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明朝灭亡是偶然还是必然?体制积弊气数已尽!

news.xixik.com   2017/11/20 10:33:54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两百多年积累的体制弊病,早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同时,无法抑制权贵集团的土地兼并,难以逃脱“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终于内忧外患,难以为继,用直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的话说,就是“气数已尽”。

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崇祯皇帝个人,而是两百多年积累的体制弊病,早已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同时,无法抑制权贵集团的土地兼并,难以逃脱“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终于内忧外患,难以为继,用直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的话说,就是“气数已尽”。

明朝民族英雄朱元璋驱逐胡族、重光华夏而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作为远东霸主雄踞东亚大陆二百多年,立国长久也保证了政权的合法性十分稳固。

然而,就如哪怕体质再强健的人,衰老也照旧是不治之症,就算有名医施以巧手,让这个老人显得一度身体康复,但终归还是要寿终正寝,只是多撑了点时间。

中国历史朝代表

由于明朝疆土的庞大和体制的稳固性,种种弊端一代代薪火相传了二百年后,各方利益集团已经盘根错节,每项政治举措都必然是牵一发则动全身。

所以当政者纵有高远见识,也只能得过且过,甚至包括“大改革家”张居正在内。其实他的所谓改革,也只是一场比后世李鸿章更高明些的裱糊匠把戏,根本不涉及变革明朝体制根本。这就是张居正改革令明朝一度国力复兴,“回光返照”的真相。

就在张居正刚去世不久,在辽东深山老林,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年轻酋长,已经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各部的征战进程,只为实现其裂土一方的勃勃野心。三十多年后,万历皇帝调动举国各方的十万精锐,分兵合进挥师进剿,却被努尔哈赤次第歼灭,一个新生的强大敌对政权,就此崛起于辽东。

当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明朝坐拥上亿人口,对比努尔哈赤区区几十万人口的后金政权,依旧是庞然大物。既是家大业大,不肖子孙要败光家产,总不能是一朝一夕,需要一定的历史过程。

又过了近三十年,大明王朝看似依旧面上光鲜,唯利是图的权贵集团,已经将这个庞大帝国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尽数挖空,国家机器已经彻底朽烂,统治集团集无能、内斗、腐朽、昏聩于一身。

一边是人口激增、土地兼并严重,帝国绝大多数财富集中于权贵集团,一边是国家财政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腐朽的国家机器甚至连维系中枢的基本税收都收不上来。

此外又恰逢全球化进程的大航海时代,和外国交流空前密切的“晚明大变局”,可以说朱元璋和朱棣基于小农经济设计的政治体制,已经完全跟不上“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的生产力水平了。

当时的中国江南,是整个世界最富庶的地域,生产力水平达到相当的高度,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每年从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的相关贸易换回大量的白银,竟能让中国这么一个贫银国实现了“银本位”制度。

可惜这些本能让帝国得以续命的钱粮财赋,在已经彻底腐坏的明朝体制下,根本不可能收取得上来。因此整个国家一边是西北苦难交迫,流民遍地,一边是江南富庶升平,莺歌燕舞。

复社和东林党的所谓“正人君子”们,一边有“秦淮八艳”红袖添香,诗词联话,嘴上忧国忧民,满口道德文章,浑然不知他们的惬意生活,潜藏着中原大地的雄雄怒火!

明末名将卢象升,算是那个时代仅有的知兵法、敢善战,廉洁自守,更有一腔为国忘我热血的官员,他曾在巡视九边后,上书汇报崇祯皇帝

【今逋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

这就是大明朝的精锐兵马、西北边军将士当时的生活状况。

只因中枢财政崩溃,国库一贫如洗,更因为发不出粮饷,让九边重镇几十万缺衣少食的边军将士,从本该是维系帝国边防的精锐武力,变成了一群卖儿鬻女、典妻乞讨、或与将主为奴来维系生存的乞丐奴隶。

能指望他们保家卫国到几时?一个连帝国核心支持武力都弄成这个样子的王朝,竟可能长久持续下去么?

卢象升卢忠烈公此前未逢一败,为当时大明第一名将,又身居兵部尚书和宣大总督的要职,在巨鹿之战,却只能以五千天雄军去迎击入侵关内的两万清军,身披多创一战殉国。

个中缘由,并非他将才不足,而就是因为数万友军就坐视他全军覆灭而不动如山,而就是因为他麾下将士竟已经饿了整整三天肚子,无人肯供应粮饷!

