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阴道炎,很多女生都会说:“我平时很爱干净,怎么会得阴道炎呢?”
其实不同的阴道炎有不同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讲卫生而造成的。
今天就来说说常见的几种阴道炎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常见阴道炎种类及症状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
就是俗称的“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病”。最典型症状是外阴瘙痒,严重时甚至可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
白带呈豆渣样或者凝乳块样,无特殊气味。部分患者会有性交痛及以及尿频。
男性伴侣如有龟头炎症状,也需要去医院检查治疗。
细菌性阴道病(BV):
以往也被称为“细菌性阴道炎”。由于阴道炎症反应不重,大约10-40%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
最容易发现的症状是白带明显增多,呈稀薄均质状或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并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有时可出现性交痛,极少数可能性交困难及排尿异常感。
由于目前认为本病发病为阴道内微生态平衡状态异常导致,故性伴侣无需常规治疗。
滴虫性阴道炎(TV):
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男女均可感染发病。
传播途径由性交途径直接传播,也可由接触浴池,泳池、马杀鸡等公共场所间接传播。
典型症状是黄绿色泡沫样白带。
若泌尿道发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同时由于阴道毛滴虫可吞噬精子,因此可能导致不孕。
由于性交是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传播途径,所以性伴侣需要同时治疗。
患阴道炎怎么能够不复发?
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指出:
阴道感染的终极治疗目标是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阴道感染的完整治疗周期是杀菌加促菌即抗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
简而言之,就是治疗阴道炎不能光用抗菌药物,还需要使用阴道微生态制剂,才能够彻底治愈阴道炎,减少复发!
在选用阴道乳酸菌时候,专家推荐请选用国药准字的乳酸菌阴道胶囊。
如何预防阴道炎
那我们也不能因为可能感染的阴道炎就从此守身如玉,过起禁欲的苦行僧生活啊!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小提示来尽量降低性生活诱发阴道炎的风险。
在阴道炎急性发作期,治疗期应当禁止硬来的啪啪,加快阴道微生态平衡恢复;
男女双方在啪啪前后最好认真地清洗外生殖器,以减少将外来杂菌引入阴道的机会;
因为性交后阴道内乳酸菌会减少,应该尽量避免频繁啪啪;
在性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外阴和(或)阴道的瘙痒或者灼热等不适,应该及时至正规公立医院妇科就诊。
妇炎洁就是一瓶“消毒水” 重广告轻研发遭质疑
妇炎洁被曝光“并非药品,实质就是消毒水”,引起了不小的风波。生产商澄清称:妇炎洁产品分多种规格,只有一种规格为“卫消字号”。虽然做出了解释,但关于妇炎洁的种种问题还是进入了公众的视野。除了不是药品,虚假宣传,女性洗剂类产品的实际作用也受到了诸多质疑。
虽然广告中出现了西方人,但欧美并没有“妇炎洁”类产品
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让“妇炎洁”这三个字几乎是家喻户晓。虽说“洗洗更健康”的广告时常插播于各种电视剧中,让观众们吐槽不已,但身体不适就买瓶“妇炎洁”来洗洗的观念,却已深入广大女性之心。可是,“妇炎洁”真那么有效吗?
