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这里是美国 > 正文

美国简史:大干快上美国人如何建设一个新美国?

news.xixik.com   2018/3/22 19:30:25 资讯来源:星球研究所   字号控制:[ ]  
核心提示:美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原因当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非常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是民主,可民主国家不止它一个,从民主而言,英国法国德国反而更成熟。也有人说是两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美国本土,那么美洲那么多国家也没有参战啊。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法语Statue de la liberté,英语Statue of liberty)

中国历史朝代表

美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原因当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非常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

美国为何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有人说是民主,可民主国家不止它一个,从民主而言,英国、法国、德国的民主制度反而更成熟。

也有人说是两次世界大战没有波及美国本土,那么美洲那么多国家也没有参战啊?

也有人说是地缘优势,加拿大曾经火烧过白宫吧?(同样美国邻居:墨西哥损失近半国土 加拿大毫发无伤)澳大利亚还独占一个大陆呢!(地图上看格陵兰岛比澳大利亚大,为什么不是大陆?)这两个理由都不是单一原因。

毫无疑问,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从1783年独立到现在仅仅二百多年,没有历史包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由于拥有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诸多优势造成的,是历史的必然。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的《独立宣言》,标志着英国在北美的十三个殖民地走向独立建国。1783年,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工业资本战胜了农场主,美国人在战争废墟上开始国家重建,经过一百多年建设,到1900年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出手战胜了没落的列强——西班牙帝国,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列强。这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此后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确立了以美国和美元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经济、贸易体系。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在战争的中后期参战,并取得最终胜利,这两场世界大战,不仅打掉了新型帝国主义德国,而且打掉了老牌帝国主义英国,使美国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制定者,用美元和武力维护其霸权,从而成为超级大国。

为什么是美国?

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美国位居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太平洋,西邻大西洋,北部和加拿大相邻,南部和墨西哥相邻。这个地理位置不要太好,东西两方有天然的海洋作为屏障,很难有强敌过来入侵,上下都是非常弱非常弱的国家,天然造就一个可以安心发展的和平环境。邻国墨西哥更是让美国先后抢去一半的国土,在美国旁边墨西哥可是倒了大霉了。灯塔下的阴影:离美国太近离天堂太远的墨西哥美墨战争时期,美国为什么没有彻底吞并墨西哥

北美地形很有特色,中间是平原,东西两头分别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洛基山脉,山脉都是南北走向。

洛基山脉海拔高度达到2000—3000米,正好将太平洋气流堵得严严实实;阿巴拉契亚山脉比较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虽然勉强也能将大西洋湿润空气挡住,但是却挡不住大西洋的飓风。

两道山脉就是美国两道挡风的墙,但是这两堵墙却有一个 致命的缺陷——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山脉中间是平原,不仅北方一直到加拿大都没有像样的山脉阻挡北极的冷气流,南方直到中美洲也没有山脉阻挡大西洋湿润空气。

简单的说,北美地形就是一个 南北都漏着缺口的穿堂风户型

这就比较要命了!

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美国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从中美洲经过美国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

两股气流一旦在美国中部平原迎头相撞,给中部平原带来的就是冰火两重天的极端气候。

所以,美国的中部平原气候有点像 弱化版三体的乱纪元——一会热得受不了,一会冷得要冻死人,住在东海岸也好不到那里去,隔三差五就有登陆的大西洋飓风问候,住在西海岸又是火山地震带。

在世界所有的大国中,美国的自然条件最好。和中国相比,美国地形平坦、平原众多,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到了世界的13.15%,比中国多了将近一半;和俄国比,美国温暖湿润,比俄国的冻土荒原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美国土地十分富饶,可耕的土地可不像中国一样只有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北、四川盆地有少量的平原,其他大部分都是高原、山地等相当一部分不适合居住的地方。美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适合人类居住、农耕,现今美国还是实际上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条件很比中国好的太多。由此可见,美国这块地方就是上天赐予的,说是上帝的宠儿也不为过。

如此极端善变的气候对于农耕文明就是一场灾难。

人类文明的萌芽一定是农耕文明,等到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养活一大批不耕作的人群,让他们吃饭嗝屁仰望星空,然后才能创造文字与文化,才能逐渐推动科技进步。

但是北美的气候对农业耕种太不友好,所以等到欧洲殖民者登陆北美大陆时,400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大陆竟然人烟稀少。

少数印第安人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勉强能称得上文明的玛雅人都蜷缩在气候相对更稳定的中美洲,毕竟低纬度中美洲至少没有北冰洋来的冷空气袭扰。

但是 中美洲最大的问题就是地理纵深太小,一场大西洋飓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很容易浇灭玛雅文明的火种,加上地震与欧洲殖民者携带的天花病毒,活跃在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如同三体世界遭遇极端气候一样,在某一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玛雅文明遗址

由于北美大陆原住民文明发展过于落后,与欧洲殖民者拉开至少2个代差(发达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加上原住民人口规模太少,这就为北美大陆变成移民国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北美大陆气候条件对农业文明太不友好,所以,北美大陆要发展还得要工业文明来加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因为这块土地非常不适合传统的农业耕种,所以有整整200年时间欧洲殖民者都只停留在北美东海岸,直到18世纪欧洲爆发工业革命,有工业力量的加持才让欧洲殖民者逐渐深入北美大陆。

