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急着回答,要看时间段,不能一句话堵死所有。
日本天皇的说法由来已久,其传承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有人说日本的第一任天皇是神武天皇,而神武天皇的真身则是当年东渡日本的徐福。
▲神武天皇
不仅如此,日本天皇用来历代传承的三大神器——草薙剑、八咫镜和八坂琼曲玉,根据考证,很有可能是当年徐福带来的物件,后被日本奉为神物,而且至今在日本还有神武天皇的墓穴。
另一种说法则是日本天皇来自中国的吴姓后人,这种说法则是要追溯到春秋时期吴、越大战,越王勾践在经过卧薪尝胆之后,卷土重来推翻吴国。因此吴国后人四处逃跑,有的人乘坐船只出海来到日本。带来了最先进的文化技术,因此被日本土著推选为王。
当然上面的两种说法有点自相矛盾,然而无论怎么说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居,很大一部分的文化都离不开中国的影响。天皇经过千年时间的发展,中间也曾经被推翻过,但是总的来说在相当长时间里面,都是作为日本最高的权利机构。
而且相对来说中国的皇帝与日本天皇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只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的心中,要比中国皇帝在中国民众心中的地位高的多。两者虽然都是号称“天选之子”,但是日本天皇在日本民众中更多的是一种信仰。
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下,日本民众对于天皇有一种疯狂的迷信,也因此才让日本纳粹主义得以执行。尤其是在日本军营当中,这种情绪更是被发展到极致。很多失败的军人要剖腹以向天皇谢罪,可见日本天皇在日本人中的地位。
而日本首相产生的时间要比天皇晚得多,他的出现还要多亏了幕府时代。幕府时代的出现是天皇时代的空白期,因为德川幕府推翻了天皇统治。但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天皇推翻了幕府时代,重新回到了天皇时代。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东亚双雄”30年的较量。是19世纪中后期两个著名的改革者。他们是如此的相似,两个人一直惺惺相惜。作为两位“总理”级别的领导者,一个推动了中国的洋务运动,一个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但同样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李鸿章推动的洋务运动最终功败垂成,而伊藤博文则推动完成了明治维新,带领日本走向了强盛。
不仅如此伊藤博文在明治维新中也多有建树,为了表彰其功劳,将其任命为首相,正式名称为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也是在甲午战争后,作为日本方面的代表,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
伊藤博文作为第一代首相,其在日本政府的地位也是相当之高。但是再高也高不过天皇,因为他的很多权利都是来自天皇。首相在当时日本起到的作用,其实和我们的宰相在中国的作用差不多。但是这种地位的差距,在第二次战争之后发生了转变。
34岁时身穿军服的裕仁天皇,摄于193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日本时任天 皇裕仁天皇作为日本最高首脑,一手策划发动了侵华战争。然而在战后对于战犯的审判当中,裕仁天皇不仅逃过了应有的惩罚,甚至是保留了其皇位。只不过其权利被大大的削弱,这一切都是美国在背后操控。
▲裕仁天皇与美国总统里根
在二战胜利后的44年时间里,日本裕仁天皇稳坐皇位,对于当年犯下的罪过只字不提。但是也有人说裕仁天皇曾经对二战作出过道歉,然而这句道歉的话语只是出现在日本天皇与美国将军麦克阿瑟会谈中。
1945年9月27日美国驻日军的司令麦克阿瑟,要求日本裕仁天皇前去大使馆进行会谈。麦克阿瑟在后来回忆道,当天见面的时候,裕仁天皇显得非常紧张。在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说:
“我使得国民进行了战争,对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全部决定和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次来访就是把我自己交给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诸同盟国进行审判。”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来,日本裕仁天皇确实有点慌了。在后面的东京第一次审判当中,日本裕仁天皇自我辩解过程中“口误”承认了犯罪事实。但是庭审被人紧急终止,在第二次回庭审判中改了口供。把自己所有的罪过,几乎全部推给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军高层。
▲远东国际审判法庭
然而两次审判中间隔了将近一周时间,其实这是美国在背后的操纵,用了一周时间商量好了所有的对策。即尽可能的为日本裕仁天皇洗脱罪过,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第二次庭审过程中,日本天皇就如此洗脱自己:
日本战前所遵循的《明治宪法》规定,日本天皇有权过问国政,但是没有义务回复大臣的上奏,从而没有必要承担引起的相应后果。也就是说日本所有的侵略行为,几乎都是陆军司令部为首的一群人蒙蔽天皇所为,和天皇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这次庭审的大法官则是美国的约翰·帕特里克·希金斯,他竟然相信了他的一套说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存在任何直接证据证明天皇对发动战争负有责任。因此就在这样多方的努力之下,日本天皇逃脱了最后的审判。
