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生猛了!”近两天开心网上有一条被转发1.3万次以上的转帖这样形容《计算机世界》最新一期的封面报道。报道的标题是《“狗日的”腾讯》。支持度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一直在山寨,从未被起诉”。在微博上也有大量的网友对此发表意见,刺激性可见一斑。腾讯公司于7月26日晚10点36分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严正谴责”。
报道称腾讯是“终结者”
计算机世界封面上对报道的简介是:别人出迅雷,它就出QQ旋风;别人出拼音加加,它就出QQ拼音;别人出百度知道,它就出QQ爱问。……腾讯几乎不会缺席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不疾不徐地跟随,然后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杀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它总是在时机成熟时,决然地露出终结者的面目。“狗日的腾讯,你做得真绝!”那些互联网巨头都这么说。它们羡慕妒恨。
报道中提到了曾经广受欢迎的联众游戏如何被腾讯的游戏给击败,目前,腾讯向杀毒和团购领域出手,让在这些领域开拓的互联网业者心惊胆跳。
报道还分析“腾讯为什么还不满足?一只企鹅为何如此贪婪?”文章引用CSD N总裁蒋涛的观点:“腾讯的产品策略之一就是: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只要用户量到了一定级别,腾讯一定要有,别人的产品可以暂时比腾讯做得好,但腾讯绝不会让它不可替代。”
用个人网站“黑霉屋”上的话来总结这篇报道的内容,大致观点是:“第一,腾讯公司四面出击,企图做成巨无霸,扼杀了众多互联网企业的前途,也扼杀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第二,腾讯树敌太多,最后会死得很惨。”
“黑霉屋”的看法是:“腾讯公司仅仅做了大家都做的事,如果你失败了,这不是马化腾的责任。怎么能够把一个企业失败的原因归罪于竞争对手?”
据称采访近一个月
该报道于7月24日在网络上发表,并至本报截稿时仍在计算机世界官方网站头条位置,计算机世界的官方微博也把头像改成了本期封面的图片。
在微博中,计算机世界称这是其发表的微博中“第1热门”,占到了其评论转发总量的40%。他们还在微博里介绍说,“为被本期爆炸性封面折磨得不成人形的@许磊ccw (报道作者)童鞋送出清凉问候,为了这篇巨作,该童鞋匍匐贴地采访近一个月,稿件至今修改了近5遍,吊足口味。”
许磊也在自己的微博里提醒读者,除了主稿说的腾讯模仿能力强大之外,还有一条配稿,说的是“腾讯也有‘不会做的’”。
网友批评报道有失平衡
计算机世界的微博里,对文章的观点有同意的也有反对的,支持腾讯的网友也不少。“连鹏”表示:“腾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靠庞大Q Q用户群和金钱资本,染指各领域,难道不存在恶性竞争?”但“贝壳陈睿”就认为:“小公司与大公司竞争,大公司有资源和平台优势,这有什么好抱怨的?某些公司,自身产品就不是原创,被腾讯盯上后,当然九死一生。真正创新、有产品竞争力的公司,不会拿被抄袭做失败的借口。”
另外,也有网友从新闻专业的角度提出意见。“心远ideal”表示:“这样写文章固然好看,但还是有失平衡。作为IT专业媒体,站在一家企业的对面,或者站在其对手的立场上说话,多少会让人觉得有失公允。希望能多听听腾讯一方的声音,直接与腾讯面对面。”
计算机世界也对此发言进行了回应:“作为专业媒体,独立、客观报道一直是我们的追求,您的建议非常好。”
腾讯: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感情
针对这篇报道,昨晚22时36分腾讯公司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对此表示谴责。声明称“《计算机世界》于2010年7月26日发表封面报道,对腾讯公司进行了恶毒攻击。”
“《计算机世界》作为专业媒体,竟然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我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报道摘录
“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6月29日,新浪网总编陈彤以“老沉”为名发布了一则微博,言辞之激烈,让人震惊。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了500多次,无数的人力挺“老沉”。
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然而它选择的路径也使其饱受争议,那就是模仿,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山寨”。
在外界看来,腾讯庞大的身躯,依然潜伏着诸多暗流。实际上,因为腾讯在互联网界“无耻模仿抄袭”的恶名,使得腾讯全线树敌,成为众矢之的。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时时提防着腾讯的时候,腾讯将不再像以前那样收放自如。比如,为应对腾讯的搜索,百度就将搜索的提成比例从10%提升到15%。(南方都市报 谭人玮)
腾讯挨骂:企鹅受伤了!
《计算机世界》最新一期杂志以《“狗日的”腾讯》大爆粗口,封面上竟将三把飞刀扔入“企鹅”体内,血淋淋地直指腾讯。究竟是何原因让《计算机世界》大大出手,恶言相向?
《计算机世界》的报道中指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绝地超越。”
图:腾讯狗日的,企鹅受伤了吗?
不仅如此,文章接连搬出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百度老总李彦宏、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站长之王”蔡文胜、新浪创始人王志东、新浪总编辑陈彤等业界人士对腾讯的指责,称“抄袭且贪得无厌的企鹅仔”已经“与全网为敌,所招致的民愤可见一斑”。
《计算机世界》最新一期杂志以《“狗日的”腾讯》大爆粗口,封面上竟将三把飞刀扔入“企鹅”体内,血淋淋地直指腾讯。究竟是何原因让《计算机世界》大大出手,恶言相向?
