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网 > 资讯报道 > 史海钩沉 > 正文

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让天下 最后让出个太平盛世

news.xixik.com   2007-6-25 8:29:53 资讯来源:嘻嘻网   字号控制:[ ]   投诉/举报
核心提示:在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唐睿宗李旦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这使他称得上那个“睿”字。李旦在波诡云谲,令人眼接不暇的政治形势中,是如何应对的呢?《旧唐书·睿宗纪》:“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

宋代词人宋祁赞曰:睿宗有圣子,一受命,一追帝,三赠太子,天与之报,福流无穷,盛欤!

这里所说的唐睿宗李旦便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也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他出生在长安,自小就恭敬好学,尤其精通书法,曾经担任过诸多官职。在他出生之后不久就被封为王爷,之后也陆陆续续地担任过冀州大都督,右金武卫大将军等官职。在所有的兄弟中,他的排行最小,因此得到了父亲唐高宗的极度宠爱。

在他登基之后,他的母亲武则天垂帘听政,把控朝政大权,也建立了武周,他也因此被囚禁在宫廷之中。直到后来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才使得他再次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朝代表

唐睿宗李旦在有唐一代的帝王中是一个被忽略的小角色,似乎无足轻重。其实这是对他的一种误读,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本身就是个传奇。读懂李旦,有助于深入了解唐史。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有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但是由于有一个强势、爱权的母亲武则天,这四个孩子中除了李旦寿终正寝,其他的三个都没得善终。李弘和李贤被母亲武后所害,李显在母亲的打击下,变的懦弱不堪,最终被以婆婆武则天为偶像的韦后所害,为何李旦能的善终呢?

在那个宗室往往遭遇杀身之祸的多事之秋,唐睿宗李旦每每能够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终,这使他称得上那个“睿”字。唐睿宗李旦在波诡云谲,令人眼接不暇的政治形势中,是如何应对的呢?《旧唐书·睿宗纪》:“自则天初临朝及革命之际,王室屡有变故,帝(睿宗)每恭俭退让,竟免于祸。”这说明睿宗确有过人之处。

李旦作为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他第一次做皇帝是嗣圣元年(684),以豫王的身份取代了皇兄李显;第二次登基是景云元年(710),这次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兄长之子李重茂。两次作皇帝期间相距27年。在这27年间,朝堂政局变幻令人目不暇接。李旦侧身其间,得以保全本来很不容易,两次登上帝位更是令人啧啧称奇。他前前后后两次登基,一共在位只有八年,而真正的掌权时间也只有两年,因为到了晚期他主动禅让皇位给皇太子李隆基,成为太上皇,但实际上却把控朝政。李旦的职场人生不是传说,而是传奇,所以说是传奇,是他将一个“让”字发挥到了极致。

在他成年之后,李旦为人谦虚谨慎,格外喜欢学习,对于书法方面更是有着极为深厚的研究,因此在当时也是颇有名望。但最开始他并不是储君人选,直到武则天废除皇帝李显之后,李旦才成为了皇帝

睿宗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的第二天。这时,武则天对朝堂时局的掌控力稍显不足,冒失的改朝换代只能引来反对者众。李旦顺理成章被立为新君做为过渡。

于是,李旦成了继兄长李显后的另一傀儡皇帝

虽然如此,国家真正的大权仍然掌控在武则天手中,她以李旦的名义改年号为文明,并且册立了皇后。在这之后李旦便被长期软禁在皇宫之中,不能干预国家事务,成为了一位傀儡皇帝

他处处受到节制,不能随意出入宫廷,甚至也不能在皇宫中自由行动。朝中也有许多官员对此很是不满,其宰相就趁机请求武则天还政于李旦,但却也被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所杀害。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第二年,武则天再出新招,更名——曌。很快,就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改朝换代。李旦见状,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睿宗此举在给了母亲武则天一个台阶下的同时,也等于是为自己购买了一份巨额平安保单。

在垂拱二年的时候,武则天也下诏表示愿意将政权还给皇帝,但李旦却也知道这是武则天在试探他,因此便多次推辞,武则天就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求,依旧将朝政把握在自己手中。等到武则天在众人的拥护下成为皇帝之后,他就又一次成为了皇太子。

