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阳了,还是没阳。”
这是近两周以来大家朋友圈里最主要的命题。
眼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变阳,手机里滚动上演着发热、疼痛、刀片嗓的“奥密克戎酷刑大赏”,大家慌了。
过去三年抢购技能点满的国人再次发力,先后抢爆了退烧药、止疼片、抗原试剂、电解质水乃至黄桃罐头。
·来自@黄小牛
抢不到散热贴把散热器怼脑门上感觉挺赛博朋克的吧,殊不知还有比这赛博一百倍、朋克一千倍的。
就比如我发现大家最近已经开始抢一种很新的东西了 —— 病毒防御卡。
这张售价近300元的小卡片,其宣传文案上写道:
“可把半径2米内的空气变为净土,持续建立一个杀灭病毒的能量场!!!”
听起来挺科幻的,科幻得有点玄幻了。
恍惚间,我还以为是在发烧这几天,人类进入了“科技爆炸”时代。
因为现在不只有眼花缭乱的病毒防御卡,还有消毒防护棒、抗病毒盾,甚至有气态口罩。
“科技爆炸”—— 从病毒防御卡到气态口罩
我十分喜欢的一位UP主赵铁柱,就斥资199元购入了一张这样的病毒防御卡(不知道他的为啥便宜了100元)。
·来自@铁柱大导演
虽然UP主把这张卡片拆开后发现里面只有一“粉包”、一“酱包”、一“卡片”而已(方便面也这个配置)。
·来自@铁柱大导演
但在他视频中披露的官方介绍里,这张卡可以说更加不明觉厉起来。
比如可以建立等离子防御场,形成超导材料的膜,平衡人体正电位,等等。
·估计灵感来源于《哆啦A梦》
接下来便是难懂的话,什么远红外作用,什么火的属性之类,引得大家在评论区哄笑起来。
·来自@铁柱大导演
有网友说,换个思路想,这张卡可能确实有点用,相当于开了个精神病认证。
有网友则认为可以利用卡片对病毒的力场作用原地起飞,直接阳顶天。
当然,也有网友断定铁柱这张卡可能不好用,因为他不是原价买的。
如果这张卡片真如其宣传的那样有用的话,大家人人一张卡把新冠赶到太空里的设想好像听起来都没那么荒诞了。
这个九霄因子芯健康卡,其公司今年年中才拿地开工。
·信息来自天眼查
一条开工不过半年的生产线造出了一举解决人类新冠困扰的产品,刘慈欣小说里都不敢这么写。
据公开消息,这个宣传可以屏蔽各类病毒细菌的卡片,5月却因为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扬尘污染还被罚了1万块钱。
·信息来自天眼查
这个九霄因子健康卡只是病毒防御卡谱系中较为出名的一个,走的是科学幻想主义路线。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产品走的则是浪漫现实主义的路子,就是看似好像有点科学依据,但是不多。
有一类病毒防疫卡宣称由于含有二氧化氯,佩戴之后也能形成至少一米半径的消毒空间。
简单说就是,你戴上这张卡就能动态杀死空气中99.99%的坏东西,呼吸离地了,病毒关闭了,健康的身体又重新占领高地了。
但这显然玩了一个概念诡计,二氧化氯杀死新冠病毒是要考虑剂量和介质的。
人行走在流动的、巨量的空气中,卡片里的那点二氧化氯含量想要杀灭身边99.99%的病毒,等于你在黄浦江里打了个鸡蛋,说要请美国西海岸的homie尝尝蛋汤。
·至少你得24小时保持成图里这样再谈效果
而对于病毒防御卡到底能不能杀灭新冠病毒,商家们玩了一把隐晦的文字游戏。
比如,他们普遍宣传卡片可以杀灭冠状病毒,却往往不准确提到新型冠状病毒。
为了增强产品的功效背书,有些商家则彻底陷入了疯狂,他们动用一切手段营造产品与新冠病毒之间的联想,简直是防御卡界的疯狂伊文。
有人直接给卡片标上了“新冠克星”,字体配色很难不让人想到周星驰电影里的“懦夫克星”。
而关联产品空气防护棒中,有商家甚至直接穿越搬出了未来科技——“2023新技术”。
更有不良商家盗用高度疑似某防疫专家的形象,大言不惭地标上“钟老推荐”“南山推荐”“中科认证”等等。
如果你迷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那也有国外2年前就被媒体批评没用的产品内销转出口。
如果你支持国货,那还有“国盾”这样的产品等着你,直接从个人防护境界升华了。
如果你嫌卡啊,棒啊,盾啊的麻烦,那他们还做出了所谓冬奥防护扣子,一颗能顶一个月。
然而,这些东西很快也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防疫需求了,于是更多离谱的产品出现了。
比如,有人说艾熏条能防新冠,很多人就买来在室内燃放,但包装上“蚊香”二字还十分显眼。
比如,有人说藏药香囊能防新冠,甚至还标示了能防非典型肺炎。
就当我以为这应该是顶点了的时候,有网友发布,说现在药店里已经开卖“气态口罩”了。
这难道不是继“皇帝的新衣”和“看不见的手”之后人类社会的第三大奇迹?
