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历史不要戏说 盘点《汉武大帝》的10个史实错误

news.xixik.com   2018/3/11 8:49:31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

《汉武大帝》是由胡玫执导,陈宝国、焦晃、归亚蕾、陶虹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作为胡玫导演继《雍正王朝》后的另一部力作,《汉武大帝》不同于现今流行的戏说类历史剧,甚至在片头还特别注明“根据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改编创作”。我们当然看到了编导为此付出的努力,但遗憾的是,剧中仍然出现了不少史实错误。今儿咱就来八一八这部《汉武大帝》中比较严重的10处史实错误。

中国历史朝代表

错误1:鸣镝弑父

剧中,伊稚斜利用鸣镝训练手下战士,鸣镝射向哪里,弓箭手就射向哪里,最后他将鸣镝射向军臣单于,弑父成功,登上单于之位。但在历史上,鸣镝弑父的典故并不是出自伊稚斜单于,而出自秦汉之交的冒顿单于,他利用鸣镝射杀头曼单于,最终抢得单于之位。所以,军臣单于也不是被杀死的,而是病死,另外他也不是伊稚斜的父亲,而是哥哥。

错误2:细柳营

大家估计上高中时都读过这篇《细柳营》,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说汉文帝驱车前去劳军,在霸上和棘门的军营并没有受到阻拦,都是长驱直入,但到了周亚夫所镇守的细柳营,却被严阵以待的将士拦住,直到汉文帝令人出示天子符节,周亚夫才肯放入。为此,汉文帝感慨道:“嗟呼,此真将军矣!”但到了剧中,这一情节却被安在了汉景帝头上,很明显张冠李戴了。

错误3:南宫公主远嫁匈奴

剧中,汉景帝唯一的女儿南宫公主远嫁匈奴,先成为军臣单于的阏氏,后又成为伊稚斜单于的阏氏,为汉匈之间换来了近十年的和平局面。但在历史上,南宫公主其实嫁给了汉朝的芒侯申,后因丈夫对她不敬,二人离婚。事实上,西汉初年被派遣和亲的都是与皇帝关系疏远的宗室女,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公主。

错误4:援助东瓯国

剧中,东瓯国被闽越国包围,卫青与严助一道前往会稽,命令太守出兵援助。但在历史上,前往说服会稽太守出兵的并没有卫青,只有严助一人而已。

错误5:床头捉刀人

剧中,匈奴遣使来汉朝,汉武帝刘彻让韩嫣假扮自己,自己却假扮侍卫,手持一把宝刀,立于一旁。后来汉朝官员问匈奴使节对皇帝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节说,汉朝皇帝不错,但旁边那个侍卫才是真英雄。实际上,这件事出自《世说新语》,说的是曹操假扮卫士,接见匈奴使节,并非汉武帝。

中国教育出来的人才都没文化。好多历史剧的编剧乱遍。再比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段历史的,好多个版本里都有说东山再起的,那是东晋的人物和典故。春秋战国的人怎会知道?搞笑。

错误6: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剧中,汉匈大战前,汉武帝刘彻在观星台夜观天象,见五星会聚,以为祥瑞吉兆,遂令制作锦缎一条,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随后捷报传来,汉军大胜。但在历史上,这条锦缎其实写的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语出自汉宣帝刘洵的诏书,目的在于激励汉军平定南羌。

错误7:刘荣之死

剧中,王美人为了刘彻能够顺利继承皇位,陷害刘荣至死。而在历史上,刘荣是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被揭发,被捕入狱后自杀而死。

错误8:南越内附

剧中,南越王向汉朝提出内迁到中原,汉武帝表示同意。而在历史上,南越之所以内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武帝担心他们以后再叛变,故强制他们迁入中原。

错误9:李广之死

估计大家对脍炙人口的《史记·李将军列传》再熟悉不过了,李广被汉武帝认定为是“数奇”,始终不被允许出任前将军,卫青又想让公孙傲建功,遂任命李广和赵食其从东路出击。结果李广因迷路失期而被下狱,不甘受辱自杀而死。而在剧中,却变成了卫青让李广出任前将军,以3000军为诱饵引匈奴主力进入埋伏圈,李广英勇作战,壮烈牺牲,还被汉武帝大力表彰。

错误10: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从长安出发,归来的时候则是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那一年,伊稚斜才刚刚当上单于,但在剧中却出现了伊稚斜作为单于与张骞对话的情节,这显然是错误的。

1、有一次电视剧里说“像打了霜的黄瓜”,汉朝时黄瓜还没传入呢!