崇祯皇帝难道真不知道百姓无钱,整个国家的财富都在官僚巨富手中么?可是他一方面固然可以随意罢黜甚至杀戮那些宰辅、总督、尚书等方面大员,如同杀猪宰狗,另一方面却根本无力和整个官僚权贵集团做斗争,让这些道德君子从嘴里把钱吐出来。

官员们拜太祖皇帝朱元璋所赐,光领那点合法的微薄薪水,一家老小都根本活不了,活不好,因此不免要收各种“冰敬、炭敬”之类的潜规则灰色收入,自然就更没有立场去严惩贪腐,清理自身队伍。

明朝商税极低、科举士大夫免税的“祖制",正好又让官僚进士们大开收纳投献田、开设各种工场铺子的方便之门,而真正向国库缴纳的赋税,和他们所得巨额利润比不过九牛一毛。

这些学富五车的官僚士大夫,笔下道德文章洋洋千言,忧国忧民溢于言表,但真让他们去学于谦海瑞,做一个廉洁自苦的崖岸孤臣,那就谁也休提了。需知道整个大明朝二百多年,总共也才出了一个于谦,一个海瑞!

崇祯帝也曾在内忧外患之际,听取内阁首辅薛国观的进言,强迫他那些亲戚捐资助响。

武清侯李国瑞是崇祯帝曾祖母孝定李太后的亲族,拥有大片庄园田产,家资无数,因拒绝输饷被崇祯帝逼死。皇亲国戚们人人自危,便暗地和宫中嫔妃宦官相勾结,趁着五皇子生病,装神弄鬼,假造孝定太后(九莲菩萨)显灵,把这个小孩子活活吓死,甚至还放言要杀尽所有皇子。

【帝初忧国用不足,国观请借助,言:“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因以武清侯李国瑞为言……或教国瑞匿赀勿献,拆毁居第,陈什器通衢鬻之,示无所有。嘉定伯周奎与有连,代为请。帝怒,夺国瑞爵,国瑞悸死。有司追不已,戚畹皆自危。因皇五子病,交通宦官宫妾,倡言孝定太后已为九莲菩萨,空中责帝薄外家,诸皇子尽当夭,降神于皇五子。】

听听,【诸皇子尽当夭!】这亦是权贵集团对皇帝的最后通牒:今日可以把黑手伸进皇宫,吓杀皇子,难道明日便不能弑君篡位么?

崇祯帝痛失爱子,又遭恐吓,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恶气,让李国瑞七岁儿子继承武清侯位,将李家的家产尽数归还,并杀了薛国观这个倒霉首辅,给皇亲国戚们出气。

【俄皇子卒,帝大恐,急封国瑞七岁儿存善为侯,尽还所纳金银,而追恨国观,待隙而发。】

所以,哪怕是松锦大战洪承畴部毁败,潼关大战孙传庭部覆亡之后,大明王朝精锐的机动军力固然已经全军覆灭,但九边重镇尚有几十万缺衣少食的边军,然而崇祯皇帝却根本拿不出能让他们卖力抗敌的粮饷。

朝堂党争不止,外部天灾不断,无数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遍地流寇,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屡战屡败的辽东战争,令明朝的一支支机动野战军团在历次军事失败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要么被彻底歼灭,要么叛国投敌,要么正在瓦解中,所剩无几的军队也基本军阀化了。

所以,李自成以数万兵马从西安挥军东征时,几十万明朝边军竟卷甲而降,拥戴着李自成去向朝廷“武装讨薪”。李自成军得以连破雄关天鉴,几个月就兵临北京城下,逼得崇祯帝上吊自杀,临终犹自痛骂:【臣皆亡国之臣!】

公元1644年3月19日,崇祯帝在北京煤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年仅33岁。临死前,他留下了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短短61个字,道尽了这位皇帝凄凉的心境。当然,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比如两线作战,内有流寇为患,外有东北鞑子为祸;打仗总是没钱,主要原因是崇祯运气不好,碰上了小冰期,取消了工商税;崇祯本人治国能力不行,没有好老师教等等。

然而,崇祯帝最后遗诏的内容也暗藏了明朝灭亡的部分原因,那就是——诸臣误朕!我们试图从这一角度解析明朝灭亡的原因!崇祯年间的官员和前朝的官员到底有什么不同?

皇帝就算能力一般,掌舵的内阁官员能力不错的话,明朝这艘大船还是不会翻船的。我们比较一下嘉靖、崇祯两朝官员的人员构成有哪些不同!

