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间的婚变直接的影响人就是孩子。对于孩子来说,父亲与母亲就是孩子的两个世界,当bai父母要分离时孩子的心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虽然有的孩子表面会表示很刚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伤害的深,造成的影响也会深远。
如果父母真的走到这一步,那就一定要考虑到孩子。既要让孩子正确面对事实,同时也要将伤害降到最低。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表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1、面对0-4岁的幼儿,可以淡化处理。
4岁前的孩子对双亲的需求有所偏颇,所以可以淡化处理。
此时孩子主要是对母亲的依恋占主导,此时母爱对孩子来说特别的重要,父亲的缺失影响并不很大。所以此时可以淡化父母分离的事情,少提及此事。
同时也可以让亲友中的男性多接触孩子,可以弥补一些孩子此时成长时所缺失的父爱。以免孩子以后产生“父爱饥渴症”。
若是缺失母亲,可以让孩子多与女性亲友接触以满足孩子的依恋感的发展。
2、面对4-8岁的孩子,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
父母的分离,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一些怨恨。此时,孩子的语言发育已经比较成熟,4、5岁正好迎来孩子的求知欲敏感期,被称为“十万个为什么”。他们会经常性的去问有关另一方的情况。
母亲及照料人不要将对另一方的怨恨情绪带给孩子,当孩子有所问及时,要给予积极正面的回答。也许你也不愿意,但为了孩子也要将对方正面的形象展示给孩子。目的是树立孩子对男性或女性的整体认知,对父爱或母爱渴望时可以通过一些想象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孩子也会将这个形象锁定为自己未来的伴侣,和未来他们要成为的形象。
若是总在孩子追问时说一些破坏性的消极形象,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
3、面对小学生的孩子,要正确告知部分事实。
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对另一方的爱有所要求,也会因看到别人有父亲或母亲陪在身边便会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
这时孩子可能不会追问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但会与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生闷气,心里也会用无形的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很多老师都会说,单亲的孩子很叛逆难管,其实这是他们的心理失衡所造成的,叛逆只是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外化表现。
所以此时,一定要主动的与孩子谈自己的感情经历与部分离婚原因,取得孩子的谅解。同时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尽量去满足他们心中的愿望。有的可能想见见自己的父亲或是母亲,有的可能想与他们生活一段时间,如果可能可以尽量来满足。根据离婚时间长短,孩子内心对另一方爱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4、面对初中阶段的孩子,坦然告知。
初中阶段的孩子,对父母的离婚事件能够给予理解。甚至有很多孩子看着自己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不幸福还会主动劝他们离婚。时代不同了,孩子都成熟的早了。
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坦然相告最明智,孩子也有分辩能力。但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亲情绑架,经济绑架,威胁孩子选择跟哪一方。这会让孩子厌恶双方。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事情的真相,尽量去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需要幸福的环境,和谐的关系。所以,父母的分离都要尽量来保持孩子内心成长环境的平衡就好。
离婚的离婚,出轨的出轨。好像在这个圈里混,感情特别不易长久。杨幂离婚、文章,马伊琍离婚、宋慧乔离婚、贾乃亮离婚……看似甜蜜的“神仙眷侣”,纷纷以这种方式收场。
或许光鲜亮丽只是给别人看的,每个人的生活,只有自己清楚。作为成年人,如何选择是他们的自由。我只想问问,孩子的事情处理好了吗?
谁也不想家庭破碎,但真走到哪一步,我们必须打起精神面对。尤其是在孩子的事情上。那在这件事上,父母如何处理,才能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呢?
1 “好离婚”不要互相为难。
“好离婚”这个概念是从《小欢喜》里学来的,英子的父母在离婚上就处理得不好。两人互相诋毁,在英子面前经常争吵,害得那么优秀的孩子,总不自信,总觉得是自己哪里不好。
孩子,都希望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希望父母在一起。即使父母一方会虐待自己,孩子也想要得到这位虐待家长的爱。如果父母分开,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给孩子内心造成伤害。他们会变得犹豫、怀疑、不安。将来不太会跟同龄人交往。
所以,尽管双方要离婚,还是应该平心静气,不要吵闹。为了孩子,做下让步。必须争吵时,避开孩子。分开后,不说对方坏话,尊重对方带孩子的方式。我知道,做到很难,但为了孩子,要尝试。
2 坦诚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即使分开,你们依然爱他(她)
不要对孩子藏着掖着,离了婚也不告诉孩子。孩子非常敏感,他们能从父母的态度中观察到。与其让孩子猜疑,不如坦诚告诉孩子。
告诉宝宝,我和你爸爸相处得不愉快,我们不想在一起了。跟你没有关系。但我们都很爱你,对你的爱不会变。可能将来我们各自会有新的生活,但我们会尽到自己的责任,爱你、照顾你。
也不要猜测孩子因为离婚有心理问题,可以直接问孩子,你有没有什么想法,如果有,我就在你身边,你可以来找我。
心理医生说,坦诚是最好的沟通办法。或者,你觉得孩子问题比较严重,可以带去看心理医生。
3 一开始不要有太大的变动,给孩子安全感
在父母分开这件事上,孩子是不乐意的,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倒退。表现异常。特别是5岁以下的孩子,不会表达,会莫名地慌乱。
这时候父母如果分开,尽量维持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变。比如带孩子的一方住在原来的房子里,另一方离开。如果做不到,那就尽量维持孩子已有的生活习惯。
该读的睡前故事读给孩子,吃饭睡觉按原来的固定时间。这样能给孩子安全感和安慰。
有的人离异后会很快再找到另一半,组成新的家庭。孩子可能会跟着父母走入两个新的家庭,面对两帮不同的朋友和生活环境,他们会紧张、不安。甚至会挑衅父母,变得易怒、发脾气等。父母要有耐心,不要责怪孩子。离异让你难受,但你是成年人,你要把自己的情绪放一边,变得更强大一些来帮助孩子。
4 不要向孩子哭诉,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无助
离婚谁都不会很开心,特别是女性一方,往往很悲伤。有的妈妈喜欢跟孩子哭诉,觉得孩子会理解自己,照顾自己,有助于跟孩子相依为命。
但孩子就是孩子,他不应该承担自己不能承担的责任。如果习惯了接受大人的负面情绪,孩子的性格就发展不好,将来他在交异性朋友时,就会复制跟家长的相处模式,找一些特别需要照顾的,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可以宣泄,但请找朋友。孩子此时更需要你的保护。
温暖幸福的家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既然结婚有了家庭,要用心维护,互相包容。如果真走不下去,离婚也行。但父母双方要合作,让孩子明白这不是他的错,坦诚跟孩子沟通,给他们安全感,在这段特殊时期照顾好他们是做父母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