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骗局”鼻祖庞齐。
1919年,意大利裔投机商查尔斯·庞齐在美国策划出著名的“庞氏骗局”,将新投资者资金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人,7个月吸收3万名投资者1500万美金,骗局持续一年,人们方如梦初醒。2010年,同样在美国,一家名为红通的网站创立。2011年5月,依托该网站的美商红通Hootoot商务公司在中国导演新“庞氏骗局”。以庞某为首的传销团伙,依托“红通660”网站,以纯资本投资为名,空手套白狼,发展人员进行传销犯罪活动,涉及全国25个省份20余万人,涉案金额高达24亿元。
日前,徐州新沂市公安局经过4个月侦查,一举破获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红通”网络特大传销案。截至目前,新沂警方已抓获涉案人员14人,逮捕11人,上网追逃3人。经公安部发起集群战役抓获200余人。红通网站在国内的网络骨干基本被一网打尽。
A 新“庞氏骗局”
“纯资本”运作,其实就是搞传销
今年4月7日,新沂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大队发现,当地有上百人注册“红通660”网站会员,该网站宣扬红通致富之道及相关操作流程,极力推荐投资该网站名为“古泉”的电子股。研判发现,红通网站并无实质经营活动,只以注册会员方式发展下线,会员通过推荐下线购买电子股进行“纯资本”运作,以从事网络传销活动。
4月9日,新沂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对红通网站立案侦查。同时,组织技术人员打入红通网站内部,详细获取经营模式及相关操作流程。为免打草惊蛇,专案组先期秘密侦查。4月下旬,红通网站在新沂境内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史某进入警方视线。侦查人员查获史某在当地某汽车销售公司上班,将他抓获。经审查,史某系“新沂红通第一人”,在红通网站注册短短半年,发展下线数百人,通过发展会员、出卖虚拟产品等,非法获利100多万元。
“红通网络传销,就是‘庞氏骗局’翻新版。”新沂市公安局网警大队大队长王文彤告诉记者,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特别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投资。
B “C计划”
吸收会员20余万吸金24亿
“低门槛、高收入、小投资、大回报”,“一次投资、终身受益”,“扶助弱势群体、共建和谐家园、汇聚天下商机、铸就财富神话”,打开红通网站,就可看到类似宣传。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施骗者借以吸金的“花衣”。
专案组侦查发现,红通网站由云某(现居美国)于2011年上半年创立于美国,另有2至3名网络工程师,境内一人叫谢某。创建伊始,云某先后推出红通A计划、B计划,即以购买该网站广告位为幌子,通过介绍他人注册会员缴纳注册费,推荐人可从中获得提成。但两个计划都鲜有人问津。
2012年1月,不甘寂寞的云某再推红通“C计划”(加入资格从660元至12540元不等),由庞某负责解释,境外工程师负责具体编程,境内工程师谢某负责完成程序对接。“C计划”打出时下流行的“云广告”、“高科技”幌子,并以投资该网站“只涨不跌”的“古泉”电子股获取高额收益为诱饵,用会员注册费和购买“古泉”的资金,来支付上线奖金和“古泉”提成等,从而给人造成快速赚大钱的假象。
“‘C计划’推出短短3个多月,全国累计注册会员暴增至20余万人,涉案资金24亿元。”办案民警陈波介绍。
C 拔除毒瘤
全国收网,大批传销骨干落网
侦查中,民警获取红通网站主要负责人“庞总”、“成功导师”、“淘宝”、“胡老大”等的QQ号码及手机号码。结合前期掌握线索,在上级技术支持下,最终摸清“庞总”真名庞某,“淘宝”真名金某,“成功导师”系郜某夫妻等信息。
5月3日,专案组多路出击,同时行动,对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当日,国内红通网站创立人之一庞某在河南濮阳落网,郜某夫妻和金某亦相继归案。
为防止网站关闭,专案组争分夺秒搜集固定电子证据。以注册会员中发展下线较多的为目标,侦查员在5万多人数据中锁定200多人。同一时间,警方对掌握的其他犯罪嫌疑人进行抓捕。
5月10日,红通网站境内工程师谢某在深圳归案。
7月,公安部将该案挂牌督办,发起集群战役,在全国各地对该团伙的其余150名骨干分子收网,拔除了红通网站在国内的根基。