腾讯在昨日凌晨1时第一时间发出官方声明,表示欢迎媒体对企业发展发表评论,但作为一家专业媒体,《计算机世界》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他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腾讯可以称之为一家全球罕见的互联网全业务公司,即时通讯、门户、游戏、电子商务、搜索等等无所不做。它总是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凭借着企鹅身后强大的用户群,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
7月9日,腾讯QQ团购网上线,这让处于草创时期的数百家团购网倒吸了一口凉气。腾讯总是让很多同行措手不及,也由此树敌。也许在心里默默骂腾讯的人不计其数,指桑骂槐者也有之,但像《计算机世界》这样大张旗鼓,并想骂出名堂的媒体,还是第一个。
名人贴
6月29日,新浪网总编辑陈彤曾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条微博:“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了500多次。陈彤此微博并没有直指腾讯,但业界普遍认为是陈彤对腾讯做微博一事不满。
《计算机世界》在文章引用了新浪网原CEO王志东的部分语言表达对腾讯抄袭的不满,不过王志东通过微博作出澄清,他的正确理解是,只要没有侵犯对手的知识产权,不存在欺骗用户的行为,抄袭就大可以标榜为学习与借鉴,就可以是合理又合法。
然而《计算机世界》出此恶言,是否太过份了呢?知名媒体学者喻国明告诉记者,新闻不应带有太多的感**彩和偏见,媒体机构还是应该保持严肃的表达方式,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来客观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应该采用带有歧义或者感**彩的“奇特用词”。
中国人民大学的匡文波教授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对此标题的法律看法。“我国没有《新闻法》,新闻伦理道德一般也是约定俗成的,所以目前不好判断这篇报道是否违规。”
网友热议
支持腾讯的“玻璃猫”认为,“《计算机世界》对腾讯的指责太过偏激”,因为一项新产品出来,总会有跟进的企业。网游、电子商务等都有很多人在做,怪就怪腾讯太强太显眼。
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也在文章中表示,“微博、杀毒、电子商务到今天的团购,这些领域的商业模式在那儿摆着,人人都在抄,你凭什么要求腾讯高抬贵手,不去挣这个钱”?他认为,业界这种对腾讯的埋怨,就像“小孩儿撒娇”,是五十步笑百步。
对于腾讯的霸道,门户网站也有些无奈。一位门户的内容高管评价腾讯说:“腾讯资本和技术都有,从情的角度看,有点太独了,什么都想吃,这很不好。但是从理的角度看,商业竞争就是这么残酷,你有什么办法?”
《计算机世界》的粗口也感染了不少网民加入声讨腾讯的行列,。“就是靠抄别人起家的”、“人家的创新,在你模仿下走向绝路”、“唐骏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而马化腾是我的复制可以成功”……
然而,《计算机世界》引发的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水战。腾讯的“抄袭”争议直接反映了互联网行业目前所处的无序竞争状态,同时,缺乏创新和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是重要隐患。这一点也可从频频发生的“真假开心网”互诉、360与金山对簿公堂等事件中看出端倪。对此,有业内人士呼吁,互联网企业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创新上,而不是简单的模式模仿。(经济观察网)
《“狗日的”腾讯》掀波澜腾讯指其恶毒攻击
图:狗日的腾讯
在报道中,《计算机世界》详细叙述了联众、奇虎360、盛大等与腾讯的恩怨情仇,并伴有联众创始人鲍岳桥等“受害者”声泪俱下的哭诉。该报刊的封面图中不但将象征腾讯的企鹅用刀刺得鲜血淋淋,而且还用醒目的大标题写着“狗日的”腾讯。
《“狗日的”腾讯》称,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然而它选择的路径也使其饱受争议,那就是模仿,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山寨”。早在2006年,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就公开指责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是明目张胆地抄袭。
该文指出,从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QICQ开始,腾讯似乎就埋下了自己的“模仿基因”,先是从韩国引入了QQ秀和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务,又模仿新浪建起了门户网站;在网游领域,学联众开发平台,跟着盛大引进国外网游,随着网易自主研发,之后布局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拍拍,以及第三方支付财付通,无一不是“山寨货”。
《“狗日的”腾讯》狠批腾讯靠复制成功,而且腾讯的复制之路,堵住了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路,让很多企业都被迫最终死去。该文言辞辛辣、“刀刀见血”,并且文中不乏贪婪、山寨等贬义词。该文自刊发后便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一些中小互联网企业更是在网上掀起了所谓的“倒马运动”。
对此,腾讯在26日凌晨1时发表了一则官方声明,认为这是《计算机世界》对腾讯公司的恶毒攻击,粗暴地伤害了腾讯用户的感情,腾讯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腾讯公关部的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腾讯已经做出了官方声明,希望媒体不要再继续追踪此事,因为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记者随后连线了该文作者——《计算机世界》记者许磊,问如果腾讯真的对此事采取法律手段,该报刊将如何应对,以及他是否的确未曾对腾讯进行过采访?
许磊表示,自己不方便对此作任何评论,《计算机世界》将在其微博中做出回应。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计算机世界》在新浪的微博还没有就此事发表任何评论,该报刊的网络版依然还是将《“狗日的”腾讯》放在主页头条位置。 (深圳新闻网)
《计算机世界》缺乏严谨内容低俗遭质疑
“我始终想不出计算机世界这家媒体为什么对腾讯如此咬牙切齿,竟然把低俗词汇都放在封面上。”资深媒体从业者柳华芳如此写道。面对计算机世界的封面报道《“狗日的”腾讯搅局者还是终结者?》,众多业内人士愕然,专业的媒体,缘何和骂街的泼妇如此相像?
