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南宋李嵩:最早的西湖写生图《西湖画卷》

news.xixik.com   2020/12/8 19:18:26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南宋李嵩的《西湖图》是所传最早的杭州西湖图像,这幅图像未必是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笔法最精湛的画卷,却是最能展现南宋西湖全貌的作品,现已成为西湖宣传的重要名片之一,在浙江卫视的电视节目中经常出现。800年前的杭州西湖图像,朱元璋都连连称好!

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想留住场境的最直接方式是提笔作画,众多古代画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画作,详细描述了跟今天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堪称“人肉相机”。

在众多的“人肉相机”中,李嵩是出色的一位。

中国历史朝代表

西湖图(局部) 南宋 李嵩 上海博物馆藏

李嵩 《西湖图卷》,纸本墨笔,手卷,纵27厘米,横80.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说法如今可谓家喻户晓。可是在宋代,人们却说:“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语出北宋范成大《吴郡志》)到了清代,苏南民歌《姑苏风光》才改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么有西湖,苏州么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

杭州之所以能够跻身人间天堂,正在于西湖。2002年开始,大名鼎鼎的西湖向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景点多达130余处,使得西湖一举成为中国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此举措使西湖不但成为易于亲近的圣地与人人乐于游览的美景,而且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前来写生。然而,若论现存最早的西湖写生图,则非南宋著名画家李嵩《西湖图》莫属。

《西湖图卷》此画描绘的是西湖及其周边的景色全图采用鸟瞰构图形式,画的中央一片空白,为西湖湖面,湖上方山峦起伏,南北高峰对峙,苏堤六桥隐约。这是画家采用全景式构图法,将西湖中诸多名胜奇境尽收眼底。再鸟瞰远眺,又将个别景致略加调整,求构图韵致的更加合理。该画为横式画卷,展开画卷,只见画面上炯云迷茫,水波粼粼,气势旷远,呈现一派临安风光。

全图工笔写意兼用,墨色清淡洗练,用笔老到。卷首有明沈周书“湖山佳处”四字。如图所见,800多年前的西湖,除了没有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其他基本也差不多。这幅西湖图未必是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笔法最精湛的画卷,但却是最能说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作为“人肉相机”,李嵩做到了。据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五记载,朱元璋曾在这幅《西湖图》上题跋赞赏,作为一个没接受过义务制教育、靠自学脱盲的太祖皇帝,平时很知趣,极少在外卖弄文艺,而这好像是人们所知的朱元璋,对于绘画作品的唯一直接评论。

明太祖朱元璋:“朕闻杭城之西湖,今古以为美赏,人皆称之,我亦听闻,未见。一日阅李嵩之画,见西湖图一幅,其上皴山染水,界画楼台,写人形而驾舟舫,举棹擎桡,飞帆布网,抛纶掷钓,歌者音,舞者旋,管弦者则有笙纂瘠篥,其为湖也,汪洋汗漫,致舐景者若是,可不乐乎。”(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五引)

李嵩(1166—1243)是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期生活在杭州,对西湖景物了如指掌。李嵩的求学经历与现代的齐白石较为接近,幼时家贫,曾做过木工,史书记载他“颇达绳墨”,可见那时他干得较为出色。被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养子。后来,他有幸成为南宋画院待诏、著名画家李从训的养子,并从其学画,且十分努力。后来李嵩凭借出色的画艺考进了南宋画院,并历任南宋光宗、宁宗、理宗三朝画院(1190―1264)待诏近60年,成为南宋画院名副其实的资深画师。工画人物道释,得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他工山水、人物、花鸟,堪称全才型艺术家,题材从宫廷到民间、从城市到农村、从生产到生活、从吃喝到娱乐、从佛教到道教、从历史到现实,均在其画中有所反映。所作既有精工鲜丽之作,如《明皇斗鸡图》《花篮图》等,也有白描风俗画,如《货郎图》等。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审美对象来描绘,这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以工笔严谨地画在绢本上。李嵩也有小写意绘画传世,代表作即是他写生西湖的水墨画《西湖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作者在此图上,不是靠艳丽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山色水光的秀美,而是用水墨方法将西湖的景色刻画得引人入胜。纵有笔墨无几,而气韵万千的精湛技艺。尤其是作者善于运用以白当黑的手法,在画中其湖水占有较大面积,既没有水纹,也不加渲染,与群山密林、楼宇,水阁形成极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此画的韵味。

画幅正中央远景,是群山环抱的外湖,亦是经意留出的空白作湖面,湖水宽阔,碧波荡漾,扁舟点点,来回穿梭,河岸两旁雷峰塔、保仿塔遥遥相对。近景,湖滨上用界画笔法勾出楼亭,高耸的楼阁,有的在丛树中隐现或露出屋顶,或隐约可见,在临湖处却见倒影,白左向右一字排开,形断势连。画的左边,为连绵山脉,山势平缓,林木丛生,形成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茵,在树丛之上雷峰塔高耸地屹立其间,群楼屋宇栉比,时断时续地连成一片。

湖的右边,跨过断桥为白堤,是孤山景色。从孤山隔湖右望,为一幢幢楼阁水榭,排列有序,其后山林掩映,后面是里湖及塔,湖上波平如镜,毫无波纹。中间空白是湖面,湖上浪遏飞舟。整个西湖周边有宝塔庙宇,舟楫桥堤,远近山峦、楼台水榭及环湖的群峦等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共同点缀。如此庞大的场景繁而不乱,而且虚实处理相当精到。

《西湖图》的近景是画面下方的湖岸,若干屋宇一字排开,勾勒的笔法坚挺有力。这些房屋或密集,或疏松,或相连,或断开,形断而势连。在西湖左岸,除了隐约现身于树丛之中的少许农家小屋外,在被树丛层层叠染的山头之上,西湖的标志性景点——雷峰塔拔地而起。在离塔不远的湖湾岸边又是密集的屋宇。李嵩在刻画树木时用笔轻柔,以体现葱郁之感,刻画建筑则用笔沉着。在简单的晕染后,用枯笔点擦出山中的树木,亦薄亦厚,生机勃勃。再移目往右,作者用凝练之笔写出了西湖岸边层层的亭台楼阁,楼阁之后又有山林映衬,浓浓淡淡,相得益彰。中景是烟波浩渺的湖面,湖舟若干,看似简约,实不简单,一股清新之气悠然而上,使读者心神舒畅。今天我们若站在西湖城隍阁上往下望,仍能看到这样的一番画中景色。然而就细节而言,和现在实景不同的是《西湖图》中没有画出湖中三岛(瀛洲、蓬莱、方丈)以及湖心亭和三潭印月。也许是当时并没有这些景观,也可能是李嵩的审美选择所致——为了保持画面中湖面的虚静而故意略去了它们。在湖水岸边,有五座小桥彼此相连,此乃苏堤春晓。其后是淡淡山峦,越远越淡,若隐若现。

李嵩笔下的西湖,不仅有秀色可餐的风景,精妙到位的笔法,还融汇着对于西湖的情感寄托。宁静祥和的情思,动人心弦的景色,漫溢于图像之中。细品《西湖图》,今人仍可听到西湖的声音,触摸到西湖的脉动,感受到西湖的意象。这幅800年前的西湖图景,是李嵩为杭州画就的一张绝世名片。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