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赴美生子 > 正文

双非童入幼儿园需粤语面试 内地家长后悔赴港生子

news.xixik.com   2013/10/11 11:17:58 资讯来源:南华早报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随着香港部分幼儿园开始招新生,不少幼儿园门口出现了家长通宵排队的情形,其中有许多内地家长的身影。但某些幼儿园要求学生入园前有一轮粤语面试,使得一些内地家长陷入两难,一些内地家长开始后悔当年赴港产子。

(南早中文网讯)随着香港部分幼儿园开始招新生,不少幼儿园门口出现了家长通宵排队的情形,其中有许多内地家长的身影。但某些幼儿园要求学生入园前有一轮粤语面试,使得一些内地家长陷入两难,因无户口不能回内地上学,香港幼儿园又优先港童入学,一些内地家长开始后悔当年赴港产子

专题:赴港生子 已经消失的福利

 

中国历史朝代表

上水凤溪幼儿园派申请表,近千人排队

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内地家长倾向于把儿女送往香港读书,跨境学童群体由此不断壮大。然而,除了上学路上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之外,跨境学童还面临着安全、融入当地环境等多方面的难题。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学年开始,跨境学童已超过1.7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双非」儿童,其出生在香港,但父母双方都非香港居民),是1997年500人的30徐倍。

香港凤溪幼儿园本周二9时起,在校内设14个摊位开始派表,并实时通知面试日期。为杜绝中介「排队党」,校方要求轮候家长登记个人资料,并声明与学生关系。截至当日下午3时为止,校方已派发近1500份表格。

《星岛日报》报导,河南的双非家长王勇军领到表格后,坦言心情悲喜参半,尤其忧虑小组面试以粤语进行,令儿子成功入读机会打折扣。他说:「老师说孩子能意会指示的话没问题,但我们一家都是北方人,孩子怎可能听懂广东话?很可能第一时间就被淘汰了」。距离本周六面试时间不多,他只能教儿子说「多谢」等简单粤话应对,形容取录与否「要听天由命」。

赴港奔波一周,前后排了近10所幼园,最终领了5份表格,王勇军坦言对2年前赴港产子的决定感后悔,「孩子在内地没户口,现在就是回去也不是,留港也不是的两难局面」。

不过,香港本地家长却对跨境家长排队不以为然,本地家长岑女士领表后大吐苦水,形容对排队潮「激气到爆」, 「排极都是同一班人(跨境家长),每一所都2000多人争,不知何时先到我儿子;今年我们兔年出世已经如此,龙年出世那些家长,明年祝君好运吧」。上水家长罗太亦不认同跨境家长组团排队,「他们一口气报这么多所,霸了很多入学机会,弄到我们插针都不入」,她期望校方优先取录居住区内学童。

为了读香港幼儿园,家长队伍排成长龙已是常事。 35岁的胡先生8月便辞去某美国大学驻港办事处工作,为儿子入学做准备,其故事更是成了报章头版新闻。他表示,对于眼前跨境生与本地生争学额的情况,早在妻子和众多「双非」母亲同时入院生产时便有预见,「只是在无力地等待其发生」。

2013学年开始,跨境学童已超过1.7万人

面对如今全城皆知的「辞工为子争位」所引起的热议,他回应「工作可以再找」,如果在这关键的时刻没有尽全力为子争取学额,今后难免会觉得后悔。他直言辞工的初衷很简单,「不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他要的只是一个十拿九稳的学额。他于晚上7时许开始排队,认为排长龙不仅耗费体力,同样「损耗了家长在家陪孩子的宝贵时光」。而选择申请该校还有感情分的因素,其妻子的母校便是凤溪幼儿园。

