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控股资金链震颤 中科院急于出手联想
“若联想控股如前几年般业绩辉煌,中科院可能不忍心出手。”8月7日晚间,一位接近中科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科院国资公司)有关人士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当天,北京产权交易所出现一则有关中科院将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29%股权挂牌转让的消息。
上述转让信息表示,此次联想控股股权的具体转让方为中科院国资公司,其持有联想控股65%股份,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持有35%股份。
这就意味着,如果股权出让完成,中科院仍将持有联想控股36%的股份,仅比与职工持股会多1%。
“这次转让或许围绕一个‘钱’字。”上述有关人士表示,此次中科院以27.55亿转让股权,或许是想挽救资金链正经历震颤的联想控股,而不得不“卖血救子”。
联想控股资金失血?
“联想控股内部都清楚,当年轰动一时的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PC业务,今天看来,给母公司带来巨大亏损。”上述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将收购IBM全球PC业务。收购交易条款显示,联想集团将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及按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市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外,联想集团将承担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
2007年2月,IBM减持联想股票,联想集团公告称,IBM减持股票中有5000万股由大股东联想控股收购。
但该笔高额投资给联想集团带来的却不是高额回报。
数据显示,即便是SARS疫情严重的2003年二季度,联想集团营业额达53.4亿港元,同比升11.4%;利润2.78亿港元,同比增3.9%。其中,核心业务(台式电脑)的销量增长达21.6%。
而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联想业绩出现颓势。今年初公布的2008-2009财年三季报(自然季度为2008年第四季度)显示,当季亏损9000多万美元,成为其11个季度来首次亏损。
联想控股集团2008年底的种种举动,也令其资金链问题受质疑。
去年10月29日,联想控股集团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欲以6.315亿元出售旗下全资子公司石药集团100%的股份。
事实上,上述股权是其2007年6月以8.7亿元收购,并且承诺,未来5年,将对石药集团投资50亿元。时隔一年多,联想控股集团就将股权出售,且高买低卖损失2.4亿元。
“可能另有隐情。”有业内人士曾表示,“联想控股或急需钱。”
8月7日的公告似乎印证了此种猜测,联想控股2008年营收1152亿元,营业利润亏损4.3亿元。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91亿元,营业利润亏损20亿元,净利润亏损8亿元。
中科院施援手
“联想发展到现在,很不容易。”上述接近中科院国资公司有关人士说。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由11名科研人员创立联想控股,2008年,公司综合营业额达1400亿元,总资产651.38亿元,历年累计上缴税收76.1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联想控股旗下拥有中国最大电脑生产商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苏州信托、融科置地、弘毅投资和联想投资等。
“当初,联想控股只是中科院旗下小公司。”上述有关人士表示,现已超越之前诸多兄弟公司。“这次,联想控股面临的资金问题较大,故大股东或采用转让股权的方式,以筹备足够资金。”
联想控股叫卖29%股权 开价27.55亿元拒绝外企
京华时报08月08日报道(记者张艳 刘姗云)昨天,国内赫赫有名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简称联想控股)29%股权,开价27.55亿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让,限定新股东是有着金融、能源和房地产三个领域主营业务的内资企业。
昨天,记者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看到,此次出让联想控股29%股权的是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院国资经营公司),后者正是联想控股股东,持股65%,此外,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持有剩余的35%股权。
记者了解到,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创立了联想控股。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科院国资经营公司转让股权后,持股量恰好高出职工持股会一个百分点,仍为控股股东。
叫卖联想控股股权的原因,中科院国资经营公司新闻发言人周传忠告诉记者,公司对联想控股的业绩、团队和战略等都很满意,之所以转让,是公司关于推进院所投资企业社会化改革的一部分,引入更加优质的社会化力量和社会资源,能使联想控股拥有更好的法人治理制度和多元化的股东,而且通过出售股份所换得的收益可以促使院所其他技术更好地转化。
关于股权出让方式,记者了解到,如果征集到两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将选择招投标方式,综合考虑报价、投标人信誉、相关承诺等因素后确定最终的新股东。
