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提起试管婴儿,大家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身边或多或少都有做过试管婴儿的家庭。而且现在上班族压力都很大,再加上大家基本上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等因素吧,不能自然受孕的家庭其实还真的不少,所以现在各个医院生殖中心都挺火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试管婴儿呢,在生物学基因学中,由于有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生育,但是她们又想要自己的孩子,那么会怎么做呢?那就是开发试管婴儿,就是首先借助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再把胚胎植移到母体子宫内去发育,然后再生下来一个小baby。不过呢,试管婴儿这个词经常带来一些误解,很多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刚开始听到试管婴儿,就很有可能产生误解,认为这个早期胚胎,甚至这个婴儿是直接在试管中诞生的。但是它其实是在培养皿中,不过这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好像也没啥区别,反正试管和培养皿都是在体外嘛。
根据更加准确说法,在试管中培育的婴儿并不是直接在试管中生长繁殖,只是在试管中受精而已。而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是在1978年7月诞生的,当时的婴儿体重只有2.6公斤,体型虽小但身体却还算是比较健康的,那就是如今已经40岁的路易斯-布朗。
试管婴儿这项技术已经走过了40年,从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以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概有700万试管婴儿出生,也就是说呢,这项技术改变了700万个家庭的生活。大家想想看,还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其实试管婴儿的成功诞生,说明了我们人类的人工培育技术又上升了一个档次,不过为什么要研发试管婴儿呢?毕竟这种生育方式一开始并不被人所接受,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父母双方的生育器官都是正常的话,是不需要用到这种生育方式,但如果遇到一方生育器官出现问题,那么试管婴儿这种生殖方式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当时的路易斯-布朗父母就是这种情况,由于路易斯-布朗妈妈的输卵管出现问题,不得不采用试管婴儿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孩子,不过还是有风险的,虽然试管婴儿这个概念早在这起案例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一直是以失败告终的,不过路易斯-布朗却是极为幸运的一位婴儿,她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存活的试管婴儿。
那么试管婴儿体外受精的原理到底是怎样的呢?步骤一般是先将夫妻双方的精子和卵子提取出来,通过人工培育的方法使卵子受精,并且在这一步骤完成之后,就要把这个受精卵移回母体之中,等待怀孕长成。
试管婴儿这一办法,其实不仅仅可用于人类的繁殖,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动物身上。随着人类试管婴儿技术日渐精湛,人类已经开始从一些已灭绝的动物身上提取精子和卵子进行受孕,从而培育出已灭绝的动物。
世界上第1个试管婴儿在1978年7月25日在英国奥尔德姆总医院诞生,叫路易斯·布朗(Louise Joy Brown);中国第一个试管婴儿在1988年3月10日诞生于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叫做郑萌珠。
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
试管婴儿概念在国内已经非常普及了。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内也开始大力发展了。因此,试管婴儿各方面的知识点铺天盖地的涌进大家的手机。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
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Robert Geoffrey Edwards)
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Robert Geoffrey Edwards)和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Louise Joy Brown)
世界上的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并不是未解之谜,他是有着真实明确的记录的。这一神圣时刻记录于1978年英国曼彻斯特郊外的奥尔德姆总医院(Oldham General Hospital)。就在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通过剖腹产顺利诞生,重约2.6公斤。这位女婴取名为路易斯·布朗(Louise Joy Brown)。
当路易丝·布朗降临人世的时候,谁都不敢保证她能活多久。莱斯利·布朗(Lesley Brown)和约翰·布朗(John Brown)是她的父母。路易丝的母亲布朗夫人患有严重的输卵管阻塞,她的丈夫约翰先生则一切正常。9年的婚姻都不能自然怀孕,但是她满了对孩子的渴望以及浓浓的失望,布朗夫人是勇敢的,她决定向正研究人工辅助生育技术的奥德姆总医院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剑桥大学教授罗伯特·爱德华兹求助,为她施行前所未有的“治疗”。1977年11月10日,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家 帕特里克·斯蒂普特(Patrick Steptoe)和罗伯特·G·爱德华兹(Robert Geoffrey Edwards)两位医师为莱斯利·布朗进行人工受精手术。他们从莱斯莉的体内提取出卵子,将其和她丈夫约翰的精液一起放入一个培养器内,使卵子受精,然后将受精卵重新移入莱斯莉的子宫中,9个多月后,路易丝诞生了。