象征腾讯的肥胖的企鹅身上,血淋淋刺着三把刀子,滴满鲜血的地上,却是“‘狗日的’腾讯”五个的大字,虽然加上引号依旧刺眼,而企鹅头上是龙飞凤舞的另外五个大字——“计算机世界”,这就是隶属于工信部主管的传媒集团,《计算机世界》的封面,该封面报道还同时被推荐到计世网头条。
这是一个用词泛滥、自由过火的时代,有关部门一直在从各个方面打击“低俗”内容,但“狗日的”这样的低俗语言,如何能够出现号称中国信息产业领域第一大媒体上面?业界不解,业界愤慨,但报道方却沉默以对,被报道者同样偃旗息鼓。
截止发稿期,计算机世界传媒与腾讯的相关负责人的电话,均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作为报道的主角,腾讯只是发表声明,对计算机世界的“恶劣粗言”“恶劣插图封面”进行谴责。
疯狂的计算机世界被指失去媒体价值
“计世太狂妄了。一方面,作为媒体,计世粗俗骂人,用词欠妥,缺乏媒体应有的严谨和规范,失去了媒体的尊严和价值;另一方面,腾讯创新问题,是业界争议颇多的问题,计世题目伤人,即便报道内容再公正,文章也失去了公正性,有用错误的舆论导向误导读者的嫌疑。另外,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对IT商业新闻网表示。
“一直在山寨,从未被起诉。”山寨,扼杀创新、扼杀创业,业界对腾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这几点。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经理胡延平表示,腾讯“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不仅不是卓越创新者,反倒是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天敌。”
事实上,计算机世界洋洋洒洒的文章,仍旧是围绕腾讯一贯在走的山寨路线以及扼杀创业等等的陈词。然而,计世加上一个“狗日的”作为题眼,让报道变得极具杀伤力。
“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我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腾讯的声明如是说。
“无论是搅局者还是终结者,计算机世界作为第三方的媒体都不应该如此下作。”柳华芳认为,这么多年没有一家企业“荣幸”地被擅长“负面”报道的《南方周末》或是《财经》称为“狗日的”,因为人走人道,狗走狗道,计世把“狗日的”放在标题和封面上大肆宣扬,明显是他们没分清自己是哪条道上的。
腾讯“谴责”不是本意低调过头只为确有短板
“谁骂我我打谁;谁打我我打谁;谁打我我骂谁。”有人对国际上的霸权者、强硬者、懦弱者遇事的不同反应,做出如此的一组评论,而在互联网的过度,腾讯此时选择的最后一种态度。尽管不发旁观者为其呐喊,腾讯自身却保持低调。
虽然表示《计算机世界》“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但腾讯的声明只是“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业界分析认为,腾讯并无与搜狐对簿公堂那样的心思,“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只是在虚张声势,因为“一来,腾讯即使在此事上有把握胜诉,也难免要忌惮对方的背景;二来,计世的报道,虽然标题粗俗,但正文内容有一定的客观性。”
“既然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腾讯为何不为用户的感情出头?一个就知道钱的企鹅!很少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问题!!虽然(计算机世界的报道)粗了点,我也不得不赞同!(腾讯)就该好好反省!”有业内人士如此评论道。
媒体何去?腾讯何从?
柳华芳认为,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媒体才能影响社会,而《计算机世界》作为过气的IT类纸媒,只能无事生非,以“狗日的”如此歇斯底里的话上封面哗众取宠。
但值得一提的是,柳华芳的这篇博客,标题也是《“狗日的”计世,牛逼者还是傻逼者?》。无独有偶,互联网观察人士“磐石之心”,发表博文《“狗日的”计算机世界》,批评计世是一家“狗日的”媒体,指出其内容经不起“推敲”,故弄玄虚,是一家不负责任的媒体。
有业界人士认为,以上两文,只是博客,是被计世惊世骇俗的报道引发的,虽然并无可指责之处,但始终有碍瞻仰。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计世无疑第一责任人。因此,作为媒体,一要“隐恶扬善”坚持原则,二要善待企业和读者,而不是以低俗来哗众取宠。
此外,被批评的腾讯,虽然“山寨”有道,但更应真正地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在对“恶劣粗言”的报道之时,才能硬起腰板,并避免该报道所预言的悲惨结局。
计算机世界封面报道《“狗日的”腾讯 搅局者还是终结者?》
“有什么业务是腾讯不做的吗?”美团网CEO王兴的语气中难掩郁闷。
7月9日,腾讯QQ团购网上线,这让王兴如闻惊雷,也如坐针毡。从2003年回国到现在,王兴先后创办了校内、海内、饭否和美团4个网站,而美团网被他视为“最靠谱”的一次创业。3月初上线的美团网是国内第一家团购网站,创立仅仅4个月,美团网已经能够盈亏平衡。
就在这时候,一直悄无声息的腾讯杀了进来,这让王兴完全猝不及防,也让处于草创时期的数百家团购网站倒吸了一口凉气。
谁也不知道,这一次,这个“企鹅仔”将是搅局者、掠食者,还是终结者。
“狗日的”腾讯
别上腾讯盯上其实,王兴应该早就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因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然后决绝地超越。比如当初的游戏。
“从QQ游戏平台上线那天起,联众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多年以后,在北京知春路的一家咖啡馆,联众创始人鲍岳桥谈起当年腾讯对联众的围剿和逼迫,仍然耿耿于怀。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连续抽了两包烟。
联众是中国最早做游戏平台的公司,一度占有在线棋牌游戏市场8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亏损缠身的时候,联众是最早实现赢利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时风光无两。
2003年8月,腾讯QQ游戏第一个公开测试版本正式发布。鲍岳桥发现,从平台到游戏设计,QQ游戏完全是联众游戏的翻版。愤怒之余,“感到危险很大”的鲍岳桥首先想到的是“主动低头”寻求合作,于是他赶赴深圳,约见马化腾和时任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的曾李青,但是遭到了腾讯方面的拒绝。
