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前夕,河北清河县的武植(又名武大郎)祠又热闹起来。据武氏后人称,历史上的武大郎并非是卖烧饼的,而是一名县太爷。他与名门之后潘金莲本是一对恩爱夫妻,潘金莲与西门庆更是毫无瓜葛。
本月上旬,河南潘氏家族重修族谱,特意为潘金莲正名。记者随潘氏族人前往清河县采访,以期还原历史的真面目。
《水浒传》中的毒辣荡妇
《水浒传》这样讲述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
北宋徽宗年间,山东(今河北)清河县一大户人家的使女潘金莲,姿色出众,貌美如花。当东家贪恋她美色,缠着她、威逼利诱她时,潘金莲把这件事告诉了女主人。东家被女主人一阵呵斥后,怀恨在心,于是将她嫁给县城里卖烧饼的武大郎。
对武大郎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他身高不到1.3米,面目奇丑无比,形象滑稽可笑。潘金莲当然不满意,武大郎在生理上、物质上都满足不了她,而且结婚多年仍没有孩子,潘金莲的心理渐渐扭曲。
经隔壁王婆撮合,潘金莲结识了有钱有势的西门庆,二人很快勾搭到一起。不久,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奸情传得满城风雨,憨厚的武大郎上门捉奸,反被西门庆一脚踢中心窝,口吐鲜血卧病在床。此后,西门庆买来一包砒霜,由潘金莲把砒霜调在药里,将武大郎毒死。
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出差回来,很快查明兄长死因。他万般愤怒,先在哥哥灵前手刃潘金莲,随后杀死西门庆。
随着《水浒传》故事的广泛传播,潘金莲也以妖艳毒辣的荡妇形象,被流传至今。
潘金莲系出名门不识西门庆
据史书记载,武大郎本名武植,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令。
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很近的黄金庄。她常常接济武植,虽遭父母反对,仍与武植私定终身。婚后,夫妻和睦恩爱,育有四子
1946年,有人发掘出武植墓,并有武大郎的墓碑铭文等。后人称这是武潘受冤的最有力证据,便在武家村口修建了武植祠。
墓碑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据武植的24世孙武书常说,铭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从文中和武植的记载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靠沿街卖炊饼为生”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七品父母官。
而本是名门淑媛、聪颖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人描述成“做裁缝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大户人家当使女”,且以“红杏出墙、淫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其冤堪比窦娥。
据1996年重修武植墓时发现武植的小腿骨测算,武植身高应超过1米8,绝非“五短身材”。
当初武植墓的发掘者说,武植墓规模较大,挖出的棺木系珍贵的楠木用料。这岂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丧葬待遇?
“奸情”原是好友捏造
那么,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为什么遭受历史残酷“毁容”呢?
据武书常等武家后人介绍,这其中另有原由: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同窗好友黄堂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黄堂家境败落,又遭大火,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武植能给他个一官半职。
然而,黄堂在武家一直住了三个多月,天天有好吃好喝好招待,就是不见武植提拨他。黄堂怪武植不够哥们,一愤之下不辞而别。
为发泄心中怨恨,黄堂在回乡的路上四处编造武潘谣言,以传单的形式随意张贴捏造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措辞极其恶损。而先前武植得罪过的当地恶少西门庆,更是与之沆瀣一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污言便传遍相邻州县的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令武潘声誉遭受极大损毁。
出罢恶气的黄堂回到家,却发现房屋已重新修盖,忙问原委。其老婆说,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新家当。这时,黄堂才知道错怪了武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懊悔,遂发疯似地去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污蔑传单。
然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所捏造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恶形象,已劣迹斑斑,臭名远扬,最终被施耐庵写进了《水浒传》中,流传天下。
施耐庵后人立碑道歉
《水浒传》二十三回伊始,施耐庵以一段文字简要交待了三位清河县人士:武大郎、武松和潘金莲之间的关系。施耐庵想不到的是,他随笔写下的故事,会令清河县武家与潘家两百年来都未曾通婚。“武松杀嫂”、“大闹狮子楼”、“斗杀西门庆”等故事也为武潘两家人所忌。
有传闻称,1987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播出了戏曲节目《孙二娘开店》,当电视上出现武大郎时,清河县武潘两户人家都赶忙关了电视,跑到院子里放鞭炮,说是“驱瘟神,消丧气”。
“作为潘姓的后人,我们也为潘金莲感到委屈,但这种误会已经造成,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改得过来的,希望后人理解就好。”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潘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潘建民说,2010年他们曾去清河县武植祠,细读了武植墓碑铭文。
“让人欣慰的是,我们见到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后人给武潘的造像和道歉诗。”潘建民说,凡是去过武植祠的潘姓人,都会拍下这组照片,一来敬佩施耐庵后人的勇气,二来也告诉世人,潘金莲并未为潘家丢脸。
而乾隆皇帝也曾到过武植之墓,并号召了人们为其立碑。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后人给武潘的造像和道歉诗
笔者在清河县武植祠,细读了武植墓碑铭文,印证了关于武大郎被《水浒传》蒙冤之说,也看到了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于2009年12月18日替先人所立的道歉碑。施胜辰乃河北省著名书画家,这首道歉诗,如今仍裱糊在武植祠的墙壁上: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