1765年英国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詹姆斯·瓦特改良钮可门蒸汽机为“单动式蒸汽机”。

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宣布独立,这时的美国疆域只有北美东部的一块面积 约80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

随着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美国的疆域也不断扩大。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强取豪夺、鲸吞蚕食,富庶的佛罗里达、一望无垠的得克萨斯、秀丽的俄勒冈、多山的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终年严寒的阿拉斯加、充满热带风情的夏威夷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岛屿先后落入美国人之手。

美国的版图也由此达到90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当今世界幅员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

美国疆域的形成历史——美国领土扩张史:美国50个州都是怎么来的?

因为北美大陆少量原住民(印第安人)被屠戮一空,让欧洲殖民者拥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规模化耕作,加上工业力量的加持(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广泛应用、育种的不断改良),让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农业工业化的国家,也让这块最不适宜传统农业耕种的北美大地成为全球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粮仓。

请记住一个真理, 在农耕文明时代,农业是否发达取决于气候与土地,而在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是否发达则取决于工业化水平。

农业发展起来了,那么北美又怎么样发展工业呢?或者说,北美如果要发展工业需要什么条件才能与欧亚板块的工业强国竞争?

好了,现在让我们的眼光从北美大陆上移开,现在我们来看看全球地图。

这个星球是由两种最重要的地貌构成的,一种是陆地,一种是海洋。在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只占29%。但是海洋与陆地在地球上分布并不均匀。

在东半球就拿走67.3%的陆地面积,西半球就只有32.7%的陆地面积。所以,地球的资源、人口以及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在东半球欧亚大陆是最大一块大陆,所以也是人类文明绝对的核心。

只有广袤的陆地才能孕育出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文明。欧亚大陆是全球各大陆中面积最辽阔的地理单元,具有产生最强大的陆权和世界性大国的地理条件,这决定了只有 欧亚大陆才是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心。

从人类历史进程来看,欧亚大陆的地位举足轻重,发源于欧亚大陆的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等,在过去和现在都在影响着世界。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些文明使欧亚大陆成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历史中心地区。

正因为如此, 世界权力中心几乎总是在欧亚大陆范围内出现和迁移,人类历史上主要的帝国也大都产生于欧亚大陆。

世界历史上十大帝国及地理分布

从历史来看,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类社会的大型帝国都在欧亚大陆上,只是到了工业文明社会,才让英国与美国成为世界性帝国(这个问题我们后面来讲)。当然沙俄帝国有点水分,因为其疆域大部分都是渺无人烟的西伯利亚,与其说是沙俄征服了这块土地,还不如说是俄国人到达了这块土地。

在农耕文明时期,大型帝国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这就是东亚板块产生的帝国疆域都远远超过欧洲、中东地区产生的帝国。

唯一算是欧洲产生的罗马帝国疆域在历史上十大帝国中属于垫底的位置,这个罗马帝国疆域面积甚至还不如中国大部分朝代中原政权的疆域。

但是欧洲就比较悲催。

欧洲地形图

欧洲的地形特点是 北低南高,主要的山脉都集中在欧洲南部,这种地形特征导致欧洲主要河流都是南北走向。

欧洲主要河流分布(来源:地图知识局)

这种南北分布的河流对于农耕文明就非常不友好。同样是逐水而居,上下游的人们分布在不同的维度带,北方高纬度带气候严寒,降雨量少所以无法进行农业耕作,只能以游牧而生,而南方低纬度带气候温暖降雨量更高,恰恰比较适合农业耕作。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同处一条河流的上下游就非常要命, 下游的游牧民族是看天吃饭,遇到严寒天气日子就没法过,而上游的农耕民族靠着辛勤耕作收成有可靠的保证。

这种情况下下游的游牧民族就只能隔三差五去上游抢劫,有河流来保障物流,让下游游牧民族抢劫上游农耕民族简直不能太容易!随便扎个木筏,把抢来金银财宝往木筏上一扔,顺水而下就到了家乡。

所以,在农耕文明时代,欧洲内耗非常严重,不但始终无法产生大一统的中央帝国,而且战争非常频繁,据历史学家统计, 同样是2000年历史,欧洲爆发的战争比中国多2000多次。

同样,欧洲也只能是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靠着工业化力量的加持,才能克服南北流向河流带来的内耗。

第二,优秀的社会制度。超一流的监督、一流的体制、二流的团队、三流的领导人,这就是美国,所以谁上台美国都是一样强大(特朗普除外)。美国的民主制度是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国家的政治基础,诚然有普选制度的失败国家,完全无视和刻意忘记了,目前全世界发展最好的国家,大多数具有顺畅优秀的民主制度。没有美国的民主制度,美国绝不会成为一个强大国家并延续到现在。

乔治·华盛顿在美国制宪会议上的发言 (1787年5月25日-9月17日)