“现在想来,那时候是太天真了。”鲍岳桥说,“与大型网游不同,棋牌类游戏规则固定,没有技术门槛,玩家又与QQ用户高度重合,腾讯很容易模仿。”
2004年9月,QQ游戏平台将联众赶下了中国第一休闲游戏门户的宝座。而在此之后,联众的业绩一路下滑,出售、转型,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联众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份额已不足1%。
腾讯则扶摇直上,在今年一季度,QQ游戏同时在线人数达到了680万。而更重要的是,依托QQ游戏平台,腾讯终于在2009年第二季度超越盛大,坐上了中国网络游戏领域的头把交椅。
对鲍岳桥来说,腾讯就是自己的终结者。2006年底,鲍岳桥离开了江河日下的联众,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做投资的原则之一就是:只做腾讯不会做、不能做的项目。所以三年来,他绝对不碰游戏,已经投资的医疗器械和数据存储项目都跟腾讯毫无关联。
而这个终结者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站长之王”蔡文胜的4399小游戏平台。
“说不担心QQ竞争那是骗人的。”蔡文胜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直接原因就是今年7月初,腾讯旗下小游戏平台3366.com上线公测。
据记者调查,去年蔡文胜买下的4399小游戏平台,通过广告联盟和联合运营网页游戏,月营收已达3000~5000万元,正在筹备国内A股上市。而腾讯刚刚上线的3366,在游戏种类和网站设计上与4399几无二致。
而且这只“企鹅仔”似乎更加来势汹汹。从7月1日开始,不断有网友看到QQ弹窗对这一游戏平台的推广信息,而截止记者发稿时,3366.com同时在线人数已突破10万。
只要是一个领域前景看好,腾讯就肯定会伺机充当掠食者。除了王兴和蔡文胜,腾讯最近还“默默地”动了另外一个人的奶酪,他就是奇虎360董事长周鸿?。
5月31日,杀毒领域两大巨头360与金山的一场口水战激战正酣,腾讯的QQ医生3.3升级版却悄然上线。很快人们就发现,这款原本只是用来查杀QQ盗号木马的防护软件,已经了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甚至还搭载了免费半年的诺顿杀毒。
此前,周鸿?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对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产品上的功力赞不绝口,同时还声称,腾讯绝不会成为360的竞争对手,因为“腾讯是一个娱乐公司,在安全方面,应该由一个很专业的公司更专注地去解决问题”。
很显然,马化腾毫不客气地给了周鸿?当头一棒。
在腾讯还没有出手的互联网领域,小企鹅那些潜在的竞争对手们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比如暴风影音CEO冯鑫。自从2008年9月腾讯发布了本地播放软件QQ影音首个Beta版本,冯鑫恐怕就没睡过一天好觉。因为这款无广告、无插件播放软件,让暴风影音的盈利模式变得岌岌可危。
而在各大视频网站因为版权打得不可开交,频频对簿公堂之时,同样有一种声音在业内流传:无论你们现在打得多欢实,等市场培育得差不多了,就该轮到腾讯来收场了。事实确实如此,QQLive的平台早就搭好了,拼版权,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谁敢说自己比腾讯更有钱?
这就是腾讯,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一家全球罕见的互联网全业务公司,即时通讯、门户、游戏、电子商务、搜索等等无所不做。它总是默默地布局、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背后;它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出来搅局,让同业者心神不定。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划走自己的那块蛋糕,有时它甚至会成为终结者,霸占整个市场。
“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它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6月29日,新浪网总编陈彤以“老沉”为名发布了一则微博,言辞之激烈,让人震惊。这条微博迅速被转发了500多次,无数的人力挺“老沉”。
谈起此事,一位互联网创业者几乎是脱口而出,“狗日的腾讯!”
腾讯,非草根创业样本
始终“贪得无厌”
马化腾其实也帅的,要不然……阿Sa勾引马化腾无中生有 腾讯发声明怒斥壹周刊
“既没有马云那么好的口才,也没有李彦宏那么帅。”马化腾曾经多次自嘲,说自己“很不幸”,“大家都是圈地,他们(马云、李彦宏)圈的都是楼,可以直接住。我们圈到的却是荒地,只能从铲沙、挖土开始,建自己的楼。”
实际上,马化腾算不上纯粹的“草根创业”。据传,在腾讯创立初期,其父马陈术曾开着奔驰前来给儿子做账。在11年的发展历史上,腾讯只是在早期遭遇过资金困局,从获得第一笔融资开始就一直是稳扎稳打,先利用无线增值服务实现盈利,转而依靠互联网增值服务壮大,布局网络游戏和门户业务。2010年最新一季财报显示,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收入为2990万美元,已经远远超过网易的1340万美元,稳居门户第三。
马化腾在业界以低调、务实著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腾讯的企业风格: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2006年7月,QQ同时在线突破2000万人,腾讯公司内部决定办一个庆功会,会上腾讯联席CTO熊明华问了马化腾一个问题:QQ同时在线人数何时能够到1亿?马化腾一笑:“这辈子我可能看不到了。”事实上,2010年3月5日,他就看到了。熊明华一定很后悔,没有和马化腾打赌“裸奔”。
实际上,马化腾有很多值得“裸奔式”庆祝的理由。目前,腾讯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公司现金储备达到15亿美元;拥有中国本土用户量最大的即时通讯软件,账户数近10亿;是中国第一流量的门户;在网络游戏市场排名第一,占据超过20%以上的市场份额;电子邮箱流量也已经超过网易,雄踞榜首。
资本市场对这只彪悍的企鹅也是极力追捧。在香港,腾讯的股价一度高达每股171.80港元,上市6年间腾讯股价上涨了超过了35倍。要知道,被世界公认为近年来最具创新能力的苹果,其股价增幅才只有腾讯的一半。
一只企鹅为何如此贪婪?
腾讯为什么还不满足?一只企鹅为何如此贪婪?
