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所有大学名单一览表,共计51所,其中本科学校34所,专科学校17所,以下是具体名单,供大家参考:
说明:备注为民办为民办大学,其他为公办大学。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
1 | 南京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2 | 东南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4 | 南京理工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5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6 |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7 | 河海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8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0 | 南京农业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11 | 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2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3 | 中国药科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14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5 | 南京财经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6 | 江苏警官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7 | 南京体育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8 | 南京艺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9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0 | 三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21 |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2 | 南京审计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3 | 南京晓庄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4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5 |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 公安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26 |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27 | 金陵科技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8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29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3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31 | 南京传媒学院(原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32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33 |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34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2.南京专科学校名单【1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
1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2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3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4 |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5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6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8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9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10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1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2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13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4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5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6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7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南京简介:
南京,简称“宁”,古称不仅仅是建业、建邺与建康,曾44次改名。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2600多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地区早在100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至60多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南京汤山生活。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继此之后,南京又先后成为杨吴西都、南唐国都、南宋行都、明朝京师、太平天国天京、中华民国首都,故又称“十朝都会”。南京人来自哪里?南京历史上有五次被屠城?
江苏的高校都冠名“南京”,冠名江苏基本不在南京
在南京有2所985高校,8所211高校,本科仅仅只有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冠名“江苏”,其他基本冠名“南京”。为什么江苏的好大学基本没有冠名“江苏”,如南大、东大、苏大、矿大、河海、江南、南航南理南农南师药大等等?
南京大学 和 江苏大学
南京大学985/211/双一流A 排名5
江苏大学 排名90
南京师范大学和 江苏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211/双一流 排名62
江苏师范大学 排名176
南京理工大学和江苏理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211双一流 排名43
江苏理工学院 排名453
冠名江苏的高校校名很有迷惑性,校址大多却都不在南京。江苏大学在镇江(直接冠省名却不在省会的大学有三所),江苏师范大学在徐州,江苏理工学院在常州,江苏海洋大学在连云港。
①江苏=江宁+苏州,以南京苏州为名的大学本来就是涵盖在江苏名称下的。 ②不论江苏还是前身江南南直本来就是围绕南京诞生的。 ③南京的荣誉感本身就比江苏强,作为清代江苏省会的苏州都知道冠名苏大,南京冠名无可厚非。 ④北京的大学不冠中国而冠北京其道理是一样的。
南京高校的命名优先顺位大致是:高逼格(yeji)>中国>华东/南京>江苏……
为什么江苏好大学南京开头的多,还有一种解释,52年院校调整9月前就完成了,而南京是52年底撤销直辖市并入江苏的,所以当时的南京学校不以江苏开头。
应当看到,江苏多数大学,前身都是清末及民国时期建立的,而当时的江苏省会一般在苏州或镇江,当然也有一段时间在南京,而南京作为这一地带的中心城市,必然是大学的集中地。
但大部分时间又不是省会,因此大学一般就没有冠江苏。特别是北洋政府倒台后,南京为民国首都,江苏的省会则搬到镇江,这一时期建的大学就不会冠江苏了,后来一些名字也就沿袭了下来。
江苏海洋大学在省内同样被河海大学压着。别看河海大学名字听起来不太响亮,但其实它也是一所老牌的211高校,其水利类的特色在全国都是很知名的。
再则纯粹是改名原因。比如江苏海洋大学是由“淮海工学院”改名而成,而江苏师范大学则由“徐州师范大学”改名而成。他们本身就不在南京,你让他们如何冠名“南京”?