在红通网络传销中,下线术语名叫“站街”,可谓生动形象。办案民警说,到最后,90%的后注册会员只能“靠边站”,他们投入的资金都被团伙及上线占用。
■新闻名词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
查尔斯·庞齐(Charles Ponzi)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收到约1500万美元“投资”。其后,庞齐过起了奢侈的生活。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过了富豪瘾后,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1949年,庞齐在巴西的一个慈善堂去世。死去时,这个“庞氏骗局”的发明者身无分文。
“庞齐骗局”如今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庞氏骗局:传销始祖
1903年,21岁的意大利人查尔斯 庞齐(Carlo Ponzi)乘坐的轮船在波士顿登陆。上岸前,他已经赌光了浑身家当,只带着2.5美元踏上了美国梦之旅。庞齐尝试过形形色色的工作,可由于他只想不劳而获,所以一直没有成功。
他曾在一家餐馆洗碗端盘,可却因为偷窃和私吞找零而被开除。1907年,庞齐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成为银行雇员,但他在那里中饱私囊,因伪造支票而吃上官司,被判三年监禁。1911年刚出狱后,就在回美国的火车上庞齐卷入一宗人口偷渡案,而在美国蹲了两年监狱后,才彻底获得自由。
回信券带来的“新概念”
庞奇随后回到波士顿,隐瞒身份,重新开始生活。他在做进出口贸易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回信券。这是一种可在国际间流通的邮政票据:寄信人为了免去回信人的经济负担,通常会在信中夹带一张回信券,人们可以用它在当地邮局兑换邮票。受一战影响,当时欧洲经济十分低迷,美国则一度呈上升趋势。
理论上,如果在欧洲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购买回信券,再拿到美国来换邮票卖,肯定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实际上,因为其价格低廉,所以在购买和兑换环节上存在名目繁多的常项支出,其实根本赚不到钱。
利用这个理论上存在的事实,庞齐带着职业骗子的自信,开始向身边的每一个人游说:只需要45天,就可以赚到投资额的50%;而3个月,能让你的投资翻番。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可靠,1919年,庞齐成立了一家证券交易公司,实际上里面所有的家具和资金都是他从一个叫丹尼尔(J. R. Daniels)的人那里借来的。
最初,只有少数胆大的波士顿人敢把钱交给庞齐,他们领了票据,果然在期满时领到承诺收入——当然,这些钱都是庞齐贴给他们的。此后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慕名而来,庞齐的店前挤满了人……
由于整个“投资”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一张回信券出现,所以先投资的人获得的所谓的“收益”都来自于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而庞齐的公司也就靠着这样一种“老鼠会”的形式逐步扩大。
你发明了钱!就这样,没过几个月,庞齐就获得了超过300万美元投资。他的名声大震,被誉为“商业巨鳄”,仿佛成了一个能点石成金的人。就在所有人都把钱投给他的证券公司时,庞齐却把眼光投向了别处。
他开始往波士顿的汉诺威信托银行(Hanover Trust Bank)拼命存钱,目标只有一个,给银行带来压力,迫使其自动转让。终于,庞齐成了这家银行存款最多的客户,这时只要他把所有存款提出,银行就会倒闭。1920年夏天,他的目标达到了,庞齐投资300万美元,成为这家银行的掌控者。
庞齐成了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大肆购买奢侈品来包装自己,并雇佣公关威廉 麦克马斯特(William McMasters)来帮他树立正面形象。他有了大批的崇拜者,甚至有人在公开场合向他高呼:“你是最了不起的意大利人!”庞齐回应,“不,哥伦布和马可尼才是。他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发明了无线电。”接着这个人说到,“当然,但是你发明了钱!”