2、伊稚斜单于用鸣镝杀军臣单于是套用的冒顿单于的故事。

3、军臣单于是伊稚斜的哥哥,不是他的父亲。

4、军臣单于是自然死亡,而伊稚斜是被汉军打败后逃亡,后来病死了。

5、伊稚斜死后是儿子乌维当单于,而不是左谷蠡王。

6、籍福不是主父偃家的食客,而是田蚡家的。主父偃家的食客应该是孔车。

7、李广将军是自杀的。

8、张骞是元朔三年回来的,元朔三年时伊稚斜刚刚当上单于,电视剧里却出现了伊稚斜以单于身份和张骞对话的画面。

9、“大夫”是古代官名,应念“dafu”,电视剧里念的是“daifu”,成了医生了!

10、行说是文景时期的人,到了伊稚斜单于(汉武帝时期)应该是老人了。

11、张骞回来时汉武帝数年号,居然数到了“元鼎”!连“元狩”年号都没到,元鼎就更别提了。

12、金日磾的姓“金”是汉朝皇帝赐姓,因此伊稚斜单于不应该叫他金日磾。

13、在电视剧中,漠北之战后阏氏还在匈奴,实际上阏氏已在更早时候被霍去病俘虏。

14、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没有文字,而中行说的墓碑上却出现了文字,而且是汉文,就算匈奴有文字,也不应该用汉文写墓碑,难道伊稚斜懂汉文吗?哈哈哈哈!

15、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大帝”的只有两个皇帝,其中没有汉武帝。

16、在《史记》中从来没有“大单于”这个说法。应该就叫“单于”。

17、《史记·游侠列传》中没有提到郭解刺杀汉武帝。

18、“大宛”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应念“dayuan”,电视剧里念的是“dawan”。

《汉武大帝》真真假假十二问

专访该剧历史顾问求实

下文发表于2005年01月27日  香港商报

《汉武大帝》在央视热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曾请该剧总导演胡玫答观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为满足读者要求,本报再请该剧历史顾问求实回答有关问题,从中也可让读者学习、了解到许多有用的历史知识。

《汉武大帝》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但它不是历史教科书。导演胡玫对于该剧在史学界引发的争论看得很平淡。她说,汉代对中国两千年文化的建立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以往影视作品以历史正剧方式表述这段历史的记录却是空白,中国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也很淡薄。而在《汉武大帝》播出后,多种媒体、观众以空前的热情不厌其烦地追究其细节是否与史实相符,对我们的老祖宗引发如此之关注已经就是成功。单就吸引人们眼球这一点而言,胡玫显然是达到预期的效果了。

同时,《汉武大帝》精致的画面和环环紧扣的有趣情节,也引起观众对早就耳热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的记忆。记者就该剧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请教《汉武大帝》电视剧的历史顾问求实先生。

1、汉朝有纸吗?

求实答:《汉武大帝》中,无论是诏书、奏折,还是军机快报都采用竹简和绵帛,胡玫导演和美工毛怀清说,他们没有使用纸。但是,汉武帝时代的中国却是有纸可用的。人们都知道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纸’,但很少人知道上世纪中国的考古发现使纸的发明已可以远溯于西汉。例如著名的西汉灞桥纸,内蒙居延出土的西汉金关纸,年代均在西汉初叶。不仅如此,求实还提供了一则文献史料。

他说,据《北堂书钞》记汉武帝时的佚事∶‘卫太子鼻大,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帝怒。’这也表明汉武帝时是有纸可用的。

2、‘精钢’是从西域传来的吗?

《汉武大帝》中,刘彻看见大行令王恢出使匈奴前敬献的削铁如泥的匈奴宝刀‘径路’很震惊,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带回炼精钢技术。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真的是与汉武帝想引入精钢技术有关吗?但是,既然铁在中国出现可溯源到春秋以至商周,有观众质疑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制刀技术怎么会比汉朝还高?

