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历了两千多的年的封建社会,一共有四百多位皇帝,谥号是皇帝普遍有的称号,它可以充分地概括一个人的一生,有褒有贬。
在谥法中,蚤孤短折、恭仁短折曰哀。所以,哀是表示感叹不幸、同情的谥号,我们就来看一下谥号为哀的几位帝王。
断袖之癖——汉哀帝
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他是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共七年。他是汉元帝刘奭之孙,汉成帝刘骜之侄,刘欣并不是汉朝皇帝的直系正统,他的父亲是定陶恭王刘康,阳朔二年(前23年)刘康死后,刘欣继承王位,由祖母傅太后亲自抚养。
本来,刘欣和皇位八竿子打不着,但奈何汉成帝刘骜“燕啄皇孙”,无子,只好从近支宗室中选定继承人,而此时刘骜最亲近的人只有刘欣和他的弟弟中山王刘兴。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和叔叔刘兴多次入朝,而刘欣的奶奶薄太后多次贿赂成帝的宠妃赵合德和国舅王根,汉成帝也很器重刘欣,使得刘欣在绥和元年(前8年)正式被立为太子。
绥和二年(前7年)三月十八日,汉成帝死在了赵合德的床榻之上,刘欣正式即位为帝,是为汉哀帝。继位以后,尊汉成帝母亲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尊自己的父亲刘康为恭皇帝。
刘欣继位以后,提拔师丹辅政,师丹上任以后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摆脱汉朝厄运,这一提议给了官僚地主极大的优势,但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反对,尤其是外戚,汉哀帝也没有对这一提议进行支持,于是这个提议无疾而终。除此之外,汉哀帝还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低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实现,很多法令成为了一纸空文。刘欣没能成功制衡王氏,反而使得朝廷的各个派系互相勾心斗角,朝政一片混乱。刘欣在位期间,虽然经济比不上汉朝初期,但是人口在那时是最多的,命大将军霍照领十万兵马征讨边疆,胜利而归。
汉哀帝也有荒淫无道的一面,汉哀帝无意之中在宫中看见了一个“倾城佳人”——董贤,董贤本来是在宫中管传奏的,天生长有一副好相貌,虽然是一个男人,可是汉哀帝冲破了伦理限制:既然相爱,性别根本就不是问题。
汉哀帝将同性恋情演绎的轰轰烈烈,还留下了“断袖之癖”的“千古佳话”,有一次,汉哀帝与董贤在床上睡午觉,汉哀帝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的袖子被董贤压在了身下,但他舍不得吵醒董贤,就用佩刀割断了自己的袖子。据说这也是“断袖之癖”的来源,现代泛指“同性恋”。
汉哀帝宠爱董贤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他命人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为董贤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坟墓,想要与他“生亦同欢,死亦同穴”。他甚至不在乎董贤有一个妻子,还特许董贤的妻子可以随意进宫。他封了董贤的妹妹为昭仪,董贤的家人也都得到了封赏。董家也因为汉哀帝的宠幸而成了暴发户。他们所受的恩宠比汉哀帝自己的母族傅氏和丁氏还要更多。
汉哀帝想要给董贤封侯,有大臣看不下去了,就写了一份控诉奏折,把董贤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热恋之中的汉哀帝是什么都听不下去的,直接把大臣扔进大牢。最后他还是把一个案子的功劳安在董贤身上,趁机给董贤封了候。他为了董贤带头破坏规定,极尽所能地给董贤封赏。