武则天扭扭捏捏一番后,同意了儿子和群臣的请求,改唐建周。睿宗赐姓武,名字也改为“轮”。

睿宗第一次让天下,不是出于本心,明显是顺势而为。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李显从贬地召回。武则天将李显接回到宫中,既有监视居住的考量,也有观察李显、李旦两个儿子到底谁更优秀的一面。年迈的她必须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接回李显,至少表明这个儿子是有继承权的。

小心翼翼活在母亲阴影下的李旦,立即明白了母亲用意,“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唐睿宗表现的知情识趣,为自己加分不少。

武则天可以顺水推舟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兄弟阋墙。李旦的谦让保护了李显安全,同时与使自己摆脱了母亲的严密监视。

长安元年,突厥可汗率领军队骚扰边境,李旦被任命为天兵大元帅率领军队前去抵御。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带领军队出征,而是名义上的主将罢了。

但他却在这次出征中得到了极大的好处,等到班师回朝之后,官职再次发生变动。奈何突厥始终没有放弃唐朝,之后又进攻并州地区,李旦也被任命为并州牧,之后又得到改任。

中国古代本来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对于武则天摄政的行为朝中许多大臣不满。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面首二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为表示对弟弟的谢意,中宗复辟后封李旦为安国相王,又别出心裁地把他立为皇太弟。

对这一称呼,李旦坚决推辞,李显只得作罢。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韦后立少帝李重茂,其实是自己临朝称制。韦后大权在握,李旦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仍一如既往地逆来顺受,安然躲过了韦后的政治迫害。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父亲重新登基。

在最开始李旦也极力地推辞,后来在李隆基等人的劝说之下,最终接受了皇位,让他重新登基为帝。

李旦在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做为政治回报,将三子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很快,李旦妹妹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就爆发了激烈的权力之争。受太平公主的蛊惑,李旦一度曾经动了废太子的心思。

延和元年(712)七月“彗星出西方”,本来是件极普通的天象变化,太平公主却派术士向兄长进谗言称:天象有变,预示着除故布新,太子要起兵叛乱以下犯上。太平公主本来是搬弄是非,希望兄长废掉李隆基,哪知道弄巧成拙,李旦居然做出了“传德避灾”的决定。李隆基听说后,急忙入宫来见父亲,大表忠心请父皇收回成命。李旦推心置腹地说:我这位子也是你替我争得的,天意如此,你既然是孝子,又何必等我死了再柩前继位呢?(汝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后即位耶?)

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又做了两年多皇帝的李旦再一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本来,李旦是打算裸退的,却不知抽住了哪股筋,事到临头却改口称“朕虽传位,岂忘家国?其军国大事,当兼省之。”

最后,李旦与儿子达成的政治妥协是:三品以下官员李隆基说了算,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命自己说了算,每五天他还要在太极殿接受群臣朝贺。《新唐书》称皇帝“听小事”,太上皇“听大事”。

李旦做了太上皇后,太平公主仍不消停,甚至变本加厉的和李隆基斗。

年轻气盛的李隆基也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即位后的第二年七月,李隆基声称收到太平公主叛乱的铁证,在事变前一天抢先发难,率军将太平公主的政治势力一网打尽,将自己姑姑逼得自尽。

李旦得知消息的反应如何不得而知,但震惊于儿子的果于杀戮是确凿无疑的,因为就是事情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宣布放弃一切权力(“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并于当天主动搬离了皇宫太极殿。

睿宗的三让天下,其实都是不情不愿。让,最大的好处就是得以苟全性命于盛世,没有死于非命。《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如此评价:“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

不是李旦愿意让,而是他觉得权力与生命两相比较,活着才是硬道理。让的慢了,难免会有性命之忧。李旦的人生际遇,现代人美其称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唐睿宗的即位不同于寻常的皇帝登基,他是被母亲武则天故意扶立的傀儡皇帝,因为当时武则天称帝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就故意将年幼的李旦拥立称帝。唐睿宗虽然坐上了皇位,却有名无实。身为皇帝,他不但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而且只能住在别殿,这显然不符合礼制。但是当时武则天称帝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她虽然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但其实所有的国家政令都是出自她手。

