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NBA最大的海外市场,也是NBA全球化最成功的市场之一,而NBA中国能够走到今年实属不易。想当初,NBA刚到中国的时候是很难打开市场的。
NBA总裁斯特恩求央视免费转播才有了后来NBA中国的发展路程。
在1989年之前,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NBA,更没有渠道观看NBA比赛。当时的NBA,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并没有那么大,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NBA总裁斯特恩看到了中国巨大的潜在市场,所以很早在80年代的时候,斯恩特就亲自来到中国推广NBA。
1989年NBA总裁的斯特恩在得知中国篮球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时,便只身前往北京,希望央视能够转播NBA比赛。但是因为当时跟央视没有联系,也没有提前预约,所以斯恩特只能在风雪地里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见到了当时央视的一位小领导。
但因为当时NBA只是美国的一个小联盟,在全球并没有什么影响力,估计连央视的领导都没有听说过所谓的NBA,所以斯恩特在求央视转播NBA的过程当中也并不顺利,最后在通过繁琐的手续之后,斯特恩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盘NBA篮球集锦光盘送给了央视工作人员,并且表示希望央视能够认真观看考虑,如果有兴趣NBA可以提供免费的转播特权,由此开启了NBA进入中国的第1步。NBA10大更改过队名的球队,一队曾6次改名
之后NBA开始在中国进行传播,特别在于姚明进入NBA之后,NBA在中国的影响力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目前NBA在中国有数以亿计的球迷,每年中国球迷给NBA创造的收益是数以亿计的。
中国市场每年给NBA创造的收益至少达到6亿美元以上。
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NBA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在众多球迷的支持之下NBA中国的收入也是相当丰厚的,虽然目前没有具体数据统计中国市场能够给NBA创造多少收益,但我们可以通过几项数据来大概推动了一下。
这些年NBA在中国是怎么赚钱的?
中国NBA球迷超3亿
目前,NBA在中国拥有的球迷粗略估计已经超过3亿,2015年美国最新统计的人口数据显示,美国总人口为3.21亿。甚至有分析人士称,中国的球迷比美国的球迷更加了解NBA。
2、中国媒体转播费
NBA和中国媒体通过广告分成加内容授权的模式进行合作。电视台和一些门户网,以及多家广播电台、平面媒体。
转播费是NBA在中国最大的一块收入来源,转播费用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网络转播权,还有一个是电视转播权。
(1)电视转播费。
目前央视是NBA在中国的独家电视转播方,每年电视转播费用大概是5亿人民币,大概是7000万美元左右。
(2)网络转播费
2015年,腾讯签下了NBA中国独家网络转播权,5年时间总共的费用是15亿美元,平均每年是3亿美元。
结果5年后,腾讯的续约价格变成了5年15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它在央视和百事通上的电视转播权。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体奥动力2015年买下中超时的10年110亿元。
未来5年,15亿美元的数字媒体转播权仍将是NBA在中国的最主要收入。用户对体育赛事的最大需求还是看直播,只要比赛本身能吸引人,它就能卖出好价钱。而比赛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依靠球星。虽然已经没有了中国本土球员在NBA打球,但过去几年,NBA不断制造新的明星。斯蒂芬·库里、詹姆斯·哈登等一众球员成为了中国球迷的新英雄。这是一项体育赛事最根本的能力,在失去了独一无二的姚明之后,NBA依靠一批球星留住了它在中国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反过来,对视频平台而言,花大价钱购买转播权也变得越来越合理。这5年,中国用户逐渐养成花钱看视频的习惯。如今,腾讯体育在NBA赛季每天会提供一到两场免费赛事,但如果想要看更多,尤其是自己喜欢球队的比赛,就得买每个月30元甚至88元的套餐,如果想要在电视屏幕上看,还得购买腾讯的电视盒子。
