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瞾称帝可以说是异姓称帝,在这段时期天下不是李家的天下,国号也发生改变,武瞾夺权和王莽夺权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武瞾统治时期被称为唐朝时期,那么王莽是否应该算汉?
先看史实,周(690年-705年),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实为“周”,为了区别周朝,故称“武周”。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获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前后正式掌权二十三年。武曌是该朝代唯一的皇帝。因此,历史学上是以“武周”来称呼他的朝代,并没有完全与唐朝混同。
武曌是之前唐朝两代皇帝的女人,李治的皇后,又是后来俩皇帝的妈,这关系不是王莽一个外戚能比的。王莽当了皇帝,继承人血缘上和刘家没半毛钱关系。武曌当了皇帝,即便最后没发生神龙政变而是由她本人和平过渡完成权力交接,接过权杖的也不会让她武姓的娘家人而是她自己的儿子。武曌是以李唐儿媳的身份夺权,并且所用的体制大多延续了唐朝“贞观盛世”的体制,史称“贞观遗风”。尽管其想用“周历”取代唐朝历法等多种变革措施,但终究没有脱离原本的政治体制。最重要一点,武则天晚年被宰相张柬之挟太子李显发动“神龙政变”逼其退位。武则天临终前表示“去帝号,称则天大显皇后”(一代女皇不叫武则天 也不叫武曌更不叫武媚娘),等于自行否定了武周存在的客观独立性,认为自己仍是代李唐执政。所以,之后的历史才没有像王莽的新朝与汉朝的关系那样将武周完全独立于唐朝之外。
至于有一种说法是区别在于政府与行政系统是否遭到了全面的摧毁和重建。王莽代汉属于“和平演变”,中央政府的官员基本上还是那波人,站在地方州郡的角度上来看,朝廷还是那个朝廷,效忠的实体没有改变,只是国号不同;而刘秀靠自己一城一郡地打下来,征战中锻炼出了自己的团队,建立了新的中央政府,这其中恐怕没有几个新莽时期的高级官员。武周的事情也同理,不管是称帝改国号,还是后面的政变,仅限于统治集团上层,行政系统得以完整保留,就不会被认为是两个朝代。但是这样的说法显然无法解释萧齐与萧梁仍然是两朝?也无法解释明朝靖难之役如何解释燕贼朱棣篡位后,行政班底改变,而且帝系由朱标系改为燕王系。
另外把一个王朝分为两截,以都城位置为标志说法并不准确,虽然有西周东周,西汉东汉等例子。但是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搬到北京,也没人把明朝之前成为“南明”,后面的称之位“北明”。所以一个王朝是否分为两截,要看是否有本质上的变更。一般来讲,前一段的末端会有较大的动乱,使得前一阶段的政府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后一段的开创者则是重新再造。比如西周末年周幽王被犬戎攻杀,镐京被攻破摧毁,继位的周平王东迁洛邑,重建了周王朝,因此有了西周和东周的区分。比如,东汉灭亡之后,三国时期蜀汉虽然自称继承了东汉,也是在局部地区(巴蜀)延续了汉朝,因此也和东汉分离开来被称之为蜀汉。
这样来看,西周末年王莽篡位,旧有的西汉王朝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赤眉绿林等起义军横行,原有的政权被彻底打破,刘秀重新再造了汉朝。虽然都是汉朝,但是后世仍然将两者区分为西汉和东汉。比如范晔在编撰东汉史书的时候就取名叫《后汉书》,而其引用的东晋时期的一本史书叫《后汉纪》,因此在晋代就已经将西汉和东汉区分开来称前汉和后汉了。
但是前后汉的说法要看语境,一般我们说后汉都是指的五代十国的后汉,而只在称西汉为前汉的时候才称东汉为后汉,为了避免混淆,现在很少使用。
历史上避免麻烦所以就把她这个“周朝”和唐朝合并在一起了,把武曌风风火火创建的“周”也算是没有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武周算一个朝代,并且把李唐隔成了两个朝代,那李显李旦兄弟俩就碉堡了:不仅是少有的梅开二度的皇帝,更是仅有的梅开二朝的皇帝,还都在第三个朝代里面做过“太子”,这样的“六味帝王丸”中国历史上就这么一对……乾陵也碉堡了:不仅埋着俩皇帝,还埋着两朝皇帝……武曌也想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结果被人劝:立了他,以后太庙就没你的位子了。武曌脑子立马就转过这个弯了:有TM侄子当了皇帝让姑妈进宗庙的吗?所以基本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所以武周名为周,实为唐。古代的女性就这样,所有的一切都属于夫家。她是中国帝王里唯一一个立一个无字碑的,或许她希望自己的功过由后人评价吧。
所以大部分史学家将武周和唐朝仍算作一个王朝,武曌虽篡位改国号为周,但她是唐皇后,政治上还是沿袭了唐朝的一些做法,这个“周朝”只有她一位皇帝,最关键的原因是武曌去世的时候废除了自己的国号,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又恢复了李氏唐朝的统治,并没有传给她的武氏。
王莽和杨坚“篡位”一个性质,而武曌“篡位”虽改朝换代,最终传位儿子李显,儿子并没有改姓武,还政于李家,最重要的是武曌在遗诏中也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先行的“清算”,放弃了帝位,要求以大唐皇后的身份与李治合葬乾陵,进入李家宗庙,抛弃了大周的旗帜,否定了大周的地位,这是对儿子复辟大唐的承认。虽然李显是通过政变上位的,但是之前皇太子的地位是武曌亲自确立的,本质上是和平演变,而不是剧烈的动乱,政府也没有毁灭性打击,后继者也不是再造。神龙政变是当时的宰相等趁着皇帝武则天重病,拥立太子李显提前登基。而李显登基后改变国号,恢复唐朝旧制,虽然是改弦易张,但是并没有一个打破再造的过程。同时,李显上位的时候武曌已经82岁了,满朝文武也都支持李显提前登基,因此李显并不需要通过清算自己的母亲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李显是李治与武曌的亲儿子,因此帝系并没有发生转移,通过复辟李显本质上皇位继承自父亲李治,因此唐朝的延续性并未中断。武周只算是唐朝的一个小插曲,唐朝并不算两截。因此与其曾祖、祖父、父亲的唐朝不予割裂,统一仍然称之为唐朝。
而王莽和刘秀则完全不同。王莽和刘秀之间并无亲密关系,相反两者是不同阵营的仇敌。刘秀上位后对王莽进行了大清算。另外刘秀是汉高帝刘邦九世孙,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節侯刘买的玄孙,和西汉后来的皇帝关系极为疏远,根本不是一个谱系了。因此刘秀也是草莽起家,打下来的天下,而不是继承而来。重建的东汉在典章制度,都城等方面与西汉都有了很多不同,因此被后世视为两个政权。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已经区分前汉和后汉了。
总结:最关键的是武曌是李家的媳妇,算是李家人,最后去世前自废国号,且还政李氏,传位给了儿子李旦,还是李家,以皇后礼下葬,虽然改过国号,武周就是唐朝的小插曲,就这么简单。
第一、高宗在世时就已经是武则天执政了,也算是唐的一分子,政策上也延续了唐的政策;
第二、武则天始终没有同意把位子传给武姓后人;
第三、武则天在世时就已经恢复唐的国号;
第四、让位给李显的武则天去帝号,称自己是则天皇后,死后,仍和自己的丈夫李治合葬乾陵,进入李家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