虽然莱斯利·布朗和约翰·布朗知道这项手术仍在实验阶段,但当时无人告诉他们仍没有人接受人工受精手术后诞下婴儿。生产过程采取预定的剖腹生产。 当时她的体重是5镑12盎司(约2.608公斤)。生产过程已被拍摄下来。她有一个妹妹,Natalie,都是试管婴儿。
布朗诞生的准确时间是1978年7月25日深夜11时47分,地点是英国奥德姆总医院。她是一个“天生”的名人,她的降生伴随着父母的企盼、医生的自豪、媒体的关注、不孕者的希望,以及更多的猜测和恐惧,因为她是史无前例的试管婴儿,开创了人工辅助生育的历史。
在路易丝坠地前,人们担心试管婴儿的诞生会破坏已有伦理关系,威胁到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有人甚至担心“试管”中培育出的会是畸形怪物。当年的报纸纷纷惊呼———人类“在扮演了上帝”、又一次“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违反了伦理道德”之类的谴责。
出生10个月后,路易丝开始学习走路,3岁时就可以乱跑,聪明活泼的她改变了大多数英国人对“试管婴儿”的观望和反对态度。到今天为止,“平民化”了的试管婴儿像一个个欢乐天使,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当初由“奇迹婴儿”所引发的争议也烟消云散。
“试管婴儿之父”获得诺奖困难重重
“试管婴儿之父”、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在长期患病后,于2013年4月10日在睡梦中平静离世,享年87岁。伦敦大学教授彼得·布劳德说:“他改变了数以百万计普通人的生活,全球500多万试管婴儿的出生,归功于他的成果。”
1958年,爱德华兹与产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着手研究试管受精,于1969年首次培育出人类受精胚胎。“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从显微镜里看去,一个人类胚囊正在‘凝视’着我。”爱德华兹回忆。
不过,当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的成功传开后,许多被他们实验吓到的同行都对他们怀有敌意。甚至人类DNA先驱詹姆斯·沃森也警告他,这样的行为徘徊在杀婴罪边缘。
更糟糕的是,1971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拒绝向他们提供研究资金,使整个研究项目面临危机。
尽管两人多次面临放弃研究的困境,然而许多无法生育的夫妇给他们写的“恳求”信件,成为他们继续下去的动力来源。到1977年,两人已经连续失败五个年头。但是在当年的11月,他们成功地将一个仅有8个细胞的胚囊植入了莱斯利·布朗的子宫内。
1978年7月25日23时47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在英国的奥尔德姆市医院诞生。“试管婴儿”一诞生就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2010年,爱德华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距离他开始实验研究超过50年。据悉,爱德华兹多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因为涉及到伦理问题而受到重重阻拦。
2010年,爱德华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时距离他开始实验研究超过50年。据悉,爱德华兹多次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因为涉及到伦理问题而受到重重阻拦。
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孩子
26年后,已经“平民化”了的“试管婴儿”像一个个欢乐的天使,走进了“千家万户”,为众多家庭带来天伦之乐。2004年9月4日,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喜嫁新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心愿。爱德华兹教授已经成为她家的“荣誉家人”,参加了她的婚礼,并且时常来拜访她。
200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将满30岁,已经结婚生子的路易丝(图中)将迎来30岁生日。
2006年12月20日,她诞下一个男婴,该男婴是经自然怀孕而生。
路易丝在人们的关注下健康成长着。从小,她就知道自己是特别的。不过现在,路易丝已经没有这种感觉了,因为她不过是全世界140万试管婴儿中的一个。
现在路易丝住在英格兰西部,在一个幼儿园当阿姨,安静害羞的她非常适合这份工作。她看上去与一般年轻女性没有两样,喜欢到附近的酒馆坐坐,偶尔来场飞镖比赛。
虽然路易丝认为自己很“普通”,但她在人类生育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却是无法否认的。在她25岁生日的当天,英国将为她开一个特别的生日会,上千名试管婴儿,其中包括路易丝的妹妹纳塔莉。纳塔莉也是试管婴儿,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做母亲的试管婴儿,育有两个孩子,且都是自然生产。
经过历时12年的跟踪,在走访了400多个家庭之后,调查人员发现试管婴儿和通过人工授精生育的孩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心理健康,他们同父母的关系甚至比正常受孕生育的孩子更好。90%的被采访家庭的父母仍生活在一起,且感情良好。而在一般夫妇当中,离婚率在30%左右。由于来之不易,这些父母比一般的父母更加珍爱自己的孩子。此外,试管婴儿们享受快乐生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公众的接受。
路易斯的诞生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甚至被称为人类生殖技术的一大创举,也为治疗不育不孕症开辟了新的途径,媒体兴奋地称呼布朗为“超级宝宝”,并通过报纸向全世界宣告她的降生。
由输卵管问题导致无法生育的人来说,能通过试管技术,得到一个正常的健康宝宝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随之而来的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试管婴儿是否符合伦理?试管婴儿是否能和其它孩子一样的寿命?