第三,美国人有一群国父先贤立国。美国国父不仅仅是华盛顿一个人,主要指的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大陆会议的代表,制宪会议的代表那群人,这样算起来,美国的国父达到了56人之多。比较著名的有:自由之父杰斐逊、《宪法》之父麦迪逊、革命之父亚当斯、独立之父潘恩、金融之父汉密尔顿等。他们才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人,其中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他们之中最为出名的。美国人崇尚平等、自由、法治、人权,这是融入美国人骨子里的一种天然基因,是一种先天的潜在优势。二战前美国的常备军队很少,但当战争打响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财产和信仰,所有美国人都拿起了武器,美国军队达到了上千万,战争潜力瞬间激发。富兰克林曾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Where there is liberty, there is my country.)。一个有信仰的国家才会有前途。

特朗普政府时代,美国移民局曾发布一项倒逆的改革措施:美国移民局官网(USCIS)发布的《使命宣言mission statement》中,去掉了“确保美国是移民国家的承诺”的字样,不再提美国是移民国家的定位,当然这会回滚。

第四,美国是移民国家。立国也就两百多年历史,历史非常之短,是个相对年轻的国家,之后吸收了欧洲各地区的移民,后来世界各地人都移民美国,融入美国社会。美洲大陆被发现后,正赶上世界资本主义扩张时期,上到国家,下到百姓,到美国淘金成了一股浪潮。初期的人种构成,要么是身经百战的商人、军人、政客,要么是在欧洲各国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而到美国一试身手的冒险家,要么是被欧洲各国迫害的或者有不同违法经历的精英。不是富豪携款前往,就是知识分子精英万里投奔。种种因素汇合,使美国形成了精英富翁为主心骨的新民族,这个民族必然是优秀的。

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新事物都能被接受。美国是个重新组合的社会,开拓创新、改革相对比较容易,不像其他古国,由于多层次的历史原因,历史负担太重导致改革失败,美国的社会阻力就很小,社会发展成本自然相对来说很低,发展就快。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精英们带来了先进的制度和技术,美国人吸收了全世界的精英,吸引了大批的欧洲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的人才,本土也诞生很多优秀的资本家,共同推动美国登顶世界。

第五、美国国运气势如虹。运气这个玩意其实很玄乎,但让你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运气好了干什么都顺,国运也一样,如果说美国的地理位置、土地富饶和人才构成了美国登顶世界的硬件,而国运就是美国登顶世界的软件,在潜移默化在推动者美国前进。而美国的国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人经历了长达上百年的和平,除了独立战争和内战外本土没有遭遇过战火,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波及美国,美国反而借世界大战发了战争财,取代了英法的位置。

外国人在美国本土作战是1815年前的事

在美国历史上在美国本土发生的战争只有三次,即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812-1815年第二次对英战争和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前后累计不过13年。这种情况在除日本外各大国间是十分罕见的。俄国、德国、法国在本土都有连年的战火,其中不少战争对该国经济的发展都产生过消极的影响。而美国在本土进行的三次战争虽对当时有破坏,但总的结果和影响却是积极的。

还要指出,美国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以来,从来没有在大陆本土上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迄今已有151年历史了,也就是说,在美国大陆本土有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和平环境。这也是任何一个大国所没有的。

美国不仅151年来没有大规模的内战,而且从1814年以来,没有一个外国的士兵能在美国大陆本土为所欲为,这也是任何一个大国所不能比拟的。

对比以上三条,我们来看看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例如,在德国从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到1721年的北方战争经过了100年的战乱。从1740年开始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次战争中累计军事行动达六七十年,其中多次在德国本土进行。在法国从七年战争到阿尔及利亚战争共经历了13起重大战争,累计时间70年,其中法国先后遭到德国入侵七次。在英国,从七年战争到苏伊士运河战争共经历了重大战争15起,累计军事行动也有66年。至于俄国15次战争在同期也多于美国,至于我国的情况更不用说了,长期以来我们是以战争史来划分历史分期的。

如果考虑到人民心态和诉求,无疑是希望美国继续保持在国内的一个长期和平统一的环境。美国已经有了“9.11”,如果美国和某个大国发生战争其恐惧心理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美国是个有着400多年持续不断的外来移民的国家,一旦战争发生,不同种族的移民心态也是很复杂的。以为美国的疯子或骗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发动一场和大国之间的战争,是过于低估了美国人民的心态。

除了美国1775-1783独立战争,再也没有就外国兵在美国打过仗也不对。因为在1812-1815年的美英战争中,英军在美国现今本土横行霸道,1814年8月24-25日英军占领了华盛顿,并放火烧毁了国会大厦、白宫以及除专利局以外的重要公共建筑物。