求实答:中国的‘剑’本来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径路’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宝刀的称呼,其合音就是‘剑’。这个词据考证可能来自伊朗语系或突厥语系。中国铁器时代发生较晚,战国兵器仍以青铜为主,秦陵兵马俑的武器可证。

制铁技术的真正重大突破是在西汉。西汉时期中国方进入大规模应用铁器时代,钢铁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应是与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引进西域(包括伊朗、印度)钢铁技术有关。据记载,那时,从西域引进中国一种新型钢铁,称曰‘镔铁’,又号‘金刚’或‘精钢’。这种钢质镔铁,中世纪也传入欧洲,西方人称之为‘印度钢’。

法国学者Canbul指出∶阿富汗(即大月氏/贵霜)产西方人所说至珍贵之“印度钢”。至良之剑,则铸自波斯、叙利亚。古代印度钢,驰名四海,人争求之。

求实引用科技史学家冯家升的著作指出∶汉晋以来,中国所说之镔铁即精钢,亦即来自西域波斯之印度钢。这些史料,就是《汉武大帝》剧中张骞从大月氏(阿富汗)获取精钢炼制技术的史料根据。而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根本原因是汉武帝要为攻打匈奴寻求盟友的战略规划。

3、月氏国的‘月’该读何音?

求实答:《汉武大帝》中刘彻为联合匈奴的劲敌月氏国,派张骞出使,有人提出‘月氏’国的读音不对,应当读‘肉支’。求实解释说,过去有一种旧读将‘月氏’读作‘肉支’,这是以讹传讹的误读,把‘月’字误作为‘肉’。在《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查一下新版《辞海》和《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将‘月支’读音修正为‘月’。‘月氏’国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见诸记载,就是《逸周书》及《管子》中所记载的‘禺氏’国。禺、月是同一外来语音的不同译写,绝不应读为‘肉’。

4、剧中故事有多少出自司马迁?

求实答:《汉武大帝》据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改编。导演胡玫说,我们不会凭空编造,剧中大的历史脉络和事件基本都有史料出处或依据。

但是,即使是《史记》和《汉书》对汉武帝功过的记载也不完全相同,这两本书的立场有分歧。那么哪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出自《史记》,哪些出自《汉书》,哪些看起来很有历史传奇色彩的故事,根本就是在这两本史料中所查不到的呢?

求实解释说,‘司马迁的《史记》对武帝一代历史记载比较详尽。但是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了宫刑,司马迁出于个人情感,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汉武帝。这也是历代史学家早有定论的,所以《史记》有‘谤书’之称。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武帝的政策负面描写较多,时不时暗藏讽刺。对汉武帝所宠爱的人多作讥贬,包括霍去病、卫青等一代名将,具体描写好处比较少。而对不受汉武帝重用的人描写则比较多,如对李广的描述便较多。《汉书》则比较公平,试图纠正司马迁的偏失。

本剧编剧既参考《史记》也参考了班固的《汉书》。现在《史记》中的‘孝武(武帝)本纪’,是否出自司马迁之手,历史上也是有疑问的。

5、南宫公主是否汉朝送往匈 奴和亲的真公主?

南宫公主是否真的如剧中所说,是一个汉朝送往匈奴和亲的真公主?《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吗?

求实答:南宫公主被派出和亲,《史记》、《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本剧编剧正是据此编创了刘彻因亲姐远嫁匈奴而感情受到重创决心复仇的故事。

6、刘陵是一位风流公主吗?

《汉武大帝》第14集汉武帝和淮南王的刘陵公主在皇后大婚宴上发生私情,事后汉武帝对刘陵公主异常冷漠,刘陵公主帮父亲淮南王算计刘彻,谋取帝位,是为情所伤,报复汉武帝吗?

求实答∶刘陵公主和汉武帝的私情完全是本剧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包括刘陵和田玢、郭解等的私情也都是为剧情发展而设计的。但是刘陵公主在历史上则是确有其人的。汉代贵族之间男女关系比较开放和混乱,这也是见诸明确历史记载的。

7、田玢向武帝传授房中术有根据吗?

汉武帝和皇后阿娇感情不和,最后刘彻改立卫子夫为皇后。但是最初,刘彻的舅舅田玢为协调刘彻和皇后阿娇的关系,以稳定刚刚登基的刘彻的政治地位,而反向他传授‘容成黄帝’的房中术。那么《汉武大帝》第24集中的这段故事,在历史中是否也有真实的记载呢?

求实答:有关汉武帝和皇后阿娇的感情纠纷在史籍中确有记载。劝刘彻必须搞好与阿娇的关系,否则帝位可能被颠覆,在历史中也确有其事,见《资治通鉴》。

只是当时向刘彻讲这话的人并不是田玢,而是王太后。

在汉代的贵族生活中,房中术极为流行。考古出土文物中曾发现西汉时代大量贵族的性用具和所服春药的实物。《汉》剧第24集田玢向武帝传授的‘七损八益十静十动之术’,这句台词就是出自马王堆出土帛书中有关房中术的记载。

8、太子刘荣是否被逼自杀?