对于新股东,中科院国资经营公司提出了众多要求,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意向受让方应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内资公司(不含外资成分),从而将外资排除在“门外”。而且为加强合作并有利于联想控股的未来发展,意向受让方的主营业务范围应包括金融、能源和房地产三个领域。截至2008年底,至少在一个领域须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出让方开出的条件还包括,意向受让方注册成立时间满20周年,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40亿元,经审计的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度合并财务报表的净利润平均为8亿元以上等。
由于条件众多,国内符合要求的企业寥寥无几。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可能成为新股东,其注册资本、主营要求、上市公司等多项条件恰好满足出让方开出的众多要求。包括创立于1988年,刚刚满足出让方要求的成立时间满20周年的要求。
之所以对新股东提出这么多要求,周传忠表示,是期望新股东的实力、文化等与联想控股契合,而具有一定的实力则能带动联想控股实现更好的未来。至于为何限定内资等,他表示,是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规定。
阅读延伸
联想一季度销售35亿美元 根据地是中国区
“中国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这也是联想这次能交出不错的成绩单的原因”
编者按:
8月6日 ,联想集团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09-2010财年第一季财报:总销售额35亿美元,季内赢利1600万美元。这是柳、杨二度组合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税前赢利”的结果让人深感欣慰。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当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联想利润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杨元庆表示,他不认同“联想正在国际化”这一说法,杨元庆指出,联想是比较国际化的企业。以下为观点原文:
全球电脑销量继续下滑,联想却已经实现税前赢利,这表明年初的调整成效显现。现在我负责的是运营,需要行动;而董事长是把握宏观,需要思考。
可以说,上个财季,联想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与前两个季度相比,联想实现了税前盈亏平衡。联想管理层提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联想大幅减亏的关键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增长;二是全球复制交易型业务的成功模式。这是联想实现税前盈亏平衡的两大引擎。
尤其中国区是全球增长的引擎,这块增长最快的市场是联想的后方与根据地,中国区的销售占联想全球市场的48%,中国区的业绩增长带动了联想全球业绩增长以及财务状况的好转。
关于全球PC市场,我们看到了稳定的迹象。但我们持谨慎态度,全球PC市场不能在短期内走出低谷。从上个季度看,消费市场开始增长,但商用市场比较萧条,中国保持增长,中国以外的市场仍然下降。全球出现PC市场明显回升,还需要一段时间。
微软即将推出Windows 7,这对全球PC厂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会带动PC销量回升,我们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运营成本降低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今年年初的重组,重组提高了运营效率,员工有所减少;二是去年有一部分奥运推广费用,今年没有了。其中,四分之三的成本节省来源于重组。联想全球推广交易型业务模式也很成功,尤其是Idea系列产品的推出,带动了交易型业务的扩展。期内,交易型业务增长达到了27%。
联想海外业务还主要是ThinkPad产品,面向高端企业客户,也一直是高端客户的首选,是高端的产品。对高端客户的占领,是通过公司品牌、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来实现的。
联想的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模式,包括关系型、交易型业务的双业务模式;二是成本结构,联想位于中国,能向全球复制中国的成本优势;三是创新的产品,收购完IBM PC之后,联想拥了最先进的技术。
与其他厂商相比,联想还有一个优势,即全业务能力。有的厂商主要关注消费类,有些厂商主要关系型的,有些厂商只关注高端,有些厂商只关注低端。联想却有能力覆盖所有的产品与客户。
海外员工主要是推广联想在中国消费类及SMB中小企业市场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获知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对量大面广的产品进行推广和营销,让客户更易于购买,让供应链、渠道运作高效等。
联想派驻海外市场的员工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的员工非常欢迎来自联想中国的员工。海外员工跟当地客户特别熟悉,与当地商圈无缝融合,能促进销售。而派驻海外市场的中国员工也很尊重海外员工。他们是优势互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文化融合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
联想不是正在国际化,联想已经是比较国际化的企业了。联想是双总部,超过50%的业务来自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