一战中美国通过开始与各个交战国卖军火和军需物资,大发战争横财,到战争最后一刻时,美国成了战争双方最大一个砝码,美国审时度势,加入英法这一方,打赢了德国,除了进场收割大量战利品外,在华盛顿会议上,更是取得和当时世界海洋霸主英国同等的海军强国地位。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三巨头: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二战就更不用说了,美国的加入打败纳粹德国,直接取代英国的世界海洋霸主地位,曾经“日不落帝国”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实力几乎被消耗殆尽,不得不把世界海洋霸主拱手让给美国,美国趁机建立起多元化的世界霸权体系。1944年7月,美国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谁能想到就在三十年间打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传统强国打的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被渔翁得利的美国捡了大便宜,美国国运好的不要不要的,上帝都在保佑,登顶世界第一强国势不可挡。

当然美国能够成为世界强国的原因肯定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多维度因素,这些都是非常浅显的解析,不足之处见谅。

来……见证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诞生吧……

1863年11月19日,埋葬了数千名内战士兵遗骸的美国葛底斯堡国家公墓举行揭幕仪式,在主讲人长达两小时的冗长讲演结束之后,第16任美国总统林肯作为“次要嘉宾”走到众人面前,他的演说只有短短的两分钟,现场的人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调动情绪演说便已经结束了。

(红色箭头所指为林肯,右边是他的保镖,摄影师@David Bachrach)

这便是后来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演说之一的“葛底斯堡演说”:“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将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失”“A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will never perish from the earth”(语出自林肯《葛底斯堡演说》,“民有、民治、民享”为孙中山翻译)。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翻译:以考验我们或任何一个受孕于自由和献身于上述理想的共和国是否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美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这是一个考验,考验美国能否度过危机。

这一年,距离人类开启全新的20世纪只剩下37年;距离新老列强纷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只剩下51年;距离重新“选举”世界霸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只剩下76年。美国却深陷于惨烈的内战、元气大伤,眼看其他列强蒸蒸日上,留给美国人的时间不多了。

它还有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吗?

美国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只有231岁。

自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领土扩张接近十倍,从只有80万平方千米的北美13个殖民地到1865年内战结束时的770万平方千米,横跨北美大陆、直面两大洋,是英国本土面积的30倍,比不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整个欧洲还要大。

在1789年,美国的国家财富大约只有10亿美元。

路易斯安娜购地案,在1803年的时候花了1500万美元。

这里指的是,美国于1803年以大约每英亩三美分向法国购买超过529,911,680英亩土地的交易案。

这么大的面积,每英亩居然只要三美分。

购地所涉土地面积是今日美国国土的22.3%,与当时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

美国在1790年的人口:390万。其中有60万是奴隶。全世界人口的1%的一半住在这13个州里面。>>2020巴菲特股东大会里的美国历史

(1865年美国国土范围包括图中深蓝、浅蓝区域,阿拉斯加、夏威夷等地尚未纳入,制图@Esemono/维基百科)

它拥有约130万平方千米的大平原(Great Plains),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大平原上多发的超级单体雷暴,一种破坏力极强的雷暴现象,中心是一个中气旋,该气旋能够旋转上升几公里,并带来闪电、暴雨、大风、冰雹;图片源自@VCG)

拥有流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的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

(密西西比河田纳西州孟菲斯河段,由Landsat卫星拍摄于2011年8月14日,图片源自@NASA)

拥有长度超过1700千米的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

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500亿株参天大树,

(美国盛产巨杉,体积十分庞大,下图为红杉国家公园的谢尔曼将军树,是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单体树木,注意树下的游客;图片源自@VCG)

3000万头美洲野牛。

(大提顿山下的美洲野牛,图片源自@VCG)

高山、沙漠、风暴、冰冻、野兽横行,马车时代的美国人需要花六个月才能从东海岸走到西海岸 ,许多人命丧路途。如此广袤的国土若不能有效连接,非但无法发挥价值甚至还会再次面临分裂的危险。一项来自英国的发明 将帮助美国人完成宏伟蓝图它便是:铁路。

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修建全长约3000千米的太平洋铁路(Pacific Railroad),东起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Omaha)西至加利福尼亚州州府萨克拉门托(Sacramento)。

(太平洋铁路路线图,制图@Cave Cattum/维基百科)

铁路两侧的土地被赠送给铁路公司以弥补政府资金的不足,此后20年间美国国土面积的1/10

都成了铁路公司的资产,比整个德克萨斯州还要大。劳动力则从中国引入,那里正在经历更大的混乱。失败的太平天国起义军、贫穷的广东农民远渡重洋变为廉价的苦力,他们干活卖力,却要求甚少,铁路公司一再增加华工比例,有的地方甚至高达90%。

(华工与当时的“怪兽机器”除雪机,拍摄于1868年前后内华达山脉的一个山口Emigrant Gap,可以看到铁路沿线积雪极深,“怪兽”负责将雪挤到两侧,火车便可以通过了;摄影师@Alfred A.Hart,图片源自@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

拥有美国本土最高峰的内华达山脉是太平洋铁路修建过程中的难点,为打通穿山隧道,至少1500名中国工人死于爆炸和岩石塌方。

(穿越内华达山脉的隧道之一,图片源自@Digital Image Services/维基百科)