以“江苏”为前缀的高校,却没有达到很多人的心理预期,所以被一些人称为江苏省“最名不符实”的大学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江苏省,“江苏”的存在感本来就不强
别说大学了,
你听过浙江博物馆/湖南博物馆/安徽博物馆…你绝对没听过江苏博物馆,南京有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的区别
“南京博物院”是反映江苏省的省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是“南京市博物馆”的简称,是反映南京市的市级博物馆。此外,省、地市、县级都有叫“博物院”的博物馆,该称呼与行政级别无关,也和博物馆建筑规模与分布无关。不管是博物馆还是博物院,在英文中都是Museum。
南京博物院是江苏省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博是和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平级的国家级博物院),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1950年3月由“国立中央博物院”“国立中央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博物馆是南京市级的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4号,她的前身是建国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78年南京市博物馆正式挂牌。馆址朝天宫,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官式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南京博物院是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需要购买门票,门票价格为25元/人。
江苏图书馆和金陵图书馆区别
你听说过浙江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安徽图书馆……你绝对没有听过江苏图书馆…因为他叫南京图书馆,是江苏省级图书馆。1950年3月“国立中央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南京市的市级的图书馆叫金陵图书馆。
如此种种,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南京来头可比江苏大多了,清朝两江总督驻南京,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民国就不说了,所以说南京做江苏省会是降级了,是“委屈”南京了也有道理
而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等等,很多都是当年作为首都功能打造留下来的老底子,虽然多是江苏资源为底子进行整合的,但今天的江苏还真的有点驾驭不住,不用“江苏”二字似乎也有道理。
南京人民大会堂曾经作为江苏两会召开的地方。2018年1月25日,江苏省两会首次在江苏大剧院召开。
好在江苏的大剧院叫“江苏大剧院”而不是“南京大剧院”,可能是这个机构没有“自古以来”吧? 南京何止是安徽省省会“徽京” 是三省“省会”好吗?
哦,原来你不仅仅说的南京的大学,那么,矿大是北京的下放贵族,叫“中国”不香吗?干嘛要改成“江苏”?药大虽是本地地主,但走上人生巅峰不开心吗?苏大之前叫江苏师范学院,它可能更想叫“东吴大学”呢,奈何不敢,“江苏大学”?忘了谁曾叫过这个名字?叫苏州大学名声也棒棒的。
终极而说,在南京的院校不稀罕,在地市的也并不怎稀罕,也不怎么敢。结果望风一圈好像南京并不感冒这二字,曾经的江苏省会镇江首先动手了,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这就鼓励了后来的小伙伴们,2012年徐州师范大学“升级”为“江苏师范大学”,然后江苏理工学院、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这个名号,终于开始大着胆子用了,虽然这些“江苏”辈的学校放在高等教育一般省份来说也不错,但是和南京一众高校一比,自然体现出好学校谁都不愿意要的样子了。
南京高校不冠名“江苏”一句话说就是:1949-1952年没有江苏省,因此1952年诞生的许多学校也就不可能穿越过来冠上江苏的前缀。
一、南京直辖市和苏南、苏北行政公署区
1949年以后,考虑到长江南北新老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差异,成立了苏南、苏北两个行政公署区,再加上民国时期就直辖的南京市(解放后先是直属华东军政委员会),因此整个江苏省实际上是被划分为三块:苏南行政公署区、苏北行政公署区、南京直辖市(徐州和连云港还在山东)。
1952年11月,苏南行政区、苏北行政区、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1953年1月正式建省。
1952年院系调整涉及到江苏的就是原南大金大系统高校的拆分。根据档案记载,1952年3月24日南京市市长柯庆施呈报《关于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合并、调整方案的请示》, 1952年7月26日,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1951年5月由私立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两校合并而成)两校校务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通过了《南京、金陵两大学合并、调整工作进行办法》,8月21日起,各院校按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的顺序依次搬迁,有条不紊,至9月中旬顺利结束。10月1日,举行了“南京大学”校门横匾揭幕典礼。10月10日,1952~1953学年的第一学期正式开学。
也就是说,院系调整结束了,学生开学了,江苏省还没有成立,南京还是直辖市,那么这些新成立的院校当然不会冠江苏的前缀了,毕竟当时没有江苏省。
从调整前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2所大学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华东药学专科学校2所专科,转变为调整后的9所大学,即: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南京林学院(现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第五军医大学(并入第四军医大学)。
原南京大学法学院撤销,教授以及大多数中老年教师被迫改行,只有学生和部分青年教师转至他校,其中哲学系调整至北京大学,法律系、政治系调整至华东政法学院,经济系调整至复旦大学。
原南京大学体育系与前金陵大学体育系、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合并,在上海组建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名上海体育学院)。
1952年,原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并入浙江农学院,原南京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果树组并入山东农学院。
1952年,原南京大学农学院桑蚕专修科并入安徽大学(安徽大学农科后分出成为安徽农业大学)。
1954年,第五军医大学西迁西安与原第四军医大学合组为新的第四军医大学。
1956年,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三分之一师资及有线电设备西迁成都,同交通大学、华南工学院相关系科共同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
1956年,华东航空学院内迁西安并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与西北工学院合并为西北工业大学。