江西仁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康美宝牌“妇炎洁”,从这三个字,望文生义,就能让人想到,有妇科炎症可以用该产品来清洁去除。而且在“妇炎洁”的电视广告中多次提到“苦参、百部、蛇床子、黄柏 ”等中草药,更让人联想到天然的中药配方。
其实,“妇炎洁”的外包装上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一栏,写着“赣卫消证字(2010)第0003号”的字样。根据国家《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是卫生部为提高公共卫生质量而批准的一类产品。很显然,如果想要缓解或消除妇科炎症,无疑已属治疗范畴,超出了“卫消证字”的使用范围,“妇炎洁”难以胜任。
问题一:妇炎洁不是药品,在批号上确与洗手液消毒水同属一类
虽然生产妇炎洁的仁和公司表示,在市场流通的妇炎洁牌系列产品有三个批准文号,拥有多个剂型和规格,其中,妇炎洁牌洁阴康洗液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Z20103066”;妇炎洁牌甲硝唑氯己定洗剂的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 H20043498”;只有妇炎洁牌植物本草抑菌洗液的企业标准经省相关部门备案,标准号为Q/JKM002,卫生许可证为“赣卫消证字(2010)第 0003号”。
而根据国家《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卫消证字”批号用于消毒产品,主要用于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日常用的洗手液、消毒液、湿纸巾、卫生棉、纸尿裤等都属于“卫消证字”产品。补充一点,虽然妇炎洁的剂型不止一种,有些也有国药准字号,但违规的草本抑菌洗液正是该厂广告的主打产品。
问题二:靠模糊非药品身份和暗示疗效当卖点也是妇炎洁的老问题
另一质疑主要针对妇炎洁的虚假宣传,因为妇炎洁产品适应范围一项写着:“用于女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龟头炎、包皮炎、阴部湿疹、肛门、生殖器疣、外阴溃疡、女性白带异常等症状的皮肤黏膜消毒。”在一些网站的妇炎洁洗液销售页面上,甚至直接标注为“抗菌消炎药”。
但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9年发布的第7号公告就指出,消毒产品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别,消毒产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而妇炎洁称能缓解或消除妇科炎症,是属治疗范畴的,显然超出了“卫消证字”的使用范围。
实际上,在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该公告同时也公布了67种涉嫌“宣传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合格消毒产品,那时妇炎洁就榜上有名。
问题三:宣传时标榜“草本和天然”,但抑菌成分却是”化学制品”
此外,妇炎洁还引入“草本和天然”等概念,借用中医药的壳子,在宣传中强调主要成分为“苦参、百部、蛇床子、黄柏、维他命E”等中草药和提取物,是“天然的,更安心”的洗剂。但其实该产品的主要抑菌成分是浓度为0.08%--0.12%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而醋酸氯己定,则是如假包换的化学制品,该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常被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和房间家具的消毒,的确可以叫做“消毒水”。
问题四:忽视科学证据,生造“洗液需求”,存危害女性健康隐患
即便抛开批号上打擦边球和虚假宣传的问题,“妇炎洁”类(包括药物洗液)产品也有通病,就是这些产品为健康女性“生造”了洗液市场。
所谓“洗洗更健康”的概念纯粹是企业无中生有。因为女性阴道本身是弱酸性环境,具有自我清洁、抑菌的作用。非药品洗液产品属于清洗洗剂,会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引起菌群平衡失调。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的建议直接指明了“健康女性应该尽量避免灌洗私处”。因为根据该协会对现有研究的整理,发现相对于不确定的好处,这一行为的风险远远大过它的好处。该协会还列举了相关风险,比如:不必要的灌洗会打破女性体内的细菌平衡,使得有害细菌滋生,增加细菌性阴道疾病、早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宫颈癌的风险。其中,增加女性患盆腔炎(PID)的概率会提高73%,而宫外孕的风险更会提高76%。
中国妇科专业人士的建议也是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女性根本无需使用洗剂,最好的清洁方法就是使用清水坐浴。一味通过消毒来追求“无菌”是不现实且不正确的。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健康隐患,还可能会提高细菌的耐药性。而对于的确有炎症的女性,也应该在咨询医生后再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