1869年5月10日,最后一枚道钉被钉入路轨,美国历史上第一条横贯铁路建成了。此后的美国铁路开始加速延伸,到1890年美国铁路有效总里程达到26万千米,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1918年密密麻麻的美国铁路网,图片源自@《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by Charles A.Beard and Mary R.Beard;参考数据:今日中国铁路里程仅为12万千米,位列世界第二,但质量已大不一样)

从高山,

(加州的夏斯塔火山Mount Shasta山下的铁路,图片源自@VCG)

到平原,

(纽约州五指湖Finger Lakes附近的铁路,图片源自@VCG)

整个美国都被一张密度极高的铁路网连接起来。

(芝加哥的一处铁路网,图片源自@VCG)

铁路引发了西部移民狂潮,人们坐上火车一路奔向阳光灿烂的加州,再花上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得到他们在东部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得到的大片土地。原住民要么被迫迁徙,要么惨遭屠杀。

(油画“前进吧,美利坚”American Progress,1872年由John Gas绘制,画中天使与拓荒者沿着铁路、电报线一同西行,印地安人及野生动物遁入黑暗)

130万平方千米的大平原变身超级农场,成为美国的粮仓。

(大平原北达科他州Pothole Region,图片源自@VCG)

成千上万的城镇在铁路沿线崛起,有如雨后春笋。

(加州小城Durango的火车站,图片源自@VCG)

为建造这些城镇,大量森林被砍伐,总面积可以铺满整个中国陕西省。

(加州被砍伐的巨杉,图片源自@VCG)

大平原上“傻吃猛长”的野牛成为抢手货,美国人举起来福枪在一两百米开外将它们轻松放倒,再通过铁路运往全国。牛肉是东部大受欢迎的美食 ,牛皮被制成牵引带、衣服、鞋靴,牛骨做成扣子、瓷器、家居装饰,甚至研磨成肥料。

(一堆美国野牛头骨正在等待研磨成肥料,数量之多令人震惊,照片拍摄于1892年,图片源自@Detroit Public Library)

在离铁路较远的德克萨斯,一个全新的职业诞生了:牛仔(The cowboy)。他们按照雇主的要求将草原上四处“闲逛”的野牛驱赶到几百上千千米外的火车站。

(现代牛仔和他们的牛群,拍摄于卡斯特州立公园Custer State Park,图片源自@VCG)

没有姑娘、没有浪漫,途中只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荒野以及成群结伙的山贼。牛仔们用枪保卫他们的牛群,柯尔特单动式左轮手枪(Colt Single Action Army)六弹连发、不用上膛,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枪型,牛仔们常开玩笑说:“如果说林肯解放了所有人,那么实现人人平等的却是柯尔特”“Abraham Lincoln may have freed all men,but Sam Colt made them equal”

(此枪由塞缪尔·柯尔特设计,并因此得名)。

(第二代柯尔特单动式左轮手枪,摄影师@Mike Cumpston/维基百科)

牛仔后来被人们赋予浪漫和英雄的色彩逐渐演化为美国文化的标志之一,但在残酷的商业世界中他们只是领着微薄薪水的农业工人,日薪仅仅1美元。

那些更有商业头脑的人则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3岁的车站管理员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 Sears)将他兜售的商品印刷成册,送到全国各个角落的工人、农民手中,当消费者确定要购买的商品后,西尔斯再通过铁路将商品送达,这便是邮购(Mail Order)。

(1918年西尔斯公司无所不包的邮购目录,你能认出几样商品?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庞大的铁路网已经不仅仅是交通运输,而是一张利润丰厚的商业网络,无数分散而微小的订单通过铁路汇聚在一起造就了一个巨型的商业帝国。西尔斯的公司后来发展成为美国和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堪称铁路时代的亚马逊、阿里巴巴。这就是革命。

(一家西尔斯超市)

此外,铁路也改变了美国人的时间,之前他们通过太阳的位置调校钟表,城市里同时使用着300多种时间,为制定统一的火车运行时刻表全国被划分为四个时区,美国标准时间(Standard time)就此诞生。

(2007年的美国时区图,源自@美国国家地图集)

铁路系统还成了美国最大的雇主,员工多达近百万,它对大规模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将是未来商业世界的重要经验,因为未来还会有更多大型美国企业在全球呼风唤雨。

就这样,铁路彻底改变了美国的面貌,19世纪末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越英国,从林肯时代的农业手工业国家到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美国只用了:30年,铁路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历史学家写道:“铁路几乎重塑了美国所有主要行业: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木材、农业设备、粮食、棉花、纺织工厂,还有加州柑橘”“Railroads created virtually every major American industry: coal, oil, gas, steel, lumber, farm equipment, grain, cotton, textile factories, California citrus”(语出自Larry Haeg,转引自《Wall Street's Great Railroad War》)。

另一方面,当人类驾着铁骑“征服”自然时有识之士仍保持着清醒和远见,牧羊人约翰·缪尔(John Muir)以优美的文笔向大众和总统鼓吹荒野的价值,《我们的国家公园》《加州的群山》至今畅销不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也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建立。

(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摄影师@Vincent Chen)