在唐睿宗即位的同一天,武则天将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将他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

就在同一年,唐朝的著名将领徐敬业因事被贬为柳州(广西柳州)司马。他本来就不满武则天擅权专政,在赴任途经扬州时,便和一起遭贬的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以及奉使到扬州的监察御史薛璋等人谋划造反。他们先是贼喊捉贼,诬告扬州长史陈敬之谋反,让监察御史薛璋将他捕杀。徐敬业自称扬州司马,将扬州监狱里的犯人都解放出来,又招募了一批民兵。然后,才子骆宾王撰写了一篇震撼人心的《讨武檄》,他们便以扶助中宗复位为名,开始造反。结果,武则天派左玉铃卫大将军李孝逸统兵镇压,起义失败。徐敬业弟兄被部下所杀,同党也大都被捕杀。

此后,还有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造反,但都被武则天血腥镇压了。眼看着武则天的势力一步步壮大,仅仅垂帘听政已不能满足她对权力的欲望了,睿宗便上演了第一幕让天下的好戏。

让天下于母亲

唐睿宗即位本来就是武则天一手导演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实权,所谓“让天下”,只不过是让幕后真正的皇帝走出来而已。在以武力镇压了几次反叛之后,武则天的威望一点点树立了起来,但她还假惺惺地说要还政给睿宗。睿宗当然不敢接受,便坚决推辞,并请让天下于母亲,恳求母亲临朝称帝。于是,武则天便也不再掩饰,她先是将睿宗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以保全睿宗的皇帝颜面。然后,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并改元为载初元年(690)。

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在儿子睿宗和群臣的拥戴下,改唐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而此刻的睿宗深知自己处境危险,唯有取得母亲的信任才能苟活。于是,他一面极力辞让天下,一面恳请武则天将自己赐姓武,以表忠心。于是,唐睿宗就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本来已经登基的皇帝,却突然变成了皇太子,虽然名分上不是,但实际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唐睿宗第一次让天下,通过这一让,睿宗看似暂时摆脱了危险,其实却危机四伏。

在让位后不久,作为皇嗣的睿宗本来打算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却不想被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睿宗自然不敢招惹,便断然决绝了她的情意。没想到韦团儿因爱生恨,就暗中在睿宗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分别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巫蛊妖法,诅咒武则天。

巫蛊之术历来是宫廷禁忌,一旦被举发往往满门获罪,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连太子一门都惨遭灭族。在长寿二年(693)正月初二,刘氏、窦氏就被秘密召进宫中,被武则天处死在嘉豫殿。对于两个妃子的离奇失踪,睿宗大概也知道其中的蹊跷,但是不敢发问,在武则天面前仍然装作泰然自若的样子,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由此也可看出他的“忍功”修炼的境界之高,否则在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是无法存活的。

让太子于兄长

唐睿宗第二次让位不同于第一次,因为他此刻已经被贬为皇嗣,出让的便只能是太子的位置了。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唐中宗从房陵召回,显然有意让唐中宗成为皇位的继承人。继第一次让皇位于武则天后,唐睿宗已经退居皇太子之位了,为了避免和皇兄的政治斗争,他便故意称病不朝,肯请让太子之位于唐中宗。

于是,武则天便成全了唐睿宗让位的请求,名正言顺地封唐中宗为太子,而唐睿宗则被封为相王。这次让位,唐睿宗再次聪明地避开了宫廷斗争,保全了自己,而且也赢得了中宗一定程度的信任。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唐中宗即位之后,便封睿宗为安国相王,拜太尉,让他以宰相身份参与国政。但是,一贯辞让的唐睿宗连宰相也不愿做,而是坚决请辞。后来中宗又想封他做皇太弟,继承自己的皇位,睿宗也坚决推辞。正是由于唐睿宗的谦让,在唐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旋涡中,虽然他也屡屡遭受猜忌,但终究保得平安。

