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上午,“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在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开幕。来自大西洋彼岸美国国家档案局的95张珍贵照片和21件复制文物,首次在中国大陆公开亮相,真实展现1898年至1904年期间,孙中山为宣传革命,巧妙“骗取”美国籍的过程。
特此摘录出这段历史,在孙中山先生忌辰之际(3月12日),纪念这位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持有美国国籍?这件事最近在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搜集到的一批历史文件中得到了证明。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出生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中山市”也因为他,从“香山市”改名过来。那生于粤长于粤的他,怎么就成了“美国人”呢?循着革命年代里孙中山四处奔走的路线,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孙中山选择通过夏威夷来让自己拿到美国公民身份,和他初期革命活动在此展开分不开。
1896年6月18日,时年30岁的孙中山,由檀香山乘轮船抵达三藩市(旧金山),这是他首次踏上美国本土。自此直至1911年,孙中山曾四度到美国本土,为革命奔走呼号,并在华人华侨中积极筹款。说起孙中山的美国本土之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当年的致公堂大佬黄三德。
2011年3月22日,旧金山唐人街人流如织,处处可见熟悉的中国商号。位于新吕宋巷36号的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古朴而沧桑,我们在美国本土的寻访之旅,就从这里开始。
黄兴蔡锷蔡廷锴皆是致公堂中人
藏身于旧金山唐人街内的五洲洪门致公总堂是一栋稍显破旧的三层小楼,门口的台阶,逼仄得仅仅能够容纳一人上行。致公总堂书记长司徒仲山告诉我们,中国致公党的前身即为洪门致公堂。时光回溯到1923年10月10日,正是在此召开的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上,决定组建致公党。两年后的1925年10月,致公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
入洪门致公堂图反清大业
提起国民党和洪门致公堂的渊源,自然就会将人们带入到孙中山与当时的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风云往事。这要从1896年孙中山第一次到美国本土说起,正是这一次考察,让孙中山发现美国有一个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民间社团,这就是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会馆,也就是俗称的致公堂。于是,他萌生了加入致公堂的想法。“孙中山知道洪门有反清思想,加入洪门是希望一起反清,而致公堂大佬黄三德也觉得,洪门历经挫折,之前的反清义举都失败了,现在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抗清廷,从而完成洪门夙愿,出钱帮助他有什么不好?”司徒仲山介绍说。
洪门多次帮孙中山避追捕
在旧金山五洲致公总堂,我们见到了黄三德所著《洪门革命史》的影印本。根据黄三德自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由他先写介绍函,寄到檀香山的洪门组织——国安会馆,允许孙中山加盟。1904年1月8日,通过兴中会元老钟木贤作保,孙中山在夏威夷正式加入国安会馆,并被封为“洪棍”,跻身洪门致公堂的要职。此后的10多年里,在洪门的帮助下,孙中山多次避过清廷及其驻外使领馆的追捕,并顺利在华人华侨中筹款。
如今,在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内,依然完整保留着孙中山的书房。在致公总堂会长周国祥的特许下,我们得以进入这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如今,这里几乎就是孙中山有关文物的陈列室,孙中山曾经使用过的桌椅、印泥、保险箱等物品,以及他与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等人往来的信件等,均保存完好。
鲜为人知的是,除了孙中山之外,当年还有大批仁人志士曾经秘密加入洪门致公堂。据致公总堂会长周国祥介绍,这其中就有孙中山的革命盟友黄兴,以及大名鼎鼎的蔡锷、蔡廷锴将军,而黄花岗72烈士中,有68位是洪门兄弟。
解开孙中山“出生于夏威夷”之谜
入境美国被拘押
早在1882年,美国议会通过“排华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华人没有必要的证件不能进入美国。为了能在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孙中山不得不设法取得美国护照。
“古人成大事者,多能通权达变,如像伍子胥乔装出关,孔子微服过宋。这事既已救国为目的,何必拘泥呢?”据说这是革命党人杨文炳劝孙中山的一段话。看得出,当年在要不要持有美国国籍上,孙中山是比较纠结的。