但无论如何,美国人对大地的改造都将继续,并将采用更加史无前例的方式……

1886年纽约港的入口处竖立起一座巨大的雕像,从基座到顶端高达93米,一片指甲就重达1.5千克,雕像的右手擎起一支火炬,它的法国制作者将其命名为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但它的另一个名字更加广为人知: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雕像原为暗沉的铜色,后因材料氧化而变成了绿色;它的建造者居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也是后来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建造者;图片源自@VCG)

雕像的基座上镌刻着女诗人艾玛·拉撒路(Emma Lazarus)饱含深情的诗句:

“欢迎你

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

聚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些熙熙攘攘的

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

我在金门口

高擎自由的灯火”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出自《新巨人》The New Colossus)

此后的20年间超过1200万移民在她的注视下进入美国并向整个大陆扩散,到了1910年纽约市40%的人口都在国外出生,全国在国外出生人口的比例则达到1/7。

(1860-1910年的移民,数据源自《美国人民》,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维基百科)

如此众多的移民使得城市里拥挤不堪,美国人必须跳出欧洲的框架建造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城市。铁路公司的离职员工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为美国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他既不是发明家,也不是工程师却准确预见到一种金属的生产革命即将发生,这种金属便是:钢。

钢的强度、塑性足以支撑起摩天大楼,但是它成本高昂、产量有限,人们无法大规模使用。

卡内基赌上全部身家从英国引入了一种全新的炼钢技术,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钢厂。

(匹兹堡的钢铁厂遗址之一,图片源自@VCG)

新技术令钢产量直线上升,价格从每吨100美元直降到1900年的12美元,有史以来,钢价从未如此低廉,城市的建设者终于可以启动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摩天城市。

寸土寸金的纽约曼哈顿仅1902年便有65座摩天楼竣工,

(熨斗大厦,纽约第一座摩天大楼,摄影师@黄章颖)

配装奥的斯(Elisha Otis)发明的更安全的电梯以及爱迪生(Thomas Edison)发明的更耐用的白炽灯,这座面积不过60平方千米的小岛升级为一个充满现代感的不夜城,居住人口超过230万。

(纽约曼哈顿夜色,1910年人口达到顶峰的230万,现在人口已低于200万;摄影师@厚汝轩)

芝加哥等其他城市同样不甘落后,摩天城市的建设热潮席卷全美乃至全世界。从上海到迪拜,从香港到吉隆坡,对高度的追求令全球各大城市欲罢不能。

(芝加哥,摄影师@宋天瑜)

卡内基赌对了,他成了美国最富有的人。这位身高只有1.6米的苏格兰移民,父亲母亲皆是普通工人,没有背景,完全通过努力打拼取得成功,卡内基的经历成了美国梦的典范。

对美国来说,有了大规模的钢铁不但可以建造摩天大楼还可以建造桥梁、电器、飞机,一个现代化的美国开始初具规模。

(纽约曼哈顿大桥(Manhattan Bridge),摄影师@黄章颖)

在钢价大幅下跌的同时另一项基本原料也变得极度丰富而低廉:石油。

1901年1月1日,在德克萨斯州纺锤顶(Spindletop),石油从300多米深的地下喷涌而出,飞升至50多米的空中,成千上百的居民从四周赶来围观这一奇景。作为世界上第一口日产万吨的特高产油井其日均产量高达8-10万桶,美国一夜之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油价从每桶2美元急跌至3美分,当时相应的水价为6美分,石油比水还便宜 。

(1901年油井喷涌的画面,摄影师@John Trost/维基百科)

廉价的石油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前提是汽车的价格也必须大幅下降。当时的汽车全由手工打造,加上高昂的维护、维修费用,成本高得如同现在的私人飞机。1913年,底特律一家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引入了一套革命性的生产方法:生产线(Assembly line)。

汽车原本复杂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众多简单的工序,工人们只需要在生产线上不停重复。放螺栓的人只管放螺栓,拧螺母的人只管拧螺母;放螺栓的人每天可以放置1000个螺栓,拧螺母的人每天可以拧紧1000个螺母,工作效率、质量都大幅提升,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大幅降低,几乎一切工业产品都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福特改变了世界。

(1913年福特公司的生产线,又名流水线或装配线,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福特汽车的年产量从1910年的3.4万辆飙升到1916年的73万辆,人们只需要攒上三个月便可以买上一辆。1929年,世界上85%的汽车都由美国生产,一半以上的美国家庭拥有汽车,这让英国的“穷亲戚们”惊愕不已,因为他们直到1980年才达到这一比例。

1929年9月3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不过381.17点,那时候美国才建国140年。

(洛杉矶港口停放的新车,图片源自@VCG)

有了车的美国人活动半径大幅增加,城市可以建得更大了,郊区的土地也都被利用起来。洛杉矶附近的比弗利山(Beverly Hills)成了全美著名的豪华居住区。

(比弗利山罗迪欧街Rodeo Drive,图片源自@VCG)

好莱坞山(Hollywood Hills)竖立起一块超大的房地产广告牌以吸引富豪、电影明星的目光。

(Hollywood Sign,原为HOLLYWOODLAND,后来去掉了LAND,只留下HOLLYWOOD;摄影师@张霄)

从19世纪末到1929年,又一个30年过去了。钢铁、石油极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化工、航空、电子等新兴工业也开始蓬勃发展。美国人疯狂修铁路、盖高楼、造汽车,疯狂生产一切,美国所生产制造的产品已经夸张地占到世界产量的40%,美国就是那个时代的基建狂魔、制造狂魔。

第30任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说:“美国人民的主要事业,就是做生意”“The chief busi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 is business”(1925年1月25日,柯立芝总统在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致辞)。

但是,一场危机也在酝酿,山姆大叔即将陷入低谷,究竟谁才可以力挽狂澜?