事实证明,她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差别:2004年9月4日,她结婚了,并于2006年12月20日通过自然怀孕生下一个男孩。聪明活泼的她改变了世人对试管婴儿的观望和反对态度。试管婴儿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在胚胎学上的重大进步,自路易丝诞生之后,试管婴儿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了,这样还能够给很多一些不孕不育的家庭带来了福音,帮她们怀上属于自己的小宝宝。
全世界迄今为止,现在也已经有500万个试管婴儿了,每年的这些试管婴儿手术最多的时候能够达到1,504,000人左右。大约有35万名的试管婴儿成功的诞生,其实从这一个概率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出试管婴儿的成功概率大约是23.33%。
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
张丽珠教授抱着郑萌珠(1988年3月10日摄)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和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1988年3月10日8时56分,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3900克,身长52cm,起名叫郑萌珠。这是由中国辅助生殖技术权威张丽珠教授接诊试验的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 父母当时给她取名郑萌珠——萌的意思是萌芽、开始;珠,是为了感谢她的培育者,当时北京北医三院妇产科主任张丽珠。
上世纪80年代,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丽珠教授根据从海外所能获取的有限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开展试管婴儿技术。1986年,原卫生部将“试管婴儿”研究列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张丽珠教授是课题组负责人。在郑萌珠的母亲怀孕前,张丽珠教授已带领团队对一些患者开展了十余次的胚胎移植,但均在不同阶段失败。他们不断研究改善胚胎培养和移植手术的条件,终于收获成功。1988年3月10日,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出生了。
30多年前,甘肃礼县盐官镇的郑桂珍由于年幼时的一次结核菌感染导致双侧输卵管不通,婚后多年不孕。虽然已38岁,但郑桂珍还是梦想着当妈妈。有一天,郑桂珍从广播里听说北京的医院里在做试管婴儿的研究,能帮助她这种输卵管不通的患者怀上宝宝。虽然不知道什么叫“试管婴儿”,但郑桂珍夫妇带着300多元,从甘肃山区乘坐火车来到北京,总共耗时3日才抵达。还是辗转找到北医三院教授张丽珠,决定试一试。接诊后,张丽珠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开腹取卵。当时的条件,看来简直不敢想象——全院只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铺磨一磨;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在保温杯里;没有培养液,就自己照着方子配。即便如此,张丽珠团队依然成功地找到卵子,并顺利完成体外受精。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子宫内。7周后,胎儿原始心脏有力地搏动,临床妊娠成功。
作为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的见证者,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原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平说,当初刚开始研究时,设备相当简陋;如今30多年过去,大陆人工生殖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遗传性疾病的诊断、筛检与干预上,有重大突破。
郑萌珠的父亲左长林、母亲郑桂珍,是两个身体健康、硬朗的普通的庄稼人。母郑桂珍爱说爱笑,是乡村女教师,父亲左长林话不多。郑萌珠的父母介绍,小萌珠出生时体重3. 9公斤、身长52厘米,八个月时就会叫爸爸妈妈,一周岁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句,大约一岁半开始会走路,两岁就能哼唱几首简单的歌曲。两岁时体重已达到12.25公斤、身高85厘米。身体和智力发育状况都挺好,生性活泼好动,也很少得病。长得很像她的母亲。 2009年,郑萌珠已经出落成20多岁的大姑娘,考入西安西京学院,成为一名大学生。郑萌珠大学毕业后,回到北医三院工作,成为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从事病案管理工作。 感恩回报医院,又在这里迎接了新生命的到来。
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
郑萌珠也曾经表示过自己就非常不喜欢试管宝宝的这个称呼。时间慢慢的变长,她也就慢慢的这样接受了这一个叫法。而且我们也经常会说,我们其实与其他的一些孩子也没有任何的不同,也只不过是在出生的时候产生的方法是不一样而已,都是通过10月怀胎出生的小宝宝,只不过我在试管里呆了几天,有一点高科技含量大了而已。
郑萌珠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工作,目前负责病案管理。“工作中能遇到很多要做试管婴儿的夫妇,由于不一定能成功,一些患者很焦虑,我有时会陪他们聊一聊,帮他们放松一下心情。”郑萌珠说,“当年那么多人倾力帮助我的父母,如今我能帮助到更多类似的家庭,感觉很幸福。”
