来到杭州参观访问。

1993年4月,尼克松第三次来杭州参观访问。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