是的, “腾讯不是一般的有钱”,但股东的钱不是用来供着的,腾讯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蔡文胜就曾表示,腾讯现在什么都想做,从中可以看出它面对快速增长的巨大压力,这个压力终有一天会压垮腾讯。
在美团网创始人王兴看来,腾讯之所以染指团购,是因为这模式已经被证明“能赚钱”。“做团购没有技术门槛,盈利模式又清晰,腾讯没有理由不做。”王兴指出,团购与他之前创办的校内和饭否最大的不同在于,“网站从上线第一天开始就有收入”。——如此唾手可得的生意,腾讯怎么可能放过?
搜索也将是腾讯的下一个目标。今年3月,马化腾与李彦宏在深圳有过一场对话。李彦宏问马化腾,“腾讯凭什么做搜索?”马化腾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用户需要,腾讯这个一站式互联网服务平台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搜索功能;二是搜索能赚钱,腾讯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社交网络系统,社区的盈利模式中,除了个人收费以外,未来还要结合页面内容分析,匹配相关性的广告。因此,已有业内人士指出,而在这一类似于Google的AdWords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腾讯未来必将对百度正在培育的广告联盟形成威胁。
也许,在马化腾看来,无论是搜索,还是团购,甚至是将来的视频,这些业务都是腾讯水到渠成的业务延伸。因为马化腾为腾讯未来的构想是,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围绕腾讯QQ打造“在线生活社区”,也就是“用户要什么,腾讯就有什么”。百度董事局主席兼CEO李彦宏对腾讯所谓的“在线生活”、“一站式服务”的评价是:基本上就是不给别人任何空间。
在CSDN总裁蒋涛看来,腾讯之所以什么都做,是因为它是一家以人(用户)为中心的企业,同类型的企业还有软件巨头微软,两家公司的产品战略更是惊人的相似。
长期以来,以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微软也是个典型的“全民公敌”。为了“抓住”用户,微软每个阶段都会根据市场变化,布局新的应用,以巩固其用户终端的垄断地位。在个人消费领域上,微软先后推出了浏览器IE、邮件系统Hotmail、即时通讯MSN、邮件客户端outlook、免费杀毒软件MSE,以及今年5月刚刚发布的在线版Office软件。
而从另一方面讲,腾讯的进攻也是一种防御。互联网产业往往形势突变,Google市值超越雅虎,Facebook流量超越Google都发生在旦夕之间。腾讯最怕的就是突然冒出一个企业,被一种意想不到的商业模式或竞争策略打败。所以腾讯对于任何一个互联网的新应用都不敢掉以轻心。
“360安全卫士、暴风影音的装机量都已经上亿了,如果周鸿?或者冯鑫有一天跟新浪合作,也推新闻弹出框,马化腾不就郁闷了?”蒋涛认为,腾讯的产品策略之一就是:所有的互联网应用,只要用户量到了一定级别,腾讯一定要有,别人的产品可以暂时比腾讯做得好,但腾讯绝不会让它不可替代。
当被问及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时,腾讯CTO熊明华给记者的答案不是超过10亿的QQ的注册用户,也不是某一项产品、技术方面优势,而是“耐心”: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适的产品。”
因此,究竟腾讯还会做什么,没有人知道。
“山寨”的腾讯
一直在模仿
腾讯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然而它选择的路径也使其饱受争议,那就是模仿,有时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山寨”。
早在2006年,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就公开指责马化腾是业内有名的“抄袭大王”,而且是明目张胆地抄袭。几年以来,类似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直到最近,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还在质疑腾讯的创新能力,说它不仅不是卓越创新者,反倒是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天敌”。
从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OICQ(腾讯QQ的前身)开始,腾讯似乎就埋下了自己的“模仿基因”——先是从韩国引入了QQ秀和其他一系列增值服务,又模仿新浪建起了门户网站;在网游领域,学联众开发平台,跟着盛大引进国外网友,随着网易自主研发,之后布局的C2C电子商务网站拍拍,以及第三方支付财付通,无一不是“山寨货”,这也是腾讯遭人恨的根本原因。
“微博、杀毒、电子商务到今天的团购,这些领域的商业模式在那儿摆着,人人都在抄,你凭什么要求腾讯高抬贵手,不去挣这个钱了?”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界这种对腾讯的埋怨,就像“小孩儿撒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对于模仿的指责,马化腾的回应是:模仿是最稳妥的创新。
“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产品和应用层面的创新比较容易被人忽略。”一位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告诉记者,几乎腾讯的每款产品都能找出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点,如腾讯QQ的群和显示最近联系人功能,QQ邮箱的超大附件功能,QQ游戏平台一上线就号称能承载上千万的同时在线,QQ还解决了困扰很多IM产品的联通、电信的互联互通问题等等。
事实上,腾讯获得突破的领域往往得益于应用层面的创新,腾讯总是能够通过QQ用户行为习惯的把握,将新产品与腾讯QQ这一核心进行结合,使其用户的优势得到发挥。同为技术出身,奇虎360董事长周鸿?坦言如果同是做即时通讯,自己在产品细节和技术上能够比马化腾做得好,但很难比QQ成功。因为马化腾是把互联网产品当成服务来做,其成功在于“打动人心”。
CSDN总裁蒋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从商业竞争的角度,腾讯通过复制别人的商业模式进行无限扩张,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客观上必然会扼杀一些创新的好苗头。这也和胡延平的观点一致,从某种程度上说,腾讯是互联网创新者的杀手。
