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古代中书令是多大的官?

news.xixik.com   2020/4/7 19:55:3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4月10日,将是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首个调价窗口期,届时国内油价在新机制运行下,价格将如何波动呢?大多认为新机制与旧机制相比,大大增加了提前判断国内油价涨跌的难度,业界再也不能精确预测10个工作日后的油价涨跌。

只要把“中书令”名称拆开来,大致就能大概明白他的身份!

“中书”很简单,就是“中书省”;“令”被用在官职上,都是指主官,比如县令、尚书令(尚书省最高长官,后来由实而虚,只是名义上的最高长官)

所以,“中书令”指的是中书省的主官,是很尊贵的官。

中国历史朝代表

事实上,也是如此。“中书令”一度行使宰相的权力,位分在丞相之上。

这个官职最开始被设置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那时的全称叫中书谒者令。

当时设立只是一个小机构,主要是负责帮皇帝在宫中处理政务,帮大臣递交密折。设立正职为“令”,副职“仆射”,“仆射”在汉代是很普通一个官职。在当时,上到侍中、尚书、博士、谒者、郎下到军屯吏、驺、宰、水巷宫人都有“仆射”。仆,是“主管”,射,古代重武,由主射者掌事,所以“仆射”的意思就是主官。

一开始,“中书”的官员只是让宦官,和尚书令、谒庭令、内者令一样,都是由宦官充任。后来权位渐隆,就转变成由皇帝信任的士人担任。汉代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的职务权力是什么?

谒——与进谏、陈述、告之有关。也有说尚书令是中书令的谒者(跑腿的)。汉武帝时中书令由宦官担任的,隶属于皇帝的大总管,主要为皇帝写写东西,管理文件,传递封奏,每年薪酬为一千石,享有与朝官相同的假期,有掌控封奏的发布权,虽是“尊宠任职”,但合法的政治地位并不高。有人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但司马迁认为他毫无尊贵之感,此职对他的人格和文才是极大的不尊和侮辱,司马迁还认为汉武帝热衷于独揽大权,设立此官为了牵制外臣,方便自己在后宫游乐时能遥控政务,所以,在中书令官职的初创期,司马迁顶多是一位名义上的中书令。

武帝时,司马迁就以太史公的身份担任了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到了东汉时期,尚书台成为全国政务中枢,和尚书工作性质有些相似的中书被冷在了一旁。

进入汉元帝时,中书令的权力有所膨胀,经东汉过渡,到了魏晋,中书令渐渐同尚书一起组成重要的独立行政机构。后来,朝廷争斗,在汉成帝元年只得对中书尚书体制进行改组,将中书令降职,在汉成帝四年时完全终结汉武帝建立的中书尚书制度。

到了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为了牵制势大的尚书台,就另外成立了中书省,用“中书令”作为这机构的长官。随后“中书省”逐渐架空了“尚书台”,成为全国政务的中枢机关,“中书令”则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在当时,“中书令”是个极显贵职位,一般由社会名望和才能都很拔尖的人担任,就像谢安,他本身是名士,有可以代表陈郡谢氏,所以才能担任晋朝的“中书令”一职。

随后的南北朝,门下省又逐渐取代了中书省的政务中枢地位,“中书令”的宰相地位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被门下省长官侍中所代替。

到了十六国,中书令职高位重,北周官制,要朝廷内中大夫才能兼任此职。

到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这种制度正式被定下,所以“中书令”和门下省的长官侍中、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一起行使宰相的权力。(因为李世民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他登基后尚书令成为虚衔,尚书左右仆射才是尚书省的长官,直到后来汾阳郡王郭子仪死后才被赠予尚书令)在这三者里面,中书省是政令的决策机构,门下省则对政令有审核权,所以中书令和侍中被唐代人尊奉为“真宰相”。

到了宋代,“中书令”因朝廷政见不同,再次淹没,没有了实权。翻阅宋朝《历代职官简释》读到一段文字:“在体制上,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所以中书令更是政务的本源……”总之,在封建社会以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为执政机构,有时形式不同,但本质相近。

辽金夏中书令一职枯木逢春,辽夏中书令为宰臣之首,可是在金国数年后中书令一职再次消亡,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进入元朝,恢复了中书令宰相的职权,到了明洪武年间,中书令仍为当朝宰相。

到了元代因为“行省”制度,而且行的是中书省,所以“中书令”的地位有所回升。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三省”制度,后来集权力于一身,后来的清也不曾重新设立三省,所以“中书令”此后就消失了。

隋唐中书令

唐朝初年,唐太宗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分别为三省长官,并为宰相。中国历史上没有“宰相”这个官职 只有相当的官职

内史令

李德林

赵芬

杨素

杨广

杨秀

杨昭

杨暕

杨约

萧琮

元寿

萧瑀(618-620)

窦威(618)

封德彝(620)

中书令

萧瑀 (620-623)

封德彝 (620-626)

杨恭仁(623-626)

李世民(625-626)

房玄龄(626-629)

宇文士及(626-627)

李靖(628-630)

温彦博(630-636)

杨师道(639-643)

岑文本(644-645)

杨师道 (645)

马周(645-648)

长孙无忌(648-649)

褚遂良(648-650)

高季辅(649-651)

柳奭(652-654)

来济(655-657)

崔敦礼(655-656)

李义府(657-658)

杜正伦(657-658)

许敬宗(658-662)

李义府 ( 663)

刘祥道(664)

陆敦信(665-666)

刘仁轨(666-670)

阎立本(668-673)

郝处俊(675-679)

李敬玄(676-680)

