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唐骏执掌“港澳资讯” 这次是否又是在画饼呢?

news.xixik.com   2013-3-5 16:26:37 资讯来源:新商务周刊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近5年来,新华都集团及陈发树个人除了几项股权投资外,在产业布局上并没有更多表现,唐骏的上述规划基本落空。如今通过港澳资讯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自称“还是在打工,但决策权多了”的唐骏,还能讲出更新鲜的故事吗?


新商务周刊2013年第4期

2013年年初,伴随着新华都实际控制人陈发树的两位兄弟陈志勇和陈云岚在大幅减持公司股份,唐骏这位曾经的媒体宠儿又再度复活,坊间一直传言:他将辞去新华都控股股东——新华都集团总裁职务。

几日后,传言成真。1月28日,唐骏对外发出告别信,“告别新华都的这一刻来到了,再见了新华都”,并同时宣布:他及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港澳资讯”)高管共15人,完成对公司的MBO(Management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共同出资1.5亿元买下港澳资讯62%股权,由他本人担任公司董事长兼CEO。

中国历史朝代表

港澳资讯原本是新华都集团2008年12月收购而来的子公司。2008年4月,唐骏从盛大网络高调跳槽至偏居一隅的福建新华都集团,他当时表示,未来的新华都集团将以购物广场、房地产、工程、矿业、旅游等实业为基础,同时会不断进行资本运作,未来给新华都集团增加3?5个产业,3年内推动旗下5家子公司上市。

近5年来,新华都集团及陈发树个人除了几项股权投资外,在产业布局上并没有更多表现,唐骏的上述规划基本落空。

2月21日,在接受《新商务周刊》记者专访时,唐骏又开始以港澳资讯为平台描述他的宏伟计划,要将这家自身业务有发展瓶颈的公司拓展为集团公司,通过投资进入房地产、新能源和医药、医疗等多个领域。

唐骏自称放弃了去大公司的可能性,并告诉港澳资讯的员工,“我没有回头路了,只能把港澳资讯做好”。他认为相比之前接触的人,比如陈天桥、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自己若以他们为目标,“10个唐骏也不够,不只是企业规模、财富方面,还有影响力”。

对于港澳资讯,唐骏“没有做成大型企业的奢望,更没有做成一流企业的梦想,只想挑战自我,挑战可能,只想踏实和简单”。

他的办公室位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4层,墙上挂着上海外滩、纽约、伦敦、香港的黑白照片,而他落座的榻榻米则“象征东京”,恰好是全球五大金融中心。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主人的野心和抱负。而他任职新华都集团时的办公室则在同一栋建筑的65楼,那里高达屋顶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牌,最外围的一圈是他在国内获得的荣誉。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两年来因为“学历造假事件”,他的外界形象已大受影响,曾精心打造的个人品牌已大为贬值。

从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再到本土民营企业盛大网络及新华都集团,一直把自己定位于“职业经理人”的唐骏似乎已在职业发展上碰到了天花板。如今通过港澳资讯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自称“还是在打工,但决策权多了”的唐骏,还能讲出更新鲜的故事吗?他能否以真实可见的业绩回应近年来缠绕其自身的质疑?

MBO拿到公司掌控权

有关港澳资讯MBO的谈判前后进行了一年多,唐骏透露决定进行收购时,新华都集团曾对该领域业务寄予厚望。将港澳资讯收归旗下一年多后,2010年初,唐骏以新华都集团总裁的身份宣布,港澳资讯收购了千寻网络、联游网络、弘扬科技、胜龙团队等4家IT公司。他当时表示,将通过港澳资讯的平台全方位地投入到IT产业中,并且考虑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在未来3年中打造2家上市公司,“此次通过产业全方位整合,港澳资讯在成为中国金融资讯IT服务航母之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不过,这一设想如同他对新华都的构想一样,没能实现,港澳资讯旗下只有联游网络曾经借壳上市,但因业绩不佳早已于2011年下半年全部退出。