负面新闻涌现
就在庞齐一帆风顺之时,却有一场出乎意外的官司找上门来了。丹尼尔,那个最初借给庞齐钱的人,说庞齐在回信券交易中欠了他150万美元,从未有过兑现。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对他产生了怀疑。波士顿政府方面也开始介入,庞齐大方交出账本并镇定地承诺,在接受审查期间他将停止接收投资,但会继续兑付到期利息。
而此时,庞齐开始了另一场阴谋,他向银行股东提出一项购买方案——花费1000万美元向政府购买一艘退役商船。庞齐打算把他所得的投资“转移”到这项新业务中,让投资者将他们的利润兑换成此业务的股份,以达到洗钱的目的。只要此举成功,庞齐的非法经营就会被隐瞒并合法化了。但股东心知肚明,这样做是要把损失转嫁到银行,他们当即否决。
大量的负面新闻登上报纸头条,著名的金融分析专家查伦斯 巴伦(Clarence Barron)在《波士顿邮报》撰写的调查文章称:尽管庞齐为投资者兑换了丰厚的回报,但其本人并没有投资购买回信券,如果这真是赚钱的生意,他为什么还会去“买”银行?按照所受投资,庞齐需要购入1600万张回信券,但实际流通中的回信券总数仅为2.7万——回信券只是一个噱头,“投资”的本质根本就是骗局。
庞齐的公关麦克马斯特更是立刻倒戈,直接爆料:“即便是不支付利息,”庞齐的资金缺口也已到200万美元;他还说到,庞齐本人承认过去两个月与欧洲没有任何贸易往来。《波士顿邮报》在1920年8月份继续跟进,在头版报道了庞齐曾因伪造支票入狱,以及他在加拿大的种种旧闻。
入狱,逐出境
在庞齐的光环逐渐消失之时,波士顿政府方面同时也宣告庞齐破产,根据估算其赤字已超过500万美元。汉诺威信托银行和庞齐投资的其它5家银行随之倒闭。1920年11月,庞齐收到两份起诉书,共面临86项指控,最后他与检方达成协议,承认了其中一份起诉书中的罪名,被判5年监禁。
3年半后,庞奇被释放,马塞诸塞州紧追不舍,继续以剩余罪名起诉他;政府方面意外得知(他们之前都干什么去了?),他竟然还不是美国公民——于是他被列为“不受欢迎的外国人”,并多次被驱逐。但他们却一直没有抓住庞齐的把柄,这也让庞齐重获自由并继续行骗。1926年,他东窗事发,离境前最后一刻被捕,在被关押7年后终被逐出美国。
我是来找麻烦的,我的确也成功了。”离境前庞齐对记者说到。
庞齐回到了意大利,继续他的行骗生涯。不过与在美国的情况不同,庞齐在意大利的行骗所获甚微,最后他只得前往巴西为一家航空公司工作。二战时期,他所服务的公司倒闭,庞齐只能沦落到以教英语为生。1948年,庞齐的健康急剧恶化,脑出血导致他半侧身体瘫痪,双目几近失明。1949年,他怀着骗取苏联政府20亿美元的“梦想”,最终在一所福利医院去世。
庞氏骗局是所有金字塔式骗局的始祖,这也包括在中国十分猖獗的传销式骗局。任何一种的庞氏骗局得以成功,全部依靠向投资者承诺的“低风险、高回报”。在动荡的金融环境中,传统商业严重受挫,而像庞齐和麦道夫提供的这种表面上安全的投资模式更易受到欢迎。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投资只是靠“拆东墙、补西墙”来提供利益。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受益,但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但无论设局者如何掩饰,庞氏骗局都逃脱不了幻灭的命运。为了让每一个阶段的投资者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可观的回报,这意味着整个骗局需要招募更多的人加入金字塔的基底。随着雪球越滚越大,等到新增资金无法填补缺口之日,就是东窗事发之时。
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牢记这句话。任何骗局都只是浮云而已。
庞氏骗局知名案件:麦道夫事件
美国纳斯达克前主席涉嫌诈骗被捕涉案500亿美元,2008年12月13日报道美国华尔街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11日晨因涉嫌证券欺诈遭警方逮捕。检察人员指控他通过操纵一只对冲基金,使投资者损失大约至少500亿美元。 《纽约时报》说,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现年70岁的麦道夫是“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创始人,现任纳斯达克OMX集团提名委员会成员。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西奥多•卡乔皮和另外一名同事11日晨进入麦道夫位于纽约曼哈顿的公寓将他带走。 根据供状,麦道夫“不做无罪辩护”,他告诉特工,所有错误都归咎于他本人,他“并非用赚来的钱支付给投资者”。检察官针对麦道夫的控诉书显示,麦道夫10日告诉公司高层职员,“基本上,这是个大骗局,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使投资者损失大约500亿美元”。
“庞氏骗局”即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控诉书显示,至少从2005年开始,麦道夫已经开始“庞氏骗局”操作。检察官以证券欺诈罪对麦道夫提起指控。如果被控罪名成立,麦道夫将面临最多20年监禁和500万美元罚金。麦道夫在交纳1000万美元保释金后已经获释。《纽约时报》12日报道,麦道夫在华尔街可谓传奇人物。麦道夫法律专业毕业后不久,于1960年创立“伯纳德·L·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这家公司是紧密参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发展过程的5家证券交易公司之一。麦道夫曾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几十年来,他创立的公司对构造华尔街的金融框架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论是传统股票交易,还是股票及金融衍生品等新式电子交易系统的发展,麦道夫的公司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