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二年(1033年),皇太后刘娥病逝,宋仁宗非常悲伤,这时装疯卖傻十余年的八王爷赵元俨跑过来说道:“刘太后并非陛下生母,陛下生母乃是李宸妃。”
宋仁宗听后非常震惊,他问道:“李宸妃现在何处?”小娘娘皇太妃杨氏告诉宋仁宗:“陛下真正的母亲确是李宸妃,现已不在人世。”
宋仁宗如同晴天霹雳,连受打击的他悲痛欲绝,以至于连着几日不能上朝,并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
宋仁宗一直以为刘太后是自己的生母,所以对真正的生母李宸妃并没有什么感情,由于蒙在鼓里,李宸妃什么时候去世的,宋仁宗都不知道。
这一切都太突然,难怪宋仁宗有点难以接受现实,心理接近崩溃!
说起李宸妃,她的一生可谓不平凡,起起落落,牺牲自我,甘受寂寞,让人敬佩。
李宸妃是钱塘人,年幼的时候父亲去世,继母携子改嫁,她无依无靠,只能削发为尼。由于她相貌别致,姿色过人,所以在众尼姑中算是鹤立鸡群。
后来当时还是美人的刘娥来到寺中,发现她相貌出众,非常喜欢,就让她还俗,收为侍女,带入宫中。
刘娥是宋真宗的宠妃,作为她的侍女,虽然地位低微,但是也算有了着落,万一刘娥成为皇后,那么她也可以成为后宫当中的红人。
宋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但是刘娥出身不好,家世并不显赫,而且尤为关键的是,刘娥没有给皇帝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
宋真宗和刘娥为此烦恼不已,这时还是侍女的李宸妃说道:“我昨晚上梦到有一位仙人降生成了自己的儿子!”于是宋真宗和刘娥眼前一亮,突然想出一个良策,那就是借腹生子。
宋真宗让她侍寝,没多久就怀上了,后来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就是宋仁宗赵祯,当时取名赵受益。宋真宗对外宣称皇子是刘娥所生,于是晋升刘娥为德妃,而李宸妃仅仅封为崇阳县君。
此后,宋仁宗由刘娥及杨淑妃一起抚养长大,宋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称杨淑妃为小娘娘。
刘娥借腹生子的目的达到了,而李宸妃凭此成为了宋真宗的妃子,后来她还生下了一女,不过过早夭折了。后来刘娥如愿以偿被立为皇后,李宸妃也由才人晋升为婉仪。
宋真宗驾崩后,宋仁宗继位,刘娥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大权在握,李宸妃被封为顺容,发配宋真宗的永定陵守陵。刘娥此举当然是防止李宸妃泄露秘密,万一母子相认,那么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刘娥利用李宸妃来提升和稳固自己的地位,她对李宸妃还是比较感激的,所以派人探访李氏家人,授予官职。如李宸妃之弟李用和,补三班奉职,步入仕途,从此摆脱贫困和流离的生活。
当然,李宸妃也深知刘太后大权在握,自己如果与宋仁宗相认,则对自己对宋仁宗都不好,而且刘娥名为照顾李氏家人,其实是把他们充当手中的砝码。
所以李宸妃虽然是宋仁宗生母,但是她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非但没有骄傲自满,反而非常低调,默默忍受,毫无怨言。
或许在她看来,熬到刘太后去世的那天,将是他们母子相认的时候。她一直在默默等待那天的到来。
或许她曾幻想过他们母子相认的场景:儿子跪在她的面前,喊一声“娘娘”,她摸着儿子的脸庞,老泪纵横……
但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明道元年(1032年),李宸妃一病不起。
刘太后知道后,派御医诊治,但李宸妃很快病入膏肓。刘太后看李宸妃快撑不住了,遂下旨晋封其为宸妃,册封当日李宸妃就去世了,享年46岁。
李宸妃去世后,刘太后想要秘而不宣,按照一般宫人的规格发丧,宰相吕夷简进谏道:“太后不为日后保全刘家着想吗?”刘太后为之一震,遂下诏以皇后礼下葬。
第二年,刘太后崩逝,宋仁宗终于知道真相。他恼羞成怒,派禁军包围刘太后家眷府,当他去洪福院祭奠并换棺材时,看到李宸妃身穿太后服,泡在水印里,容貌栩栩如生,才知道刘太后对李宸妃的照顾,所以不再记恨刘太后。
以上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历史原型,其实历史与文艺演义出入还是很大的,没那么曲折和光怪离陆,结局有些遗憾,但是也算圆满。
纵观李宸妃一生,她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下了古代第一仁君——宋仁宗。宋仁宗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