腾讯体育从未公布付费会员的数量和收入。不过根据它的说法,刚过去的2018-2019赛季,通过腾讯观看NBA的用户超过4.9亿人次,是5年前的近3倍。最多的一场比赛有2100万名用户收看。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除了完整的赛事直播,NBA在去年还向微博、今日头条和咪咕视频出售了它的短视频播放权,价格在千万美元级别。这让它的比赛画面能尽快在社交网络上传播。根据体育商业媒体懒熊体育的报道,腾讯在续约谈判时曾希望彻底垄断这一权益,不过NBA不愿意这么做。因为它想留出足够的免费内容,保证自己不断获取和留住新的观众,而不是像当年的天盛买下英超版权后那样,把球迷和比赛隔开。
像姚明、易建联这样的运动员与NBA又有两种合作方式:一种是广告由NBA代理,一种是个人的经纪公司代理。不管是哪一种,NBA都会得到一定的广告分成。这一部分也是NBA收入的主要来源。
4、NBA与中国企业合作赞助费用
在中国,NBA的官方合作伙伴包括联想、海尔、蒙牛、李宁、匹克等中国品牌。例如,蒙牛就曾与NBA中国联合推出定制包装牛奶,未来数年内,蒙牛将陆续推出NBA30支球队,每支球队包含球队版和5名球员版的蒙牛NBA主题包装牛奶。这些合作自然是双赢的,也是NBA扩大自己影响力,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NBA在中国有27个合作伙伴,包括它的全球伙伴和中国市场的赞助商。这些赞助商除了赞助赛事本身以外,往往还会和明星签约,然后在每个夏天的休赛期,把他们带到中国“巡回表演”。此外,如果你观看如今的NBA比赛,尤其是热门场次,你还会经常看到一些中国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中文广告,对于NBA联盟和球队来说,这也是一笔收益。
这里面的赞助费用包括球衣赞助,球款赞助等等。比如目前联盟最活跃的勇士队球衣赞助费用就达到2000万美元一年,我们就按照每家赞助商平均每年赞助费用500万美元计算,那么,光中国企业的赞助费用一年就达到1.5亿美元左右。
林书豪是NBA现役华裔球星,目前效力于夏洛特黄蜂队,因他曾经在尼克斯队的优秀战绩表现又被称为“林疯狂”。《露天看台体育》记者大卫-墨菲表示,林书豪的真实身价应该在高于联盟平均身价398万美元之上,以及他现在的年薪1500万美元之下。
NBA中国赛门票收入
NBA每年都会在中国举办两场季前赛,几乎每一场都是一票难求,而且门票也相当贵。比如勇士和森林狼参加2017年中国赛时,球票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一售而空,最贵的门票达到18,888元,假如我们按照每一场比赛2万个人买票,平均每张门票800元,那么一张门票的收入就是1600万人民币,大概是230万美元,两场比赛的门票收入就大概是460万美元左右。
2014年,NBA在中国的收入为2亿美元左右,分析师估计2015年NBA的收入不会低于60亿美元。假如2015年NBA在中国的收入达到3亿美元,这也只不过占NBA总收入的5%。
NBA商品销售收入
NBA现在在中国非常火热,比如乔丹、科比、詹姆斯、韦德、麦迪、奥尼尔、库里、哈登、杜兰特、威少等众多巨星在中国都有非常大多的球迷,这些球星球衣球鞋潜在的商品销量也是非常庞大的,保守估计NBA商品销售一年在中国创造的收益至少达到1亿美元以上。
也许是NBA慢慢的让中国的大佬们看到了体育产业的无限价值。近几年中国富人也开始投资体育产业。2014年国务院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这让中国的大佬们彻底坐不住了。
王建林不仅投资了继瑞士盈方和马德里竞技,还以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100%股权。马云也在2014年以12亿元投资了恒大,而且还投资了新浪体育。另外,王健林父子及马云共同投资了乐视体育。
随着资本不断流入体育产业,不久我们或许会看到中国体育产业的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