郑萌珠帮助与当年母亲一样情况的民众,并时常关心焦虑的不孕症病患。不少患者把郑萌珠当作坚持下去的希望,经常要求要挂她的号。郑萌珠说,她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过去是这份工作帮助自家人,现在由她去帮助其他人,「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中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生孩子了
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当妈妈了。
2019年4月15日08时34分,中国大陆曾经的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在自己当年出生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下男婴,体重3850克、身长52厘米。这是中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郑萌珠经历这次怀孕生子,才体会当年母亲的辛劳。郑萌珠表示,当年妈妈为了生下她,曾经挨过2次刀,一次是为了取卵子,刀落在卵巢上;一次是剖腹产,刀落在肚子上。
顺利产下儿子,郑萌珠心里感觉「好神奇」。她表示,孩子长得白白净净,看起来十分健康,而且刚出生就受到这么多人关爱,「我觉得特别幸福」。
郑萌珠的母亲郑桂珍在得知女儿顺利生产后,在手术室外激动地落下泪来。郑桂珍说,当年是北医三院让她能生下小孩,如今30多年过去后,自己的女儿又在这里当妈,感到十分激动。
郑桂珍为了照顾女儿,几个月前就从老家甘肃赶来北京。「时间过得真快,萌珠终于也有自己的孩子了。」她表示,对北医三院满怀感恩,同时最感谢的是当年做试管婴儿的专家们。
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照片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31年来,郑萌珠见证了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在科研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从“萌发”到“茁壮成长”的过程。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的一些不孕不育的夫妻也都会去选择或者是考虑做试管婴儿,因为在做试管婴儿的时候也应该要去考虑很多的一些事情,往往对于患有输卵管堵塞等疾病的女性朋友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小手术,从卵巢内取出一些成熟的。卵细胞然后在试管里面与丈夫的精子进行相结合,这样的话就能够在体外完成一个受精的整个过程,而对于男性朋友的精子比较少,或者是精子的活力能力比较弱的丈夫,还可以通过一枚非常微小的魄力吸管。可以从精液当中选出一个比较强壮的精子注入到卵细胞当中,其实也从这一个过程当中还能够看出试管婴儿和正常受孕的婴儿,其实唯一不同的那么就是受精的这一个过程也是都不一样的,但是其他的也都没有什么非常大的区别。
刘平说,辅助生殖技术起初主要是面向无子女、有原发性不孕的家庭。随着二孩政策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借助这项技术追生二孩。因此,医生经常会面临相对复杂的治疗状况,比如生育年龄延后并叠加多种可能影响生殖功能的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郁琦认为,“年龄问题仍不容忽视。”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与年龄有关,女性35岁以后开展试管婴儿成功率就会显著下降,40岁后下降得更加明显,因为通常年龄越大,卵巢功能会相对减退。因此,技术也不是万能的,要理性看待。
首例试管婴儿诞生四十年来的风风雨雨、技术改进和所面临的问题
在这项技术的带动下,人们对受精、早期胚胎发育以及胚胎移植的理解也是快速的深入,并且带动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比如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卵细胞或胚胎冷冻保存的技术。
另外呢,体外受精技术还给早期的胚胎干细胞技术提供了帮助。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说过,当时,詹姆斯•汤姆森首次成功分离并培养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时候呢,用的胚胎就是来自于生殖中心捐赠的胚胎,这些胚胎就是在试管婴儿制备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胚胎。当然,就跟试管婴儿在诞生之初受到很大的伦理争议一样,胚胎干细胞技术也是引发了很多很多的争议,好在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技术的出现,让干细胞技术不再局限于胚胎的研究。
如果你上网去查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在19世纪末,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医生就已经完成了兔子的胚胎移植了。
但是呢,体外受精技术真正受到科学界重视,还跟一本科幻小说有关。这本小说的名字叫《美丽新世界》,可能有很多朋友都看过啊。
这本书出版于1932年,小说的作者是阿道司•赫胥黎。大家听到这儿可能会说,啊,赫胥黎先生还写小说啊?其实不是,这就乱了啊,这位赫胥黎是20世纪的人,写《天演论》的赫胥黎是19世纪的,叫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不过这两位赫胥黎还真是一家子的,阿道司•赫胥黎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亲孙子。爷爷很厉害,到孙子这儿也很棒,所以你看啊,家庭教育还真是挺重要的!