腾讯的麻烦四面制造麻烦的腾讯并非每次都能凯旋而归,甚至给自己惹上了不少麻烦。2009年6月,搜狐就因为输入法将腾讯告上法庭,称腾讯侵犯了其旗下搜狗拼音输入法的软件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利用QQ拼音输入法破坏搜狗拼音输入法服务,对搜狗实施不正当竞争,因此请求法院判令腾讯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并索赔2000万元。
能够让同为互联网巨头的搜狐撕下脸面,腾讯“与全网为敌”所招致的民愤可见一斑。
不过,身为山寨之王的腾讯也在遭遇“被山寨”。2005年成立的51.com,几乎腾讯每推出一个新的功能与应用,它都会加以“学习”、“消化”,并迅速在自己的平台上开发出来。如目前在51.com平台上的“51商城”、“51群组”、“51秀”、“51问问”,它甚至曾经开发出彩虹QQ,免费提供IP地址探测、显示隐身好友等腾讯QQ的“增值”功能。
怎样才能抗衡腾讯呢
“能不能给大家一点建议,怎样才能抗衡腾讯呢?”在2009年游戏产业年会的高峰对话环节,当主持人抛给腾讯游戏总裁任宇昕这样一个问题时,除了任宇昕自己一脸骄傲,举坐皆苦笑。这位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游戏业务负责人也不谦虚: 只有跟腾讯合作,共同把市场一同做大。
在外界看来,腾讯庞大的身躯,依然潜伏着诸多暗流。实际上,因为腾讯在互联网界“无耻模仿抄袭”的恶名,使得腾讯全线树敌,成为众矢之的。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时时提防着腾讯的时候,腾讯将不再像以前那样收放自如。比如,为应对腾讯的搜索,百度就将搜索的提成比例从10%提升到15%。
而且,腾讯还算不上真正强大。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则表示,腾讯的模仿充其量只能让保持强大的现状,却不能使其引领潮流,真正走向伟大。“事实上,如果腾讯一味模仿下去,随着平台上的服务越来越多,单个服务的效率会大幅降低。”谢文表示,“而且,如果腾讯只是针对现有的QQ用户群体开发应用,未来QQ用户的人口特性将被固定在年轻群体的娱乐需求上,随着网民年龄结构的变化,腾讯就会被最终边缘化,而开心网、人人网及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的崛起已经为腾讯的迟钝敲下了警钟。”
在很多人眼中,腾讯是最近接近Google的一家本土互联网公司。因为虽然Google目前的主要盈利点还是围绕其搜索产品的AdSense和AdWords,但它也是邮箱、地图、音乐无所不做,腾讯也是如此,虽然号称全民公敌,但它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IM和网络游戏所带来的互联网增值服务。
但谢文却指出这只是表面现象:“腾讯和Google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他指出,Gmail、Google地图、Google Earth等产品虽然不赚钱,但是它们之所以被开发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理念:就信息整合与信息呈现。相比之下,腾讯的产品则显得杂乱无章,IM、网游、电子商务与门户业务之间并不必然的关联,其他公司单独做也能成功。据此,谢文认为,腾讯只是利用先发优势抓住了一大批用户,产品研发都是针对用户市场展开,追求短期效益,而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地规划。
“建立在用户群上的腾讯是不牢靠的。”蒋涛认为,一旦未来人们更喜欢用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工具彼此联络,不再以IM为中心,腾讯的“大本营”就被攻克了,这意味其虚拟货币系统必将被超越,而网游、门户这些现有盈利点也不能保证一直有市场竞争力。
“如果人们未来都不再依赖PC,改用Ipad和手机的话,微软无疑就完蛋了”蒋涛说。微软的今天可能就是腾讯的明天,IT产业往往形势突变,用户习惯的变化又是在旦夕之间,看看facebook和google所带来的一场场变革,腾讯当以微软和雅虎为戒。
《“狗日的”腾讯》一文中不乏贪婪、山寨等贬义词,就算是腾讯的员工看了此文后,恐怕心里也绝不好受。
不过腾讯为了证明其可不是好欺负的,很快就作出了反应,发布了一则官方声明。腾讯在声明中谴责了《计算机世界》的言辞恶毒、插图恶劣,粗暴地伤害了腾讯用户的感情,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月26日:腾讯公司发声明回应《计算机世界》封面报道
《计算机世界》于2010年7月26日发表封面报道,对腾讯公司进行了恶毒攻击。腾讯公司对此声明如下:
腾讯是一家严谨和负责任的公司,QQ是国家认证驰名商标。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互联网服务,让用户的生活更丰富,更便利。我们欢迎媒体对我们的产品,服务,企业发展各方面的评论报道。
但是《计算机世界》作为专业媒体,竟然在未对腾讯公司进行任何采访的情况下,用恶劣粗言对待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用恶劣插图封面来损害我们的商标和企业形象,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更粗暴伤害了广大腾讯用户的感情。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严正谴责,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腾讯公司
2010年7月26日
7月27日:计算机世界回应《“狗日的”腾讯》一文
7月27日消息,《计算机世界》报今日就其第28期封面报道《“狗日的”腾讯》一文发表回应,称将忠实于媒体使命,选择忠实面对产业的客观问题,选择捅破窗纸、直面争议。
如下为回应全文:
本报2010年7月26日第28期封面报道《“狗日的”腾讯》发表之后,引起广泛关注、讨论和争议。为使各界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报立场和态度,特就本篇报道的选题背景给出如下说明。
首先,作为1980年创刊的中国信息领域第一大媒体,基于三十年积累和磨练,我们深知,《计算机世界》报和其它负责任的媒体一样,其核心价值及使命,即在坚守社会与行业发展的独立观察者。我们有责任,将人们广泛关注,或不为大众所察觉、但却深刻影响产业和社会进程的重要事物,加以挖掘、归纳并浓缩,以独立、客观的报道,呈现给公众。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模式”已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些中国企业、尤其是信息领域的企业,将有机会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并具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公众责任,腾讯就是此类企业的代表。对于腾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突出的关注是什么?这就是《计算机世界》本期封面报道试图回答的问题。