有一次,汉哀帝宴请董贤的家人,他喝酒喝的头昏脑胀,并且痴心的看着董贤,说他准备效仿古人把皇位让给董贤。有一个大臣王闳站起来说,这大汉天下是高祖传下来的,要传给刘氏子孙,怎么能让陛下擅自做主呢?这场宴会不欢而散,这个叫王闳的人也因此受到了冷落,再也没得到重用。几个月之后,汉哀帝就病死了,否则真不知道他又要作出什么幺蛾子。
汉哀帝只在位7年,25岁就病死了,死后葬于义陵,谥号孝哀皇帝。在汉哀帝生前,太皇太后王政君和侄子王莽家族势力确实大不如前,他们懂得低调,但是汉哀帝死后,王政君又让王莽重新入朝,名为料理汉哀帝的后事,实际上是夺取了董贤的官职和权力。
董贤在不久之后就自杀了,他们家族在汉哀帝生前备受宠爱,享尽了荣华富贵,他知道自己没有真本事,手握大权也保不住自己的性命。董贤死了也不得安生,他被王莽挖坟掘尸,王莽最后确认了尸体确实是董贤的,才肯善罢甘休。
汉哀帝是有政治野心的,但是他力不从心,也不会用人。他的身边除了董贤这个没有什么用的“花瓶”之外,有能力又有才华的人几乎没有。命硬的王政君又熬死了一个皇帝,他的王氏家族又重新掌握了天下。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唯恐小人趁乱世作乱,把传国玉玺赶紧藏了起来,但是最后她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的侄子,眼睁睁的看着王莽建立新朝,刘氏的天下眼睁睁的毁在了自己的手里。
汉哀帝的一生虽然好不容易打压了王氏,掌握了政权,但是却又没有什么作为。他宠爱男色,荒淫误国。为了男宠,带头打破自己颁布的政策,大汉的天下在这一个个昏庸的皇帝手里怎么能不风雨飘摇,汉哀帝真是人如其名,是个悲哀的皇帝。
汉哀帝实在是一个悲哀的皇帝,面对将要倾倒的西汉大厦,他只能坐以待毙。而汉哀帝性格十分软弱,就跟西汉初期吕雉扶持的惠帝一样,他处处依赖奶奶,所有的改革大都虎头蛇尾。
死于仙丹傀儡皇帝——晋哀帝
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3月30日),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晋哀帝司马丕登基之路也可谓是很曲折,身为太子,晋成帝去世以后本应该司马丕登基,中书令庾冰害怕失去自己的权利,以司马丕还小为由,辅佐司马丕的叔父晋康帝登基,晋康帝去世以后传位给晋穆帝,也就是司马丕的堂兄弟,晋穆帝去世以后,这才轮到司马丕登基,是为晋哀帝,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司马丕登基以后推行“庚戌制”,这一政策有利于行政统一和节省开支。另外他还下令减轻赋税,一亩地只收两升,还给穷人发放粮食,可以说司马丕这一点做的还是挺好的,是一个关注民生的好皇帝。司马丕的书法造诣也很高,《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其中就收录了哀帝司马丕的书法真迹《中书贴》。
司马丕比较迷信,喜欢长生之术,不断服用丹药,祈求长生不老,公元365年,司马丕因过量服用丹药而死,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工具人——唐哀帝
唐哀帝名李柷(892年9月27日—908年3月26日),是唐朝第23位皇帝(除武曌以外),唐朝末代皇帝。原名李祚,和前两位比起来,恐怕李柷是最悲哀的一个了,李柷是唐昭宗第九子,生母何皇后。乾宁四年(897),五岁的他受封为辉王。其实以他的身份来说,皇位继承怎么都轮不到他头上,而且他也没有出众的才能,能够成功夺位,但偏偏就是不出挑的他被朱温看中,扶上位做了傀儡,成为了似乎是天下最尊贵,但日子也不好过的九五之尊。这件事情的始末,要从李柷的父亲李晔说起。
唐昭宗李晔在位期间有一番作为,成功打压了一批节度使,但偏偏漏掉了朱温。
朱温这个乱臣贼子实力座大,皇帝最后竟然奈何不得他。这时候,朱温的野心与日俱增。终于到了天祐元年(904),朱温再也按捺不住,生怕其他节度使和皇帝拧成一股绳合起来对付自己,准备对皇帝痛下杀手。八月,昭宗正在皇宫内安歇,朱温手下的蒋玄晖和史太带着一百多人逼宫。到了殿内,昭宗起身。尽管他的昭仪李渐荣拦护,但无济于事,昭宗和李渐荣命归西天。