在《美丽新世界》中,小赫胥黎生动地描绘了体外受精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五年之后,也就是193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说:《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场景要变成现实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哈佛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把分离得到的兔子的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进行受精,然后再把受精卵移植到了没有交配过的雌兔体内,结果这只兔子成功受孕了。那这个研究给但是的学术界还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毕竟是发表在权威杂志上嘛。
到了1948年的时候,《美国妇产科学杂志》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美国有两位科学家从人体内取出卵细胞和精子,放在一起培养,得到了受精卵,而且他们还观察到了受精卵的分裂。这个发现预示着人类的生殖细胞也可以在体外条件下发生融合,打破了人们过去对受精的认识。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继续去开展胚胎移植工作,所以,试管婴儿的诞生要在30年以后了。
真正给试管婴儿的诞生奠定科学基础的是一个美籍华人,这个可能真的很少有人知道啊,这位科学家的名字叫张民觉(Min Chueh Chang)。1959年,张民觉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成功地完成了兔子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到这儿大家可能说,前面1937年的时候,兔子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不是做了吗,张民觉的这个实验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还真的是有特别之处。
首先呢,他分别从雌性和雄性的白兔体内取出来了精子和未受精的卵子,然后呢,他把精子和卵子放在培养皿中,孵育三四个小时之后,再把他们转移到另一个含有50%血清的培养皿中,等受精卵分裂成4个细胞的时候呢,再移植给雌性的黑兔,由黑兔来代孕。最终呢,黑兔子生出来了小白兔。这个实验设计的还是很巧妙的,因为黑兔子生出来了小白兔不光证明了体外受精是成功的,而且还提示“代孕”是可行的!
另外呢,张民觉还提出了“精子获能”理论,这个理论简单的理解就是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会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去获得真正的受精能力的过程。这也给试管婴儿的诞生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基础。
时间一晃就到了1961年,这个时候呢,一个叫帕尔默的法国妇科医生首次用腹腔镜取出了人的卵细胞,这个事情也引起了当时不小的轰动。
许多对腹腔镜感兴趣的医生们纷纷到法国跟帕尔默学习技术,其中呢,就包括一个英国医生,他叫帕特里克•斯特普托(Patrick Steptoe),他是奥尔德姆综合医院的妇科医生。斯特普托学成回国后,不仅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检查、还去开展绝育手术,还用腹腔镜来确认不孕女性的输卵管阻塞。更重要的是,他用腹腔镜研究了女性的排卵,并且收集到了不孕女性的卵细胞进行研究。
大家想想,在那个时代,一个男妇科大夫,痴迷于各种与生育有关的研究,肯定会遇到很多不理解。事实上,斯特普托医生的同事们就对他的这些行为感到很纳闷,觉得这个人有一些不合群。
这时候呢,历史的巧合吧,斯特普托医生就遇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这个人就是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
在60年代末,爱德华兹看到了斯特普托医生发表的关于腹腔镜与排卵的论文,他看到之后就高兴得不得了,他就想跟斯特普托合作。
当时呢,爱德华兹当时已经在体外受精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了,他发现给小鼠注射激素可以去控制小鼠的排卵时间和数量,另外呢,他还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前的兔子胚胎的性染色体,去鉴定兔子胚胎的性别,这在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两人的合作,让人类体外受精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到了1969年,他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在他们拿来做实验的58颗人类卵细胞中,总共有18颗卵细胞成功地在体外完成了受精作用。