三让让出太平盛世

唐中宗复辟之后,宫廷斗争不但没有停息,反而越来越诡秘。景龙四年(710)六月,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了中宗,另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按照唐中宗遗诏,身为安国相王的睿宗本该辅政治国。但是,唐睿宗深知韦后想效仿武则天把持朝政,所以坚决辞让,不愿涉险。

后来,韦后由于倒行逆施被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诛杀,少帝李重茂也被废黜,唐睿宗又被拥立登基。这便是睿宗人生中第二次登基即位,时隔第一次已经有二十七年。

可是,在即位后第二个月,睿宗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的八月二十五,在位二十六个月的睿宗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这一次让位使得唐朝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纪元。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开创了经济空前繁荣、政治清明稳定的“开元盛世”,使得唐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所以,唐睿宗本人虽然一直没有真正操持过国政,但是他却将天下让给了一位英主,也算是有功于盛唐。

纵观睿宗一生,两次登基,三让天下。这三让天下,第一让是母亲,第二让是哥哥唐中宗李显,第三让是自己儿子李隆基。这三让使唐睿宗李旦称得上“睿”字的称号,在诱惑极大的皇位面前保持了清醒,守住了自己的心。实质上是迫于诡谲的宫廷斗争,只有以退为进,方能自保。

这对父子真谦让皇权也能让 结果让出了唐朝中兴

在三让天下时有主动有被动,但却使他保全了自己,从而笑到最后,不失为一种政治智慧,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谓的政治斗争,甚至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李杞曾这样评价他:睿宗在唐本中材之主,惟明皇有大功,而推尊于父,故睿宗至今犹得贤君之名,可谓干父用誉者矣。

这唐睿宗的一生也是颇为不容易,在早年时期受到母亲的压迫,屡次丧失国家大权。而到了后期儿子又极度优秀,使得他早早的就禅让了皇位,自己成为了太上皇。

但是不可否认,虽然唐睿宗在位时间极短,但他也用自己的努力来发展国家,为唐朝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戏说“六位帝黄丸”

武则天,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女权斗士。

改变了皇帝“这个职位只适合男生”的就业歧视,奋斗半个世纪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

由于女皇这一独一无二的职场经历,成就了她两个儿子“六位帝黄丸”的光荣称号。

他、他还有她,竟然都可以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一个是哥哥唐中宗李显,另一个就是弟弟唐睿宗李旦,也就是今天咱们故事的男主。

之所以有这么个光荣称号,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这两兄弟的爸妈都做过皇帝、亲哥们也做过皇帝,儿子和侄子还做过皇帝

俗话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走上权力巅峰的道路上总是要有人作出牺牲的,成就女皇的道路更需要鲜血铺就。

武则天老公、唐帝国第三任领导人高宗李治的所有儿子就是走向女皇路上最主要的障碍,包括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们只能“集体阵亡”才能成就老妈的辉煌。

李治同志有8个长大成人的儿子,4个是和武则天同志的结晶,他们的结局是酱紫的。

大儿子李忠,曾任太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以谋反罪被赐死。

二儿子李孝,麟德元年去世,死亡原因不明。

三儿子李上金,载初元年,公元690年,被告谋反,自杀。

四儿子李素节,载初元年,被告与哥哥李上金共同犯罪,被“缢杀”。

五儿子李弘,武则天第一个儿子,也做过太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猝死。

六儿子李贤,武则天第二个儿子,就是有名的章怀太子,后来也因谋反罪先是被贬为平民,后又在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被赐死。

七儿子就是唐中宗李显,武则天第三个儿子,先后两次做过皇帝,第二次登基后,以为能够逃过妈妈的看管,谁知自家媳妇和女儿比亲妈更狠,一杯白酒要了命。

最后就是李旦同学了,虽然也做过两次皇帝,但第二次登基后急流勇退,退居二线成了太上皇,度过了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

关于李旦同学,《旧唐书》说他“孝和,玄真,皆肖先人”。

这真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啊,连带高祖、太宗、高宗都夸了一遍。

而《新唐书》则说“睿宗因其子之功,而在位不久,固无可称者”。

简直是高级黑,说这哥们啥可歌功颂德的先进事迹,全是他儿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的功劳。