关于MBO,更是一个前后矛盾的表述,唐骏透露他最初提出这一想法,陈发树“他们很难接受”,因为在中国企业家的观念里,“怎么能把自己养的小孩卖出去呢,又不是没有能力养大?”唐骏想要说服陈发树,从改变他的意识开始:原来你的蛋糕只有这么一点儿大,但是我把蛋糕做大了之后,相同份额的股份对应的市值就增多了。最终双方达成的方案是:新华都集团持有的1,840万股股份全部保留,唐骏及管理团队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MBO,取得62%控股权(他自称个人持股1/15,不到整个公司股权的5%),而新华都集团的持股比例被稀释到17.8%。

尽管一再声明陈发树“很支持”,但以这种方式离开新华都集团,颇有无奈之感,“因为已经做了五年了,我在新华都可以发挥的作用已经看得非常清晰,未来也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此次MBO是唐骏的退路,也是新起点。在他的设想中,港澳资讯要依靠中国MBO模式为平台,打造出一家集团公司。

变革先从内部开始。2013年2月中旬,港澳资讯开始实行员工持股方案,唐骏说,每一个员工包括前台都有股份,最低持股金额在万元以上,“这是受到了盖茨的影响。我现在给员工的都是原始股,成本价为零,并且公司每年的利润100%分红,就算万一上不了市,我也承诺会回购。”

此外,港澳资讯还在内部开始了一项WFF计划(Work For Future)。唐骏认为:外企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员工的黄金时期,比如工程师,25?32岁可能是黄金时期,用完了就走人;对于高级管理者,35?45岁是黄金期,用最黄金的报酬收留着你。外企就相当于一辆列车,总有一站你要下车的,因而外企的员工有一点缺乏归属感。但外企对职业经理人是充分信任、充分授权的,直到不信任那一刻为止。一切凭借业绩说话,业绩下去立马走人。所以,港澳资讯借鉴了外企的管理模式,但要尽可能地人性化。“大家都是主人,每个人都有股份。一个部门经理权利都很大,可以自己招聘,可以给员工加工资。而WFF计划就是让员工可以在港澳资讯里工作到老。”

这也是MBO之后,唐骏最想获得的感觉——真正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决策,不用再跟老板妥协。虽然他一再强调自己仍是打工的,在15人管理团队共同持有的62%股权中,他个人只占1/15,但很显然的是:港澳资讯的实际掌控权已握在他手中。

瞄准高利润项目

既然是自己掌控的公司,做不出实在的业绩就再没有其他借口可寻。在唐骏的规划中,已完成MBO的港澳资讯将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

担任新华都集团总裁时,他一直身在上海,外界早已有传言认为唐骏只是徒有虚名,而他确实对整个集团的影响有限,并已在两年前分管港澳资讯,开始经营这一方小天地。在唐骏最初的设想中,港澳资讯的目标是彭博社(Bloomberg),拥有报纸、电视台等媒体,但是他发现这条路越走越难,“国内有很多制约,所以媒体这方面(我们)已经放弃了”。

港澳资讯还想过做互联网财经服务。唐骏自认为既在微软做过软件,又在盛大做过互联网,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别比较了解,这也是港澳资讯在2010年初进行的几次收购的源头。但是他很快发现这样做的难度很大,就放弃了这一想法——“思路不一样,根本做不了互联网。港澳资讯未来想进入互联网领域的话,应该要去找互联网的人而不是从自己的团队中找人”。很快,港澳资讯就卖掉了收购而来的联游网络。

目前,港澳资讯的主要业务是金融资讯、数据服务,类似“小彭博”概念。唐骏透露,公司去年的利润约在3,000万元左右,他认为“这个公司最大只能做到1亿”,很容易陷入瓶颈,“如果仅限于此的话,我和团队进行MBO就亏了”。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资讯服务领域,港澳资讯还要面对万得、大智慧(601519,股吧)等业内领先公司的强有力竞争,前景并不乐观。