虽然他们在论文中明确指出,这只是实验室的研究,真正进入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呢,这篇论文的发表还是引来了很大的伦理争议。这个时候,媒体老师们当然是不放过啊,这么好的选题,于是呢,记者们到处散布类似“试管婴儿是定时炸弹”的言论。
BBC为此还专门制作了一期关于细胞融合和体外受精的节目,但是,片头就以广岛原子弹爆炸来比拟早期胚胎细胞的迅速分裂。这播出之后,人民群众就炸锅了,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也懒得搞懂一项技术究竟是干什么的,大家就一看这片头,哇,原来这个东西跟原子弹爆炸一样啊,这危害肯定是不一般了,然后就产生很多联想。
除了媒体搅和之外呢,宗教团体也坐不住了,人家就觉得:你这是在干嘛?造人得按照上帝定好的程序走,你们这是干啥呢,于是利物浦的大主教就公开谴责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是“道德错误”!
这么一搅和,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两位科学家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们就不得不在研究之外的时间里频繁跟媒体接触,向大众解释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它们在解决女性不孕方面究竟有什么前景。
当然,其实也讲不清楚啊,因为绝大部分的人感兴趣的还是怎么把这个技术说的更恐怖、更加戏剧化。但是这种事情搞来搞去就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1971年,当两人向英国的医学研究资助机构,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申请长期资金支持时,MRC考虑到安全和伦理问题,拒绝了他们的申请,而且在整个70年代,MRC都一直持有这种态度。这对两人的研究来说,这是非常非常大的打击。最后,他们是在福特基金会和一些美国富商的资助下,才让研究继续进展的。
同时呢,迫于舆论的压力,二人合作的主战场也从剑桥搬到了远离剑桥几百英里的奥尔德姆医院。在这里,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就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977年,事情迎来了新的转机。
一对姓氏为布朗的夫妇来到了奥尔德姆医院,他们为了要一个宝宝已经足足准备了9年,但因为布朗太太的输卵管阻塞,所以迟迟不能生育。于是呢,他们决定求助斯特普托医生,试一试被媒体大肆宣传的体外受精技术。
其实我自己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也是特别的感慨,还有点儿感动,就是医学上很多重大的进展,其实都离不开一些相信奇迹的患者,他们相信技术能带来奇迹,他们愿意去尝试,然后奇迹才能发生。
1977年11月,布朗太太成为了勇敢的受试者,斯特普托医生从她的卵巢中取出了卵细胞,然后把它跟布朗先生的精子在培养皿中进行培养形成胚胎,几天之后胚胎又被重新移植到布朗太太的子宫中。
这时候媒体老师又来了,这次大家更是来劲儿了,直接采用远距离摄像机和记录仪日夜守在医院周围,严密监视着医院的一举一动,甚至还有人拿钱从医院工作人员那里买小道消息。
所以,当时整个事儿就变成了英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其实,现在想想这个事儿也许还是挺好的,这种广泛的曝光也是个让大众脱敏了,大家就不会觉得这个事儿会怎么样了。
转眼到了1978年的7月份,布朗太太马上要生了,多紧张啊。结果这时候又出个幺蛾子,有一天,医院突然接到一通匿名电话,说产房里有炸弹。于是,医院迅速通知特警组织撤离。好在经过调查后,这不过是虚惊一场。不过,这也给了医院一个警示,布朗太太分娩日期拖得越久,可能越危险。
于是呢,在7月25日,斯特普托决定让布朗太太提前分娩,想想这也挺刺激的,这科学家搞得跟FBI的人一样了。那天下午,斯特普托医生像往常一样从医院下班回家,但是又在晚上8点钟后悄悄从医院的侧门回到了产房,这想想也挺刺激的。
终于,在1978年7月25日深夜,经过剖腹产,一个不平凡的宝宝诞生了,她就是全世界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Louise Brown)。哎呀,这个小姑娘一生出来,整个舆论的语境就完全被逆转了。相当于我们现在今天说的反转,大家都懂的。