其实,在那个风谲云诡、政局动荡的年头,长期身处权力斗争的中心,还曾两度做了最高领导人,最后能够功成身退、得以善终,李旦同学所具有的政治智慧、处世哲学可见一斑。

咱们先从李旦同志的庙号睿宗来看,庙号是古代帝王去世后,后人对他这一生所作的评价。

《说文解字》里“叡,深明也,通也。”

《玉篇》:“睿,智也,明也,圣也。”

而在中国古代,只有两人获得过“睿宗”的荣誉称号,另一个就是《射雕英雄传》的郭靖的结拜兄弟托雷,忽必烈时被追谥为“元睿宗”。

现在,我们就从李旦同志的三次辞职经历来感受他的“睿”。

第一次辞职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大唐帝国第三任领导人高宗李治同志与世长辞,太子李显宣誓就职。

李显同志上任不到一年,就被真正的大boss武则天赶下台,贬为庐陵王。

李旦同志正式接任领导人,开始了第一段皇帝职业生涯。

从公元684年上任到公元690年这6年间,李旦同志虽然作为国家元首,但母亲武则天“临朝称制”,国家大事都是老妈说了算,做起了全职傀儡皇帝

当然,武则天同志并不完全是某些吃瓜群众想象的霸道女总裁的形象,人家也曾想过“复政于皇帝”。

话说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的一天,大boss突然想要测试一下李旦同志的忠诚度,于是就说准备把大权还给李旦同志。

真是亲妈呀,挖坑让亲儿子往下跳!

机智的李旦同学“奉表固让”,赶紧表态,国家在您的坚强领导下,正在为实现大唐梦努力奋斗,您要是离开了工作领导,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怎么会答应呢。

本来就是一个小测试,谁也没有当回事,则天同志继续乾坤独断。

在扫除权力路上的一切障碍后,终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九月初三,帝都洛阳周边的群众有组织有预谋地上街游行,一致拥护武则天同志就任国家领导人,并要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

按照惯例,则天同志应该“三让”,所以她没有马上答应群众的要求,不过,却提拔了这次群众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这已经是很明显的暗示了。

可怜的李旦同学,就这样被民意绑架了,不仅要辞职,还要改姓。

第二天,李旦同志联合皇亲国戚、首都及周边各界群众、领国领导人、宗教界人士六万多人,一致请求武则天同志就任国家元首,当然,李旦同志还有另一个请求,让自己姓武。

面对潮水般的民意,公元690年九月十二,“民选领导人”武则天正式宣誓就职,就任国家元首,并将国号改为周。

上台后,按惯例,应该任命太子人选,但由于纠结于是任命老李家的人,还是老武家的人,武则天迟迟没有作出决定。

于是她跟全国人民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任命李旦同志为“皇嗣”,而不是皇太子,也就是皇帝的子嗣,也就是说他以后不一定就是我的接班人啊,你们这些人可别忙着站队啊。

虽然李旦同志现在已经改姓武了,但是他身体里毕竟仍然留着老李家的血。

就这样,李旦同志第一次皇帝生涯就此结束,但是并没有真正远离权力中心,顶着一个“皇嗣”的尴尬名头,随时都有被废掉、甚至干掉的可能。

第二次辞职

八年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女皇把李旦同学的哥哥、曾经的领导人、现在的庐陵王李显接回了首都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为了防止李显同志被反革命势力所利用,成为反对自己的一面旗帜,二来是因为朝廷内各方势力对接班人——“皇太子”的人选一直争论不休,是时候该稳定政治局面了。

机智的李显同学一眼就看穿了他妈的心思,哥哥要是回到首都,接班人人选还有我什么事呢。

于是,摆在他面前的就一个选择,赶紧在被罢免之前主动辞去“皇嗣”的职位。

这样的选择简直不能太明智,既先掌握了部分主动权,给了领导人台阶下,不让局面那么尴尬,又给足了哥哥面子,显得两兄弟情深义重。

随后,李显被正式确立为接班人——皇太子,而李旦则成了相王。

应该说,李旦同志第二次辞去“皇嗣”之位后,算是暂时远离了权力争夺战的前沿阵地,保全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第三次辞职