自然,由于产业竞争涉及利益。对文中所引述的各方观点和措辞,腾讯可能存有异议,对此我们表示理解。纵观中外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无一不是从各种各样的批评和争议中走过来的,接受舆论监督与批评,是公众企业无法回避的责任。
我们认为,争论和异议,无论对腾讯还是《计算机世界》都是无可回避的客观事物。因此,我们选择忠实于媒体使命,选择忠实面对产业的客观问题,选择捅破窗纸、直面争议。
我们注意到,本期封面报道发表后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包括支持和批评。我们将虚心听取各界意见,秉承三十年一贯的独立、客观报道理念,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彩、更富价值的内容。
《计算机世界》报社
驳《“狗日的”腾讯 搅局者还是终结者?》
今天网上出来了一篇题为《“狗日的”腾讯 搅局者还是终结者?》的文章,文章主要是讲述了腾讯的模仿和跟风,对于文章的观点认为腾讯只是一味的模仿与抄袭我不敢认同,为什么腾讯的抄袭能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互联网行业是一个舶来品,国内的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在国外都有现成的模式,SNS抄袭Facebook,微博抄袭Twitter,就连文章中的美团网也是抄袭美国的groupon…
腾讯的抄袭不能称为抄袭,应该是借鉴,吸收一些优秀的创意,然后整合到自己的产品系中。首先,我先从腾讯,最主要的产品QQ来说说腾讯的产品设计,以及用户体验,我想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不用QQ的吧,我自己也注册了MSN,可惜上面没几个好友,都是我拉着别人注册的,登录上去也没人能聊天,因为他们注册后就很少登录了,而QQ我看到很多人都挂在电脑上,为什么有人要挂QQ呢?QQ有一个等级制度,达到一定等级后,你可以拥有更多的功能,从这个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到QQ的设计者要比MSN技高一筹,等级制度这些只是一些小伎俩。下面来讲讲腾讯QQ独创的一些东西,比如QQ秀,QQ群,这些是腾讯独创的,尽管我自己从来也不弄自己的QQ秀,但是很多爱美的女生喜欢弄这些东西,可以看出腾讯深谙用户的心理。
据说腾讯的网页的配色和页面设计,马化腾都会亲自参与并提出改进意见,这才是一个用心做产品的态度,就像我一直很敬佩的苹果的CEO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的产品的工业设计非常的优秀,并且用户体验这方面也做的非常的棒,如革命性的ipod,iphone,苹果总是会带给我们一些意想不到设计,关于iphone的UI设计,我就不多说了,确实非常的棒,苹果iphone是07年推出的,然而就靠着这一款产品,苹果一跃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家,并且手机业务的总利润要远高于行业老大诺基亚,现在的时代应该需要创新,我们并不需要一成不变,我们需要革命性的创新,需要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最后我来说说,为什么腾讯能抄袭成为一个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我想最主要,他把抄袭的东西,都很好的进行了整合,整合到他的客户端软件QQ,并且会进行改进,使其更人性化,例如腾讯的QQ影音这个产品抄袭暴风影音,但腾讯进行了改进,09年5月份,因为暴风影音内置的广告引发了六省的大规模断网事件,这个时候腾讯就突出宣传它的QQ影音播放器是没有广告的播放器,尽管感觉有点趁人之危,但从商业角度上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还有在QQ的软件界面上整合了它很多抄袭的功能,如QQ问问,QQ游戏等等,以QQ这款超人气聊天软件为核心衍生出很多扩展的功能。
我并不认为腾讯是搅局者,也不是终结者,腾讯也做门户,新浪搜狐活的挺好,腾讯做QQ影音,暴风影音活的挺好,腾讯做QQlive,PPlive活的挺好,腾讯做C2C,淘宝活的挺好,腾讯做QQ旋风,迅雷活的挺好,腾讯做游戏,盛大也没有垮啊…我感觉这就是市场竞争,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行业,这个行业需要很多好的创意才能成功,文章中提到上百家团购网站,其实他们的运营模式大部分都是一样的,并且很多网站都是使用supersite,discuz之类的建站系统搭建的,没有自己的特色。腾讯的进入能让这些网站产生危机感,能够激发这些网站对于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还有重视自己界面的设计。国内目前为什么涌现不出像twitter,facebook这样的公司?我想这与国内网站创业者的心态有关,很多网站的创业者都是抱着捞一票就走心态,没有用心去思考怎么去做产品,没能坚持住,我期待看到国内的twitter和facebook。
“狗日的”计算机世界
计算机世界搞了一篇封面文章《“狗日的”腾讯》,成为互联网行业关注的热点。大意是讲腾讯靠复制成功,而且腾讯的复制之路,堵住了其他互联网企业的路,让很多企业都最终死去。有人对“狗日的”解释是“dog day”意思是火爆的,所以这个标题不是粗口,而是褒奖。而计算机世界因为这篇《“狗日的”腾讯》文章也的确成了“狗日的”。所以我也给此文取名:狗日的计算机世界。
第一部分:是腾讯堵死了部门互联网公司的路,还是他们自己断送了自己的路?
1、腾讯做休闲游戏不应该么?腾讯本身就是为娱乐而生,腾讯做休闲游戏有什么不对么?这大大增加了休闲游戏的对战人数,增加了互动性,让网友都玩的很开心。而且在这些休闲游戏中,加入了很多很多联众游戏没有得功能设置,包括一些细节上的设计。联众没了市场,悄悄死掉,这能怪腾讯么?腾讯用什么恶劣的手段打压联众了没?像英特尔那样不允许OEM厂商使用AMD的芯片,否则就给他们降级,减少返点。玩腾讯休闲游戏,是网民的自愿行为。
2、腾讯做安全软件有什么不对么?QQ号码一直被盗,腾讯要维护网民的安全,10亿用户的虚拟货币,游戏道具,QQ帐号,财付通都需要安全保障,腾讯自己不做安全,难道要雇佣别人帮他看门么?怎么叫做打了周鸿祎一耳光呢?