(一战期间著名的征兵海报:Uncle Sam needs YOU,即山姆大叔需要你;山姆大叔逐渐成为美国的绰号你没见过的十张美国老照片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崩溃,大萧条正式来临。而到了1929年的11月13日,指数跌到了198.69,跌去了48%。一年后,民众对美国银行体系的信心瓦解。

疯狂的挤兑让全国总数1/3的银行倒闭,洛克菲勒家族损失了4/5的资产,通用汽车创始人威廉·杜兰特(William Durant)沦落到以经营保龄球馆为生。失业人数飙升,饥饿的人们在街头救济点排起长队。

(1931年芝加哥排队领取食物的人们,该餐厅属于著名的黑帮头目艾尔·卡彭;图片源自@U.S.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大自然的报复也随之而来,大平原上持续扩大的农业使得土壤粉末化,大风卷起表层的尘土制造出超级沙尘暴,芝加哥、纽约、波士顿的天空中满是沙土,平均每个美国人可以分得3吨。900万亩农田沦为荒漠 ,350万人被迫逃离农场。

(历史上称发生在1930-1936年间的沙尘暴为Dust Bowl,下图为1935年发生在的德州的沙尘暴,摄影师@George E.Marsh)

危机时刻,刚上任的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创造性地利用当时的“新媒体”无线电广播,向美国人民传递信心,这便是著名的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

“在我们对金融体系进行重新调整过程中,有一个因素比货币和黄金还重要,那就是人们的信心”“There is an element in the readjustment of our financial system more important than currency, more important than gold, and that is the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6000万人收听了他的谈话,但多数人并不知道罗斯福很早就因为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在电视尚未普及的时代这一事实被小心翼翼地封锁起来,人们还无法完全相信罗斯福能给他们带来多大改变,但残疾的总统自己会证明他将调动一种无以伦比的力量,带领美国人走出泥潭

它就是:国家机器。

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经济,涉及金融、农业、工业、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是由政府出资、私人承建的大型工程,包括公路、隧道、大桥、机场。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建于大萧条时期,此桥不是公共事业振兴署的政府出资项目;摄影师@张天甲)

最终政府雇佣了850万工人,建造或改善了1000座机场、2500间医院、7800座桥梁、45000间学校、13000座公园与游乐场以及1000000千米的道路。政府还鼓励买房,并向买房者提供30年的房贷。

最为著名的工程是胡佛大坝(Hoover Dam),这是当时地球上最大的混凝土建筑,5000名工人、50000台机器和工具,所用原材料足以装满一列1600千米长的火车,只为拦住科罗拉多河咆哮的水流 。1935年大坝正式建成,至今仍为周边各州居民提供巨大的电力。

(胡佛大坝,图片源自@VCG)

作为国家工程的副产品,胡佛大坝的建筑工人们经常去50千米外的一座小镇喝酒赌博,而现如今每年光顾那里的人多达4100万,这座小镇名为:拉斯维加斯(Las Vegas)。

(拉斯维加斯,图片源自@VCG)

另一项著名的工程是总统山(Mount Rushmore National Memorial),在南达科他州一个荒无人烟的角落,400名工人花了整整14年时间刨去41万吨的岩石,在山体上雕刻出四位美国总统的头像,分别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西奥多·罗斯福和亚伯拉罕·林肯。头像高约18米,仅华盛顿的鼻子就有5.8米,如今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多达200-300万人。老照片档案:美国总统山建造史(1935~1941)

(图片源自@VCG)

国家机器的大力运作之下美国人民的信心逐渐恢复,尤其文化影视领域的成就几乎可以用繁荣来形容。经历过低谷的中产阶级更懂得生活,他们有了层出不穷的新偶像。

1933年一只巨猿爬上刚建成不久的帝国大厦楼顶与战斗机一较高下,这是当时的“怪兽”电影《金刚》展现的场景。

(1933年版《金刚》剧照)

1935年,一位金发碧眼、可爱至极的小童星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火爆荧幕,人们争相购买与之相关的布娃娃、书籍和衣服。

1936年,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飘》出版,它带给人们的乐观勇气,令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1939年米高梅公司将其改编为电影同样大获成功,费雯·丽(Vivien Leigh)扮演的郝思嘉尤其备受赞誉。

(1939年《乱世佳人》剧照,Clark Gable和Vivien Leigh,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1938年,漫画角色超人(Superman)首次推出,他的穿着被无数媒体不断提起,成为美国的文化偶像之一。