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程系整建制迁无锡,组建无锡轻工业学院。
1958年,南京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整建制组建为南京化工学院,设于原南京大学丁家桥二部。
1960年,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2个专业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1961年在镇江建校并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
南京农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更名为河海大学。
南京林学院:1985年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南京铁道医学院等校并入。
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更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2001年与有关学校合并为江苏大学。
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2001年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名为南京工业大学。
无锡轻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无锡轻工业大学,2001年与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合并为江南大学。
三、其他几个高校的命名溯源
南航:1951年11月,航空工业局命令在南京511厂成立南京学校建校委员会,1952年6月,校名确定为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南京航空学院。和上面的高校一样,冠名南京的时候还没有江苏省。
南理工:南京理工大学由哈军工分建而成,后经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时期。1993年2月26日,学校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90年代冠南京的前缀时,已经是“江苏好的高校都是南京开头”这样的情形了,鄙视链已经形成了,没办法。
苏大: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在民国就很有名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12月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江苏师范学院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这是一个典型案例,没有江苏省的时候冠“苏南”前缀,江苏省成立了冠“江苏”前缀,但是架不住Soochow University的牌子老啊,中文从英文,就叫苏州大学了。
江大:不多说,用的民国校名。私立江南大学(1947-1952),是由中国著名的民族资本家荣德生发起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民国后期著名的私立大学。
矿大:跟北京有关的,不多说。谁动了中国矿业大学的百年校史?!中国大学异地办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尴尬 “京校外迁”的内幕:北京高校历经三次外迁
药大:1950年6月,国立药专更名为华东药学专科学校。1952年11月,扩建为华东药学院。1956年6月,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首先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等4个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10月,学校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这也是一个典型案例,有华东大区的时候叫华东,更名了叫南京而不是江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鄙视链已经形成了。至于后面叫中国,毕竟还是名头更加响亮。
四、总结
1.一批高校在江苏省成立之前以南京直辖市的名字做前缀。
2.有历史的高校以历史上的名字命名。
3.南京>江苏的高校排名鄙视链形成以后跟随潮流的。(猜的。也有观点认为部属高校不喜欢用省名)
4.八十年代以后改名追求更加响亮名头的。
江苏省以江苏打头的大都在非省会城市(南京只有江苏第二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就连中国矿业大学也得老老实实待在徐州,谁让江苏大学多呢。
有没有发现,以江苏打头的学校,大都是改名的。
镇江船舶学院——江苏科技大学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
常州职业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大学
也有不感冒江苏二字的,比如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改成了常州大学。
一些学校更名也不愿意用江苏
华东水利–河海大学
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
华东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南理
华东药学院–南京药学院–中国药大
嗯,众所周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江苏第三师范学院(第一南京师范大学、第二江苏师范大学)。
湖北好的大学也不用“湖北”
湖北省的好学校也不带湖北俩字,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集中在武汉的好大学,并没有像江苏那样几乎全是南京打头的,像地质大学也就是北京的下放户,华中系更好理解了,以前就有现成的华中大学,现在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徽上还写着“华大”,更何况能用“华中”这个金牌id,谁用湖北、武汉?
建政初期,全国划片区,两湖、两广、海南、包括河南,都属于中南地区,当时武汉是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甚至比广州还重要,所以,直到今天,武汉拥有全国第三的国企央企,在职国企央企员工超过200万,拥有全国顶尖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三甲大型医院超过40所,2所985、7所211(985大学也是211,算两遍),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全国最多。
而“华东”就不一样了,被牢牢按在上海手里,除了例外的从上海搬出去的华东交通大学,其他地区想都别想,甚至上海本地的东华大学,原中国纺织大学,想改名华东大学都被复交给压下来了。
不过事实上南京的学校也不需要“华东”增色,毕竟南京的知名度美誉度在那里摆着,并且几乎和北京的大学一一对应: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成都的大学取名很全面
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传媒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大,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世界上英文就是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等等,所以成都的大学取名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