于是大家从一边倒地控诉变成一边倒的赞美,亲切地叫路易斯•布朗是“世纪宝贝”,赞扬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也很好理解啊,按照我们今天新媒体的操作方式,愤怒和狂喜是促进转发的最主要的情绪嘛。这个用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的媒体生态上,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这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宗教团体还是很反对,即便教皇发表讲话说,人们不能谴责这个孩子,但是,他仍然不同意布朗夫妇的做法。在路易斯•布朗出生之后,布朗太太收到了很多威胁信件和包裹,她还曾收到过装有红色染料的试管,上边还写着“我们会来找你的!”所以说现在那些逮谁骂谁的深夜键盘侠不是今天才有,历史上一直都有这种人。总之呢,路易斯的到来给他们带来很多惊喜和喜悦,同时呢,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某些不安的因素。
不过,这些困扰,其实并没有阻止这对夫妇再次造人的脚步,四年之后,他们又通过体外受精技术有了第二个女儿,这个女儿的名字叫纳塔莉•布朗(Natalie Brown)。
有趣的是呢,妹妹娜塔莉在17岁,也就是1999年5月就成为了妈妈,她的女儿是通过自然受孕出生的。2006年12月份,28岁的路易斯•布朗才生了她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儿,也是通过自然受孕出生的。那从姐妹俩目前的状况来看,试管婴儿跟自然生育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布朗一家的故事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有些传奇有些温暖。
我们再回到爱德华兹和斯特普托身上,两个人除了让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之外,还一起在剑桥建立了首屈一指的辅助生殖中心,伯恩霍尔诊所(Bourn Hall Clinic)。1988年的时候,75岁的斯特普托医生去世了。爱德华兹一直活到2013年,因为爱德华兹本来就比斯特普托小12岁。
2010年的时候,85岁的罗伯特•爱德华兹终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估计如果斯特普托医生能多活十几年的话,也能跟爱德华兹一起得诺贝尔奖。
在首个试管婴儿成功30多年之后,卡罗琳学院才把诺奖颁给爱德华兹,其实主要的原因是体外受精技术的伦理争议实在是太大了。直到爱德华兹获得诺贝尔奖,天主教还是反对体外受精技术,认为这并没有解决不孕症,只是绕过了它,而且认为有些体外受精的胚胎被破坏掉是极其残忍的。这个事儿,反正也是说不清楚,你有你的观点,他有他的想法。
另外呢,也有科学家猜测,爱德华兹的政治观点也是影响他很久之后才得奖的原因,因为他是个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大家都知道,其实诺贝尔奖的颁发跟意识形态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也激发了全世界生殖科学领域的医生学者努力尝试,许多国家的试管婴儿相继出生。1980年,澳大利亚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1981年,美国第一位试管婴儿出生。1982年,法国和瑞典的第一位试管婴儿相继诞生;同一年,奥地利的首例双胞胎试管婴儿也出生了。
那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咱们国家还处于比较贫困的情况,改革开放刚开始,技术也跟不上世界的步伐。但是,在首个试管婴儿诞生之后的十年,也就是1988年,中国大陆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在我们北医三院诞生了。虽然是起步晚了十年,不过现在中国的试管婴儿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非常非常领先的地位了。
在各国的首个试管婴儿诞生之后,科学家们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上还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首先呢,是在获取卵细胞方面的技术改进。当时,斯特普托医生是在自然的排卵周期中,靠着不断地监测某些临床指标中才获得卵细胞的,所以操作起来会很复杂。而现在的体外受精取卵过程已经没有那么麻烦了,通常是给女性注射促卵泡激素FSH,刺激卵巢产生多个卵细胞,这样就可以一下子获取多个卵细胞便于去操作。
另外一个技术上的改进是卵细胞和胚胎的冷冻保存。试管婴儿一次成功的概率在40%左右,这个跟年龄、FSH激素水平、个人的生活方式、胚胎移植时的发育状况等等有关,所以,如果第一次胚胎移植没有成功的话,那么采用冻融的卵细胞或者胚胎就可以节省时间。
那么,采用冷冻胚胎移植会不会不如新鲜胚胎移植好呢?今年初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刊登的两篇论文就显示,两者在妊娠率和活产率方面效果其实是差不多的。不过呢,采用冷冻胚胎移植,花费肯定会高一些的,毕竟胚胎的冷冻保存也是需要不少费用的。
我们上面说的两项技术改进主要还是跟不孕女性有关,在试管婴儿的技术改进上,还有一项是跟不孕的男性有关,这项技术叫做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这个名字很拗口哈,其实操作过程描述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就是利用显微操作,把单个的精子直接注射到卵细胞的胞浆中,让精子和卵细胞融合。