(1938年超人首发的漫画杂志封面,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1940年,动画片《猫和老鼠》上映,之后“汤姆和杰瑞”居然打了70多年,没完没了,永无止境。

(图片源自@123RF)

但是,总体而言美国经济仍未完全恢复,国家机器的最大能量也没有彻底施展,它似乎需要一个引爆点、一个导火索。点燃这根导火索的不是美国人,而是迫不及待的日本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夜之间整个国家都投入了工作,为联邦政府工作的人数从100万增加到400万,失业率从1940年的14%下降到1943年的3%,二战前只有最富有的4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1945年纳税人数暴涨至4000万,原来只负责持家的妇女们也被组织起来生产武器。

(在兵工厂工作的玛丽莲·梦露,1950年代成为美国的性感象征,摄影师@David Conover)

大萧条期间未被利用的工厂纷纷开工,沉睡的工程巨虎 将变身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二战期间美国共生产147艘航母、7333艘战船、88140辆坦克、30万架飞机、2000万支枪支和轻武器、400亿枚子弹……1944年工厂里每天生产一艘轮船,每5分钟造出一架飞机。

(美国戴维斯-蒙森空军基地的飞机坟场,包括大量二战期间生产的飞机,图片源自@Google Earth)

美国陆军在汽车公司中进行招标,要生产一种轻型四轮驱动的军用越野车。大萧条期间差点破产的班塔姆公司(American Bantam)完成了设计,这种车型坚固、快速、体形小而负载强大,自从出现在战场就成为美国的象征,它名称缩写为“GP” ,之后又演变为JEEP。

(二战时期的GP,图片源自@U.S.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最强大的武器出现在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罗伯特·奥本海默说了那句名言:“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

(1945年的试爆现场,摄影师@Jack W. Aeby)

世界没有毁灭,人类的法西斯敌人见鬼去了,战后欧洲、亚洲都残破不堪,只有美国焕然一新。它拥有世界一半的生产力和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一跃成为了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美国人共同陶醉的时刻,美国人对未来信心满满准备着手创造超级大国的新篇章。

首先是造人。被战争阻隔的青年男女们组成了新家庭,1946年每小时有330个婴儿呱呱坠地,1957年又提升至每小时500个,婴儿潮到来了。

胜利之吻,摄影师@Lt.Victor Jorgensen)

这些新增家庭、人口都需要住所,于是造房子的任务开始了。1950年每年都有两个中国深圳大小的土地被用来建房,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

福特生产线式的建房方式应运而生,建筑商将事先制作好的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早上8点卡车卸货,9点30分浴室运到,11点地板已经铺好,虽然所有房子一模一样,但好处是到1960年代已经有六成美国人拥有自己的房子,比过去提升了两成。

(亚利桑纳的一片新住宅,图片源自@VCG)

相对于造人、造房子,作为第34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要看得更远一些。年轻时他曾作为一名军官驾车横穿美国,用时长达62天,道路系统的问题令他记忆犹新,修建更高质量、更高等级的州际高速公路已势在必行。

(44号州际公路,替代了老旧的66号公路的部分路段,图片源自@VCG)

最终总长近8万千米的州际高速公路将美国各州连成一体,如今只需要4天就可以开车横穿美国。

(2006年的美国州际公路网,制图@SPUI/维基百科)

更高质量的公路再次刺激了汽车的发展,许多美国家庭拥有不止一辆车,妈妈一辆,爸爸一辆,甚至可能大一些孩子也有一辆。人们开着车从市区向外迁移,1950年底1/3的美国人搬到郊区定居,城市只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下班就会离开,作家约翰·布鲁克斯(John Brooks)这样描述市区的生活:“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当小汽车和公共汽车驶来,它被忙忙碌碌的人们淹没,而晚间人潮退去,只剩下小偷和警察留在其中”。

(旧金山加利福尼亚街,有如盗梦空间,摄影师@黄章颖)

国家机器还将目光投向了太空,1969年7月,45吨重的阿波罗11号载着3名宇航员飞往月球

并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巴兹·奥尔德林 Buzz Aldrin在月球留下的脚印,图片源自@NASA)

除此之外,美国还多次探索太阳系内的其他星体,旅行者号、先驱者号、勇气号、机遇号每个都让世界羡慕不已。

(卡纳维拉尔角壮观的发射塔阵,俗称Missile Row,图片源自@NASA)

超级大国的建设如火如荼之时,电视的普及让美国人选出了比之前历任长相都更加英俊的美国总统,43岁的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就职演说中说道:“因此,美国同胞们,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And so, my fellow Americans,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

与此同时,长期纠缠美国的种族问题也迎来了一次里程碑,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站在林肯纪念堂讲出了他令人动容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this nation will rise up and live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its creed: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以美国总统肯尼迪命名的地名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从1860年代到1960年代,从分崩离析的内战到焕然一新的超级大国,美国用时百年。

2020年美国大选,Trump和共和党不再上台,拜登和民主党细心修补美国这四年民粹风暴留下的伤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任何国家能够取代美国的地位。

日本?只要不是移民国家就不配!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