孙中山的革命之路一直走得很艰难,在武昌起义之前,他领导和组织的10次起义,全部以失败告终。1895年10月26日,他指挥的第一次起义——“乙未广州起义”尚未发动就因事泄失败。孙中山等受到通缉,被迫走避日本。次年1月,他又转赴檀香山。
大元帅府纪念馆的专家指出,因为清政府通缉和保皇党到处破坏革命运动,孙中山不得不做周密的安排。1904年,在他第二次前往美国本土的前夕,他通过在夏威夷的亲友作证,弄来一份夏威夷出生证明。1866年出生于香山翠亨村的孙中山,称自己是1870年11月24日出生于夏威夷欧胡岛,并以此为理由取得了美国国籍。
孙中山在自述中称,他生于夏威夷,三四岁时被父母带回中国。由于他在1896年曾以在上海核发的旅行证件入境旧金山,并在之后依此从纽约抵达英国。因此虽然他1901年以本土出生公民身份回到夏威夷,但出具于4月15日的旧金山美国移民局判决书中认为:从他自己的声明中,他放弃成为美国公民的权利,并在1895年或1896年成为中国籍,然后以上海核发的旅行者身份在这里入境,依照美国法律,只能把他当中国籍。孙中山的入境申请被拒了。移民官还告诉他,你如果不服,可以上诉。
孙中山伪称“1870年出生在夏威夷的Ewa”的自述证言(第一页)
孙中山1904年3月,遭美国旧金山移民局逮捕拘留的档案照。
上诉要回“公民身份”,以掩护革命活动
就在旧金山移民局的判决发出的第二天,代表孙中山的华盛顿特区律师向移民局主管提出申诉。4月28日,商务暨劳工部执行部长乔治•B•括特尔尤发出长达3页的决议,撤销对孙中山的驱逐令,要求旧金山移民专员允许他入境。
文件中这样写道:“1896年6月10日,他持中国学生与旅游文件获准自旧金山入境。后至欧美各国,再返回夏威夷。自此长居夏威夷,仅偶尔造访香港。他所提出之支持美国公民主张的文件,包括出生于夏威夷州的证明,其格式无虞,以及该地之护照,其格式无虞,护照上陈述该证件持有人为美国公民,并由夏威夷州州长签名。另有一名负责檀香山之中国警探撰写之报告,表示出生证明之陈述业经调查皆为真确。申请人(注:孙中山)并主张,在夏威夷群岛归于美国后不久,所有驻民皆已进行注册登记,他本人亦于彼时登记为出生于夏威夷之华人,并于自夏威夷出发的此次旅程前宣示对美国效忠。”
决议中指出:“他曾暂居于清国,因想造访美国而取得清国政府所发给之文件以证明其学生身份,是申请人于当时情况下入境美国之惟一方法。申请人从未于上述行动放弃对美国的效忠:因为,不等到1900年4月30日法案通过,他根本无法成为美国公民;从未拥有过的东西,他无从放弃。”
所谓“1900年4月30日法案”,指的是夏威夷政府宣布“1898年8月12日当天所有夏威夷共和国的公民皆为美国公民与夏威夷州公民”。1898年8月12日,是夏威夷正式并入美国的日子。孙中山既然是“1870年出生于夏威夷”,自动获得美国国籍自然是合法合理的。
因此,美国商务暨劳工部认为:“该申请者显然为美国公民并有权入境。”
从以上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美国公民身份,是正式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的。也就是说,至少在从此之后一直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孙中山从事的一系列革命活动,都是有着这样一重身份的掩护。
1909年被取消美国国籍
记者在美国夏威夷、波士顿等地查阅相关史料发现,事实上,孙中山的美国公民身份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1908年,孙中山偕胡汉民等人从新加坡前往曼谷,在华人华侨当中宣传革命。当时的暹罗(即泰国)当局迫于清政府的压力,要将他驱逐出境。于是,孙中山以自己是美国公民为由,向美国驻暹罗公使馆寻求保护。在会见美国驻暹罗公使汉米尔顿•金时,孙中山要求其承认他的美国公民权。汉米尔顿•金随即将此事电告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卢特,然而,直到1909年3月11日,孙中山早已离开暹罗,美国国务院才将相关决定电复汉米尔顿•金。在决定中,美国国务院认为孙中山不符合美国公民资格,不能取得美国护照。
可以肯定的是,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他并非外界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具有美国公民身份。
洪门内部下达密令各分堂保护孙中山
“辛亥革命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我们洪门很重要的一段历史,”五年前开始执掌洪门致公堂的周国祥说,他在上任之初,就开始听堂内叔父们口述历史,了解当年洪门致公堂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历史细节,多年来他尽力收集相关史料,将洪门致公堂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1911年7月,就在孙中山最后一次来到美国本土期间,黄三德与孙中山联手成立了洪门筹饷局,帮助孙中山一路打通海外筹款的通道。”周国祥介绍说,筹饷局的成立,使得海外筹款活动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仅仅几个月时间,便筹款接近15万美元。当时,清廷在海外的爪牙极力追杀孙中山,阻止其进行革命宣讲和筹款,甚至悬赏2万美元要其人头。黄三德在洪门内部下达密令,要求致公堂各个分堂全力保护孙中山的安全。
在五洲洪门致公总堂的孙中山书房内,我们见到了一幅卷起来的中华大地图。周国祥说,当时很多分散在海外的洪门兄弟,由于离开故土多年,对国内的情况并不熟悉。因此每次筹款的时候,筹饷人员都会随身带一幅地图,告诉他们钱会用在哪里,而筹得的款项,有的作为粮饷,有的则用来购买枪支弹药,经菲律宾等地分发到国内。