另一位本地家长岑太激动地表示,教育局局长吴克俭称有足够的学额完全是「讲大话」,还说为了孩子入学排队而向公司请假数日,「请到公司都不信」。

祖籍山东、在北京从事制造业的于先生,千里迢迢于9月24日赴港,期间因签注7天到期问题而在深港来回跑。他说此行赴港已花费逾8000元,近日排队等候的夜晚除了住在上水酒店,多数时候都在校外直接睡躺椅和席垫,并为了减少入厕次数而控制食量。

另外,香港名校拔萃男书院附属小学(新小拔)昨起一连三日举行小一入学首轮面试,有带同儿子应试的原深圳家长,去年一掷千万投资移民来港,攻占市区名校,避开学额和资源紧张的北区校网。 25名幼稚园低班学童昨跟高班生一同应试争位,有家长表明若获取录,即使须付双倍学费也会入读。

新小拔今年收到3,329名学童报读,三分一昨先获安排面试,共分5场。每24人一批进入等候室,然后每3人分批进入面试室,听老师讲故事和答问题。

《苹果日报》报导,九龙城家长钟太带儿子Michael应试,由父亲剪得一头有型发型的Michael充满信心:「我识答问题。」原来Michael去年仍是深圳「双非」童,但没有跨境入读本港幼稚园,钟家投资1千万元移居香港,在九龙城租楼居住,令他正式成为港童。

钟太说一切只为儿子的将来,「喜欢这边教育,可让他视野更宽阔一点,跟国际接轨,不仅有中国知识,还可放眼世界」。为何不选择跨境到北区上小一? 「北区太过紧张,学位、资源都不像港岛(意指市区)丰富……想的不是短期,而是长期,以后他可能出国读书。」

钟太共为Michael报读10间直资和私立小学,连南区的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都有,现时每月支出约3,000元给Michael学习弹琴、拉小提琴和游泳等,并上小一面试班。

另一投资移民程太也带同儿子应考新小拔。她上月底于小一自行派位阶段,为儿子报读喇沙小学,才发现该校宗教分只计天主教,她由佛教改信基督教也无用。她昨用儿子外套遮头,匆匆离去拒受访。

新小拔今年收到107名低班(K2)学童越级报读小一,当中25人昨率先面试。张太的儿子是其中一名,「让他试一下,为明年(再报)预备,觉得他与其他(K3)差不多大细」。教育局早前指,若直资小学取录不足5岁8个月的学童入读小一,将得不到资助,张太表明若儿子获取录,会承担该笔资助,全年须多付一倍至8万元。

家长梁太的一对读K3及K2儿子都一同应试。她指长子属资优儿童,对数目字过目不忘;细仔智商也达125,对数学有天份,决定让他一试。该校将筛选300名表现优异学童进入次轮面试,争夺150个小一学额。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男拔中学部本月26日起接受报读明年中一,校方设立3条查询热线,当中普通话热线是今年新增。副校长解释,一直收到讲普通话的内地家长查询入学,故安排操流利普通话人员解答。

微博热议

@Kartik___:近两年,看了那么多新闻和节目,双非父母当初为了孩子有一张香港身份证“不输在起跑线上”或“免费”多生一个——真正深思熟虑的人很少——现在很多人后悔不已,一是中港两地奔波,二是港府毫无相关政策应对,三港人对双非的厌恶。最苦的还是孩子!

@Ada出生在美国 其实赴美生子也类似,如果你仅仅是冲着福利和占便宜去的,你会更加失望。隔着个太平洋,去美国读书不是大巴就能过去的。真的要享受美国的免费教育,得去陪读,租房(卖房),生活成本远远超过这点“免费学费”了。赴美生子的诉求是“自由”——虚无缥缈的,看你怎么定义了。

@Ada出生在美国【赴美生子利弊】赴美生子的利弊备受关注,利的地方大家不要多看,要是光看事情的好处的话那么杀人放火都是值得大搞的好买卖了,你干不?大家多考虑考虑弊端,实际的问题比如花费呀!一般要做好15万人民币的预算,最低只要10万出头,但是要考虑到意外的事情,所以预算多一点是对的。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