神龙元年正月,公元705年,内阁总理(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民选”领导人武则天下台,前领导人李显上台,是为“神龙政变”。

也许是出于对弟弟当初主动辞去接班人地位的感谢,李旦同学被授予“安国相王”和“太尉”的荣誉称号,还被享受同总理一样的待遇(同凤鸾阁三品)。

“相王”是李旦同志的职位,“安国”足见李显同志对李旦同志的高度认可,外加高度依赖。

一向低调的李旦同学,坚决辞去了“太尉”的荣誉称号和同凤鸾阁三品。

不久,李显同志又准备让李旦同志兼任“皇太弟”。

这是要提前安排接班人的节奏啊。

李旦同学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李旦同学又一次没有让广大吃瓜群众失望,他“固此而止”,兼职“皇太弟”这事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否则就是枪打出头鸟,没有好下场。

李旦同学再一次选择了明哲保身。

就这样又过了四年,可怜的李显同志亲媳妇(韦后)和亲女儿(安乐公主)合伙干掉了。

随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公布了据说是李显同志的遗书,明确指定由15岁的儿子李重茂接班,这就是短命的唐殇帝,也叫他唐少帝。

李重茂小朋友刚走上工作岗位不到一个月,就被自己的堂哥李隆基、姑姑太平公主等人再次通过政变赶下了台,老妈和姐姐还被杀了。

短短几年内,帝国就发生了两次针对最高领导人的政变,政局之不稳将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众人的拥护下,李旦同学不得已取代了自己的侄子再次就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然而,新的权力争夺战又将闪亮登场。

作为帮助李旦同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出力最大的两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都想在新政府中提高自己的话语权。

先是李隆基因为哥哥李成器的谦让,而由平王晋升为太子,正式确立了接班人的地位。

而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都相继封王,内阁几任总理都是她的亲信。

李旦同志为了平衡二人之间的势力,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据《资治通鉴》记载,每当有宰相来向李旦汇报工作时,李旦同志都会问“尝与太平议否”,然后又问“与三郎议否”。

你们这些事都跟太平公主商量了吗,跟太子商量了吗。

事实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权力的核心只能有一个,这两人必须有一个先倒下。

终于,机会来了,太平公主牢牢抓住了这次机会,然后,成就了李隆基。

话说公元712年七月的一天,天空飞过一颗彗星。

彗星在古代被认为是灾难来临的信号,太平公主认为机会来了,指使手下的星象学专家向李旦报告,说是彗星出现意味着要“除旧布新”,太子就要上台了。

皇帝还在位,就大谈特谈太子要准备接班了,看惯了宫斗剧的观众朋友们一下就知道了套路,皇帝是不会处罚说出这种话的人的,他只会找接班人出气,或者干脆直接把他废掉。

很幸运,太平公主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咱们这位李旦同学就是不玩套路这种东西,为了避免灾祸发生,那我就现在退休,让太子提前上位吧。

各国首都
GDP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泰坦尼克号
美国总统
美国州
朝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弄巧成拙的太平公主此时欲哭无泪。

感觉智商受到侮辱的李隆基一脸懵逼,赶紧去皇宫硬要老爸给个说法。

李旦同志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能有今天,全是你的功劳,现在时机已经来了,你是个孝顺孩子,现在就该即位。

看到老爸心意已决,李隆基也就不再推辞,痛哭流涕接过了大唐帝国的权杖,自此,李旦自称“太上皇帝”,过了五年安稳的退休生活才离开人世。

这样来看,李旦同学两让帝位、一让接班人的行为,即使许多都是无奈之举,但他的主动作为,却一方面保全了自己,从而笑到最后,不失为一种政治智慧,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无谓的政治斗争,甚至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权利保护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嘻嘻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o Right Holders: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Xixik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Mailto:xiaoxi(at)xixik.com.
投诉/举报
搜索 唐睿宗 李旦 唐朝皇帝 在百度
热门资讯»
历史朝代顺序表 十二时辰 十二生肖 二十四节气 泰坦尼克号 美国历任总统 美国50州 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领土面积排名 各国首都 各国旗大全 中国大学名单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中国旅行证过期更换 美国护照免签证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