《汉武大帝》第14集中原太子刘荣在被郅都审讯关押期间自杀。窦太后死前告诉刘彻,是刘彻的母亲逼死刘荣。史上郅都是否确有其人?郅都是否真的因调查太子刘荣惹来仇怨,被窦皇后所害?汉景帝是否为辅佐刘彻顺利继位斩除荆棘,而逼死原太子刘荣?

求实答:郅都确有其人,以上基本是史实。刘荣自杀也确实是汉景帝为刘彻顺利继位所作的政治安排。但是,《汉》剧中暗示刘荣之死与刘彻之母王美人及阴谋有关。太皇太后窦氏死前将此事告知刘彻,以提醒刘彻控制王家势力的膨胀,为王太后日后与汉武帝的权力之争埋下伏笔,这都是本剧编剧江奇涛的神来之笔,为剧情发展需要而作的戏剧化处理。

9、汉武帝假扮武士接见匈奴使者是否移花接木?

《汉武大帝》第27集刘彻与韩嫣换装,命韩嫣假扮皇帝,自己扮武士,会见匈奴使者。王恢为使者送行,问使者对皇帝印象。匈奴使者说,那个按刀武士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情节是真实的吗?

求实答:这段故事取自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个页脚。在历史上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节的故事。因曹操个子矮小,匈奴使节身材雄健,曹操担心被匈奴人看不起,就命身边身材高大的侍从冒充自己接受匈奴来使晋见。这则史料,《汉武大帝》编剧江奇涛是巧妙地结合《汉》剧剧情作了‘移花接木’的处理。

关于韩嫣是刘彻的伴读学友和私密相好,则是《史记》有记载的: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嫣者,弓高侯孽孙也。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嫣善骑射,善佞。上即位,欲事伐匈奴,而嫣先习胡兵,以故益尊贵,官至上大夫,赏赐拟於邓通。时嫣常与上卧起。

江都王入朝,有诏得从入猎上林中。天子车驾跸道未行,而先使嫣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江都王望见,以为天子,辟从者,伏谒道傍。嫣驱不见。既过,江都王怒,为皇太后泣曰:“请得归国入宿卫,比韩嫣。”太后由此嗛嫣。嫣侍上,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皇太后怒,使使赐嫣死。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而案道侯韩说,其弟也,亦佞幸。

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久之,浸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佞幸列传)

10、伊稚斜射死父亲是否虚构的?

《汉武大帝》第27集伊稚斜回到匈奴与大单于围猎,射死父亲,自己当上大单于。这个故事是否也是出于虚构?

求实答:这也是有史实为依据的。这个匈奴王子弑父的故事,确实是真实的。只是故事本来发生在匈奴冒顿大单于时代,冒顿做王子时,训练骑射手射死了其父亲头曼大单于而篡位。本剧编剧为了强化作为刘彻主要战争对手的伊稚斜大单于的凶悍性格,将这个故事作了巧妙的移植。

11、贵妇化妆是哈日吗?

《汉武大帝》剧中的妇女化妆引起争议。特别是贵妇口唇所涂的‘一点红’,有人认为是模仿日剧的‘哈日’。

对此,求实先生大笑,说∶这使我想起一个成语叫‘数典忘祖’。其实,古人评论美女称‘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明杂剧中形容美女是‘口点樱桃’,宋词的词牌中有‘点绛唇’,都是指这种口唇一点樱桃红(戏装中称‘一点红’)的美人妆。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故宫藏唐朝名家周冢画的仕女图,正是眉点墨漆如柳叶,口点丹红如樱桃。汉唐以前以女人小口为审美标准。汉代已有胭脂。《汉书》中记载,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然山后,匈奴人悲唱∶‘失我焉然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因为此山产胭脂。所以,并不是我们的戏‘哈日’,而是日韩古装哈汉哈唐。

12、马蹬子汉代有吗?

还有观众提出,《汉》剧中出现了马蹬子。据说马蹬是晋朝以后才发明的。汉朝有马蹬子吗?

求实说∶关于马蹬子的发明时间,学术界至今尚未定论。有人认为早在战国末期已出现。根据西安新近出土的汉代宫廷壁画,有文物学者认为画上贵妇和猎手脚下已出现马蹬子。(见2004年11月27日《西安晚报》)

总而言之,现代人往往把古人想象得很落后,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其实未必。至少在精神智慧上,两千年前的人并不比今人落后。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