妇炎洁是“边缘医药产品”的典型代表
“违规宣称具有疗效”的卫生产品或食品不只有妇炎洁
在广播、电视和网络处处都有保健品或者卫生用品的广告,虽然这些广告都以疗效当做宣传点,但这些产品其实都不是药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了民众对这些广告的不信任,这项2245人参加的调查中,有76.7%的人认为当前虚假医疗广告非常多。
除妇炎洁外,在市面销售的类似标注为“非药”但却“宣传具有疗效”的产品还有很多,比如以“卫消证字号”身份上市的“妇科千金洗液”;以“食健字号”上架的 “牡蛎壮骨颗粒”、“草珊瑚甘草良咽糖”和“儿康宁”等等。
除了在广告中宣传不该具备的“疗效”,一些产品甚至会直接违规标注,在准字号上冒充药品。这类违规最近的例子也来自一个知名品牌,今年三月,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就发布消费提醒,指出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昌S.H.E”润眼液存在违规标准产品,使用消毒产品的批号却生产了药字号的产品。
对妇炎洁类“边缘产品”的监管不足导致现有乱象
保健食品、卫生用品和药品分类庞杂专业性强,消费者想搞清不容易
一方面,当前药品、消毒剂和食品没有明确的区分,更没有科学的甄别标准和完整的管理体系,一般遵循的是由谁审批就由谁主管,这样使一些介于药、食品和消毒之间的产品纷纷“借疗效"混入医药市场。
另一方面,就算业已区分的产品,由于分类复杂,消费者想要搞清也是一个庞杂的工程。仅在批准文号上看:药品是“国药准字号”,普通食品是“食准字号”,保健食品是“食建字号”,消毒卫生用品则是“卫消证字号”。这其中,只有具有“国药准字号”的药品有资格宣传疗效,而其它批号则都是没有资格宣传疗效的。但面对外用卫生消毒用品和外用消炎药品这类功用相近的产品,消费者即便知悉批准文号的意义,恐怕也还是难免一头雾水。
加之,监管层面的不作为,终使得妇炎洁等“边缘产品”大行其道
企业将药品贴上“非药品”的标签,不但能绕过药品复杂的审批,降低成本,还能逃避监管。药品审批环节很多,包括生产条件、厂房、设备、人员、原料进货、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和售后服务等等,每个环节都十分严格。而保健食品和卫生消毒用品则不需要前置审批,只要企业能够提供相应部门出具的有关鉴定证书,就可以在相关部门申请批准生产,在工商部门办理营销批准手续后,便能上市销售。
再加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只能管理 “药字号”的药品,而对其它产品没有监管权,这就造成了“真药有人管,非药无人问”的诡异现象。最终使得妇炎洁这种在2009年就已经因涉嫌不合格宣传被通报的消毒用品,至今仍在打监管的擦边球挂着有“疗效”的名号在市面销售。
掌握 “药品”、“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和“食品”的相关分类,多了解药品的专业知识。虽然辛苦,但在现有监管体制下,这是让消费者远离绝大多数非药品冒充药品骗局的最有效方法。
牙膏可以“清洗阴部”吗?
听说用牙膏洗阴部可以预防阴道炎的发生,不会得妇科病,牙膏有杀菌和消毒的作用,这是真的吗?有科学依据吗?我有个做小姐的朋友,你懂得,事后就用牙膏洗下身,几年如一日,从未得过妇科病,就算不戴套子也没事。
我有霉菌阴道炎,有事又痒又疼,朋友说拿,牙膏洗阴部止痒消炎,我用了感觉也挺好,从此就买康齿灵牙膏洗,有时我还建议老公用,请问长时间用好吗?
回答:怎么可能呢?如果大家都那样,那性病也就不可怕了,她化验过吗?有些人体内有病毒但可以没有明显症状,但她是带菌者,接触别人就有可能使他人患病,牙膏没有那么大功效的。
一般情况下,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即可。牙膏主要成分是皂剂、滑石粉、香精、薄荷和胺叶等。理论上说薄荷确实有扩张血管、清凉皮肤、降低周围神经敏感性的作用。但薄荷具有刺激性,如果抹多了或反复涂抹,很可能导致局部充血、麻木,个别人还会出现过敏。若清洗不干净,还可能残留在阴道内,刺激阴道黏膜,产生不适感。所以是不能使用牙膏清洗外阴的。
用牙膏涂抹洁阴,这虽然便捷、省时,但牙膏是磨擦剂及发泡洁净剂的结合,而磨擦剂可磨损阴部黏膜,使之干涩、灼痛、瘙痒;发泡洁净剂同肥皂成分基本相同,属碱性物质,自然也会破坏阴部弱酸性环境的灭菌“护阴”作用。
女性外阴上皮细胞中存在糖元,正常生理状态下寄生有乳酸杆菌,使阴部呈现ph4~5.5的弱酸性环境。可以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犹如一道抵御病菌入侵的天然屏障。
肥皂及某些清洗剂均属碱性,会与女性阴部的弱酸性环境发生中和反应,而破坏乳酸杆菌的防病效应。
瑞典医学家经研究认为,用各种皂类清洗阴部均易诱发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的上行性感染。
美国《医学周讯》指出,经常使用高锰酸钾、新洁尔灭等化学药剂洁阴,易诱发宫颈癌,在阴部喷香水或使用厨房洁净剂均可污染阴部,也是致癌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