第二日,蒋玄晖按朱温意思假传圣旨,立辉王也就是李柷为皇太子。李柷这皇太子当了一个上午,中午就又有了变化。宰相柳璨、独孤损打着皇太后的名号矫诏,令李柷直接于昭宗灵柩前登基。就这样十三岁的李柷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强行推上皇位,面对朱温,他没有任何底气,继续沿用父皇昭宗的年号天祐,成为一个木偶。
李柷上位后按照朱温的意思,给朱温一系列加封。朱温的待遇竟然是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兼备九锡之命",比起大汉开国功臣萧何以及汉末权臣曹操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柷毫无实权,甘当傀儡,一切都由朱温操盘。史书记载"时政出贼臣,哀帝不能制"。憋屈的他一生自己想做的事仅有两件,可就是这两件小事也没能做成。
第一件事发生在天祐二年(905)九月,他想加封他的乳母杨氏和王氏分别为昭仪和郡夫人。实际上王氏在昭宗时已封为郡夫人,李柷打算仿照杨氏改其为昭仪。这不是什么大事,哪知道却被宰相驳斥,说:"乳母古无封夫人赐内职之例,近代因循,殊乖典故……今国祚中兴,礼宜求旧。臣等商量,杨氏望赐号安圣君,王氏曰福圣君……"
李柷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只有装哑巴。
另外一件事发生在同年的十一月。按规定,李柷要在十九日亲祠圜丘(也就是祭天)。相关事宜各部门早已紧锣密鼓地安排好了,就等着祭祀开始。谁知道朱温突然不乐意,认为这祭祀是在祈求大唐国祚绵长。他心中不快,公然插手。大家知道谁也不敢公开反对,只好找了个借口改了日期。此事无延期搁置。李柷连个屁都不敢放。
天祐二年(905)六月,朱温听信亲信的话,将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并抛尸河中。史称这场残忍的屠杀为 "白马之变"。六个月后,朱温不但将屠刀挥向了自己的属下,而且还派人杀死了深宫中的何太后。李柷被逼下诏,称何太后是因秽乱宫闱而自杀谢罪,后又废为庶人。太后死亡后,朱温甚至逼迫李柷废除了新年祭天的传统。
生母何太后受辱,李柷不敢也不能做任何反抗,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母亲被杀并且被泼了一身污水。
天祐四年(907)三月,此时的朱温权势滔天,对他来说拿下皇位不是问题,没有人敢有什么意见,于是就逼迫李柷"禅位",自己做了皇帝,唐朝就此灭亡。李柷作为亡国之君心中万般悲痛,可受制于人他也不能做什么,如果没了皇位能安稳度过下半生倒也罢了,可命运丝毫不对他手下留情。
"禅位"后,李柷先是被降为济阴王,迁到曹州,别看是个王,实际上他被安置在了朱温亲信的宅地中。朱温虽然拿到了皇位,但天下有不少人虎视眈眈。且李克用等人仍尊李柷为主,朱温觉得李柷的存在始终威胁他,想到如果有人借着李唐的名义起兵这一点,他做了决定,李柷这个亡国之君留不得。于是在后梁开平二年(908)二月二十一日派人鸩杀了李柷,结束了他悲哀的一生,得年16岁,谥号哀皇帝,葬于温陵。
唐明宗李嗣源,追谥昭宣光烈孝皇帝,原打算立庙号。但后唐群臣认为:李柷父母也被朱温所杀,本人又是亡国之君,因此没给庙号,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李唐江山在李柷手中名存实亡,他没有任何反抗的资本,连自保都是奢望。可怜可叹,父母被杀自己无能为力,处处受制于人最后也难逃一劫,不知其他唐朝帝王在天之灵看着,又是作何感想?
这就是谥号为哀的几位帝王,大多都做了亡国之君,虽然他们大多并不昏庸,但狂澜难挽,最终还是成了王朝的终结者,今天我们再去看他们,确实感到充满了悲情。
大家觉得这三位“哀”字辈的皇帝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最悲哀的恐怕是唐哀帝了,前两位虽然也是处于国运末期,但是还有那么一点实权,可以颁布一些诏令和措施,而且还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李柷就不同了,在位的三年,只是个傀儡皇帝,连祭天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做主,还做了亡国之君,真是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