·来自@迷惑行为大赏
“花式防疫”—— 后疫情时代的焦虑大收割
你一定会疑惑,这些东西真的有人买么?
就在你质疑的同时,前几天在某二手网站上你还得找黄牛加价才能买到。
网购App上动辄几万、几十万的销量更是昭示着这些看似天方夜谭的“花式防疫”产品,有着广阔的人群基础和市场前景。
那究竟是谁在为病毒防御卡买单呢?
这其中有一些,是被集体利益链条捆绑身不由己的人。
有从事保安、保洁类工作的网友就曾举报,用人单位强制他们购买病毒防御卡后才能上岗。
·来自微博网友的举报
还有一些单位将病毒防御卡视作某种员工福利进而大肆采购,最终成为复工复产时领导的面子工程。
但更多的防御卡、消毒棒,其实是人们自己心甘情愿购买的。
你会说这不就是赤裸裸的智商税么?
病毒防御卡是智商税不假,但这件事与智商的关系却并不大。
读读那些防御卡相关产品下的真实评论,你就会发现:人们对这类花式防疫产品的接纳程度,与其焦虑系数是紧密相关的。
家里有抵抗力比较差的幼儿时,家长往往会选择给小朋友们戴一个。
如果孩子处在比较关键的时刻,父母会给他戴一个还说效果不错。
当然,还有许多人单纯对放开后的身体状况感到忧虑,在“阳”的威慑下被迫拥抱病毒防疫卡。
·注:不要模仿,抱着病毒防御卡猛吸可能有害
换句话说,病毒防御卡这类东西之所以有市场,是人们现在的焦虑已经溢出了。
当人们掌握的全部信息已经不能完全解释未来将要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就会焦虑。
你能发现,病毒防御卡的购买人群中,年纪偏大的、地区偏远的人似乎有很多。
·不少网友都收到了家里长辈送的病毒防御卡
而他们也正是我们几年防疫历程中的信息弱势群体,封控时抢不到菜,放开了抢不到药。
所以,当病毒防疫卡这种“一劳永逸”又好抢的东西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时,他们很难不动心。
·臭名昭著的偏远地区抢药攻略
而对于年轻人们来说,这几年病毒形态症状的反复变化,各种所谓权威论调的口径合订本,已经把他们折腾成了彻底的怀疑论者。
与其说他们是相信病毒防御卡有用,倒不如说他们俩眼一闭赌了因果律。
·来自@十年温酒无声
如果能解决问题,谁都愿解决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那尽量找点安慰剂。
在后疫情时代,当人们的认知出现缝隙,必然会抓起一切可能的填充物去对冲焦虑。
在这一点上,他们究竟是去买罐头,还是买防御卡,或者是买符咒,都殊途同归。
真正的区别,是在人与人之间。
我们往往以为一场灾难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可其实从来都是不一样的。
欧洲黑死病时期,有人熬到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也有人永远留在了十日谈的黑夜里。
那么,这一次呢?
总之,一个新的阶段已经向我们缓缓开启。
通信行程卡下线了。
病毒防御卡出现了。
后疫情时代的焦虑大收割正向我们举起镰刀,今天是病毒防御卡,明天或许是抗病毒内裤。
请保持警惕,并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