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销售一台苹果手机,中国只能赚到大约1/20的钱
近万元的手机近日在国内一经开售,就达到了每小时百万台的销量。苹果新款手机的热销,引得不少人算起了账:苹果这回能在中国赚多少钱?每卖出一台苹果手机,中国又能赚多少钱?
苹果手机是全球生产的产品,除了在美国研发设计之外还涉及全球100多家供应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提供了零部件,中国也早已是其制造链上的一环,提供部分零部件以及负责组装。以iPhone Χ为例,中国(不含台湾地区)提供了无线充电接收端的线圈模组、射频天线、外观件等。算下来,中国在整个制造环节中获得的价值约55美元,其中包括了中国工人辛勤劳动得来的3美元工钱。以iPhone Χ在美国的售价999美元来算,每销售一台,中国只能赚到大约1/20的钱。
有人可能会说,苹果手机不是中国品牌,中国在其制造环节中所占份额少,不足为奇。但与其他供应商对比一下,差距还是有的。先看韩国,提供的零件粗略合计超过120美元,其中仅三星提供的屏幕和存储设备价值就超过了1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提供的都还是比较低端的配件,还有一些代工环节。再对比一下国产手机中的“战斗机”华为,高端机型的一些核心部件仍不是中国造,包括存储芯片等,比如Mate10系列的手机屏幕就来自日本与韩国供应商。
核心部件不但值钱,还代表了对供应链的控制权。低端配件,大部分价值主要来自原材料,代工更是价值链上利润最低的环节。从小小一部手机不难看出,目前中国制造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外贸数字也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而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测算,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内附加值比重约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可以说既明确了方向,也切中了要害。
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国内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对称矛盾已十分突出。同时,中国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超过了很多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不仅无法满足升级的需求,成本优势也在逐渐消失。过去那种劳动、资源密集型的高速增长已经越来越不可持续,技术、智力密集型的高质量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如何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考察全球价值链,不难发现高附加值往往流向知识集聚、创新集聚的所在。中国制造要转型升级,意味着今后要少挖“地矿”资源,多挖“脑矿”资源,变靠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高投入拉动GDP为靠知识、创新贡献GDP。其中关键,就是要鼓励创新,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在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系统集成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
一部苹果手机到底赚你多少钱
据官方资料统计,一部售价大约一万出头的苹果手机,物料总成本大约3000元人民币左右。那么一台手机的成本是否只有3000呢?我们当然不应该这样来计算,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其核心价值往往并不是物料成本,而是支撑这些硬件发挥性能所必须的其他成本,比如一所房子的价值,你显然不能把它折算成砖头,水泥的成本。一件衣服也不能按,做成这件衣服所使用的布料成本来评估其价值!
同样,苹果手机的核心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这些硬件的强强联手,而是还包括为这些硬件提供生命的一系列间接成本,如研发,宣传,销售,购买或者申请专利的成本,及人工,场地,运输,售后等等!
那么除去这些直接和间接成本。苹果公司的净利润到底多少?据行业内数据显示,苹果公司的净利润,大约为百分之二十,华为公司大约为百分之九,小米公司则为百分之四,如果以人为单位,来计算个人所创造的利润值,华为公司每两个员工可以创造一个苹果公司员工所创造的利润,小米公司则需要五个人。苹果公司之所从有这样傲人的成绩,不光得益于良好的供应链及自主研发能力,更得益于其品牌价值所带来的高溢价率。
苹果从中国赚六百多亿美元,却在转移生产线,该减轻对它的依赖了
2022-09 据悉苹果已计划在印度制造iPhone14、在越南制造iPad等产品,这意味着苹果正在加大力度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显示出它虽然在中国市场赚取了大量收入,但是仍然悄悄地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越南等地,可以说吃我们的饭砸我们的碗。
据苹果公布的2021年业绩显示,苹果从中国市场赚取了684亿美元收入,中国市场是它的第三大收入来源市场,而且这两年中国市场的增速显著超越其他大区市场,更加凸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苹果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在于华为的衰退后,其他国产手机品牌未能在高端市场与苹果抗衡,让iPhone越来越受中国高端消费者的欢迎,推动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激增,今年上半年中国手机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出货量都在下滑,但是苹果却取得了增长,4月份本来是苹果的淡季,苹果却取得了中国手机市场第一名。
在中国市场对苹果如此重要的情况下,如今苹果却已在悄悄转移生产线至越南、印度等地,它通过与富士康合作在越南、印度等地设立了生产线,此前越南只是生产较为落后的iPhoneSE系列,但是日前的消息指苹果最新款的iPhone14也将由印度工厂生产,这是苹果首次,可见苹果推进印度制造的决心。
然而苹果2021年的业绩显示除中国市场之外的亚太地区为它贡献的营收只有264亿美元左右,大约只有中国市场的四成,苹果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只有3%左右,远不如它在中国市场占有的10%份额多,如此对比之下就可以看出印度市场根本比不上中国市场。
苹果推进印度制造,在于印度当地的人工、土地等成本更低,这可以为苹果带来更多的利润,对于苹果现任CEO库克来说,取得更多利润是他的追求目标,所以只要能降低成本的办法都会去尝试。
不过业界人士也指出,印度、越南等地的生产效率不如中国制造,生产质量也不如中国制造,所以他们的生产成本其实未必比中国制造低多少;另外印度、越南等地缺乏中国制造特有的产能弹性,iPhone的生产高峰是每年的四季度,而另外三个季度iPhone的需求只有四季度的六成左右,每年四季度的生产高峰只有中国制造才能满足苹果的需求。
可以说苹果能取得今天的地位,与中国制造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苹果最辉煌的时候,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在中国拥有超过100万工人,大量高品质的iPhone源源不断由中国供应给全球市场,推动苹果的出货量不断快速增长,结束了诺基亚称霸全球手机市场的局面,成就了苹果的辉煌。
然而在苹果功成名就之后,苹果却开始意图舍弃中国制造,这被诟病为吃我们的饭砸我们的碗,更何况如今中国市场依然为它贡献了近700亿美元的收入,凸显出依靠外资品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中国制造还是得扶持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制造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此外中国供应链为苹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苹果如今对包括中国产业链在内的全球手机产业链的压榨都日益严重,导致产业链的营收在增长但是利润在下滑,难以获得利润也让中国的手机产业链缺乏持续创新的能力。
对于苹果的此种行为,央视早就呼吁国内产业链应该摆脱对苹果的依赖症,如今国内制造业是时候重视这一点了,事实上此前的欧菲光就因为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导致营收大幅下滑、利润大量缩减,其他苹果供应链企业则被迫不断持续投入研发,可是研发成果一旦达不到苹果的要求就会被踢出苹果供应链,可见作为苹果供应链面临的巨大风险,只有国内企业才会愿意与产业链共担风险共同进步。
很多人只知道他在中国赚钱,但你不会看到他对国内行业推动及发挥的作用,苹果在国内新机占总销售额8-12%之间,二手机占60%以上的交易量,那不谈他的市值,就谈苹果现金储备,比国内四大行还多,也达到2万亿人民币,钱多的都不知道该投资什么,发觉回报率都没有自有品牌利润高,只能往研发上砸钱,你这区区600多亿,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微信在国内有10亿用户,也对他都敬重三分,必须遵守它app的抽成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