洪门致公堂为孙中山的海外筹款活动保驾护航。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与黄三德的关系却日渐疏远。有学者认为,是大佬黄三德自恃功高,数次向孙中山跑官要官,孙中山没有应允从而引发矛盾。
也有研究者称,革命成功后,黄三德希望将洪门致公堂在国内立案,注册登记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组织,进而参政议政。当时孙中山考虑到清王朝已经推翻,洪门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没有答应致公堂在国内立案的要求。这使得两人渐行渐远,再后来,黄三德听从建议,同意成立致公党。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身在美国
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行了一枚以中国版图为背景铺底,上印孙中山、林肯共处的中国抗战5周年纪念邮票。在人们的印象中,夏威夷和旧金山才是孙中山在美国从事革命活动的大本营,美国邮政总署为什么要舍弃这两个地方而选择在丹佛市发行那枚抗战纪念邮票呢?其实在这枚邮票的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夏威夷商务暨劳工部信函(美国国家档案局藏)
武昌起义当天孙中山在丹佛筹款
长期以来,关于辛亥革命发生时,孙中山究竟身在何方,正在做什么的话题,一直引起热议。有人说,孙中山那时在盐湖城;也有人说,孙中山在致公堂大佬黄三德的陪同下,在丹佛进行筹款活动。种种说法,莫衷一是。
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由于地处美国腹地,并不是华人主要的聚集区,在上个世纪初,丹佛地区的唐人街仅有不到1万人,主要是前来淘金及修筑中部铁路的劳工。
然而,即便聚集的华人并不多,孙中山的革命足迹依然抵达了丹佛,并在此筹集了大约500美元的革命经费。丹佛也给孙中山带来了好运,正是这里成为孙中山结束多年海外流亡生活的重要转折点。
孙中山义无反顾回国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时,前来丹佛筹款的孙中山正是下榻于丹佛中心城区的布朗宫酒店。现如今,孙中山当时下榻的房间已经一间会议室。
“当时是一个套间,房号是321,后来我们特意保留下来,并改成了会议室。”酒店负责人介绍说。在酒店的房间内,还悬挂着原始登记记录的复印件、孙中山的照片和“天下为公”的题词,“酒店曾经接待过孙中山,这让我们感到很骄傲。”
当年孙中山来到丹佛,究竟是谁陪同的?我们在布朗宫酒店保存的当年入住登记表内也找到了答案——与孙中山随行去丹佛筹款的并非致公堂大佬黄三德,而是致公堂另一位负责人黄芸苏。据介绍,致公总堂当年发出的筹饷公告中曾提到:“现经印就捐册,寄呈各埠,后派演说员两队,孙文大哥、黄芸苏为一队,周游美国之北。”入住“布朗宫”的签名正与此表述吻合。
从时间上看,丹佛时间的1911年10月10日应为武昌的1911年10月11日。孙中山先生在其《孙文学说》中有此表述:武昌起义之次夕,予适行抵美国哥罗拉多省之典华城(即科罗拉多丹佛市)。依此看,在时间上也吻合。
据旅美华人收藏家招思虹介绍,武昌起义发生时,身在美国的孙中山是通过报纸了解到起义成功消息的。当时,孙中山立即在丹佛发表了一次演讲,并前往纽约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然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国之路。
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后美政府承认其“中国公民”身份
孙中山最终以合法的身份入境美国。从1904年5月~11月,他游历美国数十座城市,宣传革命。孙中山选择通过夏威夷来让自己拿到美国公民身份,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和他初期革命活动始于此分不开。1894年11月24日,他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香港兴中会总部,并以“乾亨行”名义作为掩护。当年3月,他又在广州成立了兴中会分会,会址设在了王氏书舍。
1912年,孙中山计划再次赴美。6月27日,檀香山移民站督察主任Richard. L. Halsey发函给华盛顿的移民局主管,询问孙中山在接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职务的同时,是否便失去美国公民的身份?移民局的复函中称,“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已完全确立其中华民国公民的身份。”
大元帅府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孙中山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一事,于史有据,并非向壁虚造。让人踌躇的是,孙中山在夏威夷的出生文件,应当是伪造的,不免有损声誉。但若考虑到当时革命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一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热血心肠,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孙中山夏威夷出生证
(综合广州日报、人民网等消息,有改动)