唐骏最终的设想是,将港澳资讯打造成一个集团,未来3?5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5个产业的集团,“目前已开始注册了”。尽管对于新华都集团的产业发展构想没能实现,但唐骏仍敢于做出如此规划,底气是“我在微软学习了软件,在盛大学习了互联网,在新华都学到了多元化”。

唐骏也坦承自己在新华都做得比较郁闷。“在盛大的时候净利润率42%,微软的净利润率37%,而新华都的净利润率是1%,一年做50亿营收也只有5,000万利润(编者注:实际情况是新华都上市公司2011年营收57亿元,净利润1.46亿元,集团财务数据未对外披露)”,而“我已经比较习惯于做大收入规模了,但是在新华都做收入没用(利润率太低)”。

唐骏想把港澳资讯转化为一家相对比较高利润率的公司。在此种考虑下,房地产、新能源、医药医疗等领域,进入了他的视野。

曲线介入房地产

房地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行业之一,虽然政府不断有各种调控措施出台,但房价已止不住上涨的脚步。从众多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报表中也不难看出,这的确是个高利润的行业,符合唐骏的标准。

而离开新华都之后,唐骏在港澳资讯的平台上计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房地产。不过,全无经验的唐骏怎么切入这个成熟的、一向水很深的行业呢?“做房地产我肯定不合适,现在再去拍地,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资金,但可以和其他人合作。”

唐骏是一位擅长自我营销的大师,这是他个人所拥有的重要资源之一。他喜欢高调地宣传自己,打造个人品牌,曾经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甚至还与第一财经频道的《解码财商》节目合作,推出“唐骏来了”系列,客串起了主持人。正因为这种所谓“品牌”的建立,在离开微软的近10年时间里,总是有人为他的“作秀”埋单,愿意出高价与他合作。

在被方舟子爆出“学历造假”一事、媒体对唐骏进行狂轰滥炸的2010年夏天,一位熟悉唐骏的人曾向媒体爆料说,唐骏太喜欢当明星的感觉了,从微软出来的时候他还比较紧张,可是经历了盛大那一次后,去新华都时他已经很自如了。他在盛大时就放话出去说要跳槽,结果找上门的公司还很多。他不缺钱,可是喜欢有人捧着钱主动找上门的感觉,就是要当职业经理人中的明星。

唐骏透露,对港澳资讯开始进行MBO时,一家上海本地的房地产企业老板找到他要求合作。唐骏目前仍不愿透露这家企业的名字,“他们在十年前拍下老虹桥机场附近的一个地块,但是由于开发理念的欠缺,迟迟未能动工开发。我们加入理念帮它进行形象品牌设计,销售也由我们来做。现在地面已经铺好了,挖了两层地下。”据他说,该项目将定位为上海最顶级的别墅,提供全年24小时酒店式全方位服务,一共有40栋。

唐骏坦承,“房地产就是短平快,资金在两三年里可以翻三五倍。”合作方的老板也姓唐,他对唐骏说:做完一个项目后,你就会知道房地产的利润到底有多大。

唐骏为这个规划中的别墅项目聘请了前任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总经理担任物业管理团队的负责人。丽思卡尔顿是全球服务最好的酒店管理公司之一,唐骏当年在微软上过一门课——《如何让你的客户满意》,就是介绍这家酒店的管理之道。他说,波特曼丽思卡尔顿的文化是告诉他们的员工,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比如一位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员工要表示抱歉,并可以在一定额度内马上开出支票用于客户消费),并且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所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是为了自己。

先进的理念,一流的服务,加上唐骏的营销,就能注定一个高端别墅项目的成功吗?