3、什么叫毫不留情的划走别人的蛋糕?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想实施多元化,难道百度不想?搜狐不想?只可惜他们都没有一款能够足够黏住用户的产品,没有给用户一个虚拟的身份证号码,所以他们只是想多元化,可是多元化难以成功。吃蛋糕是技术活,没有金刚钻别想揽瓷器活。若拥有10亿用户的是搜狐、百度任何一家公司,他们都会这么干。没见到百度又玩HI,又做有啊,又搞奇艺,又弄手机浏览器么?
第二部分:创业成功难道非得是“贫农”?
狗日的计算机世界,在第二部分又无聊的扯到了人家小马哥的父亲身上,貌似恨腾讯恨的想挖人家祖坟。难道创业也玩上纲上线?非要祖宗八代都是贫民出身才行?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哪里还是一家计算机媒体,简直是火车上的三级小报。
第三部分:腾讯产品多却无战略,不对未来投资,只注重眼前利益?是真的么?
腾讯最庆幸的是先创造了虚拟的人,然后误打误撞的找到了自己的战略:为虚拟的人提供各种在线生活方式。所以腾讯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现实生活中人类活动的虚拟化,无论是Q币、Q宠物、Q秀、Q空间、拍拍,财付通,搜搜,问问等等,虽然很多产品并非腾讯第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搞出来,但是却都是围绕在线生活这个战略。一位“砖家”说腾讯产品无战略?那请问什么才是战略?腾讯只注重眼前利益么?QQlive上面没广告,没插件,比暴风好很多很多!QQ浏览器上没广告,没插件,比遨游好很多很多……
第四部分:腾讯是山寨公司,那我们中国互联网公司哪一家不是山寨?
乔布斯说:“或许这是人性吧——当你表现出色的时候,人们就想要打倒你,这种情况曾发生在谷歌身上。对此我感到无法理解……”一样的道理,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公司备受全球各国的质疑和发难,腾讯也备受其他对手的质疑和发难,这不计算机世界因为发难腾讯就成了狗日的媒体。
说腾讯山寨,还有计算计世界 的这篇低俗的小说,那些担忧腾讯,恐惧腾讯者,哪一个不是复制者?开心不是?人人不是?微博不是?团购不是?这些复制者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腾讯垄断和打压他们,而是腾讯的创新和学习能力比他们好。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创新就是创造性的模仿。我们为了蒸馒头,不一定非要去种小麦。关键是谁蒸出来的馒头更香,更好吃,更合乎大家的口味罢了。
第五部分:别总拿国外的互联网产品和国内对比,中国网民是中国人,请记住了。
“谢文却指出这只是表面现象:“腾讯和Google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他指出,Gmail、Google地图、Google Earth等产品虽然不赚钱,但是它们之所以被开发都是围绕着一个核心理念:就信息整合与信息呈现。相比之下,腾讯的产品则显得杂乱无章,IM、网游、电子商务与门户业务之间并不必然的关联,其他公司单独做也能成功。”
中国有3000年文化,有不同于国外人的交流习惯,而互联网卖的就是习惯。facebook流量超越google那是在美国,来中国仍是非死不可。这一点我和谢文讨论过。谢先生总是拿国外互联网公司的模式和国内对比,这就好比拿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对比,要是美国、日本出现中国现在的房价和社会状况,早就崩盘1000次,可惜中国还是好好的。
行了,不早了,也累了。一篇狗日的计算机世界报的报道,浪费了我如此多的口水,真的有点感觉浪费。
腾讯抄袭史
腾讯QQ——ICQ
腾讯TM——MSN
腾讯QQ2009——WLM windows live messenger
QQ游戏大厅——联众
QQ对战平台——浩方对战平台
QQ团队语音—UCTalk
QQ堂——泡泡堂
QQ音速——O2JAM
QQ三国——冒险岛
QQ飞车——跑跑卡丁车
QQ幻想——梦幻西游
QQ飞行岛——雷电
QQ寻仙——诛仙
穿越火线——CS
腾讯拍拍——淘宝
财付通——支付宝
腾讯TT——Maxthon
QQ直播——PPLive
超级旋风——迅雷
QQ拼音输入法——搜狗输入法
QQ五笔输入法——搜狗五笔
搜搜问问——百度知道
搜吧——百度贴吧
搜搜百科——百度百科
QQ音乐——百度MP3/酷狗
QQ播客——土豆
QQ交友中心—亚洲交友中心
腾讯滔滔——Twitter 饭否
QQ炫舞——劲舞团
QQ魔域 ――魔域
QQ空间——51空间
QQ农场——开心网001农场
QQSNS社区——完全是开心网的抄袭版
QQ邮箱——新浪邮箱
Q吧大杂烩——猫扑大杂烩
QQ书签——新浪VIVI
QQ影音——暴风影音
SOSO——百度
QQ校友——校内网(人人网)
腾讯图书——起点
QQ工具条——谷歌工具条
QQ医生——360安全卫士
QQ软件管理——360软件管理
腾讯首页——新浪 搜狐
腾讯下载——华军 天空
QQ影像——美图秀秀
QQ秀——赛我秀
还真是多元化发展啊
腾讯是中国抄袭之王,几乎没有什么是原创。不过原创了 QQ会员,蓝钻,红钻,黄钻等的收费制度。
截至嘻嘻网小编发稿,计算机世界官方网站上的《“狗日的”腾讯》已经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