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产经资讯 > 正文

立此存照:杨振宁预言我国10年内出诺贝尔奖得主

news.xixik.com   2010-9-11 23:04:33 资讯来源:华西都市报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杨振宁做客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

中国历史朝代表

杨振宁翁帆夫妇

同学们对杨振宁的精彩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

如果您没有见过杨振宁教授、没有听过他演讲,请不要再一味将88岁的老人定义为大众意识上的“体衰”、“思维迟钝”。昨日,这位物理学家、首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电子科技大学演讲2个多小时呈现的状态,让大家震惊了:居然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长时间停顿过讲话,重复和口误仅仅一两处,不过立刻就修正了。

在这场以“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为主题的演讲中,大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学校也使用电视直播,让三个校区的数万学生接受教授的学术洗礼。

杨振宁:“当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抓住它,你就可能走入新的境界。”

相信直觉 也许会有所收获

7岁到15岁,杨振宁成长在清华园。初中时,他在学校的小图书馆里找到一本《神秘的宇宙》,一个钟头很快读完他认为简单的文字,对其中二十世纪初年的三大物理改革非常感兴趣,从此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信息。这次阅读,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研究物理的视野门窗。

1937年,战争让家人和杨振宁颠沛流离。杨振宁在高二就准备考试读大学,于是借了一本物理书籍在家里闭关学习。他一直不明白为何圆在旋转之时,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整整想了两天,最终搞懂了向量的重要性。

“为何书中写着圆旋转力量会向着圆心?我的直觉说那是不对的!于是我反复思考,最终在直觉和书本的冲突中收获了学习的方法。”在演讲过程中,杨振宁每讲一个小段落就特意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不难推断他喜爱思考的好习惯从少年时代就已形成了。他说,其实4岁的小孩已经能根据汽车的速度判断出还有多久到自己的跟前,如果家长抓住孩子的直觉培养,也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绩。

杨振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古训不够,还要学会渗透性地学习。”

勇于表达 即使是错误观点

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与黄昆(半导体物理学家)和张守廉同住一室,他们除了常侃电影明星、政治事件、历史观点,更多的则是无休止地辩论物理问题。学校没有开水,他们就到茶馆叫上一杯茶,讨论一下午物理。因此,学校给他们起名“三剑客”。有一次对“群论”各自都有观点,一直争论到晚上回到寝室。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最后三人不约而同起床点起了蜡烛,从学者的典籍中斧正辨别各方的正误。

“中国的学生喜欢在书中寻找答案,注重从理论推演现实,我出国后知道了,外国人喜欢先从现实去总结理论。”杨振宁先生出国后于1949年回国,他到复旦大学、深圳大学查看,发现书中全是关于“四大力学”的理论,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被局限于其中。这些和以前的自己相似的中国大学生,他们专研于书籍,好思考别人的结论,却忽略了一些新现象的发现。

在国外时,杨振宁建议中国学生去听学校的大讨论,学生不去,理由是听不懂。杨振宁说:“外国人即使不太有把握的观点都会说出来,而中国人只有自己有把握的才会表述或者去钻研,其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古训不够,还要学会渗透性地学习,敢于表达和创新。”

在芝加哥大学留学3年,杨振宁每天都浸淫在学校邀请的各种大师的校园讨论中,最后的同学中就有4位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认为在大讨论中表达和吸取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杨振宁:“年轻人不要害怕,如果你做学习研究遇到苦闷的话,是不是可以思考在总方针上做出修正。”

确定目标 就不要轻言放弃

1945年,杨振宁作为清华大学最后一届留美公费生到了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他一直认为自己在实验物理上有所欠缺,于是订立了自己的论文目标,希望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弥补知识缺陷。不巧,他并没有选择到该领域的大师作为导师,最终跟随了后来也是名噪一时的泰勒。

为了完成最后的论文,杨振宁研究各种观点,有四五个观点却都是钻研不到两个月无果便放弃了,最终订立的论文目标实验物理更是无法落笔。他询问泰勒,泰勒劝说他换用一篇他的研究成果,因那篇文章加长后足以达到毕业要求。杨振宁思索了很久,是不是应该更改目标呢?在深思熟虑后选择放弃让他如释重负,而他那篇小论文在经过丰富后,讲述了享誉全球的“临界指数”,后来在这方面的延伸研究则获得了诺贝尔奖。

杨振宁归纳了几十年的研究,认为一个观点行不通、又可以研究其余观点,说“年轻人不要害怕,如果你做学习研究遇到苦闷的话,是不是可以思考在总方针上做出修正。”

杨振宁:“20年内中国人将拿到诺贝尔奖,并不乐观,我认为10年就可以实现。”

老杨曾经预言:杨振宁预言:20年内中国本土定会出诺奖获得者

杨振宁怎成了算命先生? 其夫人翁帆的喧宾夺主

乐观估计 中国10年拿诺奖

很长时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做研究。那个研究所被誉为“象牙之塔”,里面只接受教授和博士生,研究顶尖的问题。他就是在那里获得了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也在研究所。“我们年轻的教授大多对他的研究不太感兴趣,但是我们尊重他。他不会骑自行车,也不坐车,每天定时走路到研究所。”杨振宁说,有一次儿子想与爱因斯坦拍照,他便对准爱因斯坦到研究所的时间,带着儿子在路上制造相遇的机会。果不其然,爱因斯坦同意了与儿子拍照。而就在第二年,爱因斯坦就去世了。

说起诺贝尔奖,杨振宁认为“20年内中国人将拿到这个奖项”的说法,并不乐观。“我认为10年就可以实现。”他对大学生们说,历史证明中国完全有这个实力,就好像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几十年内把95%的文盲比例改写到只有5%一样,这已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贡献。

预言应验:终于有中国国籍人士获得诺奖

截止2019年10月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国籍人士只有两位:莫言和屠呦呦。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为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有九位美籍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杨振宁: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发现在弱对称下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的研究方向还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理论学、量子色动力学。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改进了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交叉分子束方法,把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应用于一般的化学反应,特别是研究较大分子的化学反应,利用激光激发已被加速但尚未碰撞的分子或原子,以此控制发生化学反应。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崔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发现并解释电子量子流体,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因此于1998年获得诺贝尔获物理学奖。

钱永健:1952年生于纽约,美籍华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68年以金属如何与硫氰酸盐结合为题获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 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高锟:2009年获得诺贝尔无论物理学奖 。1964年,他提出在电话网络中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代替导线。1965年,在以无数实验为基础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纤维作长程信息传递,带来了一场通讯业的革命。

由于他在光纤领域的特殊贡献,获得巴伦坦奖章、利布曼奖、光电子学奖等,被称为“光纤之父”。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