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美国大杏仁”原是“扁桃仁”
吃惯了“美国大杏仁”的市民,如果有一天发现“大杏仁”变成了“扁桃仁”,你还会购买吗?
近日,随着三项国家标准通过备案,饱受争议的“美国大杏仁”冒名事件宣布告一段落。而参与制定相关标准的单位中,有一家义乌企业———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他们认为,标准的出台将让消费者吃得更明白。
“美国大杏仁”原是“扁桃仁”
在义乌各大农贸市场、超市的坚果货架上,市民不难找到一种叫做“大杏仁”的商品,它们在名称上略有差异,有的叫“美国大杏仁”,有的叫“加州杏仁”。这些东西究意是不是市民常说的杏仁呢?
1月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公布,《熟制扁桃(巴旦木)核和仁》、《坚果与籽类食品术语》、《坚果炒货食品分类》三项行业标准已于2012年12月31日通过国标委备案。
业内人士介绍,系列标准的制定,揭示了一个隐瞒中国消费者数十年的真相———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十分畅销、售价不菲的干果“美国大杏仁”,实际上与杏仁没有任何关系。
在义乌农贸城经营炒货的一位经营户告诉记者,其实关于“美国大杏仁”究竟是不是杏仁的争议由来已久,不过直到去年底,媒体才正式披露这一情况,从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扁桃仁和普通杏仁是同科不同属的植物种子的种仁,分类上都属于蔷薇科,但前者是蔷薇科桃属的扁桃亚属的植物,后者是蔷薇科的杏属植物。”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育平告诉记者,“美国大杏仁”不是杏仁,真名应该是“扁桃仁”或者“巴旦木”。
国家标准:还原产品本来身份
据了解,在中国市场上杏核的零售价一般在每公斤100元左右,扁桃核的零售价格在每公斤30元至50元,而“美国大杏仁”的零售价格可达到120元左右。据有关方面统计,仅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自美国出口到中国内地的“扁桃仁”(即“美国大杏仁”)就有10万吨左右。
有媒体引述业内专家的介绍称,在翻译错误以及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大杏仁”已误导国内消费者近30年。而在“美国大杏仁”和“扁桃仁”看似简单的名称对错背后,除了消费者知情权的被漠视,还有国内杏仁产业被挤压的现状。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参与了《熟制扁桃(巴旦木)核和仁》、《坚果与籽类食品术语》、《坚果炒货食品分类》三项标准的起草工作。
“以往‘美国大杏仁’、碧根果、开心果,是国内进口坚果中销量最高的产品。”王育平告诉记者,事实上,品质最好的杏仁就在我国的新疆,新疆轮台县就是“中国白杏之乡”,而华隆食品则是国内最大的小白杏仁生产加工企业。他认为,标准出台的最大意义,在于还原了产品的本来身份,让消费者明白吃的是什么。
记者昨日在义乌多家超市看到,目前大多数“美国大杏仁”还未更名,其中在超市包装销售的单品不下10种。
义乌某超市食品采购负责人表示,行业标准虽然已经通过国标委备案,但商品真正“更名”仍需一段时间,在过渡阶段超市将用来消化原有的库存。
相关链接:如何区分杏仁与扁桃仁?
据了解,杏核和扁桃核在外观上有较大区别,凭肉眼即可区分。
杏核表面光滑,边缘有沟纹,外壳为坚硬的木质。而扁桃核较为粗糙,有明显的蜂巢状孔纹,呈长圆锥形,其仁皮为黄色,粒形较大。
此外,扁桃仁要比普通杏仁长,长度一般是宽度的1.5倍以上,长的可达2倍以上;普通杏仁的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看上去呈扁圆形。
除了外观上的差别,杏仁和扁桃仁的营养价值和药理功能也不同:杏仁有润肺止咳的作用,而扁桃仁没有这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