1945年9月27日, 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来到美国驻日本大使馆 ,拜见了麦克阿瑟,留下了这张合影。
美国之所以出如此大的力气,当然是有他们自己的小算盘。因为美国打算在二战之后“占领”日本,所以急需日本国内的稳定。而日本天皇在日本国内的意义非同凡响,用麦克阿瑟的比喻是:
天皇之于日本如蜂王之于群蜂。蜂王死群蜂散,天皇死日本散。所以为了在战后尽快恢复日本国内稳定,裕仁天皇必须保留下来。
当然日本方面也费了相当大的努力,因为日本相对于美国更加了解天皇对于民众的重要性。在日本民众的眼中,天皇不可能犯错。而他们为了维护自己国体稳定性,也必须保证天皇的存在。所以相对严格来说,日本也不是完全的无条件投降,保证天皇的地位则是众多条件之一。
▲裕仁天皇宣布投降
然而面对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过,美国也不好顶着舆论压力直接宣布无罪,只是尽可能的去为他开脱罪过。当然也不可能继续保留天皇之前的位置,只好寻找一种折中的方式——立宪制度。依然保留天皇的名称,只是像英国一样作为一种象征,真正的权力还是在首相里面。
除此之外美国还要求裕仁天皇将自己从神坛下面拉下来,因此裕仁天皇在1946年元旦发表了《人间宣言》。在其中强调自己人的身份,但是并没有直接否定自己的性格,说话内容更是模棱两可:
“朕与尔等国民之间的纽带,始终由彼此之信赖和敬爱所结成,而非仅依神话和传说而生;也不是基于‘认为天皇是现世神、同时日本比其他民族更加优越从而被赋予应当成为世界的支配者的命运’这种架空的概念。”
但是,战后《人间宣言》发表以后,日本天皇从神坛跌落,然而作为日本的象征与神道教的精神支柱,天皇在日本的地位至高无上。
天皇平日虽然不得实际参与政事,可礼仪性活动还是多如牛毛,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各种礼仪活动与绵延皇家香火。
之后在1947年5月份,日本废除了《日本帝国宪法》,重新颁布了《日本国宪法》。日本正式确立了天皇只是象征,真正的权力则是由首相继承。从此之后首相的权力大于天皇,但是每次首相的任命还必须得到天皇“象征性”的授权。
如今日本天皇的日常仅仅是处理一些礼节性的国事,而且必须在内阁的指导下完成,例如:
一、公布宪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条约
三、公告举行国会议员的选举
四、任命首相或接受首相辞呈
五、委任驻外各国大使,接受各国驻日大使国书
六、宣布大赦、特赦、减刑、免除执行刑罚以及恢复权利
七、授勋以及颁发各种荣誉称号
八、批准国际条约
九、出席各种官方仪式
以上这些行为虽然都仅仅是形式上的过场,天皇所做的事情也都是经过内阁拟定的,但是天皇每日的行程还是非常繁忙的。天皇不仅要处理由内阁提交的文件,还要会见大量的客人。此外遇到突发事件时,天皇也有亮相安抚国民。据说,日本天皇每年接见的客人达到了200人,最短会见时间也都在几分钟以上,最长的有数小时。当然,天皇还会出访外国。不过这种时候相对较少,但也是他的工作职责之一。
另外,由于天皇是日本国教神道教的领袖,因此,凡是相关的祭祀活动,天皇夫妇是必须要参加的。有时,还要求皇太子一道参与。祭祀活动程序繁杂,仪式严谨,需要穿上古代的和服,在焚香沐浴后才能举行。有时一场祭祀活动,要持续数小时。
这样看起来,天皇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多半时间,都是处于工作状态中。
既然天皇是一份职业,那么天皇也就应该有工资才对。然而,天皇作为一种职业,他在日本却没有直接收入。因为,根据日本通过的《皇室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天皇和皇室成员的开支必须要在国家预算的范围之内。按照国家的预算,天皇没有单独的收入,他的收入是算在整个皇室预算之内的。
那么,这个皇室预算有多少呢?
根据日本公布的数据,日本政府每年拨给皇室相关机构的预算,大概有250亿日元,也就是约合1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个日本人为皇室贡献了约12元人民币。在这大约250亿开支中,属于天皇的开支经费叫做“内廷费”,即日本政府拨给天皇和内廷皇族日常各项花销费用,由法律定额,每年约为三亿日元,约合人民币两千万。
而且天皇手中的一部分经费还需要分给内廷的其他成员,这样一来,天皇自己能自由支配使用的收入,也就是微乎其微了。
而且,作为天皇,其生活却并没有那么随便,一切都要严格遵守《皇家典范》,可以说是相当身不由己了。包括天皇在内,所有皇族的日常生活都被严格约束,甚至天皇本人的一日三餐的食谱,都由宫内厅决定,天皇不得主动要求吃什么或者拒绝用膳。
德仁、昭和、明仁
1959年4月10日,皇太子明仁与日本规模最大食品公司日清制粉集团社长兼董事长正田英三郎的长女正田美智子举行隆重的结婚大典。
1959年4月10日,日本皇太子明仁与王妃结婚时
2019年4月10日,明仁天皇与美智子皇后庆祝结婚60周年
明仁天皇与美智子皇后相识于1957年。1959年4月10日,两人结婚。美智子皇后成为第一位平民皇后。婚后,两人育有两子一女。
明仁天皇与美智子皇后
日本皇室(年代久远,爱子都还没长大)
2019年10月22日,德仁天皇举行“即位礼正殿之仪”
日本天皇德仁
总之从实权上来说日本最高权力是首相,但是从精神地位上来说则是天皇。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把天皇奉为神明,对其进行供奉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