薛元超(681-683)

崔知温(681-683)

内史

裴炎(683-684)

骞味道 (684-685)

裴居道(685-687)

岑长倩(686-690)

邢文伟(690)

豆卢钦望(693-694)

李昭德(694)

王及善(697-699)

武三思(698-700)

狄仁杰(700)

李峤(704)

杨再思(704-705)

中书令

李峤(706-709)

杨再思(705-709)

崔玄暐(705)

袁恕己(705)

韦安石(705-706)

魏元忠(705-706)

宗楚客(709-710)

萧至忠(709-710)

钟绍京(710)

萧至忠 (710)

韦嗣立(710)

姚崇(710-711)

韦安石(711)

崔湜(712-713)

张说(713)

萧至忠 (713)

姚崇(713-716)

张嘉贞(720-723)

张说 (723-726)

萧嵩(729-733)

张九龄(734-736)

李林甫(736-752)

杨国忠(752-756)

崔圆(757-758)

郭子仪(758-781)

李光弼(760-761)

李辅国(762)

李怀光(783-784)

李晟(784-793)

浑瑊(796-799)

韩弘(819-822)

裴度(839)

白敏中(860-861)

有关“中书令”的趣闻趣事

1、古代最小的“中书令”

唐朝有一任剑南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名叫韦皋。韦皋满月时,韦家请客,但在客人中混入一位相貌丑陋的僧人。韦家人不高兴,就安排他坐在院子角落。僧人也乐意。席间,韦家人抱着满月的婴儿在客人中亮,哪料,僧人自顾上前对婴儿说:“老朋友,别来无恙啊?”婴儿一听大笑起来。这一笑让众人惊呼,倍感怪异。

韦皋爹问:“我儿子出生才一个月,你是谁……”这时,僧人故意装逼了,他说:“我是谁?你们凡世俗子咋会认得呢?这孩子是诸葛武侯的后世,东汉末年的武侯为丞相,造福蜀地,我得知丞相的来世投胎到你们韦家,我翻山越岭不远千里地赶来吃他的满月酒嘞……”韦皋在似信非信中,给儿子取名叫“武侯”。

天下奇事,后来年轻的韦皋果真当上了剑南节度使,后官升到太尉兼中书令,辖治蜀地十八年。

2、最任性的宋朝中书令赵

宋朝赵普一生好读论语,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为抱负。赵普为人严肃刚正,以天下大事为己任。

赵普看到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不少的人办事过于谨慎,只当撞钟和尚,占着茅房不拉屎。赵普刚毅果断,他曾经上奏推荐有开拓精神的某人担任某个官职,但太祖不用这个人,赵将第二天又上奏要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将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面对众臣赵普面不改色心不跳,跪在地上把太祖撕碎的奏章一一拾起。

过了些日子,赵普在家里把撕碎的奏章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压平,装帧好背面,在某一天太祖当朝时,仍就毕恭毕敬地上奏,太祖接过奏章,细看一阵,发现这正是自己前不久撕碎的奏章。

太祖此刻无语了,他用深邃的目光看过一眼赵普,心想;“一个人能承受压力,自始至终推荐一个晋升要职,要集聚多大的勇气啊!也许那人总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我何不试用一下呢?”

最终太祖批准了赵普的奏章。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3、唐代岑文本被升任中书令为何不乐?

岑文本十四岁那年,父亲岑之象被人陷害入狱。他幼有才智,在大堂上据理力争,朝廷只好重审此案,最终父亲被释放。成人之后,岑文本考取朝官,成为唐太宗最赏识的重臣之一。一天,太宗对众臣自豪地说:“我有南阳岑文本,才能远在颜师古之上呀!”于是,岑文本被命为中书侍郎,专管机密。在晋王李治被立为太子后,许多名士都前往东宫兼职,太宗也想让岑文本去太子府兼职,岑文本却谢绝,说:“臣为平庸之才,任此职,恐怕不能胜任,哪敢再添东宫的官职。”到了贞观十八年,岑被任命为中书令,但他脸上却没有丝毫喜悦之色。岑母心里迷惑,岑文本面对母亲,说:“我于国家无功劳,也与皇帝非亲非故,能得到这样高的职位,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我感到忧虑啊!”

岑文本上任中书令之后,众多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而岑文本却满面苦笑,说:“众亲朋众好友,我只想接受吊唁不想接受庆贺……”酒宴之后,有人劝他趁大权在握时要多置办一些田地房产,为子孙后代谋些福利。岑文本听后大笑一阵后,说:“我本为南方一平民,徒步入关,不过一秘书郎、县令罢了,无汗马之劳,只因肚里有几滴墨水,当上中书令,得到的俸禄也不少呀,我还要借权位去弄那么多的田产有啥用呢?况且,那些也是我不该得到的东西啊……”

岑文本谦虚谨慎,在官职位上风清气正的作风打动了太宗,太宗对他亲之信之,视为左膀右臂。在岑文本病危时,太宗前往探视,病逝世后,太宗悲恸万分地说:“文本殒逝,令人悲伤,今宵夜警,所不忍闻。”即当日停止夜警。后来太宗追赠岑文本为侍中和广州都督,赐谥号宪,陪葬于昭陵。

清代戏曲人洪升在《长生殿~贿权》中说:“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意指那些掌权者必须为政勤奋,忠直无私,谨慎国事;若图谋私利,或君乱政,或苟求厚禄,庸碌无为,皆须摒弃。唐人中书令岑文本的为官之道值得后人借鉴。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搜索 中书令 古代官职 宰相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