这跟一般的体外受精技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一般的体外受精技术是需要把单个卵细胞跟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精子放在一起培养,让最幸运的那个精子跟卵细胞融合的。ICSI技术最早是比利时的科学家在1992年开发出来的,这对那些精子数量少或者精子质量差的男性来说非常重要。
那在试管婴儿的技术改进上,还有很重要的两项技术是需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它们分别是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
PGD是在胚胎移植前对卵生殖细胞或者胚胎进行遗传学物质进行分析,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和性连锁遗传病的筛查,用来选择健康的胚胎进行移植。
而PGS则是为了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通过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筛选,选择染色体数目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当然,这两项技术的应用还得借助胚胎冷冻保存技术,因为从早期的胚胎中取出一定量的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得把胚胎冷冻保存起来,以便后续的操作。因为PGD和PGS的应用降低了不健康婴儿出生的风险,所以说也是试管婴儿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那我们最后来说一说试管婴儿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争议。一个就是是大家都知道的代孕问题,一个就是生殖细胞捐献的问题。有些女性可能因为自己不愿意生或者是种种原因吧,她会选择代孕的方式,这虽然确实能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但也引发了代孕市场的混乱局面。
有报道说在美国代孕费是7万美元,但在印度只需要1.2万美元,所以就有很多人欧美人选择印度女性来代孕。同样呢,卵细胞捐献和精子捐献的市场也是非常混乱。估计你也听过不少关于少女捐献卵子遇害等等这样的报道,当然,有很多故事是杜撰的,不过,这个市场目前还不够规范。
另外一个是试管婴儿的性别问题,采用我们说过的PGD技术就可以知道胚胎的性别,所以,有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生男还是生女。反正,性别选择,因为在中国长期重男轻女意识的熏陶下,可能很多人会担心,有了选择之后,大家选择男孩多,女孩就更少了呢?其实也不见得,因为很多人倒喜欢女孩,但是,好像生女孩儿现在也挺不容易的。所以,我自己倒不会觉得这种事情会造成性别上的不平衡,只是说,性别选择本身还是会有一些伦理问题。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多余胚胎的处理问题。通常进行体外受精会准备多个受精卵,而胚胎移植时,医生会根据女性的年龄来决定胚胎移植的数量,根据美国生殖医学会的指南,35岁以下的女性建议植入1到2个胚胎,35岁到40岁女性最多不能超过3个胚胎。所以,这样就会导致有胚胎会剩余,也许有人会选择冻存,以备以后有需求了再继续移植,但是很多胚胎还是会被浪费掉。
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讲,胚胎已经是一个生命了。所以,如果说把这些胚胎遗弃掉,会不会有一些让大家纠结的伦理问题呢?就是,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是不是也意味着有很多个生命死亡呢?这个事情你想起来还是很诡异的!
另外呢,多个胚胎移植到女性体内,也会导致流产风险增加,所以,如何降低试管婴儿的多胎率也是科学家们正在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 最后呢,试管婴儿的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女性因为得了癌症所以要化疗,化疗之后,她的卵巢就不能再排卵了。但是,她非常想要一个宝宝,所以呢,她就接受了试管婴儿,最后生下了一个小姑娘。但是呢,实际上这个小姑娘的生命是由她姨妈的卵细胞和爸爸的精子结合发育而来的,这位妈妈事实上扮演的是代孕的角色。
所以,当这个姑娘后来长大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她的内心还是挺复杂的,她很难像自然出生的孩子那样去处理跟自己家人的关系。当然,这也只是个案,大部分试管婴儿还是自己母亲和父亲的生殖细胞的融合。但是,也不乏这样的故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