上海第一家开发高端酒店式别墅的旭辉集团位于上海圆石滩的项目至今仍在建设和引进星级酒店的进程中。该公司上海营销部副总监周烨分析,上海不是以旅游为主的城市,因此对高端酒店式别墅需求不如大连、三亚、青岛等旅游城市大。近几年,虽然不少开发商都考虑在上海开发类似项目,但大部分开发商仍在观望。而中国市场对高端酒店式别墅的需求要有一个释放过程,以服务为主的别墅不是市场表现的决定因素,而只是锦上添花。2012年,上海别墅的供应量维持在往年的水平,但因价格缩水,成交额大幅缩水,同时因房产限购政策导致市场成交量下滑。这或许是唐骏要面临的第一次考验。

从唐骏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港澳资讯介入房地产领域,更多的是着力于策划和营销,并非拿地开发。比如他所言的这个别墅项目只需投入几千万元,“并且马上会有资金回流”。

唐骏透露,合作方还有另一块地想找他去开发,面积约有8,000亩,是更有吸引力的项目,整个开发过程需要3?5年。 

资金与能力的考验

三、五年规划尚待时日检验,唐骏眼下正在忙碌着资本运作,他试图收购一家在日本上市的公司,“很快能见分晓”。接受《新商务周刊》采访的第二天,唐骏就要前往日本与这家已经上市25年的老牌软件公司进行洽谈。

唐骏透露,这家公司的市值目前为20多亿元,他的目标是成为其单一大股东,大约持有13%?14%的股份。以此计算需要3亿元左右资金,这对于港澳资讯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唐骏的想法是利用金融杠杆,“我们公司只需要拿出30%资金,剩下的70%可以采取股票质押的形式向基金公司借”。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除此之外,唐骏还准备进军新能源产业,目标是汽车电池领域,“我们目前已经在接洽一家年收入40多亿元的公司。”唐骏说,“上海的汽车牌照是采取拍卖的形式,而新能源汽车上牌照不需要这块费用,唯一不足的就是电力不够强。所以我们主要想做的就是加强汽车电池的性能。”他在最近一个月里也要就此项目展开谈判,不过他承认,“对于这个领域我们没有任何专业优势,唯一可以称之为优势的就是我有兴趣,也会带来管理、品牌以及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不过我希望可以占到20%以上的股份,这样才有话语权。”在唐骏的布局里,新能源产业是长线投资,需要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软件或新能源,唐骏的思路都是先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公司,然后进行一部分股权投资,虽然并非以绝对控股权为诉求,但要有“话语权”。他没计划在某一个看好的领域里由自己主导、从头开始做,而是多产业全面铺开。这种运作方式跟唐骏本身的经历密不可分。尽管他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质疑或争议)和长期的大公司职业经理人经验,但从未真正经营或管理过一家企业,更没有经历过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和期间的艰难困苦,股权投资是相对可行或者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中最快见效的。

对于投资项目的管理,唐骏已有计划,“一种是允许我方参与管理,另一种需要做一个对赌协议——如果利润达不到,有权进行股份回购或者补贴,这是有点强势的投资方式。我不去主导的项目,风险其实很容易管理;但是如果我们主导的,可能反而控制得不好。比如我们去重做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个风险就很大了;而投进一家现有的公司,风险就很可控。我们在投资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不仅仅投入了资金,还会跟合作方一起策划、经营,带去相关资源,就像对我自己的公司一样。所以,我们的话语权相对于很多PE机构要大一些。”

同时进入这么多领域,港澳资讯所需的资金又从哪里来?唐骏表示他并不太担心,目前可以有三个来源:一个是管理团队的资金,像这次MBO增资的钱;第二是资本运作时,可以跟风投和基金合作,利用金融杠杆;第三是港澳资讯每年有3,000万元的现金流入。由此他认为,如果项目投资不超过3亿元,港澳资讯就是可以运作的。

就像2008年进入新华都集团之初那样,唐骏又为港澳资讯画下了一幅蓝图。不同的则是,新华都集团早有一定规模,老板陈发树也在方方面面积累起了一定资源,所从事的零售主业还能带来不菲的资金沉淀量,腾挪转圜的余地颇大。而港澳资讯作为一家业内的小公司,抗风险的能力有限,仅仅凭借唐骏已经大为贬值的个人品牌,真的能同时在多个投资领域里玩得转吗?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