嘉靖当老板的时候,手下有几位著名的牛人,比如刘大夏、杨一清、杨廷和,一代大神王阳明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这些团队成员既有在中央政府下属部门工作的经验,又有在地方长期工作的基层经验。他们对于明朝整个官僚体系以及运转情况有着深刻的了解。

但到了崇祯当老板的时候,情况就有很大不同了!木匠皇帝朱由校驾崩时,留给崇祯的班底主要有刘一燝、韩爌、朱国桢等,但这些都是庸碌之辈,能力一般。他们缺少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实操性较强的治国理念!同样是面对宦官专权,杨一清可以机智地发动太监来揭发刘瑾,而之后的叶向高、刘一燝、朱国桢等人却对九千岁魏忠贤毫无应对办法,结果就是任人宰割。

崇祯上台之后,一举铲除魏忠贤,整个阉党集团几乎被消灭。他开始重用东林党人,但用着用着,朱由检就发现这些读书人的能力确实很一般,并没有真正解决内忧外患,于是再次启用身边的太监。崇祯一朝,孙承宗的能力很强,但年龄不饶人,很难有大的作为。再加上崇祯刚愎自用、急躁的性格,孙承宗也很难有发挥的空间。

崇祯皇帝朱由检性格多疑,刻薄寡恩,尽管如此,同为“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凭啥不招恨甚至有同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崇祯是非常勤政的。这比他的前任好得太多。根据史料记载,朱由检同志二十多岁就已经有白头发,眼角长鱼尾纹,“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但勤奋并不代表你优秀。工作再努力、再勤奋,方向错了,也是白搭。朱由检宵衣旰食,光《罪己诏》都写了六次,可最终也没有迎来大明王朝的复兴。

明朝前期,也有一些不作为的皇帝,但政局稳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官僚体系成熟,班子成员治国经验丰富。崇祯的悲剧就在于,自己虽然勤政,却没有太祖朱元璋那么英明神武,充斥内阁的大多是政治、行政经验不足的人员,政权崩溃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李自成在山海关战败后,这些原明朝降军又迅速转头了满清,成为清军取关中、下江南、攻伐四方的马前卒,急先锋,并和八旗铁骑一起,用屠刀把江南士绅权贵们积累的巨额财富尽数洗劫。

北京城破后,南方的各个南明政权,之所以不能和南宋王朝那样偏安江南,延续明朝社稷,则是因为北宋王朝本身就一个建国只有一百多年的政权,政府体制还能正常运转,军阀化军队和藩镇割据势力更不存在,只是因为君主昏聩,战略决策失误,才被外敌意外斩首中枢。

因此,新成立的南宋政府依旧民心所向,万众所归,便能迅速掌控广大南方地区,一直到南宋末年,仍然有充足的财源,控制战斗力充足的军队,坚持抵抗蒙古大军入侵数十年。

而南明政权呢?延续了明朝体制的一切弊端,政治腐朽,财政破产,内争不止,军队军阀化,而且战斗力低下,一个政权既没有能用之财,也没有能听命作战之兵,不亡何待?朱由崧的牌比赵构好 为何南明撑十几年就挂了

明朝灭亡主要由三个原因导致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明朝末年刚好遇上了气候中的“小冰期”,所以导致粮食大幅减产,农民没法填饱肚子,只好被迫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明朝。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其实“小冰期”对明朝的影响远没有那么大。一个王朝最终走向灭亡,往往是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明朝为什么会灭亡。

首先,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第二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烧钱的项目就是战争,没有之一。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都是被战争给拖垮的。仅仅是一场大型战争就足以掏空一个国家的家底,可是倒霉的明朝却偏偏要应对两线作战,即北方的满清和国内各地的农民起义军。打仗要花钱,没钱就只好多征税,税赋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要镇压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这个死循环也并非完全无解,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对明朝而言,当时最佳选择其实应该先与满清和解。割地也好,赔款也罢,能平息东北的战事才是关键。只要东北战事结束,明朝就能腾出手来彻底剿灭起义军势力,从而结束战争。然后再让国家休养生息,以明朝那么大的体量,只要不发生战争,恢复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收复东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过,这种有损天朝威严的事情,作为明朝著名“键盘侠”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东林党一次次阻挠之下,明朝和满清最后的和解希望也破灭了。那么东林党人有什么治国安邦的良策吗?答案是:没有!

第三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万历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就去世了。下一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爷爷万历帝还要奇葩,他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做木匠活,还以自己是“鲁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在这七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价。不过,崇祯帝虽然拼尽了全力,明朝最终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能力有限,但客观地说,当时崇祯帝手中的“底牌”实在太烂,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种情况下都未必能力挽狂澜。

因此,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主要就是由上述三个重要原因导致的。至于“小冰期”造成的粮食减产,这只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这也是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统治基础不断稳固的阶段。所以,明朝灭亡这个锅,真的不适合让“小冰期”来背。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